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建民

作品数:16 被引量:23H指数:3
供职机构:天津医科大学第二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天津市卫生局科技基金天津市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3篇期刊文章
  • 2篇学位论文
  • 1篇专利

领域

  • 16篇医药卫生

主题

  • 8篇肿瘤
  • 8篇细胞
  • 4篇腺癌
  • 4篇免疫
  • 3篇上皮
  • 3篇上皮癌
  • 3篇尿路上皮
  • 3篇尿路上皮癌
  • 3篇前列腺
  • 3篇肿瘤细胞
  • 3篇细胞癌
  • 3篇分子
  • 3篇膀胱
  • 3篇膀胱尿路
  • 3篇膀胱尿路上皮
  • 3篇膀胱尿路上皮...
  • 2篇循环肿瘤细胞
  • 2篇肾癌
  • 2篇肾细胞
  • 2篇肾细胞癌

机构

  • 16篇天津医科大学
  • 3篇天津医科大学...
  • 2篇河北联合大学
  • 2篇天津市泌尿外...
  • 1篇天津市南开医...
  • 1篇天津医科大学...
  • 1篇武警后勤学院
  • 1篇东丽医院
  • 1篇华北理工大学

作者

  • 16篇李建民
  • 11篇李常颖
  • 5篇畅继武
  • 4篇王海涛
  • 4篇李保国
  • 3篇张婷
  • 3篇王丽丽
  • 2篇孙光
  • 2篇李宏杰
  • 1篇王滨帅
  • 1篇蒋守芳
  • 1篇张新
  • 1篇张淑敏
  • 1篇赵阳
  • 1篇杨宇明
  • 1篇蒋宁
  • 1篇赵津辉
  • 1篇边永香
  • 1篇刘春雨
  • 1篇孟斌

传媒

  • 2篇肿瘤
  • 2篇中华劳动卫生...
  • 1篇山东医药
  • 1篇中华泌尿外科...
  • 1篇临床泌尿外科...
  • 1篇实用医学杂志
  • 1篇中国肿瘤临床
  • 1篇第三军医大学...
  • 1篇现代泌尿外科...
  • 1篇中华肿瘤防治...
  • 1篇武警后勤学院...

年份

  • 1篇2024
  • 1篇2021
  • 1篇2019
  • 1篇2018
  • 1篇2017
  • 1篇2016
  • 4篇2015
  • 1篇2014
  • 2篇2013
  • 3篇2011
1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肾腺癌中T细胞亚群和HSP96肿瘤抗原肽复合物关系的探讨
2011年
目的:探讨肾腺癌无出血坏死者和肾腺癌有出血坏死与行肾动脉栓塞术者T细胞亚群的分布及意义、两组肾腺癌患者肿瘤组织中热休克蛋白(HSP96)的分布有无差异及意义。通过提取出肾腺癌患者癌组织中的HSP96肽复合物找到肿瘤相关的抗原肽。方法:1)选取肾腺癌无出血坏死患者30例,肾腺癌有出血坏死者17例,行肾动脉栓塞术患者13例。应用两步法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观察其T亚群的分布及HSP96的含量和分布。2)通过经典的HSP96-抗原肽复合物提取方法提取出热休克蛋白肽复合物并进行质谱分析。结果:1)两组比较CD3^+T细胞、CD4^+T细胞、CD8^+T细胞及CD4^+/CD8^+的比值有统计学差异(P<0.05)。2)两组比较肾腺癌中含有的HSP96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经LC-ESI-MS-MS测得其中两个主要肽段的序列分别为LVPLEGWGGNVM和PPVYYVPYVVL,其分子量分别为1 270.68和1 307.70。结论:术前行动脉栓塞术和肾腺癌有出血坏死者因为肿瘤细胞的坏死而使其细胞内具有抗原性的肽段释放出来,从而提高了效应T细胞在肿瘤局部的数量,对肿瘤组织的杀伤及抑制肿瘤细胞的扩散具有重要的意义。根据gp96结合肽的特点推测其可能为肿瘤抗原肽,有待进一步鉴定。
李建民李慧中李黎明孙光畅继武
关键词:肾腺癌T细胞亚群肽复合物
尿液蛋白质组学在膀胱尿路上皮癌早期诊断中的应用被引量:1
2013年
目的寻找膀胱尿路上皮癌(BUC)患者与健康志愿者尿液蛋白质组学差异,为BUC的早期诊断奠定基础。方法采用25%乙醇沉淀法制备尿液双向电泳样品,尿液蛋白经双向凝胶电泳(2-DE)分离后行考马斯亮蓝染色,利用PDQuest8.02D凝胶图像分析软件进行分析,所得差异蛋白点用基质辅助激光解吸电离飞行时间串联质谱仪(MALDI-TOF-TOF-MS)进行肽序测定,结合Swiss-Prot蛋白质数据库对差异蛋白进行初步鉴定,并应用Western blot方法对差异蛋白在两组间的差异表达情况进行验证。结果获得了分辨率和重复性均较好的双向电泳图谱。BUC组与对照组凝胶的蛋白质点数分别为(789±18)个和(762±14)个;与对照组比较,BUC组有6个蛋白质点表达明显下调,11个蛋白质点表达明显上调。经质谱分析后,初步鉴定了5种蛋白质,分别为纤维蛋白原、乳酸脱氢酶B、载脂蛋白A1、丛生蛋白和触珠蛋白,均在BUC组呈表达增高趋势。Western blot验证了双向凝胶电泳结果。结论BUC患者与健康志愿者的尿液蛋白质组存在明显的差异,差异蛋白的鉴定为进一步寻找BUC早期诊断的分子标志物提供了研究基础和依据。
李宏杰李常颖张婷王世鑫畅继武蒋守芳章广玲李建民
关键词:膀胱尿路上皮癌双向凝胶电泳分子标记物
载脂蛋白-A1在膀胱尿路上皮癌早期诊断及分类中的意义被引量:1
2013年
目的探讨尿液载脂蛋白-A1(Apo-A1)在膀胱尿路上皮癌(BUC)早期诊断及“两类癌”分类中的意义。方法设正常对照组(24例)、膀胱良性病变组(8例)、低恶性BUC组(24例)和高恶性BUC组(16例),根据4组间单例尿液标本的双向电泳(2-DE)图谱,挑选表达差异显著的Apo-A1,采用ELISA方法检测该蛋白在4组尿液中的含量,并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来确定Apo-A1对BUC早期诊断和“两类癌”分类的最佳工作点(OOP)并进行临床正确性的验证,计算相应的特异度和灵敏度。结果双向电泳图谱显示,在4组间Apo-A1呈现逐渐升高的趋势;在正常对照组和膀胱良性病变组间Apo-A1含量无明显差异,而在BUC组Apo-A1含量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和膀胱良性病变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在高恶性BUC组Apo-A1含量明显高于低恶性BU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以18.22ng/ml为临界点,可将BUC患者与非患者进行较好区分;以29.86ng/ml为临界点,可将低恶性BUC与高恶性BUC进行较好区分。进一步的临床验证实验显示,以Apo-A1作为分子标志物诊断膀胱癌的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91.6%(98/107)和85.7%(42/49);以Apo-A1作为分子标志物进行膀胱癌分类的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83.7%(41/49)和89.7%(52/58)。结论Apo-A1有可能是BUC早期诊断及”两类癌”分类的一个生物学标志物,具有潜在的临床应用价值。
李常颖李宏杰张婷高宏生畅继武门秀丽吴静李建民
关键词:膀胱尿路上皮癌分子标志物
肾源性腺瘤临床病理学分析被引量:9
2011年
目的探讨肾源性腺瘤临床病理学特点。方法经病理确诊的肾源性腺瘤患者11例。男5例,女6例。平均年龄56(37~78)岁。对肿瘤进行临床病理学观察并复习文献。结果11例肿瘤发生于输尿管2例,膀胱9例。9例膀胱肾源性腺瘤中行膀胱部分切除术1例,行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8例。发生于输尿管2例分别行右输尿管镜检术及左输尿管切开取石术。患者术后病理确诊为肾源性腺瘤8例,非典型性肾源性腺瘤2例,肾源性腺瘤恶变1例。镜下肾源性腺瘤表现为典型的肾小管样形态;非典型性肾源性腺瘤细胞核大、深染、核仁明显及核分裂象;肾源性腺瘤恶变者局部瘤细胞保持典型肾源性腺瘤的基本组织结构,周围同种形态的细胞失去细胞间黏附力,呈弥漫实性生长并侵犯浅肌层。非典型性及恶变者3例分别定期行羟喜树碱、吡柔比星及表柔比星膀胱内灌注治疗。11例患者平均随访46(24~104)个月。复发I例,死于其他疾病1例,未复发9例。结论肾源性腺瘤临床少见,临床症状及膀胱镜检查均无特异性;病理形态学与肌浸润行为证据上提示肾源性腺瘤可以恶变;治疗以局部切除为主,非典型性和恶变者进一步行膀胱内定期灌注治疗;肾源性腺瘤术后需长期密切随访。
王爱香畅继武张淑敏李建民张新赵津辉杨宇明边永香
关键词:病理学恶变
沉默PIK3C2B基因的表达可抑制前列腺癌PC-3细胞的增殖及侵袭被引量:1
2015年
目的 :研究下调磷脂酰肌醇-3激酶催化亚基2β(phosphatidylinositol-4-phosphate 3-kinase,catalytic subunit type 2 beta,PIK 3C 2B)基因对前列腺癌PC-3细胞体外增殖及侵袭的影响,并探讨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 :设计合成特异性针对PIK3C2B基因的2对si RNA(PIK3C2B-si RNA1和PIK3C2B-si RNA2)及阴性对照-si RNA(negative control-si RNA,NCsi RNA);采用瞬时转染法将各si RNA转入PC-3细胞;分别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和蛋白质印迹法检测转入PIK3C2B-si RNA后对PC-3细胞中PIK3C2B m RNA及蛋白表达的影响;采用MTT法和Transwell侵袭实验分别检测PIK3C2B基因沉默后对PC-3细胞增殖及侵袭的影响。蛋白质印迹法检测PIK3C2B基因沉默后对其下游蛋白激酶B(protein kinase B,PKB,Akt)信号通路中Akt及磷酸化Akt蛋白表达的影响。结果 :PIK3C2B-si RNA转染PC-3细胞后,PIK3C2B m RNA及蛋白的表达水平均明显下调,以PIK3C2B-si RNA2的干扰效果较强(P<0.01);48和72 h时,PIK3C2B-si RNA2转染组PC-3细胞的增殖能力均明显低于空白对照组和阴性对照组(P值均<0.05);PIK3C2B-si RNA2转染组PC-3细胞的侵袭能力明显低于阴性对照组及空白对照组(P值均<0.05)。PIK3C2B-si RNA2转染组PC-3细胞中总Akt蛋白的表达水平未发生变化,但磷酸化Akt蛋白的表达水平被明显下调(P<0.05)。结论 :PIK3C2B可能通过激活Akt信号转导通路促进PC-3细胞的体外增殖和侵袭能力。
韦士勤李常颖李保国李建民王丽丽王海涛
关键词:前列腺肿瘤小分子干扰肿瘤转移
零缺血小切口肿瘤剜除术在T1b期肾癌中的手术技巧和应用体会被引量:3
2016年
目的探讨零缺血小切口肿瘤剜除术治疗T1b期肾癌的手术技巧及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46例分别采用小切口方式(分为阻断肾蒂与不阻断肾蒂)、传统开放(分为阻断肾蒂与不阻断肾蒂)和腹腔镜方式(均阻断肾蒂)治疗T1b期肾癌的临床效果。结果小切口组在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术后恢复方面均较其他两种术式有显著优势(P〈0.01);小切口组内阻断肾蒂与未阻断肾蒂相比,术前、术后6个月肾小球滤过率(GFR)变化量分别为(5.1±1.7)mL/min和(1.1±0.8)mL/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8)。术后随访24~108个月,3组肿瘤局部复发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46,P=1.0)。结论在T1b期肾癌的治疗中,零缺血小切口肿瘤剜除术在有效的切除肾脏肿瘤的基础上,能够最大限度地保护肾功能,减少手术创伤。
邢庆菲李常颖王一李建民王滨帅孙光郭战军
关键词:保留肾单位手术小切口肾癌
肾细胞癌患者外周血循环肿瘤细胞病理学特征和免疫原性的初步研究
目的:  外周循环血液中的循环肿瘤细胞在肿瘤的转移和复发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一般认为循环肿瘤细胞在肿瘤的原位点脱落,在血液循环中生存,当找到合适的生长位点时即可粘附,并形成微小的转移灶。越来越多的文献报道循环肿瘤细胞具...
李建民
关键词:肾细胞癌病理学特征循环肿瘤细胞免疫原性
文献传递
新生抗原在肿瘤免疫治疗中的应用进展
2019年
新生抗原(neoantigen)是位于恶性肿瘤细胞表面并在基因变异的基础上产生的带有特异性氨基酸序列蛋白,它们具有肿瘤特异性并普遍存在于不同的肿瘤组织中,从而能够被T细胞识别并进一步引起免疫反应。在不同肿瘤中,新生抗原的数量与免疫活性有关,并进一步影响检查点阻断后的肿瘤抑制。多项研究表明,新生抗原可在肿瘤治疗中具有潜在作用,其安全性和可靠性得到了认可,它不仅为肿瘤免疫疗法提供了理论基础,也进一步推动了个性化医疗的进程。
李建民李常颖
关键词:免疫疗法个体化医疗
siRNA干扰MACC1表达对前列腺癌细胞株PC-3生长与侵袭影响研究被引量:7
2015年
目的结肠癌转移相关基因1(metastasis-associated in colon cancer 1,MACC1)在肿瘤侵袭和转移中起重要作用,在前列腺癌中的研究较少,本研究探讨siRNA转染下调MACC1表达对前列腺癌细胞株PC-3增殖和侵袭的影响。方法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everse transcription PCR,RT-PCR)法检测10例前列腺癌和其癌旁组织及4种前列腺癌细胞株(LNCap、PC-3、DU145、C4-2)MACC1mRNA的表达;将前列腺癌细胞株PC-3分为实验组、阴性对照组和空白对照组,实验组转染MACC1特异性小干扰RNA(small RNA interference,siRNA)(MACC1siRNA),阴性对照组转染阴性对照siRNA,空白对照组不做处理。RT-PCR法及蛋白质印迹法检测siRNA转染前后MACC1mRNA及蛋白水平的变化,四甲基偶氮唑盐(MTT)比色法检测转染后PC-3细胞增殖变化,Transwell小室法检测PC-3细胞侵袭能力的变化,蛋白质印迹法检测Met/MAPK信号通路蛋白改变。结果 10例前列腺癌组织中MACC1mRNA相对表达量为0.82±0.27,高于癌旁组织的0.09±0.05,t=23.20,P<0.001;前列腺癌细胞株PC-3、DU145和C4-2 MACC1mRNA的表达分别为0.86±0.19、0.65±0.23和0.77±0.23,高于LNCap细胞的0.17±0.07。实验组PC-3细胞转染siRNA后,MACC1mRNA表达为0.16±0.03,低于阴性对照组的0.79±0.04,t=7.91,P<0.001;也低于空白对照组的0.81±0.34,t=8.61,P<0.001。实验组MACC1蛋白表达量为0.10±0.01,显著低于阴性对照组的0.39±0.045,t=11.21,P<0.001;也低于空白对照组的0.41±0.10,t=11.73,P<0.001;MACC1siRNA组PC-3细胞增殖能力在72h分别为0.58±0.65,低于阴性对照组的1.18±0.10和空白对照组的1.23±0.05,P<0.001;MACC1siRNA组PC-3细胞侵袭的细胞数目为126.0±9.8,低于阴性对照组233.3±12.0及空白对照组242.3±11.5,P<0.05。转染后Met、p-MEK1/2和p-ERK1/2的MACC1siRNA蛋白相对表达量分别为0.47±0.03、0.34±0.03和0.94±0.03,较对照组的0.26±0.04、0.10±0.11和0.10±0.12明显降低,P<0.05;MEK1/2和ERK1/2蛋白相对表达量无明显下降,P>0.05。�
韦士勤李常颖李保国李建民孟斌王丽丽王海涛
关键词:前列腺癌SIRNA干扰细胞侵袭
应用iTRAQ-MRM-R语言策略筛选膀胱尿路上皮癌尿液差异蛋白
2021年
目的构建膀胱尿路上皮癌(bladder urothelial carcinoma,BUC)尿液差异蛋白数据集,筛选核心差异蛋白并初步验证。方法于2015年1月至2016年11月在天津医科大学第二医院泌尿外科住院病房,采集膀胱上皮癌患者术前尿液标本78例,其中男性55人,女性23人,年龄(68.9±6.6)岁。同时收集51例健康志愿者尿液标本用于对照组分析,其中男性34人,女性17人,年龄(60.6±11.0)岁。采用同位素相对标记和绝对定量技术(isobaric tags for relative and absolute quantitation,iTRAQ)对BUC组混合尿液样本4例和对照组混合尿液样本2例,共6例尿液混合标本进行比较蛋白质组学研究,找出两组间的尿液差异蛋白,选取差异倍数前20的差异蛋白进行质谱多反应监测(multiple reaction monitoring,MRM)技术验证;应用R语言cluster profiler包等进行差异蛋白的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yoto encyclopedia of genes and genomes,KEGG)富集分析、应用R语言的org.Hs.eg.db包等进行基因本体(Gene ontology,GO)分析,初步选取有意义的差异蛋白,构建BUC尿液差异蛋白数据集。应用R语言绘制蛋白间相互作用(protein protein interaction,PPI)图,筛选核心差异蛋白。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验证核心差异蛋白在尿液中的差异存在。结果通过分析得到101个BUC尿液差异蛋白,其中37个蛋白表达上调,64个蛋白表达下调。MRM检测到10个差异蛋白;KEGG分析显示差异蛋白显著富集在其他聚糖降解,补体和凝血级联这两个代谢通路,包含11个差异蛋白;GO分析显示差异蛋白主要参与细胞黏附分子结合、羧酸结合、有机酸结合、糖胺聚糖结合、肽链内切酶激活等生物过程,涉及54个差异蛋白;三者共同构成BUC尿液差异蛋白数据集,包括69个蛋白。通过蛋白互作分析筛选出APOE和APOA4为核心差异蛋白。ELISA结果显示:BUC组和对照组的APOE平均浓度分别为0.55和0.30 pg/mL。BUC组和�
王琳瑶李常颖李建民李宏杰
关键词:ITRAQMRMR语言蛋白质相互作用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