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建昌
- 作品数:20 被引量:185H指数:6
- 供职机构:杨凌职业技术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攻关计划国家科技支撑计划更多>>
-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文化科学生物学轻工技术与工程更多>>
- 勉-宁高速公路生态恢复中的土壤肥力恢复研究被引量:4
- 2007年
- 采集土壤样品,经室内分析化验,用对比分析的方法对勉县至宁强(勉宁)高速公路生态恢复中不同恢复类型条件下的土壤恢复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草本恢复类型对前期土壤肥力的恢复作用大于草灌结合,并大于单纯灌木恢复类型,其中有机质含量分别为:13.84、7.50和6.00 g.kg-1;在草本生态恢复类型中,豆科植物与禾本科植物混播恢复类型大于禾本科植物恢复类型的作用,并大于单纯豆科植物恢复类型的作用,其中有机质含量分别为29.67、17.51和9.37 g.kg-1;黑麦草与苜蓿混播并有当地草种入侵以及小冠花与苜蓿混播并播入当地草种羊茅,明显优于纯苜蓿单播,其中有机质含量分别增加了4.93和3.32 g.kg-1;土壤肥力因子中有机质与碱解氮两个指标有较好的相关性,主要与土壤表层有机质的生成量和分解量之差(积累量)有关。
- 张建昌冯武焕刘宏何新全董建辉
- 关键词:生态恢复
- 旱地小麦不同栽培条件对土壤硝态氮残留的影响被引量:54
- 2005年
- 在陕西渭北旱塬进行了2a田间试验,研究不同栽培模式、施氮量和小麦种植密度对旱地硝态氮残留的影响.结果表明,种植小麦2a后0~200 cm土壤剖面中残留硝态氮58.6~283.9kg/hm2,数量可观,短期内在渭北旱塬深厚的土壤中不会对地下水造成威胁,但夏季休闲期间容易下迁至作物无法吸收的土壤深度.与常规无覆盖模式相比,地膜覆盖和垄沟种植显著提高了作物对氮素的吸收,但同时也增加了土壤0~200 cm的硝态氮残留,这与地膜覆盖导致有机氮矿化增加有关;秸秆覆盖对作物氮素吸收和硝态氮残留均没有明显影响.施氮量低于120kg/hm2时,各种栽培模式土壤剖面残留硝态氮的分布差异较小,只有地膜覆盖和垄沟种植处理在土壤表层有少量硝态氮累积;施氮量为240 kg/hm2时,无覆盖和秸秆覆盖土壤60~120 cm深度都有明显累积峰,地膜覆盖和垄沟种植土壤残留硝态氮则在60 cm以上土层累积较多.小麦种植密度也影响了各种栽培模式土壤硝态氮及其分布特点.垄沟种植条件下,从土壤表层到200 cm的深层,垄上土壤残留硝态氮均显著高于沟内土壤;上层差异最大,随着土壤深度的增加其差异逐渐降低;随着施氮量的增加,这种差异显著增大;随小麦种植密度的增加则显著降低.随着施氮量增加,小麦吸氮量和土壤中残留硝态氮量均显著提高;施氮增加的残留硝态氮占施氮量的0.3%~44.6%.垄沟种植模式施氮增加的残留硝态氮最多,地膜覆盖处理次之,垄沟种植处理垄上土壤增加量远远高于沟内土壤.施氮量提高1倍,增加的残留硝态氮量平均提高了3倍多.提高小麦种植密度,施氮增加的残留硝态氮平均减小13.2 kg/hm2.由于种植密度增加显著提高了小麦对氮素的吸收,因此硝态氮残留有降低的趋势.其中,秸秆覆盖模式80~140 cm土层降低显著;地膜覆盖条件下高密与低密残留硝态氮的差异主要在深层;垄沟模
- 高亚军李云李生秀强秦曹卫贤刘文国张建昌党占平刘金海
- 关键词:垄沟种植秸秆覆盖施氮量旱地
- 秦岭飞播林区不同植被对土壤养分含量的影响被引量:3
- 2006年
- 通过对荒草地、农田、油松林及松栎混交林四种植被的养分效应分析比较,结果发现不同植被对土壤有机质、全氮、碱解氮、全磷和有效磷的效应不同,农田和松栎混交林对土壤有机质、全氮、碱解氮均呈正效应,尤其松栎混交林的作用更显著,其平均增长率分别为45.1%、47.8%、35.9%,与之相反,油松林对有机质、全氮、碱解氮的效应基本上是负效应,分别为-9.6%、-21.7%、-28.8%。但是从对全磷和有效磷效应方面看,荒草地和油松林具有较强的磷素积累能力,松栎混交林、农田都是耗磷型植被,不利于土壤磷素的积累和提高。
- 张建昌郝乾坤
- 关键词:植被类型土壤养分养分效应
- 腐殖质页岩复混肥对渭北旱地西瓜产量和品质的影响被引量:1
- 2007年
- 施用腐殖质页岩专用肥后,西瓜植株生长稳健,品质改善,产量提高,效果十分明显。
- 张建昌
- 关键词:西瓜
- 人防物防技防在化生实验室安全管理中的研究被引量:1
- 2021年
- 高校实验安全工作直接关系着广大师生的生命和财产安全,关系着学校和社会的安全稳定。近年来,国家对高校实验室安全管理非常重视,同时也对实验室安全管理提出了新的更高的期望和要求。化学生物学是新形势下应运而生的一门交叉性科学,化学生物学实验室的涉及面广、仪器设备材料种类多、药品试剂性质各异,本文从人防、物防、技防三方面提出了具体的化学生物学实验室安全管理的措施。
- 张建昌李雅茹
- 关键词:化学生物学实验室安全
- 渭北旱地冬小麦不同生育期土壤水分与产量关系研究被引量:4
- 2009年
- 两年田间试验结果表明,渭北旱地冬小麦产量与土壤含水量之间具有极显著的直线关系。不同土层含水量对作物不同时期生长影响不同,因而也对产量作用不同,越冬期各层土壤含水量对产量作用最大,其次播种期为耕层和返青期以后中层土壤含水量。旱地冬小麦不同时期对不同土壤层次土壤含水量敏感性不同,灌浆期对各层土壤水分最敏感,拔节孕穗期前对耕层土壤水分较敏感,拔节孕穗期以后对中层土壤水分较敏感。
- 党占平刘文国张建昌强秦曹卫贤高亚军李生秀
- 关键词:旱地冬小麦土壤水分
- 运用现代教育技术 实现教学模式更新被引量:3
- 2004年
- 在高等职业教育中应用现代教育技术,充分发挥其在教学中的作用,已经成为学校教育手段现代化的重要标志。把多媒体技术应用于教学,制成教学课件,是精品课程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就多媒体课件的制作,运用,实现教学过程更新等方面进行了探讨。
- 强秦刘玉凤曹卫贤张建昌
- 关键词:现代教育技术教学模式高等职业教育多媒体技术教学课件
- 山茱萸施肥试验研究被引量:1
- 2005年
- 山茱萸的生产长期处于半野生状态,产量及品质差异很大,进行施肥试验非常必要。对不同条件下的不同施肥种类与产量、每花序成果数和座果率的影响进行了3年连续试验,结果表明:(1)在目前山茱萸生产水平比较低的情况下,产量与氮肥关系最为密切,与磷肥则关系不大;(2)施氮肥可明显提高每花序成果数,在施氮肥的前提下磷肥也可以提高每花序成果数;(3)氮肥与磷肥均可提高座果率,氮肥的作用远大于磷肥。
- 张建昌何新全董建辉
- 关键词:山茱萸施肥试验氮肥磷肥座果率
- 旱地小麦不同栽培模式对土壤水分和水分生产效率的影响被引量:46
- 2004年
- 在陕西渭北黄土高原沟壑区,通过田间试验研究冬小麦不同栽培模式对旱地土壤水分和水分生产效率的影响.试验设栽培模式、施氮和密度等3种因子,栽培模式设露地栽培 常规 、秸秆覆盖 覆草 、地膜覆盖 平膜 、垄上覆膜沟中覆草垄沟种植 垄沟 4种方式;施氮设不施氮、施120kg/hm2N和240kg/hm2N三个水平;密度设播量180kg/hm2和225kg/hm22个水平.试验结果表明,不同栽培模式下土壤水分在不同生育期的变化趋势基本一致;平覆膜与垄沟种植均有良好的保墒和集水作用,平覆膜水分的生产效率比常规模式增加41.3%~52.4%;垄沟种植比常规模式增加38.8%~64.6%.覆草具有一定的保墒作用,在小麦生长前期及40cm以上的土层中效果明显,其水分生产效率高于常规种植的24.1%.氮肥对土壤贮水量具有极显著影响,但不同密度对土壤贮水量基本上无影响.
- 强秦曹卫贤刘文国张建昌党占平刘金海高亚军翟丙年李生秀
- 关键词:旱地土壤水分水分生产效率
- 多因素控制下渭北旱地小麦产量寻优的研究被引量:2
- 2007年
- 在陕西渭北旱塬进行了连续三年定点小麦田间试验,通过栽培模式、氮肥水平、种植密度三因素的不同处理,研究多因素小麦栽培优化组合。结果表明:采用垄沟、覆膜、秸杆疆盖栽培模式对小麦穗数不产生影响;施用氮肥能极显著地影响小麦穗数,在施纯氮0~240kg/hm^2范围内,每增减纯氮1kg,增减穗数4288;增加播量,极明显地提高小麦穗数;不同的栽培模式、氮肥用量和小麦种植密度对小麦的穗粒数不产生影响;覆膜栽培与垄沟栽培之间千粒重差异显著,种植密度对小麦千粒重在不同的条件下影响明显,覆膜栽培条件下,高氮肥水平,低密度(播种量180kg/hm^2)的千粒重大于高密度(播种量225kg/hm^2),垄沟模式下,高氮水平(施纯氮240kg/hm^2)与中氨水平(施纯氮120kg/hm^2)之间差异不显著,但与不施氮肥相比,千粒重明显提高,秸秆覆盖模式下,高密度(播种量225kg/hm^2)与不施氮、高氮水平组合的平均千粒重最低,两者差异不显著,但与其它各组合差异显著。正常降水年份,旱地小麦采用一定的农业栽培模式,能够显著影响小麦的产量,尤其是覆膜下,产量显著高于对照;降水量多的年份,采用垄沟模式及秸秆疆盖模式对小麦产量甚至产生负效应。施用氮肥对小麦产量有极显著影响,在施纯氮0~240kg/hm^2范围内,每增减纯氮1kg.增减籽粒产量5.7kg;种植密度对小麦籽粒产量与生物产量的影响显著,秸秆覆盖栽培和常规栽培(对照)模式下籽粒产量差异显著,产量排列次序都为高密度(播种量225kg/hm^2)大于低密度(播种量180kg/hm^2),低氮和不施氮时,增加密度,可提高产量。
- 刘文国张建昌曹卫贤党占平强秦高亚军李生秀
- 关键词:垄沟种植秸秆覆盖籽粒产量生物学产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