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嵩
- 作品数:26 被引量:225H指数:8
- 供职机构: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天津市自然科学基金国家教育部博士点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间充质干细胞对非小细胞肺癌细胞增殖和侵袭能力的初步探讨被引量:6
- 2015年
- 背景与目的间充质干细胞(mesenchymal stem cells,MSC)是来源于中胚层的成体干细胞。有文献报道MSC通过向肿瘤组织的归巢和向间质成分分化,改变肿瘤微环境,影响肿瘤的生长和转移。但MSC在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中的作用报道较少,且不一致。本研究旨在探讨MSC向NSCLC细胞的趋化能力,以及其对NSCLC细胞的增殖和侵袭能力的作用。方法 Transwell法检测MSC向肺癌细胞迁移能力,Thymidine嵌入实验检测MSC条件培养液对肺癌细胞增殖能力的影响,Real-time PCR法检测肺癌/MSC共培养后MSC表达白介素(interleukin-6,IL-6)、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nsulinlike growth factor,IGF-1)、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和Dickkopf相关蛋白1(dickkopf-related protein 1,DKK1)的变化。建立人肺癌A549细胞裸鼠皮下荷瘤模型,给予MSC细胞,定期测量肿瘤体积变化。结果 MSC可以向肺癌细胞趋化运动,其条件培养液可以促进肺癌细胞的增殖能力。肺癌细胞反过来可以促进MSC过表达IL-6、IGF-1、VEGF和DKK1。体内试验显示MSC注射组的肿瘤体积明显大于对照组。结论 MSC可以向肺癌细胞趋化并促进肺癌的生长。反过来,肺癌细胞可以刺激MSC过表达生长因子进一步促进肿瘤生长。
- 李梅武毅刘仁旺郭丽丽徐婷婷陈军徐嵩
- 关键词:肺肿瘤间充质干细胞趋化增殖
- 原发性肺类癌的治疗进展与展望被引量:8
- 2018年
- 原发性肺类癌(pulmonary carcinoid,PC)是一种较为少见的肺部肿瘤。在2015年世界卫生组织(WHO)最新的肿瘤分类中,PC包括典型类癌(typical carcinoid,TC)和非典型类癌(atypical carcinoid,AC)。PC与大细胞神经内分泌癌(large cell neuroendocrine carcinoma,LCNEC)和小细胞肺癌(small cell lung carcinoma,SCLC)均属于肺部神经内分泌肿瘤(neuroendocrine tumor,NET)。由于发病率较低,且缺乏特异性的临床表现,PC的诊断和管理相对较复杂。对于整体健康状况和肺储备可以耐受手术的早期局限型PC患者,外科手术切除是首选的治疗方法。而晚期或不可切除PC患者,目前各种指南推荐的标准系统治疗缺乏统一的共识。本文拟对PC最新的诊断及多学科治疗进展进行综述。
- 徐嵩李雄飞陈军
- 关键词:肺类癌神经内分泌肿瘤
- T肽增强顺铂肿瘤杀伤作用的研究及机制探讨被引量:8
- 2017年
- 背景与目的 T肽是Tuftsin的衍生物,其基本功能是刺激巨噬细胞,提高巨噬细胞吞噬及分泌能力,通过增强效应细胞的细胞杀伤作用而被广泛用于多种恶性肿瘤术后抗肿瘤治疗。本研究旨在探讨T肽与化疗药物顺铂的联合能否提高铂类药物的抗肿瘤疗效及机制。方法应用酶联免疫吸附剂测定(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T肽和/或顺铂处理人巨噬细胞株U937后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和干扰素-γ(interferon-γ,IFN-γ)分泌水平的变化;应用裸鼠荷瘤动物模型,分析T肽和/或顺铂处理小鼠肿瘤变化情况以及小鼠用药期间外周血中巨噬细胞变化情况。结果 (1)应用ELISA检测发现在T肽组和T肽联合顺铂组中,U937细胞培养液中TNF-α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和顺铂组;T肽联合顺铂组中IFN-γ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顺铂组和T肽组;(2)在小鼠荷瘤模型中,T肽联合顺铂组的肿瘤体积明显小于对照组、顺铂组和T肽组,并且小鼠没有明显的体重下降;(3)在小鼠外周血的检测分析中发现,T肽联合顺铂组中活化巨噬细胞数呈现增长趋势。免疫组化分析各组中肿瘤组织Ki67显示T肽联合顺铂组抑制肿瘤细胞增殖。结论 T肽能够促进巨噬细胞增殖和促进其分泌肿瘤细胞杀伤因子(TNF-α、IFN-γ);在体内动物模型中,T肽能够提高化疗药物如顺铂的疗效,使联合组具有更强的肿瘤抑制作用,同时能够减轻化疗药物的毒副作用。
- 张宏毅刘明辉李颖李永文徐嵩潘振华李明彪范海洋刘红雨陈军
- 关键词:肺肿瘤TNF-ΑIFN-Γ
- 虚拟现实技术在外科术后患者疼痛管理中应用的Meta分析
- 2024年
- 目的探讨虚拟现实(VR)技术在外科术后患者疼痛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Web of Science等8个数据库,搜集关于VR技术缓解外科术后患者疼痛的研究,检索时限为建库至2023年11月19日。由2名研究人员独立筛选文献、提取资料并开展文献质量评价,使用RevMan 5.4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纳入18篇文献。Meta分析结果显示,VR技术能降低患者术后静息状态下疼痛评分[MD=-1.13,95%CI(-1.29,-0.96),P<0.001]、术后12 h疼痛评分[MD=-0.49,95%CI(-0.73,-0.24),P<0.001]、术后24 h疼痛评分[MD=-0.73,95%CI(-0.92,-0.54)、P<0.001]、术后48 h疼痛评分[MD=-0.69,95%CI(-0.84,-0.53),P<0.001]、术后72 h疼痛评分[MD=-0.37,95%CI(-0.59,-0.16),P<0.001]、术后换药时疼痛评分[MD=-1.11,95%CI(-2.06,-0.16),P=0.02],且能提高患者术后舒适度[MD=8.31,95%CI(6.57,10.06),P<0.001]。结论作为非药物干预手段,VR技术可缓解外科患者术后疼痛,改善患者术后舒适度。但今后仍须开展大样本、高质量研究进一步验证VR技术的有效性。
- 曹灿灿魏力路明惠徐嵩柴倩文王艳梅
- 关键词:META分析虚拟现实术后疼痛循证护理
- 非小细胞肺癌胸腔镜下肺切除术后咳嗽中医证型分布及其影响因素
- 2024年
- 目的:评估非小细胞肺癌胸腔镜下肺切除术后咳嗽患者的咳嗽程度,探讨非小细胞肺癌胸腔镜下肺切除术后咳嗽中医证型分布特点及其影响因素。方法:对315例非小细胞肺癌胸腔镜下肺切除术后咳嗽患者进行问卷调查,收集患者基本信息、手术资料、中医四诊信息,并评估患者术后咳嗽程度。根据咳嗽中医辨证标准进行证型判定,分析肺癌术后咳嗽中医证型分布规律并探究其影响因素。结果:315例患者术后咳嗽中医证型出现频率由高到低依次为:风盛挛急证(39.68%)>气阴两虚证(30.16%)>肺气亏虚证(14.29%)>肺阴亏虚证(12.06%)>痰湿蕴肺证(2.54%)>痰热郁肺证(1.27%)。315名患者中文版莱斯特咳嗽量表(LCQ-MC)生理维度得分(4.68±1.21)分,心理维度得分(5.10±1.12)分,社会维度得分(5.78±1.02)分,总分(15.79±3.30)分;咳嗽数字分级法评估量表(NRS)得分(3.30±2.05)分。4种主要中医证型分布与年龄、手术侧、术中出血量、是否进行系统淋巴结清扫、病理类型、病理分期的相关性无统计学意义(P>0.05)。4种主要中医证型分布与性别、吸烟史、手术时长、手术范围相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非小细胞肺癌胸腔镜下肺切除术后咳嗽中医证型以风盛挛急证为主,其次是气阴两虚证、肺气亏虚证、肺阴亏虚证,痰湿蕴肺证和痰热郁肺证出现较少。证型与性别、吸烟史、手术时长、手术范围有关。术后咳嗽患者多为轻中度咳嗽。
- 张笑雪周玲羚徐嵩任凡李彤王通李晓丹刘伟
- 关键词:中医证型
- 什么是肺癌的免疫治疗
- 2020年
- 随着科学研究的发展,肺癌的诊断和治疗已取得了长足的进步,近几年在晚期肺癌的治疗方面已由传统化疗发展到精准分子靶向治疗,继而发展到了免疫治疗。相较于之前的放化疗和乾向治疗,虽然免疫治疗有效率并不高,但对于有效的患者,其疗效持久,能达到五年甚至十年不复发、不进展,实现长期生存和临床治愈,甚至包括少数已发生癌症转移的患者。而在此前的传统认知中,已发生癌症转移的患者基本上是无法治愈的。
- 施睿锋徐嵩
- 关键词:分子靶向治疗免疫治疗晚期肺癌癌症转移临床治愈放化疗
- 什么是肺癌的姑息治疗
- 2020年
- 姑息治疗是处理患者身体上的疼痛和症状,同时满足患者心理上、精神上的需求,从而让患者达到最佳的生活质量。世界卫生组织定义的姑息治疗服务包括:•缓解疼痛和其他令人痛苦的症状;•维护生命并将死亡视为一个正常过程。
- 王延烨徐嵩
- 关键词:姑息治疗缓解疼痛患者心理世界卫生组织症状
- 什么是肺癌的介入治疗被引量:1
- 2020年
- 肺癌是全球发病率和致死率均居首位的癌症,也是我国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其发病率和死亡率高居首位。肺癌首选治疗为外科手术切除,但由于肺癌60%初次诊断即为进展期,手术切除率不及半数。而传统的放、化疗对肺癌的有效率较低。近年来,介入治疗技术被广泛地应用于肺癌的治疗,使肺癌患者的生存率及生活质量均得到明显提高改善。
- 周宁徐嵩
- 关键词:手术切除率介入治疗外科手术切除致死率肺癌生存率
- PD-1和PD-L1在肺类癌中的表达情况和其临床意义被引量:10
- 2016年
- 背景与目的肺类癌(pulmonary carcinoid,PC)是一种发病率极低的肺部原发性恶性肿瘤,临床预后与其病理特征密切相关。本研究旨在检测分析PC组织中PD-1(programmed death-1)和PD-L1(programmed death ligand-1)的表达情况及其与类癌患者临床病理生理特征的相关性。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了20例PC石蜡包埋组织标本中PD-1和PD-L1的蛋白表达情况;应用Hscore(HS)评分系统(0-300)对肿瘤组织中PD-L1和PD-1的表达进行了分析评价。结果 PD-1和PD-L1在PC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40%(8/20)和45%(9/20)。其中,在吸烟PC患者中,PD-1的阳性表达率为63.64%,明显高于不吸烟的患者(11.11%,P<0.05);PD-1与PD-L1的阳性表达与类癌患者的年龄、性别、病理类型、临床分期以及有无转移均无明显的相关性(P>0.05)。结论 PD-1和PD-L1的表达在40%左右的PC患者中呈阳性。其中,吸烟类癌患者肿瘤组织中PD-1的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不吸烟患者。这些结果提示PD-1和PD-L1的阳性表达可能与PC的发生、发展存在一定的相关性。
- 李明彪徐嵩范海洋张宏毅李颖李永文刘明辉刘红雨陈军
- 关键词:肺肿瘤肺类癌PD-1PD-L1
- RASGRP2在肺腺癌中的表达及对免疫微环境的影响被引量:2
- 2021年
- 背景与目的肺癌是全球发病率和死亡率的居高不下的恶性肿瘤。近年来,随着新型药物的出现和治疗模式的优化,特别是免疫治疗在临床的应用,肺癌患者的预后已经有了一定的改善。但免疫治疗获益的患者仍然有限,因此我们想要寻找新的生物标志物用于预测肺腺癌患者的预后并探索其对免疫微环境的影响。方法使用癌症基因组图谱(The Cancer Genome Atlas,TCGA)数据库下载肺腺癌患者的测序结果及临床资料。利用人类蛋白质图谱数据库明确RASGRP2在肺腺癌中分布情况,使用Kaplan-Meier Plotter数据库探索RASGRP2表达情况与肺腺癌患者预后之间的联系。对RASGRP2高低表达患者进行KEGG及GO基因富集分析。使用TCGA数据库分析RASGRP2共表达基因并使用TIMER数据库计算RASGRP2及其共表达基因的免疫相关淋巴浸润情况。最后使用TIMER 2.0数据库分析RASGRP2表达量与免疫检查点表达的联系。结果RASGRP2在肺腺癌中低表达,与患者预后密切相关。RASGRP2高表达参与造血细胞形成及细胞黏附,且在T细胞活化进程中有着重要作用。通过TCGA数据库分析发现ZAP70、TBC1D10C、RASAL3、FGD2、CD37、ACAP1与RASGRP2显著相关。以上基因高表达会引起CD8^(+)T细胞、记忆CD4^(+)T细胞比例升高以及中性粒细胞和Treg细胞比例降低。最后,我们发现RASGRP2表达量与常见免疫检查点CD274、CTLA4、LAG3、TIGIT等表达量显著相关。结论RASGRP2在肺腺癌中异常表达且影响免疫相关细胞浸润水平,可能会影响免疫治疗疗效。
- 赵世康金鑫徐嵩
- 关键词:肺腺癌免疫治疗预后免疫微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