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孙晓倩

作品数:7 被引量:13H指数:2
供职机构:东南大学建筑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建筑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7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7篇建筑科学

主题

  • 2篇住区
  • 2篇建筑
  • 1篇园林
  • 1篇园艺博览会
  • 1篇石作
  • 1篇手法
  • 1篇宋代
  • 1篇迁建
  • 1篇区位
  • 1篇区域建筑
  • 1篇物质环境
  • 1篇历史研究
  • 1篇两京
  • 1篇露台
  • 1篇民居
  • 1篇明初
  • 1篇京师
  • 1篇景观
  • 1篇景观设计
  • 1篇可持续发展

机构

  • 7篇东南大学

作者

  • 7篇孙晓倩
  • 2篇陈薇
  • 2篇刘一歌
  • 2篇王晓娟
  • 2篇申毓良
  • 2篇宋玫晴
  • 2篇严鑫
  • 2篇李唯
  • 2篇周颖
  • 2篇艾迪
  • 2篇陈澄
  • 2篇赵晓玲
  • 1篇陈梦婕
  • 1篇韩国日
  • 1篇王晓俊
  • 1篇邵星宇

传媒

  • 2篇建筑与文化
  • 1篇建筑学报
  • 1篇时代建筑
  • 1篇中国园林
  • 1篇古建园林技术
  • 1篇建筑史学刊

年份

  • 1篇2024
  • 1篇2022
  • 1篇2018
  • 2篇2015
  • 2篇2010
7 条 记 录,以下是 1-7
排序方式:
传统民居迁建过程中拆卸工艺研究——以江西省乐平市盛宅为例
2015年
传统民居的迁建工程涉及到许多方面,从字面上看,分为迁和建两大部分。"迁"这一层次还包含有拆卸、包装、运输、清洗等方面,每一方面都要有严格的工艺和管理。本论文注重传统民居在"迁"的过程中拆卸、清洗工艺的记录和研究,完善传统民居迁建的流程,有利于保护传统民居的形制、结构、材料和工艺,将传统民居的文化留传下去。
孙晓倩
关键词:传统民居迁建
南京阳山碑材巨型尺度的历史研究被引量:5
2015年
青龙山位于南京市东南15km,自古以来盛产石灰石,而阳山是青龙山东北方向的余脉,石质坚硬,色泽纯青。明永乐三年(公元1405年)秋,明成祖朱棣欲为其父朱元璋孝陵建碑,下令在阳山开采巨型尺度碑材,工程历时约9个月,但最终弃用,目前尚保留完整遗址。从阳山保留至今的碑材雏形看,碑座、碑身和碑额基本尺度成型,部分仍与山体相连。据此,不仅可以计算出碑的整体规模,而且可以推测出碑材开采时的基本步骤和加工能力。文章结合文献和实地考察,以阳山碑材为研究对象,试图分析明初对于石材加工的超凡魄力和统筹能力,也藉此探讨明初南京在官式建筑中运用石材的技术能力和艺术成就,揭示大型石材在明初京城大量使用的历史背景和意义。
陈薇孙晓倩
关键词:明初
住区再生的相关研究(中)——住区物质环境的改善被引量:1
2010年
在上篇论文对住区现状及居民意愿的调查结果的基础上,本篇通过具体的案例分析重点探讨城市中心型住区、城区型住区及城市边缘型住区的再生基本模式与相应的规划手法。此外还探讨了提升既有住宅性能的再生手法。
周颖王晓娟陈澄艾迪宋玫晴申毓良孙晓倩李唯严鑫范凯赵晓玲刘一歌
关键词:住区区位手法
住区再生的相关研究(上)——基本理念与居民意愿被引量:6
2010年
为了以较经济合理的方式改善我国居民的居住条件,本文从建筑师的视点并以居民意愿为基础考察了当前我国住区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探讨了住区再生的基本理念。
周颖严鑫陈澄范凯刘一歌赵晓玲陈梦婕韩国日王晓娟艾迪宋玫晴孙晓倩李唯申毓良
关键词:住区可持续发展
明代早期跨区域建筑的匠作传承——以瞿昙寺与南北两京建筑石作为例被引量:2
2018年
结合明初的历史背景,分析瞿昙寺石作遗存与明初两京官式建筑石作的关系,表达不同区域的建筑由于工匠及制度等方面的缘由是如何交织呈现的,并探究其现象背后的原因,对于理解建筑特征的形成有一定的启示意义。
孙晓倩陈薇
关键词:工匠石作京师
矿坑里生起的“空中花园”——第11届江苏省园艺博览会城市展园景观设计被引量:1
2022年
对第11届江苏省园艺博览会城市展园的景观设计从4个方面进行了介绍,包括:基地立体构成、关键节点和分区、水系设计、植物配置,而这几个方面是针对矿坑的劣势条件展开的。表达了通过多学科合作,创造性地兼顾历史文化传承、园林园艺展现、生态修复、符合现代生活适用和可持续发展的设计思路和相关内容,从而将13个具有江苏经典风貌的园林融汇在特殊环境下创造的具有旷达野趣的氛围中,在矿坑里生起了壮观的“空中花园”。
陈薇王晓俊邵星宇孙晓倩陈欣涛
关键词:风景园林空中花园景观设计矿坑
宋代以来高等级建筑殿阶基制度及称谓的演变
2024年
从宋代与后世建筑殿阶基形制的差异出发,通过建筑实物、遗址、文献、绘画等资料的相互对照,试图为宋代至清代的宫殿正殿等高等级建筑基台的发展演变理出合理可信的脉络,并对各个时代殿阶基的称谓进行考证与辨析。指出南宋—辽金时期是殿阶基由“三墀”制度向“凸”字形台基转变的过渡阶段,多层殿阶基的功能性在这一时期减弱而象征意义增强,“丹墀”“丹陛”“露台”“月台”等殿阶基相关名词之所指也处于复杂的变化中。
蒋嘉元孙晓倩
关键词:露台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