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朱刚

作品数:13 被引量:92H指数:6
供职机构:中国煤炭地质总局航测遥感局更多>>
发文基金:中国地质调查局地质调查项目中国地质调查局基础地质调查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环境科学与工程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更多>>

文献类型

  • 12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7篇天文地球
  • 5篇环境科学与工...
  • 3篇自动化与计算...

主题

  • 7篇遥感
  • 6篇湿地
  • 4篇景观格局变化
  • 3篇遥感分析
  • 3篇景观指数
  • 2篇生态修复
  • 2篇景观
  • 1篇地景
  • 1篇养分
  • 1篇遥感技术
  • 1篇遥感数据
  • 1篇沙化土地
  • 1篇生态现状
  • 1篇生态效应
  • 1篇湿地环境
  • 1篇湿地景观
  • 1篇塔里木河
  • 1篇塔里木盆地
  • 1篇土地利用
  • 1篇土壤

机构

  • 7篇中国煤炭地质...
  • 6篇中煤航测遥感...
  • 1篇中国煤炭地质...

作者

  • 13篇朱刚
  • 11篇高会军
  • 10篇曾光
  • 2篇金谋顺
  • 1篇强建华
  • 1篇吕俊娥
  • 1篇冯帆
  • 1篇邓锟

传媒

  • 4篇干旱区资源与...
  • 3篇国土资源遥感
  • 2篇中国煤炭地质
  • 1篇中国地质灾害...
  • 1篇水土保持通报
  • 1篇干旱区地理
  • 1篇第十八届中国...

年份

  • 1篇2023
  • 2篇2021
  • 1篇2018
  • 1篇2015
  • 3篇2014
  • 1篇2013
  • 1篇2012
  • 1篇2011
  • 2篇2010
1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青藏高原以北新疆境内湿地演化特征遥感分析
以1975年MSS、2000年ETM和2007年CBERS-2三期卫星遥感数据为基础信息源,对青藏高原以北新疆境内湿地的演化特征进行了综合分析.结果表明:①32年间,新疆湿地总面积减少了3817.26 km2,年均减少1...
曾光高会军朱刚
关键词:湿地环境遥感技术
文献传递
西北内陆干旱区湿地景观格局变化——以新疆准噶尔内流区为例被引量:6
2014年
应用"3S"技术,通过选取景观多样性指数、优势度指数、破碎度指数、斑块形状指数等空间格局指数对准噶尔内流区1975年至2009年近三十四年间湿地景观格局变化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近三十四年来湿地面积总体小幅度增大,其中,1975年至2000年,湿地面积小幅度增大,2000年至2009年,湿地面积小幅度减小。湿地景观多样性增大,优势度减弱,破碎度先增大而后减小,斑块形状趋于复杂,各湿地景观类型间的差异减小,湿地景观结构趋于稳定。各湿地类型中,河流湿地面积先增大而后减小;湖泊湿地面积先增大后减小;沼泽湿地变化幅度较小;人工湿地面积持续减小。准噶尔内流区湿地景观格局的变化与流域内的水资源循环相关性较强,人类活动尽管对其产生了较大干扰,但并未改变湿地整体景观格局,因而,有利的气候条件与合理的人类活动是西北内陆干旱区湿地景观稳定与发展的决定因素。
朱刚高会军曾光
关键词:湿地景观指数
西北内陆干旱区河流绿色走廊湿地景观格局变化及其生态效应研究——以车尔臣河下游为例被引量:8
2010年
应用“3S”技术,通过选取景观的多样性、优势度、破碎度和斑块形状等空间格局指数对车尔臣河下游绿色走廊1975~2007年近32a问湿地景观格局变化进行研究,并对景观格局变化产生的生态效应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975—2000年,湿地面积与斑块数量小幅度增大;2000~2007年,湿地面积与斑块数量大幅度减小,斑块平均面积与斑块密度持续减小,斑块形状趋于复杂,景观格局的多样性减小,优势度与破碎化程度增大。在各湿地类型中,河流湿地面积变化幅度较小,湖泊湿地面积大幅度增大,沼泽湿地面积大幅度减小。
朱刚高会军曾光金谋顺
关键词:湿地景观格局变化景观指数生态效应
晋陕蒙接壤地区土地利用/覆盖变化及其驱动力研究——以神华集团大柳塔矿区为例被引量:3
2011年
选择地处生态环境脆弱地区的晋陕蒙接壤地区能源化工基地的大柳塔矿区为研究区,利用1986年8月2日和2007年9月7日的TM卫星图像数据为信息源,应用遥感技术对其土地利用/覆盖变化进行研究。通过图像处理,划分出7种土地利用和地表覆盖景观类型,根据获取的景观类型变化参数对其结构与变化特征进行分析,得出研究区的生态变化趋势与驱动力。结果表明,煤矿大规模开采以来,研究区景观结构稳定性减弱,破碎度增强,人类活动在研究区生态环境变化过程中起主导作用。在矿区生态环境恢复中,应提高自然植被景观类型的有效规模,有利于增强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冯帆朱刚高会军
关键词:遥感景观驱动力
塔里木河三源流区湿地演化特征遥感分析被引量:3
2014年
以1975年MSS、2000年ETM和2007年CBERS-2三期卫星遥感数据为基础信息源,对塔里木河三源流区湿地演化特征进行了初步分析。研究结果表明:1)32年间,塔里木河三源流区湿地减少面积共计1790.73km2,天然湿地的严重退化是引起湿地面积锐减的主要原因。2)湿地景观斑块数和斑块平均面积均呈逐年减小的变化趋势,1975-2000年湿地变化以萎缩方式为主,2000-2007年小湿地斑块则出现了严重的消亡现象。3)湿地景观多样性指数和破碎化指数逐年减小,优势度指数则呈逐渐增加的变化趋势,表明塔里木河三源流区湿地景观多样性降低,各类型所占比例差异逐渐增大,湿地主导类型已由沼泽草甸湿地转变成了河流湿地。4)人类活动对湿地的破坏强度明显减弱。1975-2000年,塔里木河三源流区因"围湿造田"而直接占用的湿地面积达782.75km2,2000-2007年减少至606.48km2,尤以和田地区变化最为显著,因"围湿造田"占用的湿地面积由286.43km2减少至75.77km2。32年间,喀什地区"围湿造田"强度高居不下,是湿地退化人类活动影响强度最大的地区。
曾光高会军朱刚
关键词:湿地塔里木河
近45a来黄河源区沙质荒漠化土地景观格局变化被引量:8
2021年
应用"3S"技术,对黄河源区1975~2019年沙质荒漠化土地的景观格局变化及原因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沙质荒漠化土地分布面积先增大而后减小、总体减小,程度先增强而后减弱、总体减弱,截止2019年底,沙质荒漠化土地在研究区仍占有较大比例,程度以中度为主;沙质荒漠化的景观多样性先增大而后减小、优势度与破碎度均先减小而后增大,景观格局的复杂程度加重,出现了分割、破碎化、缩小与消失的景观变化过程;气候条件中的升温、大风与人类活动中的超载、过牧等要素的共同作用造成了沙质荒漠化土地在2000年以前的快速发展,而在2000年以后的逐步逆转与退牧还草、封山禁牧等生态修复政策密切相关。
朱刚高会军曾光
关键词:黄河源区沙化土地遥感
近32年新疆博斯腾湖湿地动态变化及机制分析被引量:12
2010年
以1975年MSS、2000年ETM和2007年CBERS-2共3期遥感影像为数据源,在1:5万尺度上对新疆博斯腾湖地区的湖泊湿地、沼泽湿地、河流湿地及耕地进行了遥感解译,并编制了动态变化图。调查结果表明,32a间,该区湖泊湿地、沼泽湿地与河流湿地严重退化,而耕地呈持续性扩张的发展趋势。其中,1975~2000年,除湖泊湿地与湿地总面积呈小幅度增长外.沼泽湿地与河流湿地分别减少了23.71km^2和18.44km^2,耕地增加面积达454.52km^2;2000~2007年,除耕地面积继续增加526.55km^2外,湿地资源遭到严重破坏,主要表现在湖泊湿地的萎缩、河流湿地与沼泽湿地的严重退化,7a间沼泽湿地与河流湿地退化速率分别是1975~2000年的37.13倍和5.24倍;人类活动与气候因素是导致湿地严重退化的两个重要方面,主要表现为“湿地的农业化”和“湿地的荒漠化”两个过程。
曾光高会军朱刚金谋顺
关键词:湿地耕地
陕北毛乌素沙地生态修复效果分析被引量:6
2021年
应用“3S”技术与土壤化学方法,对毛乌素沙地榆林市境内区域的沙质荒漠化土地进行了近45年来变化研究与生态修复效果分析,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土地的沙质荒漠化强度以轻度、中度为主,治理方式以人工修复为主;1975—2019年沙质荒漠化的分布面积与强度呈现先快速发展而后逆转的变化特征。其中,1975—2007年沙质荒漠化的发展与过度放牧、荒地开垦及矿产资源开发等人类活动及强度密切相关。2007—2019年的逆转与生态调控政策及治理工程的实施密切相关。人工修复地区的土壤养分含量优于自然修复地区,在同等背景的自然修复条件下,不同成因的沙质荒漠化土地土壤养分含量有一定区别。采用人工修复与自然修复相结合的方式,以人工修复促进植被自然修复能力,是研究区有效的生态修复方式。
朱刚
关键词:遥感土壤养分生态修复
渭北旱腰带历史遗留废弃矿山生态现状与生态修复模式研究被引量:1
2023年
通过研究陕西渭北旱腰带历史遗留废弃矿山生态现状,梳理存在的矿山地质环境问题,分析研究区矿山生态修复的水资源和土资源条件,建议在研究区采用植被功能优化技术、历史人文景观功能融合提升技术、硬岩边坡修复技术以及生产与历史遗留废弃矿山协同治理技术,推进研究区生态修复。
吕俊娥朱刚王书青邓锟强建华
关键词:废弃矿山生态修复
近40年来山西省湿地景观格局变化分析被引量:9
2018年
在遥感和GIS技术的支持下,应用1975-2014年四个时间段的卫星遥感数据,在1:5万目视解译的基础上,通过选取斑块数量、斑块面积、斑块平均面积、多样性、优势度和破碎度等具有典型生态意义的景观格局指数,较系统地分析了山西省湿地景观空间格局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40年间山西省湿地总面积减少了431.16km^2,年均减少10.78km^2,同时湿地退化速率明显加快,其中2007-2014年湿地年均减少面积是1975-2000年的3倍;40年来湿地景观多样性下降,优势度增加,破碎度指数先增加后持续减少,2000年以来湿地空间分布格局趋于集中;河流湿地是山西省湿地景观的主导类型,1975-2000年,河流湿地面积减少、斑块数量增加,呈破碎化发展,而2000-2007年,大量的小湿地斑块出现了消亡现象,河流湿地破碎化程度降低;随着人类活动干扰强度的增强,人工湿地所占面积比例逐渐提升,优势度指数增大,表明人类活动对山西省湿地景观格局变化的影响程度较大。
曾光高会军朱刚
关键词:湿地景观格局变化景观指数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