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易奎星

作品数:6 被引量:40H指数:4
供职机构:四川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更多>>
相关领域:化学工程生物学轻工技术与工程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2篇生物学
  • 2篇化学工程
  • 1篇轻工技术与工...
  • 1篇医药卫生

主题

  • 4篇新月弯孢霉
  • 2篇蓝色犁头霉
  • 2篇发酵
  • 1篇诱变
  • 1篇生物学
  • 1篇生物学特性
  • 1篇批次
  • 1篇羟基
  • 1篇羟基化
  • 1篇微生物
  • 1篇细菌素
  • 1篇类细菌素
  • 1篇糊精
  • 1篇环糊精
  • 1篇发酵工艺
  • 1篇发酵条件
  • 1篇高产菌
  • 1篇Β-环糊精

机构

  • 5篇四川大学
  • 3篇中国科学院成...

作者

  • 5篇易奎星
  • 3篇杨顺楷
  • 3篇王忠彦
  • 3篇杨亚力
  • 2篇肖勇
  • 1篇常峰
  • 1篇刘小兰
  • 1篇陈远钊
  • 1篇陈红英
  • 1篇胡承
  • 1篇张天智

传媒

  • 2篇生物加工过程
  • 1篇食品科学
  • 1篇中国医药工业...

年份

  • 4篇2006
  • 1篇2005
6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甾体微生物转化C_(11)β-羟基化的研究进展被引量:12
2006年
C11β-羟基化是甾体微生物转化中难以实现的一步反应。对甾体C11β-羟基化的机理及部分生理生化问题进行了讨论,对蓝色犁头霉和新月弯孢霉催化转化甾体C11β-羟基化的应用研究特点及其催化转化反应产物氢化可的松的工业生产现状及相关问题进行了评述,并对此技术开发前景进行了预测。
杨顺楷易奎星杨亚力张天智
关键词:蓝色犁头霉新月弯孢霉
类细菌素高产菌CF10的筛选诱变及发酵条件的研究被引量:17
2006年
采用纸片法初筛和杯碟法复筛自黄水中分离出一株抗生物质产生菌CF10,经鉴定为布氏乳杆菌(Lactobacillusbuchneri)。在排除酸性末端产物及过氧化氢的干扰后,CF10菌株发酵液对金黄色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aureus)和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subtilis)等革兰氏阳性菌、大肠杆菌(Escherichiacoli)和绿脓杆菌(Pseudomonaspyocyanea)等革兰氏阴性菌、K酵母(SaccharomycescerevisiaeK)和某些真菌有强烈的抑制作用。经紫外线照射(UV)和硫酸二乙酯(DES)多轮复合诱变,CF10发酵液相对效价较未诱变前提高了258%且具有良好的传代稳定性。通过对该菌株产类细菌素发酵条件的研究发现,以2%麦芽糖为碳源、1%大豆蛋白胨加0.5%酵母粉为氮源,培养温度37℃,初始pH6.0~6.5,培养时间48h,接种量1%,厌氧条件下,有微量K+、Mg2+和Mn2+等金属离子存在,CF10所产类细菌素的抑菌活性最高。
常峰易奎星刘小兰陈红英陈远钊胡承王忠彦
关键词:类细菌素诱变发酵条件生物学特性
新月弯孢霉生物转化生产氢化可的松新工艺的研究
在微生物对甾体转化的反应类型中,C<,11>β-羟基化是最重要,也是最难于实现的一步。由于C<,11>β-羟基是抗炎药物必需的功能基团(可的松在体内是无效的,必须经体内酶的作用将C<,11>-酮还原成C<,11>β-羟基...
易奎星
关键词:新月弯孢霉蓝色犁头霉发酵工艺
文献传递
静息细胞连续两批次生物催化生产氢化可的松被引量:12
2005年
以新月弯孢霉(Curvularia lunata)的Ⅱ级培养18 h的活菌丝作为C11β位羟基化生物催化剂,在选定的含有微粒结晶甾体底物(0.2%,质量分数)17α,21-二羟基孕甾-4-烯-3,20-二酮的磷酸缓冲液(0.05 mol/L,pH 6.0)介质体系中,在经过连续两批次约55 h的转化反应,底物转化率可维持在较高水平,产物氢化可的松净收率可达60%;从菌丝回收的底物RS可再利用。此工艺提高了生物催化剂的利用率,具有工业应用价值。
易奎星杨亚力杨顺楷肖勇王忠彦
关键词:新月弯孢霉
β-环糊精包合技术在微生物转化生产氢化可的松中的应用被引量:11
2006年
为提高甾体生物转化的底物投料浓度,采用超声法制备底物RS-β-环糊精包合物。以新月弯孢霉为实验菌种,培养后加入溶有包合物的磷酸盐缓冲液制备氢化可的松。结果表明,采用β-环糊精包合后甾体底物浓度可由2g/L提高至3g/L,2L发酵罐中氢化可的松收率为57.8%。
易奎星杨亚力杨顺楷肖勇王忠彦
关键词:Β-环糊精新月弯孢霉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