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赋体生成与屈辞赋体论证
- 2016年
- 赋体文学盛于汉代,体式多样,题材丰富。作为文学文体之一类,赋至宋玉正式标题成体。世人在追溯赋体形成时,都会提及屈辞,或径直将屈辞认定为赋体。这缘于屈辞的创作同样是采用讲求言辞文采的雅言写作。而雅言的言说、创作形式,正是赋成体之前,作为动词时赋的基本内涵。屈辞的创作虽是采用赋法,但一些作品的创作已有明确的文体归属,并非全为赋体。可称赋体的只有《卜居》《渔夫》与《招魂》。
- 张世磊
- 关键词:屈辞文体
- 论朱买臣在汉初“楚辞”传播中的作用被引量:1
- 2016年
- 从现有文献资料看,西汉初期以前,屈原作品主要在地方流传。屈原作品如何由地方向汉统治中心传播,是"楚辞"得以被统治者重视,以致编集流传后世的关键。《史记》《汉书》等史书文献表明,朱买臣向武帝"说《春秋》,言《楚辞》",在时间上早于刘安受命为《离骚》作传,是西汉宫廷最早出现"楚辞"的记录,可看作是最早将"楚辞"由地方带入汉统治中心的人,其在汉初"楚辞"传播中起着关键性的作用。
- 张世磊
- 关键词:楚辞
- 屈辞文体风格论被引量:1
- 2016年
- 文体风格批评是文体学研究中一个重要视角。屈辞文体包含不同文类,同一文类又有文本体征上的差异,因而其文体风格呈现出多样化的特征。以《离骚》《九章》为代表的骚体,是屈原抒发悲伤哀怨之情,九死不悔、勇于担当之意气的主要篇章,积淀为骚体悲怨、风骨的风格特征。悲怨与风骨的美学风格完成了由文质彬彬、温柔敦厚向"即体成势"的诗体风格的转变。基于楚宗庙壁画,并以问句构篇的《天问》,展现出激愤、警策的风格特征。《九歌》作为歌体文学,以沅湘地方祭祀乐歌为原型,以男女爱情为主线,表现屈原凄然的情感基调,开创了缠绵、凄婉的风格特征。
- 张世磊
- 关键词:屈辞文体文体风格
- 踏实求真 谨严求新——廖群教授学术研究评述
- 2015年
- 廖群教授是我国古代文学研究领域的著名学者,一直致力于先秦两汉文学与文化研究,成果丰硕。探索廖群的学术经历,评述介绍其治学成果与方法,对于加强先秦两汉文学学术史研究有积极意义,对致力于古代文学研究的青年学人有重要启发。
- 张世磊
- 关键词:先秦两汉文学学术方法学术成果
- 屈辞文体研究现状、问题及其研究方向
- 2016年
- 对屈辞文体的辨析、研究,自两汉至今绵延不断。基本现状是两汉称赋,齐梁称骚,20世纪称诗,新世纪以来的研究趋向具体化,表现为屈辞文体性质的界定、屈辞文体分类、具体篇章文体溯源、屈辞文体的流变与接受等研究。对屈辞文体的研究也存在许多问题,这其中的关键在于对文体概念没有一个统一的认识。文体之义当包含文章之体类与文本之体征,对屈辞文体的研究,应先辨其体类,再探其体征。
- 张世磊
- 关键词:屈辞文体
- 从先秦文献命名方式看《离骚》篇题及其内涵
- 2016年
- 有关《离骚》篇题的内涵,从古至今有许多种解说,皆言之有据。然而“离骚”首先是作为篇名存在的,探究先秦尤其是战国时期文献篇章的命名原则及其相关文化背景,无疑是首先要做的。通过对先秦文献篇题命名方式的探析.可得出《离骚》篇题的命名方式是依文本主旨内容而定,通过对《离骚》文本内容分析,应解为因是否离开(楚国)而愁苦。
- 张世磊
- 关键词:《离骚》先秦文献篇题文本内容文化背景
- 《离骚》:托之巫口的托言体诗被引量:1
- 2016年
- 《离骚》是屈原的代表作,对于其文体特征的论析,前贤已做得很多,多从句式、语助词“兮”字的运用以及意象、语辞等方面着手,也谈得比较充分。然而从《离骚》创作构思角度来探求其文体特征者,并不很多。事实上,从创作构思视角探求《离骚》的文体特征,不但能够探究我国早期文学文体形成的思维脉络,而且有益于《离骚》文本的解读。
- 张世磊
- 关键词:《离骚》文体特征早期文学代表作语助词
- 从先秦文献命名方式看《离骚》篇题及其内涵被引量:1
- 2016年
- 有关《离骚》篇题的内涵,从古至今有许多种解说。最早司马迁解为"离忧",班固解为"遭忧",王逸解为"别愁"。到当代又有学者从一些新的学术视角解为古乐曲之名等等,皆言之有据。然而"离骚"首先是作为篇名存在的,探究先秦尤其是战国时期文献篇章的命名原则及其相关文化背景,无疑是首先要做的。通过对先秦文献篇题命名方式的探析,可得出《离骚》篇题的命名方式是依文本主旨内容而定,通过对《离骚》文本内容分析,应解为因是否离开(楚国)而愁苦。
- 张世磊
- 关键词:《离骚》
- 上博简类楚辞作品与屈骚比较探析被引量:4
- 2014年
- 《上博简(七)》中的《凡物流形》与《上博简(八)》中的《李颂》、《兰赋》、《有皇将起》、《鶹鷅》五篇文献,整理者将它们归为楚辞类(体)作品。这几篇文献的释文一出版,便引起了学者们的研究兴趣,且多数研究者认为这几篇文献与屈原作品有着相似性关系。我们认为上博简这五篇文献与屈原作品比较,不论是从艺术表现形式,还是从内容上看,差异性远大于相似性。相似性只表现在《李颂》与屈原《橘颂》的写作形式和表现内容,及《凡物流形》前三章同《天问》的问句形式及内容上。
- 张世磊
- 关键词:上博简屈原作品
- 先秦著图训政传统与《天问》题画体论证被引量:4
- 2017年
- 学界对《天问》文体的研究,多从其句式特征入手,称之为"诘问体"、"问句体"或"四言体"。其实,我们还可以从宗庙壁画与诗文创作关系角度来分析《天问》文体。在传世文献及出土资料中,就有关于西周壁画及其功能的记载,其中对春秋时期宗庙壁画的记载更多且更加明确,其目的在于训政。屈原疏放汉北,途经故都先王庙堂,观其训政壁画,感慨往昔先王兴政之用心,痛惜当下楚国之庸政,遂摅胸臆,依图而作《天问》。《天问》首开由画体生发出相关文体之先河,是题画文学的发端,由此角度可认定它为题画体。
- 张世磊廖群
- 关键词:《天问》训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