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师燕芸

作品数:24 被引量:39H指数:4
供职机构:山西省眼科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山西省回国留学人员科研经费资助项目山西省科技攻关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5篇期刊文章
  • 7篇会议论文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20篇医药卫生

主题

  • 9篇视网膜
  • 9篇网膜
  • 8篇新生血管
  • 8篇血管
  • 7篇脉络膜
  • 7篇脉络膜新生血...
  • 6篇疗法
  • 5篇近视
  • 5篇玻璃体
  • 4篇体腔
  • 4篇注射
  • 4篇玻璃体腔
  • 3篇断层扫描
  • 3篇新生血管化
  • 3篇新生血管膜
  • 3篇血管化
  • 3篇兔眼
  • 3篇腔注射
  • 3篇相干断层扫描
  • 3篇脉络膜新生血...

机构

  • 20篇山西省眼科医...
  • 5篇山西医科大学...
  • 3篇山西医科大学

作者

  • 23篇师燕芸
  • 7篇杨继红
  • 6篇申仲华
  • 6篇梁忠英
  • 5篇谢娟
  • 5篇贾亚丁
  • 4篇侯佳
  • 4篇郑东平
  • 3篇郑太
  • 3篇郑东萍
  • 3篇郑浩
  • 2篇周国宏
  • 2篇栗改云
  • 2篇潘陆平
  • 2篇程娟
  • 2篇彭清
  • 2篇常欣
  • 2篇成霄黎
  • 2篇赵志宏
  • 2篇段薇

传媒

  • 5篇中华眼底病杂...
  • 2篇中国药物与临...
  • 2篇中华眼视光学...
  • 1篇中华超声影像...
  • 1篇国际眼科杂志
  • 1篇中华医学超声...
  • 1篇国际眼科纵览
  • 1篇健康向导
  • 1篇中华眼外伤职...
  • 1篇中国眼底病论...
  • 1篇中国眼底病论...

年份

  • 1篇2023
  • 1篇2022
  • 1篇2021
  • 1篇2019
  • 3篇2017
  • 1篇2015
  • 2篇2014
  • 3篇2013
  • 2篇2012
  • 1篇2011
  • 1篇2010
  • 1篇2008
  • 1篇2006
  • 1篇2005
  • 2篇2004
  • 1篇2003
2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康柏西普眼用注射液治疗继发于病理性近视的脉络膜新生血管膜的疗效观察被引量:6
2017年
病理性近视(pathological myopia,PM)是50岁以下人群最主要的严重致盲性眼病之一,可继发视网膜脱离、视网膜劈裂、后巩膜葡萄肿、黄斑出血、脉络膜新生血管(choroidal neovascularization,CNV)形成等眼底病变.尤其是PM性CNV是导致高度近视患者中心视力下降甚至不可逆中心视力丧失的重要原因, 大约5%~10%的高度近视患者产生黄斑区CNV[1]. PM性CNV的发病机制尚不明确,多种因素,如机械因素、遗传因素及脉络膜血液动力学因素等[2]可导致外层视网膜缺血,继而诱发CNV的产生. PM性CNV的治疗方式有多种,传统激光光凝治疗及玻璃体切除手术联合视网膜下CNV切除手术,治疗后患者视力恢复不理想,未得到广泛应用.光动力学疗法(photodynamic therapy,PDT)可以选择性地作用于CNV,阻塞新生血管以达到治疗目的,但PDT不能从根本上控制CNV的产生,治疗后复发率高. 研究已经证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在PM性CNV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 而随着基础及临床研究不断开展和深入,玻璃体腔注射抗VEGF药物治疗已经成为PM性CNV热点和一线治疗方式. 康柏西普(conber-cept)是一种VEGF受体与人免疫球蛋白Fc段基因重组的融合蛋白, 可结合VEGF并竞争性抑制VEGF与受体结合,从而阻止VEGF受体激活, 抑制血管内皮细胞增殖和血管新生,达到治疗PM性CNV的目的. 本研究采用康柏西普眼用注射液玻璃体腔注射治疗PM性CNV,观察其安全性并对治疗效果进行研究.
师燕芸贾亚丁郑浩侯佳谢娟
关键词:脉络膜新生血管膜继发视网膜脱离病理性近视疗效观察眼用VEGF受体
病理性近视脉络膜新生血管患眼玻璃体腔注射康柏西普治疗前后的黄斑视功能评价被引量:11
2019年
目的评价病理性近视脉络膜新生血管(MCNV)玻璃体腔注射康柏西普治疗前后的黄斑视功能。方法前瞻性、无对照、非随机研究。2017年4月至2018年4月在山西省眼科医院确诊为MCNV并经玻璃体腔注射康柏西普治疗的21例21只眼纳入研究。其中,男性9例9只眼(42.86%),女性12例12只眼(57.14%)。平均年龄(35.1±13.2)岁,平均屈光度(-11.30±2.35)D,平均眼轴长度(28.93±5.68)mm。采用1+PRN的治疗方案给予所有患眼玻璃体腔注射康柏西普0.05 ml(含康柏西普0.5 mg)治疗。治疗前及治疗后每月常规复查随访,每次随访均行BCVA及MAIA微视野检查。对比分析患眼治疗前后BCVA及黄斑整体指数(MI)、平均光敏感度(MS)、固视状态改变情况。固视状态分为稳定固视、相对不稳定固视、不稳定固视3种。治疗前后BCVA、MI及MS比较采用配对样本 t 检验;治疗前后固视状态比较采用 x2 检验。结果观察期内患眼平均注射治疗次数3.5次。治疗前及治疗后1、3、6个月患眼logMAR BCVA分别为0.87±0.32、0.68±0.23、0.52±0.17、0.61±0.57;MI分别为89.38±21.34、88.87±17.91、70.59±30.02、86.76±15.09;MS分别为(15.32±7.19)、(21.35±8.89)、(23.98±11.12)、(22.32±9.04)dB。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1、3、6个月患眼BCVA(t=15.32、18.65、17.38,P<0.01)、MS(t=4.08、3.50、4.26,P<0.01)明显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治疗前及治疗后1、3、6个月患眼MI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60、2.42、2.58,P>0.05)。治疗前及治疗后1、3、6个月,稳定固视、相对不稳定固视、不稳定固视患眼比例分别为28.57%、47.62%、23.81%,38.10%、47.62%、14.28%,38.10%、52.38%、9.52%及33.33%、57.14%、9.52%。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1、3、6个月稳定固视及相对不稳定固视患眼所占比例较治疗前提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1.82、1.24、1.69,P>0.05)。结论MCNV患眼经玻璃体腔注射康柏西普治疗后BCVA、MS明显提高。
师燕芸郑太段薇谢娟郑东萍
光动力联合玻璃体腔注射Avastin治疗病理性近视脉络膜新生血管后视功能变化被引量:3
2013年
目的观察单独光动力疗法(PDT)及单次PDT联合玻璃体腔注射Avastin治疗病理性近视(PM)脉络膜新生血管(CNV)的疗效。方法回顾性系列病例研究。经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FFA)/吲哚青绿血管造影([CGA)及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CT)确诊为PM继发黄斑区CNV,且CNV处于活动期患者38例(38眼)纳入本研究。非随机分组行单独PDT及单次PDT联合玻璃体腔注射Avastin治疗,其中单独PDT治疗组21例(21眼),单次PDT联合玻璃体腔注射Avastin治疗组17例(17眼)。治疗前利用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早期治疗研究(ETDRS)视力表检查患者可读取的字母数,微视野计(MP-1)检查黄斑区中心20。平均光敏感度(MS),OCT测量黄斑中心凹视网膜神经上皮层厚度。治疗后1、3、6个月随访,检查眼底并对比两组治疗前后及两组之间可读取字母数、黄斑中心凹神经上皮层厚度及MS值。若CN~再次渗漏,则需重复治疗。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及配对t检验进行分析。结果治疗后6个月.单独PDT治疗组及单次PDT联合玻璃体腔注射Avastin治疗组可读取字母数、黄斑中心凹视网膜厚度及MS较治疗前有显著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单独PDT治疗组:t=-4.45、10.72、-8.62,P〈0.01;单次PDT联合玻璃体腔注射Avastin治疗组:t=-9.28、8.72、-11.54,P〈0.01)。治疗后1、3、6个月,两治疗组间可读取字母数及黄斑中心凹视网膜厚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单次PDT联合玻璃体腔注射Avastin治疗组MS值高于单独PDT治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86、-2.15、-2.50,P〈0.05)。结论单次PDT联合玻璃体腔注射Avastin治疗较单独PDT治疗能稳定、改善PM性CNV患者视网膜敏感度,但需随机、大样本研究证实。
师燕芸梁忠英杨继红郑东平申仲华周国宏潘陆平段薇
关键词:脉络膜新生血管化光化学疗法玻璃体腔注射
病理性近视脉络膜新生血管膜经单独光动力疗法玻璃体腔内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单克隆抗体bevacizumab注射治疗后视功能变化
目的 比较病理性近视(PM)脉络膜新生血管(CNV)经单独光动力疗法(PDT)治疗及单次PDT联合玻璃体腔内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单克隆抗体bevacizumab注射治疗后视功能变化.方法 2009年1月到2010年9月就诊...
师燕芸梁忠英杨继红郑东萍申仲华周国宏潘陆平
半剂量维替泊芬光动力疗法治疗特发性浆液性视网膜色素上皮脱离一例
2012年
患者男,55岁。因双眼间断性视物不清2~3年于2011年3月24日来我院就诊。患者约3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双眼反复发作的视物模糊、视物变形等不适。
师燕芸梁忠英杨继红
关键词:光化学疗法
超广角眼底成像技术在变性近视周边视网膜形态改变中的应用
2022年
目的分析超广角眼底成像系统检查发现的远周部视网膜异常改变的种类和发生率。方法前瞻性病例对照研究。随机选取2020年10月至2021年3月在山西省眼科医院门诊就诊的变性近视患者59例(118只眼), 均接受了OCT及Optos California 200度超广角激光扫描眼底照相自发荧光(UWAF)检查。其中16例(32只眼)疑似为脉络膜新生血管(CNV), 行超广角荧光素底造影(UWFA)。有患者按眼轴长度分为<30 mm组(66只眼)和≥30 mm(52只眼)组, 比较两组周边视网膜异常改变的发生率。结果眼轴长度≥30 mm组与眼轴长度<30 mm组相比:非压迫变白[48.08%(25/52)vs.28.79% (19/66),χ^(2)=4.63, P=0.031]、周边视网膜格子样变性[30.77%(16/52)vs.10.61%(7/66), χ^(2)=7.54, P=0.006]及视网膜裂孔或脱离[21.15%(11/52)vs.7.58(5/66), χ^(2)=4.58, P=0.032]的发生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确诊为CNV者32只眼中眼轴长度≥30 mm组17只眼和眼轴长度<30 mm组15只眼行UWFA检查, 两组患者的微动脉瘤[58.82%(10/17)vs.20.00%(3/15),χ^(2)=4.98, P=0.026]、远周部视网膜无灌注区[52.94%(9/17)vs.13.33%(2/15), χ^(2)=5.54, P=0.019]和荧光素钠渗漏[76.47%(13/17)vs.40.00% (6/15),χ^(2)=4.39, P=0.036]相比,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超广角激光扫描眼底成像系统能够发现变性近视远周部视网膜结构及血管走行的异常, 能为诊断变性近视眼底病变、评估病情严重程度及预后提供参考价值。
茹月师燕芸董京艳吴子旭袁红
关键词:近视眼底视网膜检眼镜超广角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及其受体在眼科的应用研究进展被引量:2
2014年
眼部新生血管的形成是一个及其复杂的病理生理过程,受多种因子的调节,目前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被认为是新生血管形成过程中关键性因子之一.已发现的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包括:VEGF-A、VEGF-B、VEGF-C、VEGF-D、VEGF-E、VEGF-F以及胎盘生长因子(placenta growth factor,PIGF);VEGF受体(VEGF receptor,VEGFR)包括:VEGFR-1、VEG-FR-2、VEGFR-3.各受体可被不同或相同的VEGF激活、调控着不同的生理功能,其中对VEGF-A及其受体的研究最为深入.基于VEGF-A及其受体对新生血管不同作用位点和方式的研究,各种药物应运而生,使临床针对眼部新生血管性疾病的用药和治疗方案也发生了革命性的改变.但随着对VEGF家族及其受体的深入研究,逐渐发现VEGF家族中的其他成员,如:VEGF-B等与VEGF-A的作用靶器官及作用机制有很大差别.本文就VEGF家族中各成员及其受体的作用机制和功能以及目前抗VEGF的相关药物的种类、临床应用和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徐如霞师燕芸李静贾亚丁
关键词:新生血管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
超声生物显微镜对机械性眼外伤的评估
2005年
前房积血、虹膜根部断离、晶体脱位、房角后退、球内异物等眼前节的损伤可以导致视力下降甚至致盲.因此,细致周密的检查对于保护眼外伤患者视力极为重要.由于外伤后常伴有屈光间质不清、低眼压等,仅凭临床常规检查往往不能明确诊断.超声生物显微镜(ultrasound biomicroscopy,UBM)是通过高频超声(50~100 MHz)对眼前节5 mm深度组织结构进行扫描,获得任何子午切面的高分辨率、高清晰度的图像,同时对眼前节的许多结构作出定量分析的一种非侵人性的检查方法.即使在屈光间质混浊的情况下亦可以对角膜、巩膜、前房角、虹膜睫状体、周边脉络膜以及前部玻璃体进行详细的检查,且UBM可以发现CT及超声难以发现的组织结构变化和微小异物,因此利用UBM对外伤眼检查极为重要.
师燕芸张石珍石红霞
关键词:超声生物显微镜机械性眼外伤屈光间质混浊虹膜根部断离球内异物眼外伤患者
原发性视网膜色素变性患眼自身荧光特征及其与视野改变的关系
目的 观察原发性视网膜色素变性(RP)患眼短波长自身荧光(SW-AF)和近红外自身荧光(NIR-AF)特征以及与视野改变的相关性.方法 临床检查确诊的原发性RP患者12例24只眼纳入研究.其中,男性9例18只眼,女性3例...
李慧谢娟侯佳常欣师燕芸程娟栗改云申仲华郑太贾亚丁
外界膜及椭圆体带完整性与视网膜静脉阻塞黄斑水肿视力预后的相关性被引量:1
2023年
目的:通过视网膜静脉阻塞黄斑水肿(RVO-ME)患者频域光学相干断层扫描(SD-OCT)图像特征,探讨外界膜(ELM)及椭圆体带(EZ)完整性与RVO-ME患者预后视力的相关性。方法:系列病例研究。随机抽取2019年1月至2022年1月就诊于山西省眼科医院的RVO-ME初发患者30例(30眼),进行最佳矫正视力(BCVA)、眼压、裂隙灯显微镜与SD-OCT检查,并用OCT自带的卡尺对黄斑中心凹视网膜厚度(CMT)、经黄斑中心凹500μm半径以内的ELM、EZ缺损长度进行测量。采用Spearman相关性分析CMT、ELM及EZ缺损长度与治疗后视力改善值的相关性、初始BCVA(LogMAR)与治疗后BCVA(LogMAR)的相关性以及治疗后CMT、ELM及EZ缺损长度与治疗后BCVA的相关性。结果:治疗后视力改善值与初始CMT(r=-0.67,P<0.001)、初始ELM缺损长度(r=-0.82,P<0.001)、初始EZ缺损长度(r=-0.79,P<0.001)均呈负相关,而与发病年龄无相关性(r=-0.18,P=0.540)。初始BCVA与治疗后BCVA呈正相关(r=0.67,P<0.001)。治疗后BCVA与治疗后CMT(r=0.38,P=0.040)、治疗后ELM缺损长度(r=0.54,P=0.002)、治疗后EZ缺损长度(r=0.39,P=0.030)均呈正相关。结论:ELM及EZ的完整性可作为判断RVO-ME患者预后视力的重要指标,初诊视力也是RVO-ME患者水肿消退后预后视力的影响因素。
茹月师燕芸孔帆
关键词:视网膜静脉阻塞黄斑水肿最佳矫正视力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