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徐凤丹

作品数:4 被引量:2H指数:1
供职机构:上海大学理学院更多>>
相关领域:理学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2篇期刊文章
  • 2篇学位论文

领域

  • 3篇理学
  • 1篇生物学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主题

  • 2篇动力学
  • 2篇混沌
  • 2篇P53
  • 2篇MICROR...
  • 1篇噪声
  • 1篇振子
  • 1篇周期
  • 1篇吸引子
  • 1篇细胞
  • 1篇细胞周期
  • 1篇鲁棒
  • 1篇鲁棒性
  • 1篇混沌吸引子
  • 1篇基因
  • 1篇基因表达
  • 1篇基因调控
  • 1篇P53基因

机构

  • 4篇上海大学

作者

  • 4篇徐凤丹
  • 1篇罗吉贵
  • 1篇张志勇
  • 1篇刘曾荣

传媒

  • 1篇上海大学学报...
  • 1篇应用数学与计...

年份

  • 1篇2011
  • 1篇2010
  • 1篇2008
  • 1篇2007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通过同步实现从混沌到有序的转变被引量:2
2008年
本文旨在研究连续的混沌系统是否存在"混沌+混沌=有序"的现象.证明了两个双向耦合的连续混沌系统在一些情况下可产生有序的动力学行为.作为例子,通过选取适当的耦合参数使Lorenz系统以及Chen和Lee引入的混沌系统同步,进而对同步系统的动力学行为进行了理论分析和数值模拟.结果表明,逐渐改变参数,系统实现了从混沌到有序的过渡.
徐凤丹罗吉贵刘曾荣
关键词:混沌
p53振子的形成机制及microRNA对p53目标基因表达的精细调控
2011年
肿瘤抑制因子p53调控着大量的基因,在肿瘤抑制中起着关键作用.实验结果表明,当DNA受损后,p53的表达呈现周期性振荡.已有的一些p53振子的理论模型,其振子产生机制通常依赖于p53和Mdm2之间相互作用的时滞因素.考虑基因表达的转录和翻译过程,运用动力学方程建模的方法,给出一种新模型,并利用Hopf分叉理论,给出p53振子产生的条件.数值模拟结果表明,与已有的时滞模型相比,该模型对参数具有更好的鲁棒性,较好地解释了p53振子的产生机制.最近的许多实验表明,p53调控着miR-34家族中大量microRNA的表达,这些microRNA又在后转录水平上对p53的下游目标基因起着调控作用.在这一模型基础上,研究microRNA加入p53调控网络后所起的调控作用,数值模拟结果初步表明,microRNA对p53下游目标基因表达起到了精细调控作用.
张志勇徐凤丹
关键词:P53基因MICRORNA基因调控
通过同步实现从混沌到有序的转变
自从E.N.Lorenz 20世纪60年代在数值试验中发现第一个混沌吸引子以来,混沌在许多领域中获得了巨大的发展。混沌现象作为非线性科学的主要内容之一,三十年来一直得到各个科学领域众多研究人员的重视。它无论在自然科学各个...
徐凤丹
关键词:混沌吸引子动力学
文献传递
microRNA基因表达调控网络的动力学与功能研究
20世纪生物学经历了由宏观到微观的发展过程,由形态、表型的描述逐步分解、细化到生物体的各种分子水平功能的研究。系统生物学是在细胞、组织、器官和生物体整体水平研究结构和功能各异的各种生物分子及其相互作用,并通过理论和计算来...
徐凤丹
关键词:MICRORNA噪声鲁棒性细胞周期P53
文献传递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