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张明福

作品数:6 被引量:15H指数:3
供职机构:解放军第411医院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6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6篇医药卫生

主题

  • 3篇幽门螺
  • 3篇幽门螺杆菌
  • 3篇螺杆菌
  • 2篇十二指肠
  • 2篇十二指肠球
  • 2篇十二指肠球部
  • 2篇球部
  • 2篇胃酸
  • 2篇溃疡
  • 2篇肝炎
  • 2篇HP感染
  • 1篇电图
  • 1篇毒性肝炎
  • 1篇乙型
  • 1篇乙型肝炎
  • 1篇硬变
  • 1篇幽门螺杆菌感...
  • 1篇粘膜
  • 1篇治疗慢性乙型...
  • 1篇生长刺激素

机构

  • 6篇解放军第41...
  • 1篇军事医学科学...

作者

  • 6篇金冠球
  • 6篇谢宇野
  • 6篇张明福
  • 6篇肖正达
  • 4篇林向阳
  • 3篇邱东鹰
  • 1篇吕礁
  • 1篇李春海
  • 1篇陆小鹏
  • 1篇潘溪柳
  • 1篇张景隆
  • 1篇王唯坚
  • 1篇吴玲

传媒

  • 2篇海军医学杂志
  • 1篇中华消化内镜...
  • 1篇中华消化杂志
  • 1篇中华理疗杂志
  • 1篇新消化病学杂...

年份

  • 2篇1999
  • 1篇1998
  • 1篇1997
  • 1篇1996
  • 1篇1995
6 条 记 录,以下是 1-6
排序方式:
聚合酶链反应检测胃粘膜及唾液幽门螺杆菌被引量:5
1997年
目的采用PCR技术探讨从唾液中检测Hp的可能性,并与其它常用检测方法比较,观察Hp检出率与胃炎程度的关系.方法住院患者122例,男88例,女34例,年龄17岁~82岁,平均536岁.其中经内镜检查十二指肠球部溃疡53例,胃溃疡21例,复合性溃疡13例,慢性胃炎35例.检查前2周均未服用铋剂、质子泵抑制剂和抗生素.内镜检查前取唾液2ml,内镜下于胃体及胃窦部取活检组织各3块分别行PCR,快速尿素酶试验,Giemsa染色找Hp.各方法间Hp检出率的比较采用二样本的U检验;胃炎级别与Hp感染程度间的比较用双向有序行×列表资料的χ2检验.结果PCR法同步检测105例患者,唾液标本6例Hp阳性(571%);胃粘膜标本64例Hp阳性(6095%),显著高于Giemsa法492%,但低于尿素酶750%.若以尿素酶、Giemsa法同时阳性为准,唾液中Hp阳性率118%(6/51),胃粘膜PCR阳性率为875%;假阳性率:唾液为0%,胃粘膜222%.PCR法胃粘膜Hp检出率依次为重度胃炎833%,中度胃炎698%,轻度胃炎422%.三者间比较P<005;Giemsa染色法还显示组织学胃粘膜炎症程度与H?
吕礁肖正达金冠球谢宇野徐瑾王唯坚张明福闻秀全
关键词:聚合酶链反应胃粘膜唾液幽门螺杆菌感染
血清碱性谷胱苷肽S转移酶测定在肝病中的意义
1995年
用酶标法对80例各类肝病患者进行血清谷胱苷肽 S 转移酶检测。结果:正常受试者4.68±2.49μg/L;急性肝炎11.45±6.76μg/L(P<0.01)和慢性肝炎8.57±5.05μg/L(P<0.05)均明显升高;肝炎后肝硬化4.75±4.34μg/L(P>0.05)和原发性肝癌4.43±3.21μg/L(P>0.05)无明显异常;十二指肠球部溃疡、胃癌和胰腺癌分别为4.41±3.05μg/L、4.28±1.84μg/L 和4.23±2.47μg/L(P>0.05)。提示:血清 GST—c是诊断肝脏炎性病变敏感和特异性较高的指标。
张明福金冠球肖正达谢宇野陆小鹏林向阳李春海
关键词:病毒性肝炎谷胱苷肽转移酶
肝细胞生长刺激素治疗慢性乙型肝炎肝硬变的临床观察
1996年
用肝细胞生长刺激素(HSS)治疗慢性乙型肝炎肝硬变56例。通过积分法评价两组治疗前后临床症状和肝功能的变化。治疗组14例治疗前后测定血清微量蛋白。结果显示:临床症状治疗前后平均积分。治疗组17.6±6.9和10.1±5.7,对照组18.3±6.5和16.6±7.4.肝功能.临床改善率,治疗和对照组分别为67.7%和44.0%,两组有显著差异(P<0.05)。治疗前后血清前白蛋白为1.74±0.60和2.49±0.90g/L(P<0.01),触珠白蛋白治疗后回升率42.8%,提示HSS确有提高慢性乙型肝炎肝硬变患者的肝脏白蛋白储备功能,增强机体细胞免疫的作用。
张明福肖正达谢宇野金冠球柳振美潘溪柳吴玲高海玲张景隆
十二指肠球部胃化生和Hp感染与胃窦部病变相关性研究被引量:5
1999年
目的探讨十二指肠球部胃化生(DGM)、Hp感染和胃窦部病变相关性,方法收集126例胃镜检查所见、组织病理学、Hp和胃泌酸量及胃内24小时pH值的资料行对比研究。结果DGM的发生率52.3%,在反流性胃炎中67.9%;粘膜糜烂中20.7%;溃疡中40.85%,反流性胃炎与另二组差异显著(P<0.005)。在慢性非活动性炎症、慢性活动性炎症和胃粘膜上皮肠化生中分别为41.1%、45.9%和41.8%,三组差异不显(P>0.05)。在轻、中和重度胃酸分泌亢进者中分别为26.0%、66.0%和100%,各组间差异显著(P<0.05)。24小时胃内pH<4的时间在有、无DGM组间无明显差异(P>0.05)。睡眠期间pH>6的时间在2小时以上者DGM明显多于无DGM(P<0.05)。十二指肠球部和胃窦部Hp检出率为41.2%和80.9%。十二指肠球部Hp阳性者在胃窦部Hp(+)占27.1%;(++)占80.1%和(+++)占100%,各组间差异显著(P<0.05)。结论DU患者的DGM发生率与胃窦部的反流性胃炎、胃酸分泌亢进和Hp感染等病有相关性。
张明福肖正达金冠球谢宇野林向阳徐瑾邱东鹰
关键词:十二指肠球部幽门螺杆菌
十二指肠球部胃化生与胃酸和Hp感染关系的研究被引量:4
1998年
张明福肖正达金冠球谢宇野徐瑾林向阳邱东鹰
关键词:十二指肠球部幽门螺杆菌十二指肠溃疡
毫米波对消化性溃疡患者胃酸和胃电图的影响被引量:2
1999年
目的:探讨毫米波对消化性溃疡患者胃酸和胃电图的影响。方法:22例消化性溃疡患者,毫米波治疗组、对照组各11例作随机双盲研究,并观察治疗前后胃内24小时pH、基础胃酸(BAO)、最大胃酸(MAO)和胃电活动节律。结果:毫米波组与对照组的溃疡愈合率比较差异十分显著。治疗前后二组患者pH<4的时间(%)、直立位和卧位pH<4的时间(%)、BAO、MAO差异无显著性(P>0.05),而卧位pH>5.6时间(%)治疗组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1)。治疗7周后,毫米波组中高、低主频患者恢复正常,异常波消失,频谱恢复到正常状态,胃体部峰值幅度增高者降至正常。结论:毫米波治疗可促进溃疡的愈合而不抑制生理性胃酸分泌,有助于胃十二指肠运动恢复正常的生理节律,有助于加强幽门括约肌防止十二指肠-胃反流的功能,并可使胃生理电活动和胃-肠运动功能得到改善。
邱东鹰肖正达谢宇野陆新丰张明福林向阳金冠球
关键词:毫米波胃酸胃电图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