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巨
- 作品数:87 被引量:248H指数:8
- 供职机构:吉林大学中日联谊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吉林省科技厅科研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吉林省卫生厅科研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更多>>
- 桡侧腕短伸肌腱移位重建拇长伸肌功能的临床应用被引量:5
- 2012年
- 临床上肌腱移位重建拇长伸肌功能的方法包括示指固有伸肌腱移位、掌长肌腱移位和桡侧腕长、短伸肌腱移位术等,其中桡侧腕短伸肌腱移位可应用于拇长伸肌腱自发断裂、陈旧性断裂和旋后肌下骨间后神经损伤后等拇指末节不能背伸。2005年以来,我们在临床上应用此方法重建拇长伸肌功能7例,疗效良好。
- 杨光于维张巨王振兴
- 关键词:肌功能重建拇肌腱移位术
- 大鼠去神经支配骨骼肌及运动终板的形态学变化被引量:11
- 2006年
- 目的:观察大鼠去神经支配后骨骼肌及运动终板形态学随时间的变化规律。方法:选用Wistar大鼠,建立去神经支配腓肠肌模型,观察术后腓肠肌湿重、肌细胞直径、截面积以及运动终板的形态学变化。结果:去神经支配后2周,腓肠肌湿重减少为正常的52.1%;至神经损伤后16周,维持在正常的25%左右。肌细胞直径及截面积随时间延长呈进行性下降,失神经支配2周,腓肠肌细胞直径减少为正常的64.87%;至失神经支配20周,肌细胞直径仅为正常值的25.06%,肌细胞截面积与肌细胞直径的变化规律相一致。运动终板4周内改变不明显,4周后形态开始发生变化,失去正常的形态,逐渐形成神经丝;至神经损伤后16周,神经丝的数量开始下降。结论:神经损伤后骨骼肌发生萎缩,随时间变化逐渐加重,提示神经修复手术应尽早进行。
- 孙鸿斌苑福升张巨王悦书韩冬
- 关键词:肌萎缩运动终板神经损伤
- 髋臼后壁骨折内固定方法的选择及疗效分析被引量:1
- 2006年
- 目的联系生物力学研究探讨髋臼后壁骨折内固定方式的选择,以提高髋臼后壁骨折的治疗效果,减少创伤性关节炎发生的机制。方法髋臼后壁骨折30例(全部为单髋)。男19例,女11例,其中Ⅰ型(13例)、Ⅱ型(11例)、Ⅲ型(6例)。均采用Kocher-Langenbeck入路。重建钢板固定18例,其中钛板固定16例;皮质骨螺钉固定5例,其中普通螺钉2例,AO拉力螺钉2例,可吸收螺钉1例;重建钢板加皮质骨螺钉7例,其中钢板加AO拉力螺钉4例,钢板加普通螺钉1例,钢板加可吸收螺钉2例。结果术后随访6-40个月,平均31个月,所有骨折均获愈合。患者术后平均卧床时间为2.5个月,每月复查X线片,根据Merled.Aubigne和Postel评分标准,本组优20例(66.7%),良8例(26.7%),一般2例(6.6%)在结果优良的28例中发生股头坏死3例(10%).均合并有股骨头脱位。异位骨化2例(6.7%),创伤性关节炎4例(13.3%),2例坐骨神经损伤均获得恢复。结论髋臼后壁骨折单用螺钉固定不够坚强,理想的内固定是用重建钢板,在钢板之外再加两枚螺钉并不能显著增加内固定的稳定性,除因髋臼后壁骨折固定需要,人为加用螺钉固定必将增加手术时间,对患者无益。
- 王海涛张巨李宏伟郑杰
- 关键词:生物力学内固定
- 家族性双侧腕管综合征一家系分析被引量:2
- 2004年
- 目的 :分析双侧腕管综合征在一家系中的发病情况及病变特征。方法 :通过对先证者的诊断、治疗、随访 ,并应用病史查询 ,症状、体征检查及两点区分试验、肌电图检查等方法对一家系 6代 37人中双侧腕管综合征的发病情况及病变特点进行调查 ,分析结果并绘制遗传图谱。结果 :该家系共 1 1人患病 ,病变符合双侧腕管综合征的一般特征 ;为杂合子发病 ,连续遗传 ,子代 ( 、 、 )发病几率接近 1 / 2。结论 :该家系中双侧腕管综合征属于家族性遗传疾病 。
- 李春雨王玉发尹维田张巨高庆国刘飙朱清远
- 关键词:腕管综合征遗传学显性家族性系谱
- 桡侧腕屈肌腱部分移位治疗第一腕掌关节陈旧性脱位
- 陈旧性第一腕掌关节脱位多由第一腕掌关节脱位(不伴有骨折)治疗不及时或治疗不得当而造成的,患者遗留有手部畸形及拇指活动受限,最终导致创伤性关节炎的形成,将严重影响手部功能.本文作者在第一腕掌关节及韧带的解剖学观察基础上,设...
- 王振兴张巨
- 关键词:解剖学特征临床疗效
- 文献传递
- 环指指浅屈肌腱移位重建拇对掌功能的长期随访观察被引量:1
- 2017年
- 目的对环指指浅屈肌腱移位重建拇对掌功能术后的远期效果进行系统功能评定。方法对2008年9月至2010年12月期间吉林大学中日联谊医院手外科收治的利用环指指浅屈肌腱移位重建拇指对掌功能的11例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术后分别通过主、客观功能评定标准进行效果评价。
结果11例患者术前DASH评分为(34.0±2.0)分,术后经过67(64-71)个月的随访,DASH评分为(19.7±1.9)分(P〈0.05);术后拇指对掌功能评定优8例,良3例。结论通过67个月的随访评估,证实环指指浅屈肌腱移位重建拇对掌功能效果确切,是一种可靠的重建拇指对掌功能的手术方法。
- 顾凡彬邢云龙张巨吴广智张展焦原崔树森于维
- 关键词:指浅屈肌腱随访
- 应用剪套法吻接指血管小儿断指再植被引量:2
- 1993年
- 从1984年3月至1991年4月我们应用剪套法吻接指血管断指再植283例501个手指。其中小儿断指28例49个手指,完全成活40个手指,成活率为81.6%。28例中男19例,女9例,最大年龄为15岁,最小年龄为14个月。
- 王国君张君张巨王玉发付中国韩庆武程淑英宫云霞蔡晓华
- 关键词:断指再植儿童血管吻合术
- 老年肱骨近端骨质疏松性复杂骨折治疗的内固定选择
- 目的 通过对比分析老年肱骨近端骨质疏松性复杂骨折2类不同内固定的疗效,阐述骨折治疗方法的选择.方法 对125例Neer分型三部分和四部分老年肱骨近端骨质疏松性复杂骨折分别采用传统固定(三叶钢板和交叉克氏针)和锁定加压钢板...
- 苑福升张治宇胡硕张巨安久利杨春喜
- 131个断指再植失败的原因分析
- 1992年
- 本文总结1984年3月至1991年4月共再植283例501个断指,其中再植失败131个手指,对其失败的原因进行分析。患者方面原因有精神和情绪因素,手指血管细小或损伤隐避,高凝状态都可以引起再植失败。医生方面的原因有吻合血管技术不熟练,适应证选择不当,没及时指导病人排尿,对发生的血管危象认识不足或虽认识到危象未能及时处理,手术中清创不彻底引起术后感染均能使再植失败。
- 王国君王玉发付中国张巨张君韩庆武宫云霞黎晓华程淑英
- 关键词:断指再植外科手术
- 小切口筋膜室减压法治疗小儿急性期前臂缺血性肌挛缩
- 2006年
- 目的:探讨前臂缺血性肌挛缩急性期小切口筋膜切开减压术及其疗效。方法:经绕肱骨内上髁的“V”形切口或从肘关节前内侧向远侧作纵切口,长约5—10cm,充分切断正中神经和尺神经表面的筋膜,然后用长柄组织剪剪开切口远、近侧深筋膜。结果:经2~6个月随访,8例均未发生屈肌挛缩及神经障碍。其中1例术后发生伤口出血,由于用组织剪推开深筋膜时损伤静脉所致,再次切开止血。结论:小切口筋膜切开减压术与传统大“S”形切口比较,手术损伤小,也能做到前臂全妊筋膜切开,术后护理方便,二期闭创容易,术后瘢痕小,效果良好。
- 李锐张巨王玉发曹勇李炳万
- 关键词:小切口筋膜室减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