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桐
- 作品数:13 被引量:73H指数:6
- 供职机构: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首都卫生发展科研专项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环境科学与工程理学一般工业技术更多>>
- 噪声引起的耳蜗微血管周围巨噬细胞损伤
- 目的 研究噪声暴露对昆明小鼠耳蜗血管纹血管周围巨噬细胞(PVM/Ms)的损伤及影响。方法 选用耳廓反射正常的健康成年昆明小鼠,体重20-45g,雌雄不限,随机分为正常组和噪声组,每组25只。噪声组小鼠暴露于120dBSP...
- 张桐韩维举
- 关键词:噪声
- 颈静脉孔区软骨肉瘤的诊断与手术治疗
- 2023年
- 目的:总结分析颈静脉孔区软骨肉瘤的诊断要点、手术方法及治疗效果。方法:回顾分析2002年12月至2020年2月在解放军总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接受手术治疗的15例颈静脉孔区软骨肉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性2例、女性13例,年龄22~61岁。总结分析患者的临床表现、影像学特点、诊断要点、手术入路、面神经及后组颅神经功能、疗效及复发等。结果:颈静脉孔区软骨肉瘤患者主要症状和体征包括面神经麻痹、听力下降、声音嘶哑、呛咳、耳鸣、局部包块等。影像学检查是术前诊断和鉴别诊断的重要依据:CT表现为颈静脉孔区骨质边缘不规则破坏;颅脑MRI表现为颈静脉孔区T1WI等或低信号、T2WI高信号、增强后不均匀强化的病变。根据病变范围选择手术入路,15例患者中颞下窝A入路12例,颞下窝B入路2例,乳突及颈部联合入路1例。5例面神经严重受侵患者在手术切除肿瘤的同时行耳大神经移植桥接术重建面神经功能,术前面神经功能House-Brackmann(H-B)分级Ⅴ级4例、Ⅵ级1例,术后面神经功能恢复至Ⅲ级2例、Ⅳ级3例。术前Ⅸ、Ⅹ脑神经功能障碍者5例,术后有2例恢复功能,3例无改善。所有病例均经术后病理及免疫组化检查(波形蛋白及S-100蛋白染色阳性、细胞角蛋白染色阴性)确诊为软骨肉瘤。术后未发生脑脊液漏、颅内感染等并发症。随访28~234个月,15例患者均存活,其中2例复发,复发时间均为术后7年,给予再次手术切除。结论:颈静脉孔区软骨肉瘤的症状和体征缺乏特异性,其影像学特点有助于鉴别诊断,最终确诊依靠病理检查。外科手术是首选的治疗方法,伴有面神经麻痹患者应尽早手术切除肿瘤并积极修复面神经。软骨肉瘤术后有复发风险,患者应接受长期随访。
- 刘达王建泽孙健斌李众张桐塞娜朱玉华申卫东黄德亮戴朴杨仕明韩东一韩维举
- 关键词:颅底肿瘤软骨肉瘤颈静脉孔面神经麻痹耳外科手术
- 耳蜗血管纹血-迷路屏障病理生理学研究进展被引量:18
- 2017年
- 血管纹和螺旋韧带位于耳蜗中阶外侧壁,其中血管纹的血-迷路屏障(blood-labyrinth barrier,BLB)是高度分化的毛细血管网,用于调控耳蜗血液和细胞间液的物质交换。此屏障保护内耳不接触来自血液的有毒物质,并且选择性的透过离子、液体及营养物质至耳蜗。血-迷路屏障对维持耳蜗内稳态有重要的作用。血迷路屏障结构上包括血管纹微血管内皮细胞(endothelial cells,ECs)、周细胞(pericytes,PCs)、血管周围巨噬细胞样黑色素细胞(perivascular resident macrophage-like melanocytes,PVM/Ms)、基膜(basement membrance,BM)、复杂的紧密连接和黏合连接。ECs、PCs和PVM/Ms间的作用,类似于细胞间信号传导,对控制血管渗透性及为听功能提供适宜的环境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遗传缺陷、炎症、声损伤以及衰老的病理条件下,血-迷路屏障各组份间正常的相互作用遭到破坏,进而导致其通透性增加,引发听力障碍。
- 张桐韩维举
- 关键词:耳蜗血管纹耳聋
- 噪声损伤引起小鼠耳蜗炎症复合体NLRP3激活及氢气的抑制作用被引量:1
- 2022年
- 目的探讨噪声损伤引起小鼠耳蜗炎症复合体NLRP3及半胱氨酸蛋白酶-1的激活,以及氢气吸入的抑制作用。方法选取30只8周龄C57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噪声组和噪声+氢气组。免疫荧光和蛋白质免疫印迹法比较各组小鼠耳蜗NLRP3及半胱氨酸蛋白酶-1的分布和含量变化。ELISA法检测各组耳蜗淋巴液IL-1β、IL-6和IL-10浓度。检测各组听性脑干反应阈值以评估听功能。应用SPSS21.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NLRP3、半胱氨酸蛋白酶-1在内耳毛细胞中表达,噪声后二者表达均显著增加(P<0.05),氢气干预7天后相比噪声组显著降低(P<0.05)。与对照组相比,噪声组耳蜗淋巴液IL-1β(P<0.05)、IL-6升高(P<0.01),IL-10降低(P<0.05)。氢气干预后与噪声组相比IL-1β显著降低(P<0.05)、IL-6显著降低(P<0.01),IL-10显著增加(P<0.01)。噪声暴露后小鼠听性脑干反应阈值较对照组显著升高(P<0.05);噪声组和噪声+氢气组听性脑干反应阈值在噪声暴露后1天无显著差异(P>0.05),在7天后氢气组阈值较低,在24kHz具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噪声损伤后小鼠耳蜗炎症复合体NLRP3表达增加,引起caspase-1激活及下游炎症因子IL-1β、IL-6释放,是噪声性听力损失的重要原因之一。吸入氢气可能通过抑制炎症复合体的表达,减轻噪声损伤引起的耳蜗炎症反应,促进听力恢复。
- 刘达塞娜秦含黛王建泽孙健斌张桐郭维维于宁韩维举
- 关键词:噪声性耳聋氢气
- 单耳传导性聋的临床听力学诊断及手术治疗
- 目的 分析总结鼓膜完整的单耳传导性聋的临床表现、听力学特点、鉴别诊断、手术方法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解放军总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2011年4月至2013年9月手术治疗的82例鼓膜完整的单耳传导性聋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
- 韩维举唐朝颖张桐申卫东刘军戴朴杨仕明韩东一
- 噪声引起小型猪耳蜗炎症复合体的激活及蛋白质组学研究被引量:8
- 2018年
- 目的通过研究炎症复合体及相关通路在猪耳蜗中的激活,探讨噪声介导炎症复合体激活的关键分子机制,为噪声性耳聋的预防和治疗提供新靶点。方法采用小型猪为研究对象,建立噪声性耳聋模型,测试噪声暴露前后动物的ABR阈值,应用蛋白质组学iTRAQ、生物信息学、western blot、荧光实时定量PCR等技术,研究噪声刺激引起耳蜗炎症复合体的激活以及作用机制。结果正常小型猪ABR阈值为35.4±2.6 dB SPL,噪声后一天ABR阈值平均提高到72.1±4.1dB SPL,在4k Hz处听力损失最严重,高频听力损失较低频严重;噪声后七天平均ABR阈值恢复至52.8±4.7dB SPL,4k Hz以上听力恢复较低频稍差。iTRAQ实验共鉴定到蛋白质2158种,噪声暴露后较正常组具有显著差异表达的蛋白质共227个,富集在免疫过程的差异表达蛋白包括:ASC, caspase-1, IL-1 beta,CD59等。富集的KEGG pathway包括:阿尔兹海默病信号通路,帕金森病信号通路,MAPK信号通路,,氧化磷酸化通路等。结论噪声暴露后可能激活耳蜗内NLRP3受体介导的炎症复合体,通过caspase-1活化IL-1β、IL-18,并间接促进TNF-α等炎症因子上调,加剧耳蜗内炎症反应,导致耳蜗内重要结构的损伤,这一机制可能是噪声引起听力损失的重要原因。
- 塞娜袁硕龙郭维维唐朝颖张桐赵伟豪陈林军徐良慰时晰张悦邱仕伟杨仕明韩维举
- 关键词:噪声性耳聋白介素-1ΒNLRP3
- Le Fort Ⅲ型截骨中位牵引矫正面中份发育不全被引量:13
- 2004年
- 目的 探索使用中份骨骼均衡前移的牵引技术 ,以矫正面中份后缩畸形。方法 牵引系统由面弓、牙科正畸用的橡皮圈和经鼻孔插入的骨内承力牵引装置组成。对 18岁以上的严重面中份发育不全畸形的患者 3例 ,行LeFortⅢ型截骨。显露两侧梨状孔缘 ,用粗裂钻在梨状孔的外下缘外侧约 8mm处钻孔 ,斜向穿过上颌窦前壁和鼻腔侧壁的骨质达下鼻道。经双侧鼻孔引入骨内承力牵引装置的挂钩 ,将挂钩插入梨状孔缘的骨孔内。手术后第 3天用连接于面弓和骨牵引钩的正畸橡皮圈进行牵引。结果 患者面容和咬合关系完全恢复正常 ,面部上、中、下各部的前后关系协调 ,鼻梁及鼻下部挺拔。结论 LeFortⅢ型截骨后弹力牵引能够有效地矫正严重面中份发育不全畸形。新的牵引技术牵引力点适中 ,能够使面中份骨骼平衡前移 ;避免对牙齿牵拉所造成的不利改变 ;利用鼻孔的自然结构 ,不留可见瘢痕。
- 柳春明侯敏梁立民黄旭明张桐张海钟马骁周宏志
- 关键词:截骨发育不全橡皮圈正畸
- 面神经鞘瘤110例临床诊断及外科治疗分析被引量:19
- 2019年
- 目的分析总结面神经鞘瘤的临床特点、误诊原因、手术策略、面神经修复方法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解放军总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2002年1月至2015年12月期间外科手术治疗的110例面神经鞘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50例,女60例,年龄16~67岁。根据患者临床表现、面神经功能、影像特征,选择合适的手术策略。术后进行面神经功能随访,与术前比较,分析治疗效果。使用Kruskal-WallisH检验对术前不同面神经功能患者的术后面神经功能恢复情况进行比较分析。结果110例面神经鞘瘤患者的主要临床表现依次为面神经麻痹、听力下降、耳鸣、耳痛、眩晕、面肌痉挛等。其中20例曾被误诊为贝尔面神经麻痹,6例曾被误诊为中耳炎/中耳胆脂瘤并行乳突根治术,3例误诊为梅尼埃病,1例误诊为岩部胆脂瘤,4例误诊为听神经瘤。手术探查见81.8%(90/110)的患者肿瘤累及面神经多个节段,其中最多见的受累部位是面神经垂直段65.5%(72/110),其次是迷路段/膝状神经节61.8%(68/110)和水平段55.5%(61/110)。根据颞骨CT等影像学检查明确肿瘤大小和累及的范围,选择合适的手术入路,其中经乳突入路73例,经迷路入路14例,经中颅窝入路13例,经乙状窦后入路3例,经乳突、颅中窝联合入路3例,经乳突、颈部联合入路4例。除2例仅行面神经减压术外,其余患者均行肿瘤切除术。对87例有条件行面神经修复的患者同时行面神经修复术,其中面神经改道吻合6例,耳大神经移植55例,面神经-舌下神经吻合26例;其余患者因完全性面神经麻痹时间长、面部肌肉萎缩等原因未行面神经修复手术。术前面神经功能按House-Brackmann(H-B)法分级:Ⅰ级20例,Ⅱ级7例,Ⅲ级12例,Ⅳ级11例,Ⅴ级39例,Ⅵ级21例。术后随访资料完整的78例患者,面神经功能H-B分级:Ⅰ级2例,Ⅱ级1例,Ⅲ级21例,Ⅳ级20例,Ⅴ级22例,Ⅵ级12例(均未行面神经修复术)。术
- 塞娜韩维举王萌萌秦璇张桐申卫东刘军戴朴杨仕明韩东一
- 关键词:神经鞘瘤面神经耳外科手术
- 噪声引起的豚鼠血-迷路屏障损伤及基质金属蛋白酶抑制剂的保护作用被引量:6
- 2020年
- 目的通过研究基质金属蛋白酶(matrix metalloproteinase,MMP)2(MMP-2)和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在噪声暴露前、后豚鼠耳蜗血管纹上表达和分布的差异,探索MMP在噪声破坏血-迷路屏障完整性中的作用以及广谱MMP抑制剂多西环素对血-迷路屏障噪声性损伤的保护作用,为进一步研究和防治噪声性聋提供参考。方法45只健康成年豚鼠采用随机数表法随机分为对照组(15只,腹腔注射生理盐水,连续4 d)、单纯噪声暴露组(15只,120 dB SPL白噪声每天暴露4 h,连续2 d;腹腔注射生理盐水,连续4 d)及噪声暴露+多西环素组(15只,120 dB SPL白噪声每天暴露4 h,连续2 d;腹腔注射多西环素50 mg/kg/d,连续4 d)。应用免疫荧光染色、蛋白质印迹(western blot)、荧光实时定量PCR等方法分析对比对照组、单纯噪声暴露组及噪声暴露+多西环素组豚鼠耳蜗血管纹上MMP-2和MMP-9的分布和表达差异。观察三组豚鼠血管纹上紧密连接蛋白ZO-1的变化,探索噪声损伤对血管纹的影响。应用听性脑干反应(ABR)测试分析三组豚鼠听力学差异。静脉注射伊文思蓝,观察血管纹毛细血管渗漏情况在三组间的差异,了解噪声导致血-迷路屏障通透性改变的情况。应用SPSS 22.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单纯噪声暴露组与噪声暴露+多西环素组在噪声暴露后2 h听力改变无明显差异;噪声暴露后7 d、14 d和28 d,噪声暴露+多西环素组听力恢复明显好于单纯噪声暴露组(P值均<0.05)。免疫荧光染色发现对照组MMP-2和MMP-9在血管纹上仅有少量表达,ZO-1呈致密线性表达;单纯噪声暴露组可见血管纹上MMP-2和MMP-9表达显著增加,ZO-1结构松散、不连续;噪声暴露+多西环素组血管纹上MMP-2和MMP-9的表达与对照组无明显差异(P值均>0.05),比单纯噪声暴露组明显减少(P值均<0.05),ZO-1仅出现少量破口,但整体仍保持致密的线性结构。血管纹毛细血管中伊文思蓝染料在单纯噪�
- 塞娜张桐吴军韩维举
- 关键词:血管纹基质金属蛋白酶类紧密连接蛋白
- 颞骨外伤引起的周围性面瘫
- 目的:探讨颞骨外伤引起的周围性面瘫的病因、临床症状、手术适应症、手术时机、手术效果及预后。方法:回顾性总结解放军总医院2008-2014年收治的99例(102侧)颞骨外伤引起的周围性面瘫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骨折类型与听力...
- 韩维举张桐唐朝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