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曾涛

作品数:6 被引量:24H指数:2
供职机构:长安大学更多>>
相关领域:环境科学与工程交通运输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5篇期刊文章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6篇环境科学与工...
  • 1篇交通运输工程

主题

  • 4篇废水
  • 3篇水处理
  • 2篇生物处理
  • 2篇生物脱氮
  • 2篇石油
  • 2篇石油化工
  • 2篇脱氮
  • 2篇污水
  • 2篇化工
  • 2篇化纤废水
  • 2篇反应器
  • 2篇废水处理
  • 2篇高浓度
  • 1篇序批式
  • 1篇序批式间歇反...
  • 1篇氧化工艺处理
  • 1篇有机废水
  • 1篇生物处理工艺
  • 1篇生物反应
  • 1篇生物反应器

机构

  • 6篇长安大学
  • 2篇中交第一公路...
  • 1篇石家庄化纤有...

作者

  • 6篇曾涛
  • 4篇朱浚黄
  • 2篇高俊发
  • 2篇赵杰
  • 1篇董良飞
  • 1篇程继夏
  • 1篇任香平
  • 1篇关卫省
  • 1篇王晓霞
  • 1篇寇建朝
  • 1篇李丽英
  • 1篇罗德春

传媒

  • 2篇给水排水
  • 2篇环境科学与管...
  • 1篇工业水处理

年份

  • 1篇2021
  • 1篇2020
  • 1篇2004
  • 1篇2003
  • 1篇2002
  • 1篇1999
6 条 记 录,以下是 1-6
排序方式:
生物强化氧化工艺处理石油化工污水研究被引量:1
2020年
采用生物强化氧化技术,将大型活性污泥系统(S2)改造为接触氧化系统(S1)。结果表明,当石油化工废水的化学需氧量(COD)为320~530 mg/L,氨氮(NH+4-N)为8~25 mg/L时,生物强化工艺(S1)在低于80 mg/L和10 mg/L时仅需20天。然而,未曝气的传统活性污泥法(S2)用了30天的时间达到了类似的出水水质。随着有机负荷率(OLR)从0.6提高到0.9,达到1.10 kg COD/m3·d时,S1表现出较强的抗冲击负荷能力,与S2要求的7天相比,生物强化氧化技术在工艺升级中是可行和有效的。
曾涛赵杰
关键词:石油化工废水处理
基于膜分离技术在污水处理中的应用研究被引量:10
2021年
膜分离技术是以选择性的方式限制各种化学物质的转运,实现两相分离的一种分离技术膜在结构上可以是均匀的或不均匀的、对称的或不对称的、固态的或液态的;可以带正电荷或负电荷,也可以是中性的或双极的。通过膜的传输可能受到电场或浓度、压力或温度梯度引起的单个分子对流或扩散的影响。研究了环氧乙烷/乙二醇(EO/EG)和烯烃装置的混合废水。分析了不同阻力对膜污染的贡献。文章阐述了不同的膜分离工艺和膜反应器,并通过试验分析了一种膜分离技术处理石化废水的研究。
曾涛赵杰
关键词:膜分离技术石油化工膜生物反应器污水处理
高含氮高浓度有机废水生物处理技术研究被引量:2
2004年
分析了石家庄化纤公司己内酰胺生产废水的水质状况,指出该废水属高含氮、高浓度有机废水,虽然可生物降解性能较好,但因处理水在好氧硝化池(O1)中水力停留时间不够,难以达到硝化阶段,导致了原有生物处理工艺A/O/A/O系统无法正常运行。根据生物脱氮原理,提出了以SBR法作为处理工艺主体的ENSBR/BDAR/PCOR三段生物处理工艺。实验数据和生产运用表明,高含氮高浓度有机废水经该工艺处理后出水水质达到国家二级排放标准要求。
寇建朝李丽英曾涛朱浚黄
关键词:有机废水生物脱氮序批式间歇反应器化学纤维
石家庄高含氮高浓度化纤废水处理改造工程试验研究被引量:12
2002年
己内酰胺 锦纶化纤废水属于高含氮高浓度有机废水。通过理论分析和试验研究 ,对原A/O/A/O工艺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 ,提出了替代工艺ENSBR/BDAR/COR技术路线。试验结果表明 ,该工艺流程处理效率高 ,运行稳定 。
高俊发董良飞王晓霞曾涛朱浚黄
关键词:化纤废水生物脱氮
石家庄化纤公司废水处理改造工程设计实例被引量:1
2003年
通过对石家庄化纤公司原废水处理A/O/A/O工艺运行不佳的原因分析 ,在试验研究的基础上 ,将原处理构筑物改造成ENSBR/BDAR/COR工艺 。
高俊发曾涛朱浚黄任香平
关键词:废水处理工程设计化纤废水COR
港口化学品污水处理研究
朱浚黄关卫省罗德春曾涛程继夏
《港口化学品污水处理研究》课题是中国交通交通部利用全球环保基金赠款和世界银行软贷款建设的《船舶废弃处理》研究项目之一。该项研究的目的是为MARPOL73/78(国际防污公约)附则II-控制散装运输有毒液体物质污染规则在中...
关键词:
关键词:港口生物处理工艺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