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5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5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篇头颈
  • 2篇头颈部
  • 2篇肿瘤
  • 2篇颈部
  • 2篇病理
  • 1篇血管
  • 1篇血管瘤
  • 1篇血管内皮
  • 1篇血管内皮细胞
  • 1篇预后
  • 1篇肉瘤
  • 1篇入院
  • 1篇入院体检
  • 1篇软骨
  • 1篇软骨肉瘤
  • 1篇软骨肿瘤
  • 1篇石蜡
  • 1篇石蜡包埋
  • 1篇石蜡包埋切片
  • 1篇体检

机构

  • 5篇复旦大学
  • 1篇复旦大学附属...

作者

  • 5篇朱嘉兴
  • 4篇王纾宜
  • 2篇王德辉
  • 1篇沈磊
  • 1篇周梁
  • 1篇魏春生
  • 1篇王家佳
  • 1篇肖宽林
  • 1篇李采
  • 1篇陈乐
  • 1篇张明

传媒

  • 2篇临床耳鼻咽喉...
  • 1篇中华病理学杂...
  • 1篇中国眼耳鼻喉...
  • 1篇中华耳鼻咽喉...

年份

  • 1篇2017
  • 1篇2015
  • 1篇2014
  • 1篇2013
  • 1篇2012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下鼻甲骨血管瘤一例
2014年
患者女,72岁,因发现左鼻腔肿物半年于2011年6月9日入院.患者半年前发现左鼻腔肿物,最初约黄豆大小,有鼻塞,无出血、发热、流脓血涕,未诊治,半年来患者自觉肿物逐渐增大,鼻塞加重.先于外院就诊,后转至我院.入院体检示:鼻黏膜充血,鼻中隔右偏,左侧鼻腔见一暗红色肿物,质中,触之不易出血,基底位于左侧下鼻甲.鼻窦CT示:左侧下鼻甲区显著增大肿块,边界清楚,内有骨小梁样结构、斑片状骨样增生,可为造影剂明显增强(图1).完善各项临床检查后,于入院后第2天在全麻内镜下行鼻腔肿物切除术,术中左侧下鼻甲处见一个灰红色肿物,质稍硬,完整切除肿物.术后送检物为破碎组织,质地脆,呈沙粒样,5%硝酸去钙后石蜡包埋切片,镜下见肿瘤内含薄片状、网格状骨小梁,骨小梁间有大量充满血液的腔隙,腔壁内衬血管内皮细胞与支撑基质相连(图2).其中内皮细胞免疫组化FⅧ及CD34呈阳性,病理诊断为骨血管瘤.1年后随访患者,情况良好,术前症状消失,鼻腔检查未见异常.
朱嘉兴王纾宜王德辉
关键词:骨血管瘤下鼻甲血管内皮细胞鼻腔肿物石蜡包埋切片入院体检
喉非霍奇金淋巴瘤的临床分析被引量:6
2017年
目的:探讨喉非霍奇金淋巴瘤(NHL)的临床表现、病理特征及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诊治的31例喉NHL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31例患者中T细胞淋巴瘤5例(16.1%),B细胞淋巴瘤10例(32.3%),NK/T细胞淋巴瘤11例(35.5%),混合型和未定型淋巴瘤5例(16.1%)。病变位于声门上区27例(87.1%),声门区1例(3.2%),声门及声门下3例(9.7%)。结论:喉NHL临床罕见,好发于声门上区,确诊有赖于免疫组织化学检查,化疗和放疗是主要的治疗手段。
陈乐张明李采周梁朱嘉兴王纾宜
关键词:喉肿瘤非霍奇金淋巴瘤免疫组织化学
甲状舌管乳头状癌1例被引量:7
2012年
1病例报告 患者,女,30岁,因"发现颈前肿块1年余"入院。体检:颈前正中舌甲膜水平可见一大小约1cm×1cm的肿块,界限清楚,触之有囊性感,无压痛,随伸舌而上下活动。
王家佳朱嘉兴沈磊肖宽林魏春生
关键词:甲状舌管囊肿
头颈部黏膜结核的临床病理学分析被引量:7
2013年
目的分析头颈部黏膜结核的临床特征、影像学表现及其病理学改变,探讨其诊断。方法对2011年收集的47例经病理证实的头颈部黏膜结核病例的临床、影像学和病理学资料作回顾性分析,并进行随访。结果47例头颈部黏膜结核感染患者发病年龄14—84岁,平均年龄47.1岁,中位年龄45岁,男女比例1.23:1;其中鼻腔3例,鼻咽部19例,口咽部2例,喉部18例,中耳4例,腮腺1例;1例喉结核同时伴发喉癌;首发症状分别为鼻塞、流涕、鼻衄、嗅觉减退、头痛、眼球胀痛、回缩血涕、咽喉部干痛、灼热、咳嗽、声嘶、耳道流脓、听力下降等;影像学显示局部黏膜增厚,软组织占位伴相应骨质破坏,间有密度不均的钙化;病理学特征为黏膜间质内有团状分布的类上皮细胞和郎罕巨细胞,伴有干酪样坏死,其中13例找到抗酸杆菌。随访3—10个月,5例失访。结论头颈部黏膜结核因临床表现无特征性,多数无肺部或其他部位结核病史,容易漏诊和误诊。组织内发现团状分布的类上皮细胞、郎罕巨细胞和干酪样坏死是病理形态诊断的三要素,抗酸染色能找到结核杆菌,但是阳性率较低。头颈部黏膜结核应及时给予规范的抗结核治疗及全身性支持治疗并注意随访。
王纾宜朱嘉兴
关键词:结核口腔病理学分析
头颈部非典型软骨肿瘤Ⅰ级的临床和病理分析25例被引量:2
2015年
目的探讨头颈部非典型软骨肿瘤/软骨肉瘤Ⅰ级的临床及病理特征、鉴别诊断、治疗方法及预后。方法采用光学显微镜及免疫组织化学LSAB法结合临床表现、治疗和预后资料,对25例发生于头颈部的非典型软骨肿瘤/软骨肉瘤Ⅰ级进行整体分析。结果 25例患者中,男性11例、女性14例;发病年龄21~80岁,平均51岁。肿瘤分别位于鼻腔、鼻窦11例,鼻咽部2例,喉部3例,颈静脉孔4例,上颌骨3例,面神经1例,颞骨1例。患者多以鼻塞、鼻出血、疼痛就诊。CT显示鼻腔、鼻窦等相应部位占位性病变,其中大部分有骨质破坏。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显示肿瘤表达波形蛋白(Vim)、S100蛋白。随访18例病例,经手术治疗均健在,4例复发。结论头颈部非典型软骨肿瘤/软骨肉瘤Ⅰ级较为少见,多发生于鼻腔、鼻窦和颅底,形态学上易与软骨瘤相混淆,需要结合临床资料、CT检查、形态学等综合鉴别诊断。(中国眼耳鼻喉科杂志,2015,15:280-284)
朱嘉兴王纾宜王德辉
关键词:头颈部预后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