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张家林

作品数:31 被引量:109H指数:6
供职机构:安徽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农业科学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31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7篇医药卫生
  • 7篇农业科学
  • 1篇生物学

主题

  • 9篇种群
  • 6篇鼠类
  • 5篇杀虫
  • 5篇杀虫剂
  • 5篇种群结构
  • 4篇德国小蠊
  • 4篇蝇类
  • 4篇蜚蠊
  • 4篇抗药
  • 4篇抗药性
  • 4篇防制
  • 4篇常用杀虫剂
  • 3篇淡色库蚊
  • 3篇鼠密度
  • 3篇种群构成
  • 3篇蚊虫
  • 3篇库蚊
  • 3篇监测分析
  • 2篇适口性
  • 2篇鼠类密度

机构

  • 31篇安徽省疾病预...
  • 6篇合肥市疾病预...
  • 3篇宿州市疾病预...
  • 2篇铜陵市疾病预...
  • 1篇肥东县疾病预...
  • 1篇滁州市疾病预...
  • 1篇阜南县疾病预...
  • 1篇黄山市疾病预...

作者

  • 31篇张家林
  • 11篇侯银续
  • 10篇吴明生
  • 8篇黄发源
  • 6篇杨广岚
  • 3篇陈建民
  • 3篇陈建明
  • 3篇刘春生
  • 3篇陆群
  • 3篇苏宝
  • 2篇赵丽仙
  • 2篇马子健
  • 2篇吴磊
  • 2篇何益新
  • 2篇赵树明
  • 2篇胡兴强
  • 2篇王晓敏
  • 2篇魏永
  • 1篇戴振威
  • 1篇李荣民

传媒

  • 13篇中华卫生杀虫...
  • 11篇中国媒介生物...
  • 7篇安徽预防医学...

年份

  • 1篇2024
  • 3篇2023
  • 4篇2021
  • 1篇2020
  • 4篇2015
  • 3篇2014
  • 2篇2011
  • 1篇2010
  • 1篇2009
  • 2篇2008
  • 2篇2007
  • 1篇2006
  • 3篇2004
  • 3篇2003
3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安徽沿江西部地区鼠类特征的研究被引量:1
2003年
目的 根据 1993~ 2 0 0 0年我省沿江西部地区鼠类调查结果 ,分析该地区鼠类种群结构 ,为有效防制鼠害提供依据。方法 选择农田和居民室内合适生境 ,采用夹夜法布放鼠夹 ,对捕获的鼠类进行种类鉴定 ,计算鼠种构成比和鼠密度 ,分析研究该地区鼠种结构和室内外优势鼠种。结果 农田鼠种包括黑线姬鼠、褐家鼠、东方田鼠 ,其构成比 (% )分别为 84 .33、9.6 7、5 .6 7,农田鼠密度为 9.0 2 % ,黑线姬鼠为该地区农田优势鼠种。室内鼠种包括褐家鼠、黄胸鼠、小家鼠、黑线姬鼠 ,其构成比 (% )分别为 5 3.2 2、35 .19、10 .73、0 .86 ,室内鼠密度为 11.5 2 % ,褐家鼠和黄胸鼠为该地区室内优势鼠种。结论 黑线姬鼠和褐家鼠。
张家林
关键词:鼠种鼠密度
马鞍山市蟑螂群落结构及密度监测结果分析被引量:4
2015年
目的掌握马鞍山市蟑螂种群结构和季节消长规律,为防治工作提供依据。方法采用粘捕盒法,对捕获的蟑螂进行种类鉴定,计算蟑螂构成比和密度,分析蟑螂种群结构、重点场所密度和季节消长规律。结果2011年马鞍山城区共捕获蟑螂3 565只,室内蟑螂平均密度为1.65只/盒,德国小蠊、美洲大蠊、黑胸大蠊的构成比分别为94.51%、5.41%、0.08%。危害严重的场所捕获蟑螂比例分别为餐饮业(87.04%)、农贸市场(11.28%)和宾馆(1.09%),其中餐饮业和农贸市场以德国小蠊为主,分别占94.84%、91.79%。室内蟑螂密度受气温影响较大,与气温呈现极显著正相关关系(R=0.69,P<0.01)。结论马鞍山市全年平均气温较高,在灭蟑环境压力去除后蟑螂密度能够短期内快速恢复。因此,在餐饮、农贸市场等重点场所灭蟑工作需保持长期性、制度化和综合防治策略。
侯银续张跃玉吴丽琴张家林杨广岚黄发源
关键词:蟑螂种群结构
铜陵市区德国小蠊对5种常用杀虫剂的抗药性监测被引量:5
2014年
目的调查铜陵市德国小蠊对常用杀虫剂的抗药性现状,为指导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药膜接触法,计算抗性系数(R)。结果铜陵市德国小蠊对溴氰菊酯、顺式氯氰菊酯、氯菊酯、胺菊酯、敌敌畏5种杀虫剂的KT50分别为17.50、5.66、15.69、13.95、14.23 min,其抗性系数分别是敏感德国小蠊的4.48、1.19、3.14、4.02、1.31倍。结论铜陵市德国小蠊对溴氰菊酯、氯菊酯和胺菊酯产生了抗药性,其中以溴氰菊酯抗性系数为最高。对顺式氯氰菊酯和敌敌畏较为敏感。
赵丽仙何益新张家林王圆圆赵树明
关键词:德国小蠊抗药性
安徽省蚊虫密度消长及种群构成研究被引量:9
2010年
目的了解安徽省蚊虫密度消长及种群构成,为制定蚊虫防制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分别于20042007年的5-10月开展监测,采用人工小时法和帐诱法捕蚊,对蚊虫进行分类、鉴定、计数。结果安徽省蚊虫密度高7-9月,7月上旬和8月下旬出现2个高峰值,分别为641.4和824.6只/人工小时,以8月下旬密度最高。优势蚊种为三库蚊,占捕蚊总数的65.36%。结论三带喙库蚊是安徽省优势蚊种,是防灭的重点,监测可以掌握其产生规律,为制宜的灭蚊防病工作提供科学依据。
张家林吴明生陈建民张文华张春峰马子健
关键词:蚊虫密度消长种群构成
合肥市淡色库蚊对5种常用杀虫剂的抗药性及防制对策研究被引量:10
2008年
目的了解合肥市淡色库蚊对敌敌畏、三氯杀虫酯、氯菊酯、溴氰菊酯及高效氯氰菊酯的抗药性现状,为制定防制对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药液浸渍法,测定淡色库蚊4龄期幼虫的半数致死浓度(LC50)。结果自然品系淡色库蚊对敌敌畏、三氯杀虫酯和氯菊酯抗性较低,抗性指数分别为2.20、2.30和3.19;对溴氰菊酯和高效氯氰菊酯抗性较高,抗性指数分别为4.85和5.16。结论自然品系淡色库蚊对5种杀虫剂均产生了不同程度的抗药性,但以溴氰菊酯和高效氯氰菊酯为高。
张家林吴明生陈建明
关键词:淡色库蚊杀虫剂抗药性
安徽省近年来急性鼠药中毒调查与回顾
2004年
张家林刘春生
关键词:急性鼠药中毒
2022年度宿州市德国小蠊对6种常用杀虫剂的抗药性调查
2024年
目的了解宿州市建成区德国小蠊对常用卫生杀虫剂的抗药性情况,为科学开展城区蜚蠊防治提供数据支撑。方法2022年4—6月,在宿州市埇桥区中小餐饮单位、宾馆及农贸集市等环境采捕德国小蠊野生种群,用药膜法对常用6种杀虫剂进行生物学抗药性测定。采用Excel 2024和SPSS 230软件处理和分析检测数据。结果宿州市埇桥区德国小蠊对胺菊酯、高效氯氰菊酯、氯菊酯、顺式氯氰菊酯、溴氰菊酯及敌敌畏6种杀虫剂的24 h死亡率分别为4600%、10000%、9398%、9286%、9495%和9250%,半数击倒时间KT50分别为4492、1821、2485、1941、2051、3205min。依据死亡率抗性判断标准,宿州市德国小蠊对胺菊酯属抗性种群,对氯菊酯、顺式氯氰菊酯、溴氰菊酯及敌敌畏属可能抗性种群,对高效氯氰菊酯属敏感种群。依据击倒抗药性判定标准,宿州市埇桥区德国小蠊野生种群对高效氯氰菊酯产生了低水平抗性(443倍);对顺式氯氰菊酯、氯菊酯、溴氰菊酯和敌敌畏为中等水平抗药性,抗性倍数依次为523倍、538倍、525倍和830倍;对胺菊酯为高水平抗药性(1294倍)。结论宿州市埇桥区德国小蠊野生种群对常用杀虫剂产生了不同程度的抗药性,在防治工作中,应加强抗药性监测,利用监测数据指导杀虫剂的选择和使用,以延缓其抗药性的发展。
侯银续苏宝芮振宇台德运侯灏宇张家林吴磊徐庆华
关键词:德国小蠊杀虫剂抗药性
两种溴敌隆毒饵适口性实验室效果观察被引量:2
2004年
目的 了解 0 .0 0 5 %溴敌隆普通毒饵和蜡块毒饵对大白鼠的适口性及杀灭效果 ,为使用此类药物灭鼠提供依据。方法 选择性摄食试验和毒杀效果观察。结果  0 .0 0 5 %溴敌隆普通毒饵和蜡块毒饵对大白鼠的摄食系数分别为 0 .81和 0 .6 6 ;毒杀率都达到 10 0 % ;平均死亡时间分别为 5d和 6 .3d ;雌性试鼠对溴敌隆更为敏感 ,雄性试鼠对溴敌隆较为耐受。结论  0 .0 0 5 %溴敌隆普通毒饵和蜡块毒饵对鼠类适口性好 ,毒效高。
张家林吴明生陈建明
关键词:抗凝血灭鼠剂溴敌隆适口性
禁水条件下黄胸鼠存活耐受性的实验研究被引量:2
2003年
目的 了解黄胸鼠在禁水条件下的存活耐受能力 ,为科学制定防制黄胸鼠的对策提供依据。方法 选取健康、非孕、无外伤的黄胸鼠 ,称量体重、鉴定性别。按性别分雌雄两组 ,分别为 8只和 7只 ;每日定时供给足量食饵 ,不供给水。每日定时称量并记录食饵的消耗量 ,直至黄胸鼠死亡 ,并称量其死亡后的体重 ,计算并分析其体重的变化和存活时间。结果 黄胸鼠在禁水条件下最长存活时间达 2 3d ,最短存活 5d ,平均存活 16 .7d ,其中雌性黄胸鼠、雄性黄胸鼠的平均存活时间分别为 18.4d和 14 .9d ,两者经统计学检验 ,差异不显著 (P >0 .0 5 )。黄胸鼠的亚成体组、成体Ⅰ组、成体Ⅱ组禁水耐受时间分别为 18.5、17.2、15 .2d ,雌性黄胸鼠和雄性黄胸鼠耐禁水存活时间 (d)和实验开始时的体重 (g)的直线回归方程分别为y =2 2 .4 2 2 - 0 .0 2 85x和y=16 .6 95 - 0 .0 16 6x。研究发现 ,随着体重的增加 ,黄胸鼠每千克体重的取食量呈下降趋势。
张家林
关键词:黄胸鼠取食量
2016年安徽南部洪灾后重要病媒生物应急监测被引量:3
2021年
目的了解安徽南部洪灾后重要病媒生物的种类、密度、分布及消长规律。方法分别采用夹夜法、诱蚊灯法和笼诱法开展鼠、蚊和蝇类监测。结果共布放2 152只次鼠夹,有效夹2 042只,捕获鼠类34只,捕获率为1.67%;鼠类捕获率与日均气温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R=0.996,P<0.01)。洪灾区钩体病月病例数与鼠密度间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R=0.995,P<0.01),出血热月病例数与媒介黑线姬鼠密度间也呈显著正相关关系(R=0.972,P<0.05)。布放诱蚊灯60盏次,捕获雌性成蚊3 084只,属于蚊科3属7种,蚊密度为51.4只/(灯·夜),优势蚊种为三带喙库蚊;灾区蚊密度与日均气温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R=0.996,P<0.01)。共布放诱蝇笼57只,捕获成蝇224只,属于6科12属14种,蝇密度为18.67只/笼,优势种为家蝇等。结论洪灾后卫生防疫的重点为鼠、蚊、蝇类防治。
侯银续刘永孝张家林王志强马李李飞撒楠王华东黄发源
关键词:鼠类蚊类蝇类应急监测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