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孙文娟

作品数:11 被引量:19H指数:3
供职机构: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广东省科技计划工业攻关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1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1篇医药卫生

主题

  • 9篇牙周
  • 5篇牙周膜
  • 5篇牙周组织
  • 5篇细胞
  • 4篇牙周膜细胞
  • 4篇膜细胞
  • 3篇牙周组织工程
  • 3篇人牙
  • 3篇人牙周膜
  • 3篇人牙周膜细胞
  • 3篇生物相容
  • 3篇生物相容性
  • 2篇牙周组织再生
  • 2篇生物材料
  • 2篇口腔
  • 2篇口腔生物材料
  • 2篇胶原
  • 1篇蛋白
  • 1篇蛋白质
  • 1篇蛋白质降解

机构

  • 11篇中山大学附属...
  • 1篇南方医科大学
  • 1篇中山大学附属...

作者

  • 11篇孙文娟
  • 8篇唐倩
  • 8篇黄南楠
  • 3篇杨雨虹
  • 2篇江浩顺
  • 2篇吴坚
  • 2篇陈翠婷
  • 1篇邹菡
  • 1篇郭冰
  • 1篇冉炜
  • 1篇徐雄均
  • 1篇李婵秀
  • 1篇舒大龙
  • 1篇肖峰
  • 1篇陈强
  • 1篇陈茜
  • 1篇刁惠波
  • 1篇陈霞云
  • 1篇黄美莲
  • 1篇杨慧

传媒

  • 4篇中国组织工程...
  • 2篇中山大学学报...
  • 2篇中华口腔医学...
  • 1篇口腔医学
  • 1篇癌症
  • 1篇中华实用诊断...

年份

  • 1篇2023
  • 1篇2017
  • 2篇2016
  • 4篇2015
  • 2篇2014
  • 1篇2013
1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两种新型通用型处理剂对氧化锆黏结强度的影响被引量:1
2016年
背景:有研究发现,含有10-甲基丙烯酰氧癸基磷酸酯的表面处理剂可与氧化锆表面氧化物发生化学结合,显著提高氧化锆的黏结性能。目的:分析硅烷偶联剂Monobond N和树脂黏结剂Single Bond Universal Adhesive对氧化锆与复合树脂微拉伸黏结强度的影响。方法:将60块氧化锆块随机分为3组,实验1组直接采用Bis-GMA树脂水门汀黏结氧化锆与复合树脂;实验2组采用Monobond N处理氧化锆表面,然后采用Bis-GMA树脂水门汀黏结氧化锆与复合树脂;实验3组采用Single Bond Universal Adhesive(含10-甲基丙烯酰氧癸基磷酸酯)处理剂处理氧化锆表面,然后采用Bis-GMA树脂水门汀黏结氧化锆与复合树脂。对比3组微拉伸黏结强度及黏结界面微观结构。结果与结论:1微拉伸黏结强度:实验2组、实验3组高于实验1组(P<0.05),前两组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2扫描电镜观察黏结界面:微拉伸实验前,实验1组黏结面可见较多裂隙,实验2组黏结界面较为均匀,裂隙较少;实验3组黏结界面平整连续,裂隙少见。微拉伸实验后,3组黏结破坏以内聚破坏和黏结界面破坏混合为主,但实验2组、实验3组未见单纯黏结界面破坏。3结果表明,Monobond N和Single Bond Universal Adhesive处理剂可提高氧化锆与复合树脂的黏结强度。
杨慧徐雄均陈强陈霞云江浩顺孙文娟刁惠波
关键词:复合树脂类生物材料口腔生物材料氧化锆
上牙槽前、中神经阻滞麻醉技术在上颌牙周治疗中的应用
2015年
目的 研究采用计算机控制局部麻醉仪行上牙槽前、中神经阻滞麻醉(AMSA)在上颌牙周治疗中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45例因牙周炎需要进行牙周治疗的患者,随机将上颌牙列左右两侧分为试验组及对照组,分别采用AMSA及局部浸润麻醉,麻醉药物均为4%阿替卡因。注射后采用10点视觉模拟标尺表(VAS)比较注射疼痛,通过临床评估及问卷调查评估麻醉效果、并发症情况、麻醉后唇颊不适程度及麻醉时间,分别采用t检验、卡方检验、Fisher精确检验及秩和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试验组VAS值为1.86 ± 0.76,对照组为3.18 ± 1.05,试验组明显低于对照组(t = -9.487,P<0.001)。试验组成功率为82.2%,对照组为93.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 = 1.6571,P = 0.198)。试验组并发症发生率为2.2%,对照组为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5)。试验组患者均无唇颊麻木不适感,而对照组中,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麻木不适感,麻醉后舒适程度试验组显著优于对照组(Z = -8.857,P<0.001)。试验组麻醉时间均为30 ~ 90 min,而对照组中83.3%为61 ~ 120 min,试验组麻醉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Z = -5.748,P<0.001)。结论 在上颌牙周治疗中,采用计算机控制局部麻醉仪进行AMSA具有一定优势,患者感觉舒适,更容易被接受。
孙文娟黄南楠唐倩杨雨虹
关键词:神经传导阻滞浸润麻醉
行为认知六步法应用于社区人群牙周病防治相关研究被引量:5
2015年
目的研究行为认知六步法(cognitive behavioral six-step method)是否更有利于促进社区人群口腔保健行为的改善,从而更有利于社区人群牙周病的防治。方法于2014年3月随机抽样获取广州天河石牌社区人群中社区牙周指数(CPI)符合3区段的50人,随机分配进入干预组和对照组,每组25人。干预组人群进行行为认知六步法干预,对照组人群只接受传统的口腔卫生宣教。干预组和对照组人群干预前、干预后1个月、干预3个月分别检查龈沟出血指数(SBI)、菌斑指数(PI)、牙周探诊深度(PD),并进行特定任务自我效检量表(SESS)评分。结果干预组人群接受行为认知六步法干预后1个月、干预后3个月的PI、SBI、刷牙自我效检均得到明显的改善,且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I:1个月,t=-8.73,P=0.001;3个月,t=-7.88,P=0.001;SBI:1个月,t=-7.71,P=0.001;3个月,t=-5.00,P=0.001;刷牙自我效检:1个月,t=10.36,P=0.001;3个月,t=10.27,P=0.001)。而PD改善不明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个月,t=-1.87,P=0.068;3个月,t=-1.26,P=0.094)。结论与传统口腔卫生宣教相比,行为认知六步法能更好地改善社区人群的口腔保健行为,从而利于促进社区人群的牙周病防治。
陈翠婷邹菡肖峰孙文娟吴坚
关键词:牙周疾病
截根术治疗下颌磨牙病变疗效观察被引量:7
2015年
目的 评估单纯截根术治疗下颌磨牙的临床效果。方法 下颌磨牙病变16例,其中病变位于第一磨牙11例,第二磨牙5例;Ⅲ度根分叉病变6例,根尖周炎3例,根折2例,牙周-牙髓联合病变5例,均通过截根术进行治疗;术后随访6-24个月,观察临床效果。结果 16例患牙中14例治疗成功,成功率为87.5%。结论 通过截根术保守治疗下颌磨牙病变短期疗效满意。
孙文娟黄南楠杨雨虹黄美莲唐倩
关键词:截根术根分叉病变根折牙周-牙髓联合病变
双层左旋聚乳酸静电纺织纳米纤维支架与人牙周膜细胞的生物相容性
2015年
背景:静电纺织制备的纳米纤维支架形态结构与天然细胞外基质相似,为细胞的生长、增殖提供了良好的微环境,可增强细胞的黏附、迁移、增殖及分化功能。目的:观察双层左旋聚乳酸静电纺织纳米纤维支架与人牙周膜细胞的生物相容性。方法:采用静电纺织技术制备双层左旋聚乳酸静电纺织纳米纤维支架。MTT法评估不同浓度(100%、75%、50%、25%)双层左旋聚乳酸静电纺织纳米纤维支架浸提液对人牙周膜细胞的毒性;将双层左旋聚乳酸静电纺织纳米纤维支架与人牙周膜细胞共培养,以MTT法检测细胞的早期黏附能力,扫描电镜观察细胞在支架上的生长情况。结果与结论:不同浓度双层左旋聚乳酸静电纺织纳米纤维支架浸提液对人牙周膜细胞无毒性。共培养2,6,24 h,人牙周膜细胞在双层左旋聚乳酸静电纺织纳米纤维支架上的黏附能力较差。复合培养7 d,人牙周膜细胞在支架疏松面黏附良好,并保持原有的形态,伸展良好,伸出突起相互连接;在支架致密面呈复层生长,胞体呈梭形、多角形,连接成片。表明双层左旋聚乳酸静电纺织纳米支架与人牙周膜细胞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
孙文娟江浩顺黄南楠唐倩杨雨虹
关键词:牙周膜成纤维细胞牙周组织工程左旋聚乳酸屏障膜人牙周膜细胞
新型壳聚糖-胶原支架与牙周膜细胞的生物相容性被引量:3
2013年
背景:目前胶原作为牙周组织工程支架材料仍具有机械强度差、降解速度快等缺点,将其与壳聚糖复合可改善上述问题。目的:评估新型壳聚糖-胶原支架材料的体外生物相容性。方法:通过MTT法评估100%,75%,50%,25%壳聚糖-胶原支架材料浸提液对人牙周膜细胞的毒性。选择第4-6代生长状态良好的人牙周膜细胞与壳聚糖-胶原支架共培养,观察细胞在支架上的生长情况,并检测与壳聚糖-胶原支架复合培养前后人牙周膜细胞碱性磷酸酶活性的变化。结果与结论:新型壳聚糖-胶原支架具有双层结构,一侧表面致密,一侧表面疏松多孔。MTT法检测不同浓度材料浸提液毒性评级为0或1级。扫描电子显微镜及组织学观察可见细胞在壳聚糖-胶原支架上增殖良好,且致密层可起屏障膜作用,阻挡细胞进入支架内部;复合培养24 h后,人牙周膜细胞的碱性磷酸酶活性与复合培养前无明显差异(P>0.05),复合培养48,72 h后人牙周膜细胞的碱性磷酸酶活性高于复合培养前(P<0.05)。以上结果提示新型壳聚糖-胶原支架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及屏障功能,可进一步应用于牙周组织工程的研究。
唐倩孙文娟黄南楠陈茜任力侯思润
关键词:生物相容性材料壳聚糖胶原牙周膜
聚羟基丁酸酯-羟基戊酸酯/溶胶-凝胶生物活性玻璃促进牙周组织再生被引量:1
2016年
背景:前期研究证实,聚羟基丁酸酯-羟基戊酸酯/溶胶-凝胶生物活性玻璃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及促骨组织修复作用,但其在牙周组织再生中的作用尚不明确。目的:观察聚羟基丁酸酯-羟基戊酸酯/溶胶-凝胶生物活性玻璃修复比格犬牙周组织缺损的效果。方法:在4只比格犬双侧下颌第三、四前磨牙颊侧制备5 mm×5 mm大小牙槽骨缺损,将左右侧随机分为实验组及对照组,实验组缺损部位置入聚羟基丁酸酯-羟基戊酸酯/溶胶-凝胶生物活性玻璃,对照组缺损部位直接缝合。术后2,4,8,12周进行组织学、扫描电镜、锥形束CT及Ca与P含量比值检测。结果与结论:(1)锥形束CT检测结果:两组新生骨高度均随着时间延长逐渐增加,实验组术后不同时间点的新生骨高度高于对照组(P<0.05)。(2)Ca/P比值检测结果:实验组术后12周的Ca/P比值已接近正常骨组织(P>0.05),且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3)组织学观察结果:术后12周时,实验组新生组织结构接近于正常骨组织,而对照组新生组织趋向成熟,可见少量新生血管。(4)扫描电镜观察结果:术后8周,实验组已不见支架材料结构,可见骨陷窝;对照组无明显成骨细胞及骨陷窝。术后12周,实验组新生组织结构规则,接近正常骨组织结构,未见明显成骨细胞;对照组新生组织排列紊乱,残留部分空腔。(5)结果表明,聚羟基丁酸酯-羟基戊酸酯/溶胶-凝胶生物活性玻璃可有效促进牙周组织再生。
孙文娟许艺川黄南楠唐倩陈翠婷
关键词:凝胶类牙周组织生物材料口腔生物材料组织工程支架牙周组织再生
PLEK2通过c-Myc介导的正反馈回路促进头颈鳞状细胞癌发生发展及干性形成
2023年
背景与目的头颈部鳞状细胞癌(head and neck squamous cell carcinoma,HNSCC)是全球高发的恶性肿瘤之一,具有预后不良、淋巴结转移率高以及早期复发的特点。然而,调控HNSCC发生发展的分子机制尚未明确。因此,揭示其潜在机制以寻找有治疗前景的新靶点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主要探讨PLEK2(pleckstrin-2)在调控HNSCC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通过分析独立公共数据集以及内部队列,确定PLEK2在HNSCC表达情况及其临床意义。同时,使用体内外实验,包括细胞增殖、集落形成、Matrigel侵袭、肿瘤球形成、ALDEFLUOR检测、蛋白印迹分析,以及异种移植小鼠模型等方法,明确PLEK2在调控HNSCC细胞恶性生物学行为中的作用。另外,通过免疫共沉淀、环己酮霉素追踪分析、泛素化实验、染色质免疫沉淀–定量聚合酶链反应、荧光素酶报告基因实验和挽救实验等方法,阐明PLEK2在促进肿瘤发展中的潜在分子机制。结果在HNSCC组织中,PLEK2 mRNA和蛋白质表达水平较正常组织明显增加;PLEK2的过度表达与不良预后和治疗抗性显著关联。此外,PLEK2在维持HNSCC细胞的增殖、侵袭、上皮间质转换、癌症干细胞特征和肿瘤形成中发挥重要作用,并能改变癌细胞的代谢。在分子机制方面,PLEK2能与c-Myc结合,降低FBXW7(F-Box And WD Repeat Domain Containing 7)与c-Myc的相互作用,避免了c-Myc的泛素化和随后的蛋白酶体介导的降解。更进一步,PLEK2激活的c-Myc信号对于维持HNSCC细胞的恶性生物学行为至关重要。此外,c-Myc可结合到PLEK2启动子并促进其转录,形成了正反馈循环。结论我们揭示了PLEK2通过调控c-Myc促进HNSCC发生发展的分子机理,表明PLEK2可能成为HNSCC的潜在治疗靶点。
赵新元舒大龙孙文娟司姗姗冉炜郭冰崔力
关键词:C-MYCHNSCC
双层胶原支架与人牙周膜细胞的体外生物相容性被引量:2
2014年
【目的】研究双层胶原支架与人牙周膜细胞的体外生物相容性。【方法】组织块培养法培养原代人牙周膜细胞。MTT法测胶原支架不同浓度浸提液的细胞毒性。将人牙周膜细胞与支架材料三维培养,通过扫描电镜、组织切片观察其复合情况,并检测三维培养后细胞碱性磷酸酶(ALP)、羟脯氨酸(HYP)的分泌情况。【结果】不同浓度材料浸提液毒性评级为0~1级。细胞与支架复合培养后,细胞在支架上黏附、增殖良好,支架材料内部细胞分布均匀,且致密层可起屏障膜作用,阻挡细胞进入支架内部。细胞与胶原支架复合培养24 h后,细胞的ALP活性与对照组无明显差异(P>0.05),复合培养48、72 h后,细胞的ALP活性高于对照组(P<0.05)。复合培养24、48、72 h后,细胞的HYP活性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双层胶原支架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可进一步应用于牙周组织工程的研究。
孙文娟唐倩黄南楠任力侯思润
关键词:胶原支架牙周膜细胞牙周组织工程
SGBG/PHBV与人牙周膜细胞的生物相容性
2017年
【目的】研究溶胶-凝胶生物活性玻璃(SGBG)/聚羟基丁酸戊酸共聚酯(PHBV)与人牙周韧带细胞(PDLC)的生物相容性,为牙周组织工程支架的选择提供依据。【方法】采用组织块法培养原代人PDLC,分为浸提液组和对照组接种于96孔板,每组9孔,分别加入浓度为100%、75%、50%、25%、0%的浸提液,48 h后采用MTT比色分析法的浸提液实验对材料进行毒性评级。采用人PDLC与SGBG/PHBV体外三维培养,扫描电镜下观察细胞形态及生长情况。实验组采用SGBG/PHBV复合培养,对照组采用普通培养基培养,培养12、24、48 h后,每组取27个样本定量检测上清液碱性磷酸酶(ALP)含量。【结果】浸提液培养结果显示:毒性评级为1级和0级。扫描电镜示人PDLC在三维支架上贴附生长均良好。实验组上清液ALP含量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SGBG/PHBV对人PDLC无毒性,SGBG/PHBV和人PDLC三维培养,表现出良好的生物相容性,有望应用于进一步的牙周组织工程的研究。
黄南楠孙文娟吴坚李婵秀唐倩
关键词:人牙周韧带细胞牙周组织工程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