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燚
- 作品数:5 被引量:14H指数:2
- 供职机构:四川大学建筑与环境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国际科技合作与交流专项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环境科学与工程理学化学工程生物学更多>>
- 某城市污水厂运行中出现的问题及解决办法探讨被引量:5
- 2013年
- 某城市污水处理厂采用改良氧化沟工艺处理生活污水,在运行中存在脱氮除磷效果不佳的问题。通过对该厂的工艺流程及进、出水水质情况等分析,结果表明:TN、TP去除率低的主要原因是进水有机物浓度与设计值相比偏低,氧化沟内很难形成设计时所设想的好氧/缺氧交替运行的环境以满足氮、磷的去除。因此,尽快完善污水收集系统,使城市污水处理厂进水水质达到设计要求是提高氮、磷去除效率的关键。在工艺中可适当减少曝气量来提高TN去除率,降低出水中的硝态氮和溶解氧,同时进一步提高TP去除率。
- 刘彦菲陈滢卢凤华张燚刘敏
- 关键词:改良型氧化沟总氮总磷生活污水
- 外循环对IC反应器运行效果的影响被引量:7
- 2014年
- 为改善已形成颗粒污泥的IC反应器运行性能,增设外循环装置,并在回流比分别为0、1.0、2.0、3.0、4.0的情况下,进行了系统运行稳定性研究。与无外循环的情况相比,在设定的回流比范围内,附加外循环不会破坏反应器内部厌氧条件,反应器运行稳定;在进水COD为6000 mg·L-1左右,系统HRT约为10 h,容积负荷为14 kg·m-3·d-1的情况下,系统污泥MLSS有所增加,COD去除率随回流比的增大而增加,最高可达97.3%,出水COD低至160 mg·L-1;随回流比的增大,产气总量逐渐增加且最终可达171.2 L·d-1,甲烷产量先增加后趋于稳定,在回流比为2.0时可达到91.7 L·d-1;增加外循环运行一段时间后,厌氧颗粒污泥生物相更为丰富,产甲烷优势菌由甲烷杆菌转变为甲烷八叠球菌。结合能耗和去除效率等考虑,回流比为2.0时最佳。
- 张燚刘敏陈滢辜清汤伟
- 关键词:外循环颗粒污泥回流比甲烷运行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