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永娟
- 作品数:18 被引量:154H指数:7
-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青海盐湖研究所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海省自然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生物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历史地理更多>>
- 青藏高原东北部地面风时空分布特征研究被引量:8
- 2015年
- 青藏高原东北部地区对全球变化异常敏感,系统研究该区地面风时空分布特征对理解青藏高原乃至北半球的大气环流演变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通过分析青藏高原东北部20个气象台站1982~2011年的年、季平均风速和年、季平均最大风速,2004~2011年大风日数、极大风以及最大风的风向、风频发现:(1)青藏高原东北部年平均风速和年平均最大风速总体呈下降趋势,春季的平均风速和平均最大风速在四季中最大.(2)2004~2011各台站累计大风(17m/s)日数总体呈上升趋势,2010年达到一个极大值;托勒、野牛沟、冷湖3台站大风较多,冷湖、茫崖、刚察、兴海次之,海拔较低的西宁最少;台站春季多大风.(3)各个台站极大风速的风向和最大风速的风向较为一致;青藏高原东北部总体上风向可分为四种类型:WNW,W,WNW、NW,总体以偏西风为主.
- 姜莹莹鄂崇毅侯光良孙永娟李凡袁杰
- 关键词:风速风向大风日数
- 柴达木盆地达布逊盐湖微生物多样性研究被引量:24
- 2013年
- 本研究采用高通量测序与传统培养技术相结合的方式研究达布逊湖微生物的多样性。结果显示,达布逊盐湖中的细菌多样性与丰度远高于古菌。高通量测序所得的16SrRNA基因序列分别归属广古菌门(Euryarchaeota),放线菌门(Actinobacteria),拟杆菌门(Bacteroidetes),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和疣微菌门(Verrucomicrobia)。广古菌门序列占原核微生物(细菌与古菌之和)的5.5%,以嗜盐的盐杆菌科(Halobacteriaceae)为主,而属于放线菌门、拟杆菌门、变形菌门和疣微菌门的细菌序列分别占原核微生物的53.0%、25.8%、14.1%和1.6%。定量PCR结果显示,达布逊盐湖水体中的细菌和古菌16S rRNA基因丰度分别为3.27×107和4.35×104拷贝/毫升。培养分离获得的纯细菌菌株分别属于假单胞菌属(Pseudomonas)和芽孢杆菌属(Bacillus)。古菌菌株则分别属于盐杆菌科的盐盒菌属(Haloarcula)、盐红菌属(Halorubrum)和盐棍菌属(Halorhabdus)。本研究为青藏高原盐湖微生物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提供了有利的数据支持。
- 赵婉雨杨渐董海良吴耿王尚孙永娟赖忠平蒋宏忱
- 关键词:嗜盐微生物古菌细菌多样性
- 青海湖流域草甸土光释光年代学研究
- 高山草甸土是青藏高原的主要土壤类型,土层薄、土壤发育微弱,指示其土壤年代较轻,但具体的发育时代不明。对青海湖流域西南部的橡皮山顶草甸土两个剖面(XPSD1、XPSD2)、该流域东南部的日月山垭口草甸土两个剖面(RYS1、...
- 鄂崇毅张晶吴成永孙永娟孙满平闫文亭李萍吕顺昌杨龙
- 青藏高原边缘地区史前遗址2009年调查试掘报告被引量:39
- 2011年
- 2009年6月—7月,在青藏高原边缘地区调查、试掘了6处遗址,获得一批石制品、动物骨骼残片、火塘等材料。石制品多数个体较小,类型包括石核、石片、工具、断块、细石核、细石叶等。通过对比出土材料及部分遗址测年数据判断,6处遗址的年代处于13ka BP左右的晚更新世至全新世。此次调查试掘,丰富了该区域人类活动的证据,对研究青藏高原环境变化、古人类的适应生存过程及技术交流有一定意义。
- 仪明洁高星张晓凌孙永娟
- 关键词:史前遗址
- 青海湖流域生态修复树种选择策略基于全新世青海湖孢粉与碳屑记录被引量:1
- 2019年
- 随着全球气候变暖和人类活动的增强,青海湖流域生态环境有逐步恶化的趋势,作为维系青藏高原东北部生态安全的重要地区,其生态环境问题不容忽视。在现有生态修复策略的基础上科学选取生态修复树种对该区生态系统修复及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基于动态演变视角的第四纪地质学理论,综合分析全新世一万多年以来青海湖流域考古遗址中的碳屑、孢粉等数据,得出在全新世长期存在的树种为柳树、云杉、松属和桦属。结合现代及未来气候特征,筛选出适应未来气候变化背景的优势树种为云杉,备选树种为柳树和桦属。
- 孙满平鄂崇毅鄂崇毅魏海成孙永娟
- 关键词:青海湖流域孢粉云杉
- 晚第四纪柴达木盆地东部古湖泊高湖面光释光年代学被引量:13
- 2010年
- 高湖面是湖泊演化的鼎盛期,指示区域的温暖湿润气候。关于青藏高原湖泊高湖面的年代有不同的观点。一种观点(主要是基于14C测年)认为在氧同位素三阶段晚期青藏高原普遍存在"大湖期"或"泛湖期",并且其温度和降水可能比全新世还高。另一种观点(主要基于释光、铀系测年等)认为青藏高原湖泊的最高古湖面出现在氧同位素五阶段,之后湖面逐渐下降。柴达木盆地位于青藏高原的东北部,其高湖面年代的研究可为认识青藏高原环境演化提供基础资料。本文选择柴达木盆地东部的托素湖和尕海湖高出现代湖面的湖相沉积和湖岸砂堤为研究对象,利用石英光释光测年方法建立其年代序列。根据沉积物沉积特征和光释光年代结果认为,尕海湖和托素湖古高湖面出现在82~73ka、63~55ka、34.4ka和全新世早期。通过与青藏高原及周边湖泊高湖面年代记录对比,认为尕海湖和托素湖的最高湖面主体出现在氧同位素五阶段,之后湖面逐渐下降。
- 樊启顺赖忠平刘向军孙永娟隆浩
- 关键词:柴达木盆地东部晚第四纪
- 中亚则克台黄土剖面记录的末次冰期以来的环境演变被引量:6
- 2014年
- 选取位于中亚伊犁盆地中东部的则克台(ZKT)黄土剖面作为研究对象,基于13个光释光年代构建了ZKT剖面的年代框架,利用黄土沉积速率、粒度以及总有机碳含量重建了伊犁地区末次冰期以来的环境演变记录。结果表明:(1)伊犁地区末次冰期以来的气候演化阶段可划分为寒冷期(74.5~60 ka)、温湿期(60~30ka)、寒冷期(30~11.5 ka)以及11.5 ka以来的暖湿期,该气候演化特征与深海氧同位素不同阶段气候特征较为一致;(2)MIS4至MIS1阶段则克台剖面沉积速率呈递减趋势,分别为49 cm·ka^(-1)、32 cm·ka^(-1)、13 cm·ka^(-1)和8 cm·ka^(-1);(3)ZKT剖面代表的伊利地区环境演变特征可与格陵兰冰芯进行良好对比,北大西洋地区的快速气候波动信号在伊犁地区气候记录相对清晰,在时间上呈同步变化。
- 鄂崇毅杨太保赖忠平孙永娟姜莹莹
- 关键词:伊犁盆地末次冰期环境演变
- 小柴旦湖表层沉积物粒度分布特征被引量:2
- 2017年
- 柴达木盆地分布着的大量浅水盐湖,是重建过去全球变化的重要载体。盐湖沉积物粒度的测定及其解释对湖水动力学、地貌学和沉积学的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粒度作为湖泊沉积物中最直接的物理指标,在不同的湖泊中存在着多解性,因此,系统地研究不同湖泊表层沉积物的粒度空间分布特征十分必要。本文以柴达木盆地的小柴旦湖为研究对象,对湖泊中23个表层沉积物样品进行粒度分析,并结合2个风成砂样品和1个湖泊钻孔样品(XCD3),系统研究其表层沉积物粒度特征,探讨可能影响粒度分布的外力因素。结果表明:(1)在两条采样路线上,样品粒度随水位深度增加逐渐变细,其平均粒径的变化范围自50.2μm至5.3μm,说明小柴旦湖这类小型浅水盐湖的沉积特征符合湖泊中湖滨至湖心沉积物颗粒逐渐变细这一规律;(2)凡是湖泊水深超过200 cm的样品,粒度频率分布曲线具有较高的一致性,表明在小柴旦湖中较细颗粒主要赋存于深水区,指示深水区沉积环境相对稳定;(3)湖滨浅水区沉积物颗粒特征复杂,粒度频率分布曲线呈多峰态,可能受洪积扇、植被和风浪的影响。选取柴旦气象站1956—2013年气象数据中极大风速计算风浪对水体的影响,最大影响深度为0.4 m,说明湖滨深度小于0.4 m的区域受风浪影响。结合湖泊表层沉积物及周围风成砂粒度特征,对小柴旦3(XCD3)钻孔沉积物粒度特征进行分析,发现:钻孔中68—70 cm和77—80 cm层位粒度特征指示水位快速下降,湖泊干涸并沉积风成砂;其余层位均表现为相对稳定的湖相地层,湖泊水位与现代相近。
- 吕顺昌鄂崇毅孙永娟张晶赵亚娟杨龙
- 关键词:表层沉积物
- 青藏高原东北缘全新世人类活动与环境变化——以青海湖江西沟2号遗迹为例被引量:29
- 2013年
- 青海湖江西沟遗迹是青藏高原东北缘一处有连续地层的重要细石器文化遗存,对其人类活动指标(石器、动物碎骨、陶片等)与环境指标(磁化率、色度、孢粉及集成结果)对比分析表明:细石器文化与环境变化关系密切,在全新世JXG2细石器狩猎者一直生活在以蒿为主的草原环境。在9kaBP以前的早全新世,环境状况不断好转,人类已经在湖区活动,并逐渐增强;9kaBP后最佳的水热组合,较高的草原覆盖,为细石器狩猎者提供充足的食物来源,推动文化进入鼎盛期;6kaBP后随着环境干冷化,细石器文化也开始衰弱。孢粉分析发现9~6kaBP高的禾本科含量及种类丰富的杂草花粉,与人类活动有关;尤其是禾本科含量在6.7~4kaBP保持较高水平,此时段恰是陶片开始出现并普遍使用的时期,推测与JXG2先民尝试种植农作物有关。高原东北缘在6kaBP之前为细石器文化,6kaBP之后高原史前文化开始发生分化,细石器狩猎者活跃在海拔较高的高原上,农业种植者占据了较低的河谷地带,在二者交接地带,形成了兼具细石器文化与农业种植文化特征土著新石器文化。
- 侯光良魏海成鄂崇毅孙永娟
- 关键词:青藏高原东北缘
- 青海湖流域史前人类活动的年代学及其意义
- 对青海湖6个遗址,江西沟JXG(JXG1和JXG2),151,湖东种羊场HDZYC,铜线BW,宴东台YDT(上宴东台,SYDT)和白佛寺(WT)遗址系统的年代学研究和考古挖掘,辅以青海湖地区环境演变分析,得到以下结论。
- 孙永娟赖忠平鄂崇毅
- 关键词:古人类环境演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