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熟悉发育性髋关节异常的分类、各自特点,以及超声检查在早期筛选、早期诊断发育性髋关节异常的优势,对于超声诊断发育性髋关节异常的合理选择是十分必要的。目的:对儿童发育性髋关节异常的分类、性质及超声检查技术与临床体格检查、放射学检查相结合在该病的早期诊断和早期治疗的应用进行归纳总结。方法:应用计算机检索PubMed数据库及CNKI数据库,在标题和摘要中以"发育性髋关节异常,超声检查,髋关节"或"developmental dysplasia of the hip,uhrasonography"为检索词进行检索。选择文章内容与发育性髋关节异常的类型、临床特点、及超声检查技术对该病的早期治疗应用效果相关,同一领域文献则选择近期发表或发表在权威杂志文章。根据纳入标准选择28篇文献用于进行综述。结果与结论:超声能清晰地显示髋关节周围的软骨及软组织结构,可以直接观察软骨性股骨头与髋臼的相对关系,及股骨头软骨和盂唇的形态、结构的改变,并能显示部分髋臼内软组织,能补充X射线或CT不能显示的部分信息。与普通髋关节前后位X射线平片相比,超声图像是断面图像,可避免普通X射线图像因结构重叠及投照角度问题而引起的漏诊与误诊。总之,高频超声诊断婴幼儿发育性髋关节发育不良具有很高的临床实用价值,可以作为一种常规的检查方法。
目的:探讨纳米珍珠粉人工骨在兔股骨远端骨缺损中的修复能力。方法:将32只新西兰大白兔随机分为纳米珍珠粉/重组人骨形态发生蛋白2(recombinant human bone morphogenetic protein 2,rhBMP-2)/透明质酸人工骨组、纳米珍珠粉/透明质酸人工骨组、单纯珍珠粉组和空白对照组,每组8只。在兔股骨远端干骺线处制备直径为7 mm,高为10 mm的圆柱状骨缺损模型,按分组植入不同骨替代材料,通过大体标本、影像学检查、组织病理学检查来观察不同材料的成骨修复效果。结果:影像学检查表明:纳米珍珠粉/rhBMP-2/透明质酸人工骨组的骨修复效果优于单纯珍珠粉组和纳米珍珠粉/透明质酸人工骨组,3个实验组的骨修复效果均优于未放置任何骨替代材料的空白对照组;组织学结果表明:在骨缺损造模术后第4周、8周、12周,纳米珍珠粉/rhBMP-2/透明质酸人工骨组的骨修复速度要比单纯珍珠粉组和纳米珍珠粉/透明质酸人工骨组快,空白对照组的骨修复速度远落后于3个实验组。骨钙素抗体染色结果表明:纳米珍珠粉/rhBMP-2/透明质酸人工骨组的成骨效果优于纳米珍珠粉/透明质酸人工骨组(P<0.05);纳米珍珠粉/透明质酸人工骨组与单纯珍珠粉组的成骨效果相比差异不明显(P>0.05);单纯珍珠粉组和空白对照组之间成骨效果差异明显(P<0.05)。Ⅰ型胶原蛋白抗体的染色结果表明:纳米珍珠粉/rhBMP-2/透明质酸人工骨组的成骨效果与纳米珍珠粉/透明质酸人工骨组相比差异不明显(P>0.05),纳米珍珠粉/透明质酸人工骨组的成骨效果优于单纯珍珠粉组和空白对照组(均P<0.05)。结论:纳米珍珠粉及其人工骨能够促进骨缺损的修复,而其中含有rhBMP-2的纳米珍珠粉人工骨对骨缺损的成骨修复效果更佳。
探寻适用于临床的理想骨修复材料一直是生物工程材料研究的热点之一。珍珠粉作为天然的有机材料,其成分以及生物力学作用与骨组织相接近,将其作为研究对象应用于骨修复材料有很好的前景。重组人骨形态发生蛋白2(recombinant human bone morphogenetic protein 2,rhBMP-2)是目前已知的促进骨折愈合的生长因子,在骨修复材料中的应用也相当广泛。本文就珍珠粉、rhBMP-2以及其复合物目前在骨组织修复中的应用研究进展进行系统综述。同时还分析了材料所存在的问题,展望了该复合材料的应用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