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凌
- 作品数:66 被引量:280H指数:10
- 供职机构: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口腔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教育部博士点基金重庆市卫生局医学科研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生物学化学工程更多>>
- 姜黄素调控脂多糖诱导成骨细胞线粒体功能改变及凋亡研究被引量:8
- 2019年
- 目的:研究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LPS)和姜黄素(curcumin,Cur)对成骨细胞线粒体功能活性改变及凋亡的影响。方法:体外培养小鼠原代成骨细胞,并将细胞分为 4 组:无任何处理的对照组(N 组);10 μmol/L 姜黄素预处理 2 h,使用正常培养基培养 24 h 组(Cur 组);用 1 mg/L LPS 处理 24 h 组(LPS 组);用 10 μmol/L 姜黄素预处理 2 h,然后再用 1 mg/L LPS 处理成骨细胞 24 h 组(Cur +LPS 组)。利用线粒体荧光探针测量线粒体活性氧的产生,检测线粒体氧化呼吸链酶活性、线粒体膜电位、细胞内 ATP 的合成及细胞凋亡情况。结果:在经过 1 mg/L LPS 刺激后,小鼠成骨细胞线粒体内活性氧(reactive oxygen species,ROS)生成为对照组的 2.59 倍;与对照组相比,LPS 组氧化呼吸链酶Ⅰ活性降低 21%,氧化呼吸链酶Ⅲ活性降低 26%,氧化呼吸链酶Ⅳ活性降低 28%;线粒体细胞膜电位降低 32%,ATP 合成量为(0.79±0.06)μmol/mg 蛋白,细胞凋亡数目增加 3.2 倍;而Cur+LPS 组较 LPS 组相比,小鼠成骨细胞内 ROS 水平降低(1.48±0.21 vs. 2.59±0.32,P=0.003),氧化呼吸链酶Ⅰ活性升高(0.98±0.02 vs. 0.79±0.03,P=0.000),氧化呼吸链酶Ⅲ活性升高(0.93±0.03 vs. 0.74±0.03,P=0.004),氧化呼吸链酶Ⅳ活性升高(0.92±0.05 vs. 0.72±0.02,P=0.009),线粒体膜电位增加(0.91±0.04 vs. 0.68±0.04,P=0.002),ATP 合成量增加(1.53±0.05vs. 0.79±0.06,P=0.000),细胞凋亡数目减少(1.67±0.42 vs. 5.33±0.80,P=0.002)。结论:姜黄素预处理组的成骨细胞线粒体功能得以明显改善,并且细胞凋亡数目明显减少,为姜黄素可能被进一步应用于临床治疗慢性牙周炎提供一定的实验依据。
- 李广悦尹东青徐凌丁慧芬许芸
- 关键词:脂多糖姜黄素成骨细胞活性氧
- 缺氧诱导因子1α对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核心结合因子α1表达的影响
- 2012年
- 目的:研究体外低氧实验中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对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核心结合因子α1(Cbfαl)表达的影响。方法:将体外培养的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分别置于常氧(含有5%CO2的培养箱中)和低氧(含4%O2、5%CO2和91%N2的三气培养箱中)中培养,分别于1d、3d、5d和7d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细胞内HIF-1α和Cbfα1 mRNA的表达水平:用siRNA抑制细胞HIF-1αmRNA表达后用Western blot法检测HIF-1α和Cbfαl蛋白表达。结果:与常氧组相比,低氧组细胞HIF-1αmRNA的表达均增加(1d、3d、5d和7d:p<0.05),且3d达到最高峰;细胞Cbfα1 mRNA的表达明显下降,3d尤为明显(p<0.05):低氧组细胞转染siRNA干扰HIF-1α表达后,能促进细胞内Cbfαl蛋白的表达(p<0.05)。结论:低氧微环境抑制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成骨向分化,细胞内HIF-1α反向调节Cbfαl的表达。
- 徐凌黄姣
- 关键词:低氧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缺氧诱导因子1Α
- 球帽与Locator式下无牙颌4种植体覆盖义齿的三维有限元分析被引量:2
- 2017年
- 目的:通过建立4种植体支持的下无牙颌覆盖义齿的三维有限元模型,分析不同受力方式下Locator与球帽2种连接方式对下颌骨、种植体及基台应力分布的影响。方法:采集下无牙颌患者的锥形束CT(cone beam computerized tomography,CBCT)数据,应用Mimics、Gomagic Studio、SolidWorks软件分别建立Locator与球帽2种连接方式种植覆盖义齿的三维有限元模型,结合ANSYS软件分析其在不同受力方式下颌骨、种植体及基台的应力分布情况。结果:(1)不同受力方式下,2种连接方式中种植体颈部周围及下颌骨正中舌侧下缘区皮质骨出现应力集中,而最大等效应力(von-Mises应力)位于颌骨正中舌侧下缘皮质骨区;(2)种植体的von-Mises应力集中在种植体颈部及其与附着体基台连接部;(3)同种受力方式下,Locator连接的以上应力集中区的应力均小于球帽连接。结论:(1)4种植体覆盖义齿的最大von-Mises应力位于下颌骨正中舌侧下缘区皮质骨,而非种植体颈部周围皮质骨;(2)Locator连接较球帽连接的种植覆盖义齿的von-Mises更小,更有利于牙槽骨的生理健康和种植体的长期存留。
- 沈丹付小明王超徐凌
- 关键词:覆盖义齿三维有限元
- 循证口腔医学的发展现状及展望被引量:3
- 2003年
- 循证医学是指导临床医生应用最佳证据,促进制定临床决策的新兴学科,现已在许多临床分支学科中得到广泛应用。本文主要就其发展历程及其在口腔医学领域内的应用现状进行综述,以期促进国内口腔临床工作者对这一新兴学科的认识和了解。
- 徐凌柴枫巢永烈
- 关键词:循证医学口腔医学EBM
- 烧结温度对氧化锆增韧纳米复合陶瓷基体性能的影响被引量:6
- 2002年
- 目的 研究不同烧结温度对于Al2 O3 /nZrO2 纳米复合陶瓷基体主要性能的影响。方法 采用包裹共沉淀法与湿法球磨相结合的方法所合成的Al2 O3 /nZrO2 纳米复合渗透陶瓷粉体 ,用粉浆涂塑法制备成测试所需试件样本后 ,分别在 12 0 0℃及 145 0℃两种烧结温度下进行预烧处理 ,测定预烧后陶瓷基体的尺寸稳定性、堆积密度、三点弯曲强度等主要性能参数。结果 1.12 0 0℃及 145 0℃两种烧结温度预烧处理后Al2 O3 /nZrO2 纳米复合陶瓷基体的线收缩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2 .Al2 O3 /nZrO2 纳米复合陶瓷基体 12 0 0℃及145 0℃两种烧结温度预烧处理后堆积密度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145 0℃烧结组试件的堆积密度 (78.1±2 .2 5 %)高于 12 0 0℃组 (72 .7± 2 .91%) ;3.Al2 O3 /nZrO2 纳米复合陶瓷基体 12 0 0℃及 145 0℃两种烧结温度预烧处理后抗弯强度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145 0℃烧结组试件的抗弯强度 (115 .42 4± 5 .319MPa)显著高于12 0 0℃组 (2 2 .2 42± 1.5 73MPa)。结论 不同烧结温度对于Al2 O3 /nZrO2 材料 (W )的力学性能有显著影响 :145 0℃组的堆积密度及抗弯强度均比 12 0 0℃组有所提高 ,但线收缩率仍在允许范围内。
- 柴枫徐凌廖运茂巢永烈杨禾
- 关键词:烧结温度纳米复合陶瓷氧化锆增韧
- 成骨生长肽对钛表面人牙周膜成纤维细胞增殖分化影响的研究被引量:3
- 2010年
- 目的:研究成骨生长肽(Osteogenic growth peptide,OGP)对人牙周膜成纤维细胞(Periodontal ligament cells,PDLCs)在钛金属表面增殖分化的影响。方法:将纯钛试件放在12孔培养板内,取生长良好的第五代人牙周膜成纤维细胞接种在试件表面,加入不同浓度的OGP(10-11~10-7mol/L),分别在接种后1、3、5、7d应用MTT法检测细胞增殖;接种后3、7、10d应用酶联免疫法检测细胞内碱性磷酸酶(Alkaline phosphatase,ALP)活性的表达。结果:OGP在该浓度范围内时,对钛表面的人牙周膜成纤维细胞的增殖率有明显的促进作用(P<0.05),并且能促进细胞内ALP表达活性(P<0.05),最佳作用浓度为10-9mol/L。结论:OGP可促进钛片表面人牙周膜成纤维细胞的增殖活性,同时可以增强细胞碱性磷酸酶表达的活性,提示OGP在口腔种植领域中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 周雯雯王璐徐凌
- 关键词:成骨生长肽人牙周膜成纤维细胞细胞增殖碱性磷酸酶
- 上颌窦底提升术在口腔种植应用中的临床探索
- 邱俊贤徐凌梁星
- 文献传递
- 生存与发展的抉择:"理性生态人"-经济学、生态学视角下的中国21世纪行政价值观重构研究
- 徐凌
- 关键词:行政价值观生态产业化
- 学生主导型实习规划在口腔修复学临床实践中的应用被引量:3
- 2018年
- 目的:探索口腔修复学临床实践的教学新模式以提高口腔医学生的实习质量。方法:在重医医科大学口腔医学本科生修复学临床实习中,将学生分为两组:实验组引入学生主导型的实习规划教学模式;对照组采用传统教学模式,以出科考试(包括理论考试和操作考试)成绩进行教学效果的对照评估。结果:两组学生理论考试成绩间没有明显的差异,但操作考试实验组成绩明显优于对照组,操作成绩优良的学生实验组显著多于对照组,两组间有显著差异(P<0.01)。结论:以学生为主导的"学—教模式"相较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更有助于提升口腔本科实习生在修复学实践中的操作能力。
- 李敏付小明李赞谭发兵徐凌喻娜
- 关键词:口腔修复学教学模式
- 口腔种植术后疼痛实时评估及影响因素分析被引量:10
- 2020年
- 目的探讨实时性评估用于调查口腔种植术后疼痛程度的临床可行性,并分析术后疼痛情况及其相关影响因素。方法采用方便抽样的调查方法,抽取2018年11月至2019年8月于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口腔医院修复科接受口腔种植手术的患者233例。应用电话随访的方式,对其术后疼痛情况进行实时性评估调查。采用SPSS 23.0录入数据并进行统计分析,对患者术后疼痛情况进行统计描述,对可能的影响因素进行Spearman相关性及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最终228例纳入研究,应答率为97.9%。患者疼痛程度主要为轻度,在术后4、6 h时最为明显。Spearman相关性分析及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术前是否服用止疼药物(P=0.000,P=0.004)、疼痛敏感度评分(PSQ-total)(P=0.016,P=0.001)、手术时长(P=0.046,P=0.028)是影响术后疼痛的主要因素。结论实时性评估的调查方法可行性高,可在临床研究工作中推广;针对疼痛敏感度较高及手术时间较长的患者,应指导其服用止疼药物,以减轻术后疼痛程度。
- 许芸徐心欣徐文杰李广悦邱宇徐凌
- 关键词:口腔种植术后疼痛影响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