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宗道

作品数:78 被引量:468H指数:13
供职机构:湖南农业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农业科学院院长基金国家教育部博士点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经济管理轻工技术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72篇期刊文章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65篇农业科学
  • 6篇生物学
  • 4篇经济管理
  • 2篇轻工技术与工...

主题

  • 62篇苎麻
  • 7篇多倍体
  • 7篇基因
  • 7篇基因型
  • 7篇倍体
  • 6篇抗旱
  • 5篇育种
  • 5篇原生质
  • 5篇原生质体
  • 5篇植物
  • 5篇质体
  • 5篇细胞
  • 5篇抗旱性
  • 5篇倍性
  • 4篇染色体
  • 4篇苎麻品种
  • 4篇纤维
  • 3篇性状
  • 3篇植株
  • 3篇施肥

机构

  • 53篇湖南农业大学
  • 18篇湖南农学院
  • 6篇南京农业大学
  • 6篇中国农业科学...
  • 4篇云南农业大学
  • 2篇上海市农业科...
  • 2篇中国科学院上...
  • 2篇湖南省微生物...
  • 1篇湖南省农业科...
  • 1篇海南大学
  • 1篇山东农业大学
  • 1篇湖北农学院
  • 1篇中国科学院
  • 1篇中南林学院
  • 1篇中国农业科学...
  • 1篇珠海市农业科...
  • 1篇达州市农业科...

作者

  • 73篇李宗道
  • 12篇崔国贤
  • 11篇郑思乡
  • 11篇王春桃
  • 9篇黎觐臣
  • 8篇周朴华
  • 7篇陈德富
  • 7篇陈喜文
  • 6篇揭雨成
  • 6篇黄丕生
  • 6篇晏春耕
  • 6篇王春桃
  • 5篇程尧楚
  • 4篇蒋建雄
  • 4篇张福泉
  • 4篇郭清泉
  • 3篇谢卓荣
  • 3篇肖之平
  • 2篇周光宇
  • 2篇周兆德

传媒

  • 18篇湖南农学院学...
  • 18篇中国麻作
  • 7篇湖南农业大学...
  • 6篇作物研究
  • 5篇湖南农业科学
  • 4篇农业现代化研...
  • 3篇作物学报
  • 2篇湖南师范大学...
  • 1篇中国农业科学
  • 1篇Acta B...
  • 1篇湖北农业科学
  • 1篇干旱地区农业...
  • 1篇云南大学学报...
  • 1篇海南大学学报...
  • 1篇湖北农学院学...
  • 1篇菌物系统
  • 1篇中国麻业

年份

  • 1篇2005
  • 1篇2003
  • 2篇2002
  • 6篇2000
  • 9篇1999
  • 2篇1998
  • 5篇1997
  • 9篇1996
  • 4篇1995
  • 8篇1994
  • 2篇1993
  • 1篇1991
  • 1篇1990
  • 13篇1989
  • 1篇1986
  • 2篇1984
  • 1篇1982
  • 2篇1981
  • 2篇1980
  • 1篇1979
78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用组织培养法快速繁殖苎麻良种被引量:9
1981年
苎麻是我国的特产和重要的纺织纤维作物。它既是多年生宿根作物,又是异花授粉作物,并且当前全国苎麻优良品种多属杂交种。生产上长期利用无性繁殖法,能保持品种纯度和良种特性,但繁殖系数太低,远远不能满足目前全国纷纷建立苎麻纺织原料基地、实行品种区域化、迅速扩大种植优良品种的需要。如果能用组织培养法繁殖苎麻,既有繁殖系数高,
颜昌敬赵庆华胡继金周朴华李宗道
关键词:苎麻良种繁育外植体
不同倍性苎麻同工酶及光合作用研究被引量:7
1999年
对不同倍性苎麻酯酶同工酶及过氧化物酶同工酶进行了初步研究,发现酯酶同工酶酶带少,活性弱、倍性之间差异很小。而过氧化物酶同工酶酶带多、活性强、倍性之间差异大,其中Rf=0.027和Rf=0.082两条酶带为多倍体所特有,可作为其特征酶带。另外,还对不同倍性苎麻的光合作用特性也进行了初步研究,发现不同倍性之间净光合强度、蒸腾强度、气孔阻力、叶温均有很大差异。多倍体光合强度大、单倍体最低、二倍体居中;蒸腾强度以二倍体最大、三倍体次之,四倍体、单倍体较小;气孔阻力以单倍体最大,多倍体较小,二倍体居中。
郑思乡鄢明芳李宗道李宗道
关键词:苎麻倍性同工酶光合作用遗传育种
我国麻类行业“十五”规划与苎麻行业产业化
2000年
本文首先探讨了我国麻类行业“十五”规划 ,其次谈到农工科贸一体化是 2 1世纪我国苎麻行业走向现代化的唯一途径。还谈到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美国 ,以及我国台湾省早就实现农业机械化和产业化。八十年代作者和湖南省经济作物局刘长远局长协作 ,两年内建立九个良种区域化基地县 ,共 45万亩 ,取得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应。九十年代末作者又主持另一个苎麻产业化项目 。
李宗道
关键词:麻类苎麻业
苎麻人工种子在不同条件下的发芽特性与贮藏特性被引量:3
1996年
本文对苎麻人工种子无菌条件、有菌土壤上的发芽特性及其贮藏特性进行了深入研究。芝麻不定芽人工种子在1/4MS发芽基质上100%发芽、100%生根;无菌滤纸上71%发芽、29%生根;在胶囊内添100u/ml青霉素、0.1%CTM作为防腐剂制作的人工种子播种到沙石肥土中,有15.3%发芽、8.2%生根;将低温和液体石蜡相结合贮藏芝麻人工种子120d后取出播种到1/4MS发芽基质上25%发芽、5%生根。单用低温、液体石蜡都不能长时间贮藏苎麻人工种子。
陈德富陈喜文李宗道
关键词:苎麻不定芽人工种子发芽特性贮藏特性
苎麻新品种湘苎3号选育
郭清泉刘飞虎李宗道黎觐臣肖之平杨瑞芳
该项目属于农业学科的作物遗传育种技术领域。该项目发明了以优质苎麻品种为母,以多个高产品种为父本,采用多父本自由杂交,克服单父本强杂交结实率低和优良率低的弱点,产生大量分离变异,再以生理指标和解剖学指标进行早期预测和后代筛...
关键词:
关键词:苎麻杂交选育
不同倍性苎麻形态与产量、品质性状的研究被引量:8
2003年
对不同倍性苎麻的茎进行切片和组织离解显微观察结果表明 ,麻茎切面中麻皮所占百分率以单倍体最大 ,四倍体和二倍体次之 ,三倍体最小 ,分别为 2 8.91%、2 7.0 5 %、2 6 .97%和 2 4 .77% ;纤维层占截面面积百分率以二倍体最大 ,其次为单倍体 ,四倍体和三倍体最小 ,它们分别为 16 .80 %、16 .5 8%、15 .5 2 %和 13.78% ;纤维细胞直径和胞壁厚度随倍性的增加而增大 ;单纤维长度平均以二倍体最大 ,三倍体次之 ,单倍体最小 ,平均分别为 8.4 9、7.96和6 .93cm。L/B(长 /宽 )比率以二倍体最大 ,其次为单倍体 ,三倍体最小 ,平均值分别为 2 4 70 .7、2 390 .6和 16 16 .3,而单纤维宽度以单倍体最小 ,二倍体次之 ,三倍体最大 ,分别为 2 9.30、33.87和 4 9.2 0 μm ;同一倍性材料变化较大 ,有待进一步研究。对大田不同倍性苎麻材料生物学特性观察 ,结果表明 ,随着染色体倍性的增加平均分株数 /蔸有减少的趋势 ,而茎的平均粗度有增大的趋势 ,单倍体、二倍体、三倍体和四倍体每蔸分株数为 5 .83、5 .30、3.77和 3.6 5 ,平均茎粗分别为 0 .6 6、0 .6 7、0 .74和 0 .76cm ;平均高度以三倍体最高 ,其次为二倍体和四倍体 ,单倍体最矮 ;生长势以三倍体最强 ,二倍体和四倍体次之 ,单倍体最弱 ;抗寒性以四倍体最强 。
晏春耕曹瑞芳李宗道郑思乡崔国贤
关键词:倍性苎麻品质性状截面面积百分率
外源DNA直接导入植物的分子育种技术概述被引量:10
1996年
本文总结了外源DNA直接导入植物的分子育种技术的理论、方法和分子验证。并对导入后代性状变异与受体、供体的关系进行了讨论。
周建林李达模李宗道
关键词:育种外源DNA分子育种植物
苎麻原生质体培养及植株再生被引量:10
1996年
用苎麻(Boehm eria nivea)子叶诱导愈伤组织并建立悬浮细胞系. 用4.5% 纤维素酶、0.8% 离析酶、0.8% 半纤维素酶的混合酶液分离悬浮培养细胞,可得到2×106 个/g fr.wt的原生质体.这些原生质体以海藻酸钠包埋方式培养在附加2,4-D 0.5 m g/L、KT 0.5 m g/L 的KM8p 培养基中,50 d 左右可形成肉眼可见的小愈伤组织.愈伤组织经过扩增,在不同的分化培养基上可诱导芽、根的形成,再生出完整植株.
陈喜文陈德富周朴华李宗道
关键词:苎麻原生质体培养植株再生
苎麻净同化率等几项生理指标的研究被引量:3
1984年
增产优质纤维,是苎麻品种改良和栽培技术革新的主要目的.众所周知,作物产量90%以上来自光合作用.因此。对作物光合作用方面的研究,已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国内外对水稻、小麦、玉米、大豆、甘薯、棉花等作物的光合作用及其有关性状研究颇多,并为育种,栽培提供了一些参考指标。但是,苎麻尚未见到这方面的专题报道。弄清楚苎麻的光合效率及其与品种和肥料等外界条件之间的关系,
杨泌泉李宗道谢卓荣王春桃潘昌立曹树德王朝兰
关键词:苎麻净同化率作物产量光合作用生理指标光合效率
应用同位素示踪技术对苎麻某些生理特性的探讨
1989年
1963~1965,1985和1988年前后5年,应用^(32)P和^(14)C同位素示踪技术,在大田和盆栽条件下,研究了8个苎麻品种的某些生理特性,结果如下:a.冬季苎麻地上部虽然冻死,但其根系仍具有吸收、运输、贮藏矿质养料等功能,其吸收速率随着地温的变化而变化。b.比较三种不同地下茎根系的吸收能力,跑马根约为龙头根的2倍,而扁担根为龙头根的1.5倍左右。c.1983年三麻封行期,有效株或无效株所吸收的磷素转移到无效株的百分率较高,随着植株趋向成熟,其转移百分率也随之减少。d.在1985年两季麻的不同生长期,高产品种沅江“黄壳早”的根系生理活性高于低产品种“拱县园麻”,两个品种磷素含量的差异与其根系生理活性类似,且两者均呈正相关。e.不同品种的光合速率和标记叶片~14C同化物运至其它器官和麻皮的百分比,均以C-20最高,C-2-14和CK-2次之,CK-1最低。
陈开铁黄剑良李合松李宗道王春桃肖之平
关键词:苎麻同位素标记生理特征
全文增补中
共8页<12345678>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