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强欧

作品数:28 被引量:108H指数:5
供职机构:四川大学华西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卫生部科学研究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四川省卫生厅研究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26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领域

  • 28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3篇细胞
  • 9篇内皮
  • 6篇肝硬化
  • 5篇皮素
  • 5篇内皮素
  • 4篇转化生长因子
  • 4篇阻塞性
  • 4篇阻塞性黄疸
  • 4篇内皮细胞
  • 4篇黄疸
  • 3篇蛋白
  • 3篇血管
  • 3篇血清
  • 3篇炎症
  • 3篇生长因子Β
  • 3篇转化生长因子...
  • 3篇外周
  • 3篇外周血
  • 3篇内皮素-1
  • 3篇化生

机构

  • 14篇华西医科大学...
  • 11篇四川大学华西...
  • 1篇成都市第三人...
  • 1篇四川省人民医...
  • 1篇四川大学
  • 1篇成都市第一人...
  • 1篇四川省科学城...
  • 1篇华西医科大学...
  • 1篇四川医学院

作者

  • 28篇强欧
  • 10篇刘小菁
  • 6篇黄明慧
  • 5篇杨丽
  • 5篇黄明惠
  • 5篇李献
  • 4篇唐承薇
  • 4篇刘瑞
  • 4篇傅华
  • 4篇吴言涛
  • 4篇彭兵
  • 4篇曾智
  • 3篇王向东
  • 3篇赵颖
  • 2篇王春晖
  • 2篇王曾礼
  • 2篇贾乾斌
  • 2篇黄颂敏
  • 2篇任敏
  • 2篇马尔丽

传媒

  • 9篇华西医科大学...
  • 6篇华西医学
  • 3篇四川大学学报...
  • 1篇世界华人消化...
  • 1篇胃肠病学
  • 1篇临床荟萃
  • 1篇心血管康复医...
  • 1篇现代预防医学
  • 1篇中国普外基础...
  • 1篇免疫学杂志
  • 1篇职业卫生与病...
  • 1篇中国中西医结...
  • 1篇中华医学会第...

年份

  • 1篇2012
  • 1篇2008
  • 2篇2007
  • 3篇2006
  • 2篇2005
  • 1篇2003
  • 2篇2002
  • 8篇2001
  • 2篇2000
  • 2篇1999
  • 3篇1998
  • 1篇1989
28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脂蛋白对人血管内皮细胞间隙连接通讯功能的影响被引量:2
2000年
用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及荧光漂白后回复技术,观察HDL,LDL及维生素对培养的人血管内皮细胞间隙连接通讯功能的影响。结果:培养条件下的人血管内皮细胞之间可形成功能性的间隙连接。LDL组的荧光回复率分别为6.691±2.634,4.153±2.125,2.441±0.720,与对照组比较及两两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HDL组及维生素C组的荧光回复率与对照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LDL+HDL组的荧光回复率分别为3.500±0.890,4.339±1.126,5.243±1.278,与对照组比较及两两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LDL+维生素C组的荧光回复率分别为3.959±1.088,4.974±1.194,8.673±2.488,与对照组比较及两两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以上结果提示:LDL对内皮细胞的间隙连接通讯功能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而HDL与维生素C可改善之。LDL致动脉粥样硬化的机理之一可能是抑制了内皮细胞的间隙连接通讯功能,但亦有可能这仅是内皮细胞对损伤的一种代偿反应。而HDL及维生素C对内皮细胞的保护作用可能是通过改善间隙连接的通讯功能来实现的。
梁玉佳曾智黄德嘉张杰任敏强欧
关键词:脂蛋白内皮细胞动脉粥样硬化
OX40基因rs17568A/G多态性与急性冠脉综合征的关联研究
2008年
目的研究OX40基因rs17568A/G多态性在中国汉族人群中的分布以及与急性冠脉综合征(acutecoronary syndrome,ACS)的相关性。方法共纳入228名中国汉族ACS患者和165名年龄性别匹配的正常对照,采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断长度多态性(PCR-RFLP)技术对OX40基因rs17568A/G多态性位点进行基因型分型,同时采用DNA测序对酶切产物进行鉴定。结果ACS组和对照组中均检出了AA、AG和GG3种基因型,ACS组和对照组中rs17568A/G多态位点G等位基因频率分别为29.4%和26.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基因型分布频率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ACS组中,根据冠脉病变分组,在1、2或3支血管病变患者间G等位基因和基因型频率也没有发现差异。通过不同基因型的血脂分析发现,G等位基因携带者(AG+GG型)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igh density cholesterol,HDL-C)水平显著高于AA纯合子(P<0.05)。结论OX40基因rs17568A/G多态性位点同中国汉族ACS的发生以及冠脉病变严重度间没有关联,但是G等位基因对于血清HDL-C水平有一定影响。
陈玉成张立刘瑞李献强欧曾智
关键词:急性冠脉综合征基因多态性OX40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血清Ⅲ型前胶原及Ⅳ型胶原在肝硬化测定中的临床意义被引量:1
1998年
用放射免疫法测定肝硬化病人的血清Ⅲ型前胶原(PCⅢ)及Ⅳ型胶原(Ⅳ-C)并与正常对照作比较,以探讨PCⅢ、Ⅳ-C与肝硬化的关系。测定的109例中,正常对照38例、肝硬化71例。结果显示:肝硬化病人血清PCⅢ、Ⅳ-C的含量分别为18013±7007μg/L及16251±4415μg/L,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800±2103μg/L和9788±1672μg/L,p值均小于001。PCⅢ的异常率为9375%,Ⅳ-C的异常率为9231%,按childpugh分级法,肝硬化病人血清PCⅢ、Ⅳ-C的含量随分级程度的加重其含量也逐步增高,而血清PCⅢ、Ⅳ-C的含量与转氨酶、白蛋白、胆红素含量间无明显相关,提示血清PCⅢ。
付冰陈德珍强欧赵颖
关键词:肝硬化血清
幽门螺杆菌的根治与血清幽门螺杆菌抗体滴度间关系的分析
1998年
幽门螺杆菌的根治与血清幽门螺杆菌抗体滴度间关系的分析赵颖王维杨丽强欧华西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消化科对于幽门螺杆菌感染,血清学检查抗HP抗体有助于幽门螺杆菌的诊断及疗效观察,也是目前唯一的简便、快速、经济及非侵入性的一种血清学诊断方法。为了研究其在监测...
赵颖王维杨丽强欧
关键词:幽门螺杆菌血清诊断抗体滴度
马桑内酯诱导神经元微丝表达及其与细胞缝隙连接通道关系的研究被引量:2
2005年
目的:研究马桑内酯(CoriariaLactone,CL)对神经元微丝F-actin的影响及其与缝隙连接通道的关系,以及它们在癫痫发病中的意义。方法:利用培养的神经元,采用直接免疫荧光法,用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观察细胞骨架F-actin的结构及分布,同时测定F-actin含量。结果:致痫剂量的马桑内酯作用于神经元48h后,F-actin的荧光强度较对照组降低(P<0.01),给予CL+1-庚醇(1-hepatal),CL+1-庚醇+丙戊酸钠,CL+1-庚醇+卡马西平作用于神经元48h后F-actin的荧光强度较对照组明显升高(P<0.01),且以加丙戊酸钠和卡马西平组更显著。结论:CL可引起细胞内F-actin含量的降低,而通道阻滞剂1-庚醇,抗癫痫药丙戊酸钠、卡马西平可引起细胞内F-actin含量的增加,这种变化影响细胞骨架微丝装配和神经元胞间信号传导,可能在癫痫的产生中发挥重要作用。
孙殿荣邹晓毅杨晓霞李胜富强欧
关键词:神经元肌动蛋白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马桑内酯细胞分裂
肝硬化患者口服葡萄糖胰岛素释放试验的观察被引量:1
1989年
作者对30例无糖尿病史的肝硬化患者进行了口服葡萄糖胰岛素释放试验。发现40%的患者糖耐量曲线异常,其中呈糖尿病型曲线者23.3%,损害型16.7%。60%的患者胰岛素释放试验曲线异常,其中分泌增高者为3.3%,高峰延迟者为40.0%,二者并存者为16.7%。
朱正贤何德英强欧周文碧张学英李宁
关键词:糖代谢胰岛素肝硬变门脉分流
VIP对人脐血CD34^+细胞向肝系分化的影响初探被引量:2
2006年
目的探讨血管活性肠肽(V IP)对人脐血造血干细胞(HSC)向肝系分化的影响。方法采用免疫磁分选技术纯化人脐血CD 34+细胞,流式细胞术鉴定纯度;V IP和混合因子(包括V IP、EGF、HGF)作用CD 34+细胞后,酶联免疫化学法测定CD 34+细胞及上清AFP水平,免疫细胞化学法检测CD 34+细胞上肝系标志AFP、白蛋白(ALB)、细胞角质素19(CK-19)的表达,W estern b lot方法检测CD 34+细胞上ALB表达;巢式RT-PCR方法检测CD 34+细胞上AFP、ALB的mRNA表达,随机选送ALB产物测序。结果免疫组化结果显示CD 34+细胞上不表达CK-19蛋白,但有AFP和ALB蛋白表达;V IP作用CD 34+细胞14 d后,细胞内的AFP质量浓度(165.00±8.51 pg/mL)较对照组(270.00±11.37 pg/mL)显著下降(P<0.05)。W estern b lot显示V IP作用后CD 34+细胞内ALB蛋白表达有减弱趋势。人脐血CD 34+细胞表达了AFP mRNA和ALB mRNA,随机选取ALB产物测序与G eneB ank中ALB基因序列完全相同。结论人脐血CD 34+细胞表达肝系标志AFP、ALB,虽未见CK-19表达,但仍提示造血干细胞有向肝细胞横向分化的可能。V IP降低了人脐血CD 34+细胞AFP及ALB表达。这种对造血干细胞内胚层细胞标志物表达的抑制,提示V IP对HSC向肝细胞横向分化具有抑制作用。
王利唐承薇王春晖李献强欧黄明慧
关键词:分化
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凋亡的初步研究被引量:12
1999年
为探讨细胞凋亡及其相关基因与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病情的关系,作者采用末端脱氧核苷酸转移酶介导的缺口末端标记法及流式细胞仪,观察了29例SLE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PBL)凋亡现象,并应用免疫组化ABC法检测了bcl-2蛋白和Fas蛋白的表达。结果显示:①SLE患者PBL凋亡率明显高于正常组及类风湿关节炎组(P<0.001),经48小时培养后PBL凋亡率更高,可达33.44%;②PBL凋亡率与疾病活动程度呈正相关(r=0.86,P<0.001);③并发狼疮肾炎(LN)者,其PBL凋亡率较无LN者高;④培养前后,SLE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bcl-2蛋白及Fas蛋白表达均显著高于正常组(分别为P<0.01,P<0.001)。因此,PBL凋亡率的变化可能作为评估SLE患者病情的一种指标。
谢敏王曾礼刘小菁强欧刘刚
关键词:系统性红斑狼疮外周血淋巴细胞细胞凋亡
肝硬化患者外周血中转化生长因子β_1和内皮素-1水平及意义
2001年
目的 :探讨肝硬化患者血清转化生长因子 β1(TGFβ1)及血浆内皮素 1(ET 1)水平的变化 ,及其与肝脏贮备功能和食管静脉曲张的关系。方法 :用放免法检测血浆ET 1水平 ;血清TGFβ1含量采用标准的生物学方法 (即TGFβ1对水貂肺上皮细胞生长抑制的方法 )测定。结果 :肝硬化组血清TGFβ1及血浆ET 1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 (P <0 .0 5 ) ;ET 1水平与肝功能及食管静脉曲张程度相关 ,分析显示ET 1水平越高则肝脏贮备功能越差 (Spearman’s相关系数r =0 .94) ,食管静脉曲张程度越重 (Spearman’s相关系数 r =0 .87)。结论 :肝硬化患者外周血中TGFβ1和ET 1水平明显升高 ,TGFβ1和ET 1可能是参与肝硬化病理生理过程的重要神经肽 ;ET 1血浆水平与病情轻重有关 ,可作为反映病情、判断预后的参考指标 ;ET 1和TGFβ1拮抗剂可望成为治疗肝硬化、门脉高压的新药物。
杨丽刘小菁傅华强欧
关键词:肝硬化内皮素-1转化生长因子Β1
生长抑素治疗大鼠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实验研究
2006年
目的探讨生长抑素(SST)及其类似物奥曲肽对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大鼠的治疗作用.方法百草枯灌胃法制作大鼠ARDS模型,灌注百草枯后24h,经尾静脉输入SST(1mg/kg)、奥曲肽(0.1mg/kg)或注射地塞米松(1mg/kg),观察动物肺组织病理学、血气、肺系数等改变,同时测定大鼠血浆、肺泡灌洗液(BALF)及小肠组织匀浆液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及白细胞介数6(IL-6)的含量.结果输注SST、奥曲肽或注射地塞米松后,与ARDS模型组相比,大鼠肺组织炎症病变明显减轻,动脉血氧分压(PaO2)有升高趋势(升高75%~84%),二氧化碳分压有降低趋势(降低17%~22%),血浆pH值回升,肺系数有降低趋势(降低13%~15%).血浆TNF—α水平与ARDS模型组比较,有降低趋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肺泡灌洗液及小肠匀浆液TNF—α水平SST组、奥曲肽组及地塞米松组较ARDS模型组降低(P〈0.05).SST组、奥曲肽组及地塞米松组肺泡灌洗液IL-6水平较ARDS模型组均有降低趋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血浆及小肠匀浆液IL-6水平各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SST及其类似物奥曲肽有改善ARDS症状,减低肺炎症病变及TNF—α含量的作用,可作为ARDS治疗的辅助药物。
刘瑞王春晖黄明慧李献强欧唐承薇
关键词: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生长抑素奥曲肽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