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张翼

作品数:28 被引量:54H指数:4
供职机构:武汉大学中南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湖北省自然科学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化学工程文化科学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更多>>

文献类型

  • 17篇期刊文章
  • 1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25篇医药卫生
  • 2篇化学工程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10篇细胞
  • 9篇肉瘤
  • 9篇骨肉瘤
  • 5篇肿瘤
  • 5篇骨折
  • 5篇关节
  • 4篇外固定
  • 4篇骨细胞
  • 4篇成骨
  • 4篇成骨细胞
  • 3篇蛋白
  • 3篇定制型
  • 3篇端粒
  • 3篇端粒酶
  • 3篇端粒酶逆转录...
  • 3篇四肢
  • 3篇四肢骨
  • 3篇逆转
  • 3篇逆转录
  • 3篇逆转录酶

机构

  • 28篇武汉大学
  • 2篇鄂州市中心医...
  • 1篇广州军区武汉...
  • 1篇湖北医药学院...

作者

  • 28篇张翼
  • 27篇蔡林
  • 21篇金伟
  • 19篇胡昊
  • 13篇魏任雄
  • 8篇平安松
  • 7篇朱晓彬
  • 5篇陈志龙
  • 5篇栾夏刚
  • 5篇余黎
  • 5篇邓洲铭
  • 4篇杨标
  • 4篇黎清波
  • 3篇王冶
  • 3篇魏仁雄
  • 2篇梁孟波
  • 2篇谭金海
  • 2篇胡超
  • 1篇蒋宇
  • 1篇严磊

传媒

  • 4篇中华实验外科...
  • 3篇中国组织工程...
  • 3篇第十五届全国...
  • 2篇医学新知
  • 2篇武汉大学学报...
  • 2篇中国骨肿瘤骨...
  • 1篇中华物理医学...
  • 1篇中华小儿外科...
  • 1篇中华骨科杂志
  • 1篇中华创伤骨科...
  • 1篇中华医学会第...
  • 1篇第十届西部骨...

年份

  • 1篇2016
  • 4篇2015
  • 4篇2014
  • 2篇2013
  • 2篇2012
  • 9篇2011
  • 6篇2010
28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丹参酮ⅡA对骨肉瘤细胞迁移与侵袭能力的作用及机制
2012年
目的:探讨丹参酮ⅡA对骨肉瘤MG-63细胞迁移、侵袭和基质金属蛋白酶(MMP-2、MMP-9)表达的影响。方法:不同浓度的丹参酮ⅡA处理MG-63细胞,细胞划痕法检测MG-63细胞迁移能力;Transwell小室体外侵袭实验法检测MG-63细胞侵袭能力;实时定量PCR法和蛋白印迹法(Western-blot)分别检测MG-63细胞金属基质蛋白酶(MMP-2/9)的mRNA及蛋白水平。结果:丹参酮ⅡA处理后,MG-63迁移明显下降;丹参酮ⅡA浓度在0,10,20,40μmol/L时穿过的MG-63细胞数分别为225.5±5.5、127.5±2.5、97.5±3.5、82.5±4.2个,MG-63细胞侵袭能力明显降低(P<0.05);丹参酮ⅡA处理明显降低MMP-2及MMP-9的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P<0.05),且具有时间和浓度依赖性。结论:丹参酮ⅡA抑制骨肉瘤MG-63细胞的体外迁移和侵袭能力,这与降低基质金属蛋白酶的表达有关。
张翼魏任雄朱晓彬蔡林金伟胡昊
关键词:骨肉瘤金属基质蛋白酶迁移
定制型人工关节在四肢骨关节肿瘤中的临床应用
目的 探讨定制型人工关节在四肢骨关节肿瘤中的临床应用.方法 回顾性分析自2000年1月至2011年3月于我院骨科采用定制型人工关节治疗的四肢骨关节肿瘤的42例患者资料,其中肱骨上段半肩假体3例,人工全肩关节置换2例;全肘...
蔡林黎清波金伟平安松余黎张翼杨标陈志龙
骨肉瘤端粒酶逆转录酶的定性与定量检测及其意义
2011年
目的对骨肉瘤中人端粒酶逆转录酶(hTERT)的表达进行定性及定量检测,探讨hTERT在骨肉瘤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用免疫细胞/组织化学法分别定性检测人宫颈癌细胞株HeLa、人骨肉瘤细胞株U2-OS、MG-63、SAOS-2及15例骨肉瘤组织中hTERT的表达情况;用蛋白印迹法(Western-blot,WB)定量检测上述细胞株及7例骨肉瘤组织中hTERT的表达情况。结果免疫细胞/组织化学显示,HeLa细胞hTERT表达率最高(95.16%);MG-63、SAOS-2、U2-OS细胞系中hTERT阳性率分别为8.75%、5.26%、2.33%;骨肉瘤组织中hTERT表达阳性率26.7%(4/15)。蛋白印迹法显示,Hela、MG-63及两个骨肉瘤样本(OS1和OS2)有hTERT表达,U2-OS及SAOS-2中几乎没有hTERT表达。结论 hTERT在骨肉瘤中表达很低,可能无法成为骨肉瘤的临床治疗靶点。
张翼魏任雄蔡林胡昊朱晓彬栾夏刚
关键词:骨肉瘤端粒端粒酶端粒酶逆转录酶
Bim蛋白在骨肉瘤细胞株中的表达及其意义被引量:1
2011年
目的检测Bim蛋白在3种骨肉瘤细胞中和1种正常成骨细胞中的表达。方法提取成骨肉瘤细胞Saos-2和成骨细胞hFOB1.19中总RNA,通过全基因组表达谱芯片比较Bim基因在Saos-2和hFOB1.19中表达;对骨肉瘤细胞MG-63、U2-OS、Saos-2及成骨细胞hFOB1.19细胞进行细胞爬片免疫荧光、提取4种细胞中的总蛋白进行Westernblot、提取4种细胞中的总RNA进行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PCR),检测4种细胞内Bim的表达,观察骨肉瘤细胞与成骨细胞中Bim的差异,并通过查阅文献分析全基因组表达谱芯片中筛查出与Bim蛋白表达有关的基因。结果全基因组表达谱芯片结果为Saos-2/hFOB1.19=0.32,Saos-2中Bim基因表达比hFOB1.19下调2倍以上;免疫荧光显示Bim在3种骨肉瘤细胞中的表达显著低于hFOB1.19;Westernblot条带结果表明Bim蛋白在hFOBl.19里面表达最多,定量分析条带灰度显示MG-63、U2-OS、Saos-2及hFOBl.19细胞里面的表达值为0.04+0.02、0.15±0.01、0.12±0.02、0.39±0.02,3种骨肉瘤细胞Bim蛋白水平明显低于成骨细胞(P〈0.05);荧光定量PCR检测得出骨肉瘤细胞MG-63、U2-OS、Saos-2及hFOBl.19里BimmRNA的2^△△CT为:1.00±0.03、1.96±0.21、1.20±0.14、0.64±0.07,3种骨肉瘤细胞BimmRNA明显低于成骨细胞,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通过文献报道+基因芯片筛查出了10种可能跟Bim蛋白表达及生物学作用相关联的基因。结论Bim在mRNA和蛋白水平下,骨肉瘤细胞中表达量明显少于成骨细胞。
胡昊金伟张翼蔡林
关键词:骨肉瘤成骨细胞BIM
外固定架联合封闭负压吸引治疗伴有大面积撕脱伤的儿童下肢骨折
目的:探讨外固定架联合封闭负压吸引治疗伴有大面积撕脱伤的儿童下肢骨折的效果。方法:8例伴有大面积撕脱伤的下肢骨折患儿行外固定架治疗后将撕脱的皮肤制成网状中厚皮片回植于撕脱创面,植皮区表面再行封闭负压吸引治疗,术后随访6月...
金伟蔡林胡昊王冶魏仁雄张翼栾夏刚
定制型人工关节在四肢骨关节肿瘤中的临床应用
目的:探讨定制型人工关节在四肢骨关节肿瘤中的临床应用。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00年1月至2011年3月于某院骨科采用定制型人工关节治疗的四肢骨关节肿瘤的42例患者资料,其中肱骨上段半肩假体3例,人工全肩关节置换2例;全肘...
黎清波金伟平安松蔡林余黎张翼杨标陈志龙
关键词:保肢治疗临床疗效
骨肉瘤标本中Src及p-Src表达量与患者临床及预后之间关系的研究
目的:Src 及p-Src 的表达与肿瘤的侵袭、转移密切相关,本研究旨在探讨上述蛋白在骨肉瘤中的表达情况,并对其相互之间关系进行研究,为了解骨肉瘤的发病机制和判断预后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方法:本试验选取有随访资料的武汉大...
蔡林胡超邓洲铭张翼谢远龙严磊
骨肉瘤细胞中端粒酶逆转录酶mRNA的表达及意义
2011年
目的研究不同骨肉瘤细胞中人端粒酶逆转录酶(hTERT)mRNA成分的表达情况。方法用全基因组芯片检测人骨肉瘤细胞U2-OS、MG-63、SAOS-2及人成骨细胞hFOB1.19中hTERTmRNA表达;用逆转录PCR、实时定量PCR法检测人宫颈癌细胞株HeLa、人骨肉瘤细胞U2-OS、MG-63、SAOS-2及人成骨细胞hFOBl.19中hTERTmRNA表达。结果全基因组芯片法显示MG-63、SAOS-2、U2-OS、hFOB1.19细胞系中hTERTmRNA表达强度分别为0.9、-0.1、-0.8、11.4,各细胞系均处于相对低表达水平;荧光实时定量PCR法显示MG-63、Hela细胞系中hTERTmRNA相对表达水平分别为1.00±0.08和2.13±0.1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hTERTmRNA在骨肉瘤各细胞系中表达率较低,端粒延伸替代机制可能在骨肉瘤端粒维持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魏任雄张翼朱晓彬蔡林胡昊
关键词:骨肉瘤端粒酶端粒酶逆转录酶
原发性骶骨肿瘤的外科治疗及腹主动脉球囊的应用
目的 总结手术治疗原发性骶骨肿瘤的临床经验,初步探讨腹主动脉球囊技术的临床应用.方法 回顾分析2003年1月-2011年3月,我科手术治疗原发性骶骨肿瘤共43例.男34例,女19例,平均年龄32.6岁.所有病例的诊断均依...
蔡林邓洲铭平安松金伟魏任雄张翼
改良钉棒系统治疗垂直不稳定骨盆骨折的生物力学研究被引量:5
2010年
目的 探讨改良钉棒系统治疗垂直不稳定型骨盆骨折,并分析其生物力学性质.方法 在8例尸体骨盆标本上造模成垂直不稳定型骨盆骨折,分别行TOS术式固定、骶髂螺钉固定、改良钉棒系统固定,检测1000 N载荷下骨盆刚度、骨折分离移位距离及局部应变改变.结果 骨盆标本骨折模型采用各种不同固定方式,经生物力学测试,改良钉棒系统在载荷1000 N下刚度(224.3±18.3)N/mm及骨折分离移位距离(1.98±0.24)mm,明显优于骶髂螺钉固定(169.10±17.60)、(8.08±0.71)m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TOS(233.20±12.90)、(1.62±0.31)mm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改良钉棒系统是一种生物力学性能较好的治疗垂直不稳定型骨盆骨折的新方法.
金伟蔡林胡昊张翼平安松栾夏刚朱晓彬王冶
关键词:骨盆骨折椎弓根钉棒生物力学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