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翀 作品数:39 被引量:223 H指数:11 供职机构: 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 更多>> 发文基金: 国家科技重大专项 辽宁省自然科学基金 “盛京自由研究者”基金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文化科学 更多>>
慢性HBV感染患者启动抗病毒治疗为什么不需要同时兼备年龄和家族史? 2022年 我国《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2019年版)》对于丙氨酸转氨酶(ALT)正常HBeAg阳性或阴性慢性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患者抗病毒治疗推荐意见中指出,有乙型肝炎肝硬化(LC)或肝细胞癌(HCC)家族史且年龄>30岁者应该给予抗病毒治疗[1]。而国际上其他指南与我国指南不同,对于这组人群抗病毒治疗的推荐意见是LC和HCC家族史,或年龄>30岁[2,3]。针对这个临床热点问题,2022年《中华肝脏病杂志》在学术争鸣栏目发表了庄辉院士题为《ALT正常HBeAg阳性或阴性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患者治疗是否必须同时兼备年龄和家族史?》[4]的文章,引起了临床医生的广泛关注和讨论。我们认真学习了庄院士的文章,结合自己临床经验,发表一些个人意见,供大家讨论。 张翀 窦晓光关键词:慢性乙型肝炎 抗病毒治疗 年龄 家族史 2012年与2017年3065例肝硬化病因及其并发症对比分析 被引量:14 2019年 目的比较2012年与2017年肝硬化患者病因构成、并发症占比、性别分布和年龄差异,探索其变化规律。方法收集2012年及2017年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住院肝硬化患者的病例资料,比较肝硬化病因构成、并发症占比以及不同病因肝硬化患者的性别分布及平均年龄变化。结果比较2012年与2017年,肝硬化病因中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占比有所降低,分别为56.31%和53.41%,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2.591,P=0.107);酒精及自身免疫性疾病占比升高,分别为12.96%和16.36%、9.92%和13.0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027,P=0.008;χ~2=7.398,P=0.007);丙型肝炎病毒(HCV)感染占比降低,分别为14.82%和11.2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497,P=0.004);肝硬化并发症2012年前3位依次为上消化道出血(15.64%)、原发性肝癌(15.30%)、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12.68%),2017年则依次为原发性肝癌(21.07%)、上消化道出血(13.38%)、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11.03%),原发性肝癌占比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6.964,P<0.001);酒精、HBV感染导致的肝硬化患者以男性为主,其占比有所降低,分别为74.30%和73.32%、97.87%和96.59%,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208,P=0.249;χ~2=0.645,P=0.422);自身免疫性疾病所致肝硬化患者女性为主,其占比有所升高,分别为84.72%和89.1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482,P=0.224);HBV及HCV感染所致肝硬化住院患者的年龄增大,分别为(50.08±11.11)岁和(52.39±11.56)岁、(57.22±10.52)岁和(61.13±10.25)岁,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163,P=0.004;t=-3.732, P <0.001)。结论对比5年前后,HBV感染仍然是肝硬化的最主要病因,酒精及免疫疾病构成比上升,HCV感染所占比例则下降。原发性肝癌成为肝硬化的首要并发症。不同病因肝硬化住院患者的性别分布及平均住院年龄存在差异,同时HBV和(或)HCV感染相关肝硬化患者住院年龄增大。 郑银城 韩超 李艳伟 张翀 丁洋 白菡 窦晓光关键词:肝硬化 病因 并发症 慢性丙型肝炎与结节性甲状腺肿的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5 2015年 目的 探讨丙型肝炎病毒感染与结节性甲状腺肿的相关性. 方法 97例初治慢性丙型肝炎患者,收集年龄、性别、病程等一般资料,同时检测甲状腺功能(包括T3、T4、TSH)及甲状腺自身抗体(甲状腺过氧化物酶抗体TPO-Ab、甲状腺球蛋白抗体Tg-Ab)、甲状腺三维彩色超声检查.以111例初治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和106例年龄大于40岁的女性结节性甲状腺肿高危人群做对照,分析结节性甲状腺肿与甲状腺功能、甲状腺自身抗体、性别、年龄、丙型肝炎病毒感染之间的关系.计量资料用(-x&#177;s)表示,均值的比较用方差分析,计数资料用率表示,率的比较用x2检验,对危险因素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慢性丙型肝炎组、慢性乙型肝炎组及女性结节性甲状腺肿高危人群组的结节性甲状腺肿的患病率分别是53.6%、36.9%、59.4%,三组间比较后发现慢性丙型肝炎组和女性结节性甲状腺肿高危组均明显高于慢性乙型肝炎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值分别是5.820、10.996,P< 0.05).在慢性丙型肝炎合并结节性甲状腺肿组中,平均年龄显著高于阴性组(F=6.408,P<0.05),且年龄≥40岁组的结节性甲状腺肿患病率(60.0%)明显高于40岁以下人群组(23.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7.499,P<0.05).慢性丙型肝炎女性结节性甲状腺肿患病率(62.1%)显著高于男性(41.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152,P<0.05),且年龄≥40岁的女性慢性丙型肝炎患者的结节性甲状腺肿患病率(70.2%,33/47)明显高于男性(45.5%,15/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952,P<0.05).慢性丙型肝炎合并结节性甲状腺肿组在丙型肝炎病毒感染时间、甲状腺功能、甲状腺自身抗体上与结节性甲状腺阴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结论 慢性丙型肝炎患者的结节性甲状腺肿患病率较高,平均可达53.6%,其中年龄≥40岁的女性患者结节� 姜东旭 张翀 丁洋 盛秋菊 王静艳 窦晓光关键词:肝炎 丙型 慢性 肝炎 乙型 慢性 结节性甲状腺肿 M2巨噬细胞促进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治疗急性肝衰竭 李艳伟 张翀 盛秋菊 白菡 丁洋 窦晓光艾米替诺福韦治疗HBeAg阳性高病毒血症慢性乙型肝炎口服一线核苷(酸)类似物经治不完全应答患者的临床疗效分析 被引量:12 2023年 目的对乙型肝炎e抗原(HBeAg)阳性高病毒血症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应用一线核苷(酸)类似物(NAs)治疗不完全应答的临床难点问题,前瞻性探索NAs经治不完全应答患者的治疗策略。方法HBeAg阳性高病毒血症CHB患者应用一线NAs治疗,包括恩替卡韦、富马酸替诺福韦二吡呋酯(TDF)、富马酸丙酚替诺福韦(TAF)治疗48周及以上,若HBV DNA仍阳性,更换为艾米替诺福韦(TMF)或TAF治疗,分别为TMF组及TAF组。评价2组患者治疗24周及48周的HBV DNA阴转率、病毒学及血清学应答情况。计量资料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或Fisher确切概率法。结果TMF组、TAF组分别有30例、26例患者完成24周随访,18例、12例患者完成48周随访。2组患者在更换为TMF/TAF治疗前的基线HBV DNA(t=0.390,P=0.698)、HBsAg(t=1.492,P=0.142)和HBeAg(t=0.555,P=0.581)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治疗24周,TMF组有19例(19/30,63.33%)HBV DNA阴转,TAF组14例(14/26,53.85%)HBV DNA阴转(χ^(2)=0.518,P=0.472)。在完成48周随访的患者中,TMF组、TAF组分别有15例(15/18,83.33%)、7例(7/12,58.33%)患者HBV DNA检测为阴性(χ^(2)=2.301,P=0.210)。2组患者治疗24周、48周的HBsAg和HBeAg水平与基线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TMF治疗HBeAg阳性高病毒血症CHB口服一线NAs经治不完全应答的患者有效,但与TAF相比,无明显差异。 盛秋菊 韩超 李艳伟 张翀 窦晓光 丁洋关键词:慢性乙型肝炎 乙型肝炎病毒感染免疫耐受期孕妇应用富马酸丙酚替诺福韦的疗效和安全性研究 被引量:30 2020年 目的评价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HBV)感染免疫耐受期孕妇应用富马酸丙酚替诺福韦(tenofovir alafenamide fumarate,TAF)抗病毒治疗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取2019年1~9月就诊于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感染科慢性HBV感染孕妇。HBV感染免疫耐受期高病毒载量孕妇在妊娠24~28周根据其意愿,应用TAF或富马酸替诺福韦二吡呋酯(tenofovir disoproxil fumarate,TDF)至分娩前,阻断HBV母婴传播。检测孕妇在不同时间点(基线、治疗4周、分娩前)HBV DNA、估算肾小球滤过率(estimated glomerular filtration rate,eGFR)和尿β2微球蛋白。TDF治疗4周,孕妇若出现eGFR或尿β2微球蛋白任意一项异常换用TAF治疗至分娩前。结果入组53例孕妇(TAF 12例,TDF 41例)。治疗4周,TAF组和TDF组孕妇HBV DNA分别是(5.08±0.51)log10 IU/mL和(5.09±0.70)log10 IU/mL,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05,P=0.96);与基线比较,TAF组和TDF组孕妇HBV DNA均有显著性下降(t=13.47,P<0.001;t=20.65,P<0.001)。TAF组12例孕妇尿β2微球蛋白正常继续TAF治疗(A组);TDF组14例(34.15%)孕妇尿β2微球蛋白增高换用TAF治疗(B组),27例孕妇尿β2微球蛋白正常继续TDF治疗(C组)。分娩前,应用TAF(A组+B组)26例孕妇HBV DNA是(4.13±0.87)log10 IU/mL,应用TDF(C组)27例孕妇HBV DNA是(4.01±0.95)log10 IU/mL,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46,P=0.65);与治疗4周比较,孕妇HBV DNA均有显著性下降(t=4.69,P<0.001;t=4.66,P<0.001)。分娩前,A、B和C组孕妇尿β2微球蛋白分别是(0.21±0.08)mg/L、(2.87±2.81)mg/L和(1.64±1.99)mg/L,组间比较有显著性差异(F=5.573,P=0.007);与治疗4周比较,B组尿β2微球蛋白降低,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95,P=0.07),C组有显著性增高(t=-3.79,P=0.001)。结论免疫耐受期高病毒载量孕妇在妊娠末期应用TAF治疗可有效降低HBVDNA和改善孕妇的肾小管功能。 田文悦 盛秋菊 张翀 窦晓光 丁洋关键词:母婴传播 MCP-1在慢性HBV感染者血清中的表达及对肝脏炎症活动度的诊断价值 丁洋 窦晓光 樊耀昕 王静艳 盛秋菊 张翀 赵连荣 白菡一种新型腹腔穿刺针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新型腹腔穿刺针,包括腹腔穿刺针针体,所述腹腔穿刺针针体内设置有可探出、回置的多孔钝圆嵌套针头,所述腹腔穿刺针针体一端的外侧设置有穿刺针腹壁固定装置,所述穿刺针腹壁固定装置上开设有限位顺槽,所述限位顺槽... 张翀 丁洋 盛秋菊 窦晓光Lab Meeting对传染病学研究生科研能力培养的推动作用 被引量:3 2021年 通过比较传染病教研室实行Lab Meeting教学与否对研究生发表科研论文数量和质量影响,探讨Lab Meeting教学对研究生科研能力培养的推动作用。研究结果表明,Lab Meeting教学可通过多种形式提高研究生发表中文核心期刊及SCI论文数量及质量,为今后全面推广Lab Meeting教学提供依据。 张翀 窦晓光 盛秋菊 丁洋HBV感染免疫耐受期孕妇应用替比夫定阻断母婴传播有效性及停药安全性的研究 被引量:32 2016年 目的HBV感染免疫耐受期高病毒血症孕妇妊娠中晚期应用替比夫定(LdT)治疗,观察母婴阻断成功率,治疗期间及停药后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升高的比例,评价母婴阻断有效性及孕妇的安全性。方法HBV感染免疫耐受期即ALT正常(≤40U/L),HBeAg阳性且高病毒载量(HBVDNA≥6log10IU/ml)孕妇,在妊娠中晚期应用LdT抗病毒治疗阻断HBV母婴传播。所有婴儿给予标准联合免疫。若婴儿7个月(或第三针乙型肝炎疫苗注射后1个月)HBsAg阳性或HBVDNA阳性则定义为HBV母婴阻断失败。检测孕妇在基线、治疗1个月、分娩前及停药后1、3、6个月肝功能、HBVDNA及HBV血清标志物定量值。数据分析应用SPSS软件16.0,计量资料的组间比较应用t检验,计数资料的组间比较应用疋。检验。结果104例孕妇接受LBT600mg每日1次口服治疗(治疗组),25例孕妇未接受抗病毒治疗(观察组)。治疗组及观察组母婴阻断成功率分别为100%、89.47%(x2=9.862,P=0.02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在治疗过程中及停药后6个月内,治疗组患者中有5例发生AIJT升高(5/104,4.81%),观察组患者中ALIT升高1例(1/25,4.00%)(x2=0.030,P=1.00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组患者基线HBVDNA平均值为(8.20±0.78)log10IU/ml;分娩前HBVDNA平均值下降至(3,98±0.90)log10IU/ml(f=6.979,P〈0.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100例停药患者在分娩后1个月HBVDNA反弹至(8.11±O.80)log10IU/ml。结论免疫耐受期高病毒血症孕妇在妊娠中晚期应用LdT治疗可有效降低HBV母婴传播率。母亲在分娩后立即停药是安全的,停药后肝炎发作的比例低。 盛秋菊 丁洋 李佰君 白菡 张翀 韩超 樊耀昕 李艳伟 窦晓光关键词:免疫耐受 母婴传播 安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