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4篇医药卫生

主题

  • 3篇成像
  • 2篇血管
  • 1篇动态增强扫描
  • 1篇星形
  • 1篇星形细胞
  • 1篇星形细胞瘤
  • 1篇血管病
  • 1篇血管病变
  • 1篇血管内皮
  • 1篇血管内皮生长...
  • 1篇血容量
  • 1篇造影
  • 1篇造影剂
  • 1篇微腺瘤
  • 1篇细胞
  • 1篇细胞瘤
  • 1篇下肢
  • 1篇下肢血管
  • 1篇下肢血管病
  • 1篇下肢血管病变

机构

  • 4篇江西医学院第...
  • 1篇解放军第94...

作者

  • 4篇袁爱梅
  • 4篇连珞
  • 4篇肖新兰
  • 4篇邢萍萍
  • 4篇龚良庚
  • 4篇尹建华
  • 1篇张捷

传媒

  • 1篇临床放射学杂...
  • 1篇现代诊断与治...
  • 1篇实用临床医学...
  • 1篇江西医学院学...

年份

  • 1篇2005
  • 2篇2004
  • 1篇2003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星形细胞瘤MR灌注成像的有关病理学基础
2005年
目的 探讨MR灌注成像在星形细胞瘤术前病理分级中的应用价值,并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表达 对照,评估VEGF表达与脑血容量的相关性。资料与方法 28例星形细胞瘤患者术前行MR常规及MR灌注扫 描,术后经病理组织学检查,并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观察VEGF表达情况。原始灌注图像数据经工作站软件处 理,获得MR灌注曲线及彩色图谱,测量肿瘤实质部分及瘤周水肿区最大相对脑血容量(rCBV)并将所测数值进行 统计学分析。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计算每一标本的VEGF表达程度,将VEGF表达程度与rCBV进行相关分析。结 果 在MR灌注曲线及彩色图谱中,高分级星形细胞瘤实质部分及瘤周水肿区最大灌注处表现为高灌注,低分级星 形细胞瘤表现为等或低灌注为主。低分级星形细胞瘤实质部分及瘤周水肿区最大rCBV值为1.88±0.84,1.03± 0.40。高分级星形细胞瘤实质部分及瘤周水肿区最大rCBV值为3.07±1.23,1.61±0.70;两组间肿瘤实质部分及瘤 周水肿区最大rCBV值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P<0.05)。VEGF不同表达程度的rCBV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1),VEGF表达程度与rCBV成正相关,r8值为0.817,P<0.001。 结论 星形细胞瘤MR灌注成像与病理 分级和VEGF有良好相关性,结合常规MR,可显著提高星形细胞瘤术前病理分级的准确性,具有重要临床价值。
袁爱梅肖新兰尹建华龚良庚连珞邢萍萍
关键词:灌注星形细胞瘤脑血容量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弥散加权成像对超急性脑梗塞的诊断价值探讨被引量:10
2004年
目的探讨弥散加权成像(Diffusionweightedimaging,DWI)对超急性脑梗塞的诊断价值。方法19例超急性脑梗塞患者均行液体衰减反转恢复序列的T1像(T1FLAIR)、T2像(T2FLAIR)、T2加权像(T2WI)、及弥散加权像(DWI)检查。比较各种检查方法对病灶的检出率。结果①DWI对病灶的检出率和敏感性均明显高于T1FLAIR、T2WI、T2FLAIR(P均<0.05);②所有病灶的DWI表观弥散系数(apparentdiffusioncoefficient,ADC)值均有不同程度下降,平均下降64.3%(35%~87%)。结论DWI对超急性脑梗塞的诊断敏感性高,能准确、可靠地判断病灶的大小及部位,对诊断超急性脑梗塞有重要价值。
龚良庚肖新兰邢萍萍袁爱梅连珞尹建华
关键词:脑梗塞急性弥散加权成像
MRI动态增强扫描对垂体微腺瘤的诊断价值被引量:2
2004年
目的 探讨MRI动态增强扫描在垂体微腺瘤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 18例垂体微腺瘤的MRI表现 ,其中 6例先行CT扫描。结果  18例垂体微腺瘤中有 12例肿瘤位于垂体的一侧 ,垂体柄向对侧偏移 ,病变处鞍底有不程度的向下凹陷 ,3例肿瘤位于垂体中间 ,2例肿瘤位于垂体内呈散在沙粒状 ,1例肿瘤位于垂体之下 ,即垂体与鞍底之间。MRI平扫时 18例患者中 12例病变在T1WI上为低信号 ,在T2 WI上为稍高信号 ;6例病变在T1WI上为等信号 ,在T2 WI上为等信号 ,局部略有隆起 ,鞍底有不同程度凹陷 ;所有病变行MRI动态增强后 ,肿瘤区信号明显低于正常垂体强化信号 ,形成显著的差别 ,随着时间延长 ,肿瘤也逐渐强化。结论 MRI动态增强扫描是垂体微腺瘤首选的影像学检查方法 ,操作简单、无创伤、无痛苦。
尹建华肖新兰袁爱梅陈喡龚良庚连珞邢萍萍
关键词:磁共振成像垂体微腺瘤
三维动态增强MRA在下肢血管病变中的应用被引量:2
2003年
目的 评价三维动态增强MRA在下肢血管病变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2 2例下肢血管病变的患者 ,全部行三维动态增强MRA检查 ,并对重建后图像进行成像质量的评估 ,其中 12例行手术治疗者 ,将术前诊断与手术结果对照。结果 三维动态增强MRA能显示下肢血管的正常解剖和各种病变。血管内信号强度与周围组织的信号系统强度比均达到5∶1以上 ,术前诊断符合率为 94%。其显示闭塞血管的范围较手术中长 ,但没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三维动态增强MRA是一种诊断下肢血管的新方法 ,具有安全、快速、无创伤性 ,能及时、准确地诊断血管病变。
龚良庚肖新兰张捷袁爱梅连珞尹建华邢萍萍
关键词:下肢血管病变造影剂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