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戚秀芳

作品数:24 被引量:233H指数:9
供职机构:中国农业科学院中国水稻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美国洛克菲勒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21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22篇农业科学
  • 2篇生物学

主题

  • 15篇水稻
  • 6篇多效唑
  • 4篇愈伤
  • 4篇愈伤组织
  • 4篇试管苗
  • 4篇籼稻
  • 3篇愈伤组织诱导
  • 3篇原生质
  • 3篇原生质体
  • 3篇植株
  • 3篇质体
  • 3篇培养力
  • 3篇离体
  • 3篇成熟胚
  • 2篇休眠
  • 2篇诱导率
  • 2篇再生苗
  • 2篇再生植株
  • 2篇植物
  • 2篇无性系

机构

  • 21篇中国农业科学...
  • 2篇中国水稻研究...

作者

  • 23篇戚秀芳
  • 23篇赵成章
  • 12篇杨长登
  • 10篇郑康乐
  • 6篇吴连斌
  • 6篇徐星明
  • 5篇沈波
  • 5篇于飞
  • 1篇闵绍楷
  • 1篇庄杰云
  • 1篇熊振民
  • 1篇黄发松
  • 1篇钱惠荣
  • 1篇孙宗修
  • 1篇梁天锡
  • 1篇傅亚萍
  • 1篇楼小华
  • 1篇胡培松
  • 1篇吴园生

传媒

  • 8篇中国水稻科学
  • 5篇作物学报
  • 2篇植物生理学通...
  • 1篇应用与环境生...
  • 1篇种子
  • 1篇Acta B...
  • 1篇安徽农业科学
  • 1篇Journa...
  • 1篇植物学报

年份

  • 1篇2004
  • 1篇1999
  • 1篇1998
  • 2篇1997
  • 1篇1996
  • 2篇1994
  • 3篇1993
  • 3篇1992
  • 3篇1991
  • 3篇1990
  • 2篇1989
  • 1篇1986
2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水稻TRB型胞质雄性不育系的产生和特性被引量:20
1997年
以Basmati370幼穗为起始材料,应用离体诱变技术,获得了籼稻胞质突变不育株,经测交找到保持系E49-2,并通过多代回交育成了稳定的新型不育系TRB370A。该不育系属于配子体不育型。
戚秀芳赵成章杨长登吴连斌
关键词:水稻三系配套杂交雄性不育系
化学杀雄对籼稻花药培养力的影响被引量:3
1991年
自1968年新关首先获得粳稻花粉植株以来,由于培养技术的不断改进,高效培养基的研制,使粳稻花药培养力大幅度提高,世界各国和一些国际研究组织相继采用花药培养技术应用于水稻育种实践。但迄今籼稻花药培养力仍极低(0.5%左右),致使该技术难以在籼稻育种上应用,而籼稻又在水稻生产中占主导地位。
赵成章戚秀芳
关键词:籼稻花药培养化学杀雄水稻
籼稻绿芽原生质体再生植株
在实验采用正继代培养五年的高绿苗分化频率的籼稻Hu-18再生绿芽、经诱导产生愈伤组织,进而建立胚性悬浮细胞系、分离原生质体,经培养获得再生植株。
赵成章杨长登戚秀芳
文献传递
水稻试管苗离体激素调控技术
赵成章郑康乐戚秀芳徐星明沈波于飞
在植物组织培养和细胞培养的实践中,试管苗通常生长细弱、根系不发达、抗逆性差,移栽后成活率低。加之试管苗的移栽期与田间正常生长季节不同步等,常遭致大量试管苗夭折,严重影响试管苗的培养效率和应用效果,是组织培养中急需解决的一...
关键词:
关键词:容器育苗激素调控
应用无性系变异技术培育黑珍米的研究被引量:9
1993年
紫黑米的营养价值和药用功能早已被人们所认识,近年来,特种米的育种相继展开。1987年,我们从国际著名优质米Basmati 370体细胞无性系变异后代中发现了黑米突变体,经5代连续选育于1990年育成“黑珍米”,本文将其特征及成分与亲本作了初步比较。1 材料和方法以籼稻Basmati 370的成熟胚为起始材料,将脱壳的种子在75%酒精中浸泡1min,放入0.1%升汞溶液中灭菌20min后,用无菌水冲洗3~5次,再放入三角瓶中,每个三角瓶放100粒种子,振荡培养1~2d,当种胚萌动露白时接种在含2,4-D 2 mg/L和6-BA 2mg/L的N6固体诱导培养基上暗培养。
赵成章戚秀芳杨长登
关键词:水稻无性系育种
水稻DNA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的初步研究被引量:11
1990年
应用19个不同的探针/限制性内切酶组合,测定了8个不同基因型水稻间的DNA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RFLP)。结果表明:RFLP在水稻中普遍存在,同一亚种内的RFLP较少,而在不同亚种间则较大;栽培稻与野生稻间的RFLP较多,而以粳稻和野生稻之间RFLP最多,达58%~68%。用IBM/PC计算机分析了这些基因型之间的遗传距离,粳稻和籼稻可明显地分成二组,野生稻与籼稻的亲缘大于与粳稻的亲缘。具有广亲和能力的爪哇型品种Ketan Nangka偏向籼型。
郑康乐沈波于飞赵成章戚秀芳徐星明
关键词:水稻分子标记RFLPDNA亲缘关系
多效唑在水稻试管苗离体调控技术中的应用被引量:9
1990年
研究了植物生长延缓剂多效唑在组织培养中对水稻愈伤组织诱导、分化以及壮苗培养的影响。结果表明:(1)多效唑(MET)能抑制未成熟胚愈伤组织的诱导率而能明显地提高愈伤组织的绿苗形成率,以MET 2.5 mg/1时效果较好:(2)MET明显地抑制再生苗地上部生长而促进根系的发育,这种抑制效果通常保持2个月左右,不过MET对叶龄的影响不大,(3)MET处理的再生苗移栽后成活率为95%左右而且生长健壮;(4)与对照相比,MET处理的再生苗具有较大的维管束,较厚的叶肉细胞、致密的表皮细胞,并存维管束细胞中有较多的营养物质。
赵成章戚秀芳郑康乐徐星明
关键词:水稻试管苗多效唑
等离子注入对水稻主要农艺性状的影响被引量:5
1993年
本文以早稻中87—156(籼)和中组53(粳)的脱壳种子为材料,系统地研究了离子注入对水稻主要农艺性状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离子处理能明显地影响有效穗、总粒数、千粒重等主要农艺性状的变化,特别是有效穗和千粒重的变化有利于水稻育种。离子处理是一个生理损伤小,诱变频率高,世代稳定快的诱变育种新技术。
戚秀芳赵成章杨长登
关键词:离子注入农艺性状水稻
籼稻绿芽悬浮细胞原生质体再生成株被引量:2
1993年
采用籼稻Hu-18绿芽为外植体,在N6附加2mg/L2,4-D的培养基上诱导愈伤组织。20d后转入AA培养基进行悬浮培养。继代培养45d左右形成了分裂旺盛的胚性细胞悬浮系。即从绿芽诱导至胚性细胞悬浮系的建立仅用了65d左右。继代后前6d,细胞干重几乎每2d增加1倍,而培养液的渗透压及pH值迅速下降。取继代后4d的悬浮细胞游离原生质体,产率为8.74×10^6个/g鲜重。
杨长登赵成章戚秀芳
关键词:籼稻原生质体植株再生
籼稻单倍体绿芽无性系二倍化的研究被引量:6
1998年
以籼稻单倍体绿芽无性系为材料,研究秋水仙碱等处理对水稻植株染色体二倍化的影响.结果显示:(1)以500mg/L秋水仙碱溶液振荡处理籼稻单倍体绿芽48h,其二倍化率达60%~75%,处理时间过长或处理浓度过高.虽植株染色体二倍率有所提高,但二倍体植株的得率下降;(2)秋水仙碱在愈伤组织阶段处理,其染色体二倍率远高于非愈伤组织化的绿芽二倍率,高达96%~100%,其实未经处理的绿芽愈伤组织再生植株也能获得较高的加倍率;(3)在培养基中添加多效唑(2.5mg/L)也能增加籼稻植株染色体二倍率,由原来的3.3%提高到6.6%.
赵成章杨长登吴连斌戚秀芳
关键词:籼稻单倍体二倍体秋水仙碱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