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德军
- 作品数:10 被引量:83H指数:4
-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更多>>
- 发文基金:中国科学院西部之光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际鹤类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生物学农业科学医药卫生更多>>
- 云南大山包黑颈鹤日间越冬时间分配和活动节律被引量:54
- 2008年
- 2006年10月—2007年4月采用瞬时扫描取样法对云南省昭通市大山包黑颈鹤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越冬的黑颈鹤(Grus nigricollis)种群进行了越冬时间分配和日间活动节律的研究。取食是黑颈鹤越冬期间最主要的行为,占(53.05±4.93)%,其次为警戒(18.75±2.65)%、搜寻(10.38±1.34)%和休整(10.32±4.93)%,其余行为依次为:行走(4.90±1.59)%、飞行(1.70±0.38)%、其他(0.55±0.41)%、争斗(0.36±0.25)%。黑颈鹤的出飞时间与日出时间、飞回时间与日落时间分别具有显著的正相关和负相关关系。越冬期间黑颈鹤日间各时间段(1h)(09:00—18:00)和各月份间(2006.11—2007.03)行为差异极显著(P<0.05),并呈现出上午和下午取食双峰、中午休息高峰的规律性变化。气温高时黑颈鹤增加休整时间减少取食时间;气温低时则减少休整时间增加取食时间。偏相关分析说明:环境温度独立地对越冬时间分配产生影响,湿度通过温度对黑颈鹤越冬时间分配产生相反的影响。
- 孔德军杨晓君钟兴耀道美标朱勇
- 关键词:黑颈鹤活动节律
- 大若尔盖湿地黑颈鹤的数量和分布被引量:3
- 2014年
- 掌握物种的分布和数量对濒危物种的保护和管理至关重要。2009年6月和7月采用样点法对大若尔盖湿地(四川省的若尔盖县、红原县和阿坝县,以及甘肃省的玛曲县和碌曲县)黑颈鹤(Grus nigricollis)的种群数量进行了调查。共设置调查样点95个,记录到黑颈鹤728只。在所调查的5个县中,若尔盖县所发现的黑颈鹤数量最多(586只),其次是玛曲县(80只)、碌曲县(31只)和红原县(31只),而阿坝县未发现黑颈鹤。若尔盖县境内的热尔大坝中的花湖—错热洼坚—哈丘错干湖泊湿地,玛曲的曼日玛—采日玛湿地和红原的日干则湿地为3个主要的黑颈鹤集中活动地区。使用平均密度法估计大若尔盖湿地的黑颈鹤种群数量为2635只。
- 刘强王凯李凤山孔德军杨晓君
- 关键词:黑颈鹤
- 云南纳帕海越冬黑颈鹤夜栖地特征被引量:21
- 2011年
- 2009年11月至2010年4月对云南省香格里拉县纳帕海省级自然保护区越冬黑颈鹤(Grus nigricollis)的夜栖地的特征进行了调查。采用三角定位标图结合标志物校正法确定夜栖地方位,并进行实地校正。共记录夜栖地63个,均位于有水的斑块状沼泽中,基底大多有泥层,大部分(81.0%)有植被覆盖。夜栖地与人类活动区域和沼泽岸边有一定距离。与随机对照样地相比,夜栖地基底泥层较厚(Z=2.365,P=0.018),明水面比例较大(Z=3.086,P=0.002),离道路、村庄和农田较远(Z/t=2.852~2.334,P=0.008~0.020),水深在两者间有极显著差异(χ2=16.730,P=0.001)。夜栖地利用前后对比发现沼泽斑块的面积有显著差异(t=2.977,P=0.021)。主成分分析表明影响黑颈鹤夜栖地利用的因素依次为人类干扰、沼泽斑块大小和浅水环境状况。
- 贺鹏孔德军刘强余红忠赵建林杨晓君
- 关键词:黑颈鹤
- 中国黑颈鹤的迁徙研究:环志与回收被引量:3
- 2014年
- 该文对1985-2012年,近30年中国境内的黑颈鹤(Grus nigricollis)环志与回收记录进行了整理和汇总,以期弄清我国黑颈鹤迁徙研究的现状,并为各黑颈鹤保护、管理和研究机构提供丰富的黑颈鹤环志与回收记录。研究结果显示:我国共环志黑颈鹤个体94只,其中13只佩戴有卫星发射器;共计回收到环志黑颈鹤66只次,为27或28只黑颈鹤个体(其中2只个体彩环组合重复,并且在不同地点被观察到),回收率为28.72%或29.79%;越冬地的回收63只次,占95.45%。环志回收数据证明了黑颈鹤种群存在的东、中、西三条迁徙路线,即四川大若尔盖地区与滇东北黔西北一线、青海隆宝滩与滇西北纳帕海一线、青海西部和西藏中北部与西藏东南部和不丹一线。环志黑颈鹤揭示黑颈鹤的繁殖年龄为≥5年,未成年幼鹤的形态各方面指标皆小于成年鹤。环志之后的黑颈鹤个体野外存活的时间跨度平均为44±52个月(n=26),最短为1个月,最长231个月,即近20年。考虑到黑颈鹤在繁殖地环志的优势与在越冬地回收的优势,建议未来的迁徙研究工作可增加在黑颈鹤繁殖地环志的力度,同时加大在越冬地观察带环黑颈鹤个体的强度。未来环志工作中应当制定统一的黑颈鹤环志和形态测量标准、建立长期稳定的信息共享平台和交流机制。
- 孔德军孔德军杨晓君
- 关键词:黑颈鹤迁徙鸟类环志
- 云南大山包黑颈鹤(Grus nigricollis)越冬行为和保护研究
- 从2006年10月24日至2007年4月9日,采用固定样线法和瞬时扫描法,对在大山包国家级自然保护区(N27°18'38''~27029'15'',E103°314'55''~103°23'49'')内越冬的黑颈鹤种群进...
- 孔德军
- 关键词:黑颈鹤越冬行为栖息地利用保护区规划
- 禽流感危机
- 2005年
- 禽流感病毒的血凝素(hemagglutinin,HA)和神经氨酸酶(neuraminidase,NA)均易发生抗原漂移和抗原转换,可突变出快速感染人类并致病的亚型,特别是H5N1型具有从感染其他动物种属的流感病毒中获得基因并迅速转变的能力,威胁人类健康。世界候鸟的迁徙更使全球面临禽流感危急,本文就禽流感的病毒特征、感染机制及其防治和鸟类迁徙对禽流感传播的影响进行综述。
- 王凯彭晓霞于琦陈凯孔德军曾婉利张萍齐银迟宓宓郭爱民王嵬
- 关键词:禽流感病毒神经氨酸酶病毒特征血凝素
- 云南省寻甸县黑颈鹤种群数量及变化被引量:2
- 2014年
- 2011-2012、2012-2013和2013-2014三个越冬季(每年10月至次年4月),对云南省寻甸县横河梁子黑颈鹤自然保护区及周边区域的黑颈鹤(Grus nigricollis)进行了实地调查,同时结合历史资料对其种群数量和分布范围变化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该区域黑颈鹤数量从20年前的300余只锐减到目前的不足30只,数量减少超过了90%;分布范围沿草甸湿地呈狭长型分布,并呈向中心区域萎缩的趋势,羊塘子海子及两侧农地,烧贼坝海子及两侧农地和老球场农地是目前最主要的活动地点,黑颈鹤数量百分比分别为37.02%,12.44%和13.78%。近3个越冬季黑颈鹤的活动地点逐渐向农地分散,且距草甸湿地的距离有扩大趋势,3个越冬季活动地位于非草甸湿地所在两侧山坡且距离最近湿地空间距离大于500 m的农地中的黑颈鹤数量百分比分别为0%、10.57%和51.01%。湿地退化和人为干扰可能是使其数量锐减、分布区萎缩、活动范围向农地分散的原因之一。建议进行湿地恢复并加强湿地管理。
- 王荣兴罗伟雄孔德军孔德军伍和启伍和启董好岩杨晓君
- 关键词:黑颈鹤
- 黑颈鹤鸣叫行为及声谱特征分析被引量:1
- 2014年
- 2009年11月—2010年3月和2010年6—7月分别对云南大山包黑颈鹤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野生黑颈鹤(Grus nigricollis)种群和北京动物园的笼养个体进行了鸣叫行为和声谱特征分析。共记录到黑颈鹤的6种短鸣叫,包括通讯鸣叫、起飞鸣叫、报警鸣叫、保卫鸣叫、聚拢鸣叫及交配前鸣叫。研究发现黑颈鹤成体的通讯鸣叫频率显著低于幼体。成体通讯鸣叫具有6种音节类型(频率范围:332.80~1902.30 Hz),幼体通讯鸣叫具有7种音节(频率范围:2229.20~5266.70 Hz)。起飞鸣叫及报警鸣叫具有两种音节型。保卫鸣叫仅有一种音节型,交配前鸣叫由雌性发出。黑颈鹤雌雄两性的鸣叫频率和音节持续时间均具有显著差异,其中,雌性报警鸣叫最高频率(雄性:1016.43±105.53 Hz;雌性:1817.97±512.68 Hz)、保卫鸣叫最高频率(雄性:1127.00±83.05 Hz;雌性:1334.23±42.68 Hz)、报警鸣叫频率间隔(雄性:485.77±42.01 Hz;雌性:1309.63±539.57 Hz)及保卫鸣叫频率间隔(雄性:521.22±102.28 Hz;雌性:705.88±88.42 Hz)均显著高于雄性;雌性保卫鸣叫持续时间(雄性:0.35±0.06 s;雌性:0.41±0.06 s)大于雄性。该研究结果表明黑颈鹤的鸣叫声谱特征有助于黑颈鹤的性别鉴别。
- 孔德军孔德军张金国张金国赵锡森
- 关键词:黑颈鹤鸟鸣鸣叫行为
- 黑颈鹤春秋季和日间迁徙行为策略:时机和进程被引量:1
- 2014年
- 2006年10月29日—2007年5月19日,于云南省大山包黑颈鹤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对黑颈鹤(Grus nigricollis)越冬种群的春秋季和春季日间迁徙行为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越冬的黑颈鹤种群稳定期为947只,最高1199只,90%个体的越冬时长为153天,最长为203天。越冬期间黑颈鹤种群数量呈现春秋迁徙期间的高峰期,说明大山包为黑颈鹤迁徙的中途停歇地和集散地。春季迁徙期间,黑颈鹤主要集成大于20只的群体(45.83%)于晴朗、轻风的天气开始迁徙,94.7%的个体于每日13:00之前开始迁徙,10:00—11:00为每日的迁徙高峰时段。春季迁徙期,随温度上升每日迁徙的黑颈鹤比例上升(r=0.709),迁徙群体也呈增大趋势(r=1.000),并且起始迁徙时间显著提前(r=–1.000)。随着日期的推移黑颈鹤每日迁徙的比例显著升高(r=0.854,n=6,P=0.031),表明黑颈鹤迁徙具有自我催促机制,而迁徙过程受到强风和多云天气的负影响。
- 孔德军孔德军杨君兴杨君兴
- 关键词:黑颈鹤环境因子
- 云南省玉龙雪山自然保护区鸟类资源调查被引量:6
- 2010年
- 2007年9~11月和2008年4~5月,对云南省丽江玉龙雪山自然保护区的鸟类资源进行了调查,共记录鸟类184种,结合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鸟类标本室收藏的该地区标本和文献记录的种类,保护区内共记录鸟类330种(另13亚种),隶属47科(另4亚科),18目,占云南省所录鸟类种数848种的38.92%,全国鸟类种数1329种的24.83%。其中国家一级保护物种1种,二级保护物种29种。黑眉长尾山雀Aegithalos iouschistos和大嘴乌鸦Corvus macrorhynchos为保护区内的优势种类。保护区记录的鸟类有留鸟230种和亚种,占所录鸟类种和亚种数的67.05%。区系成分以东洋界物种为主,有182种,占繁殖鸟类总种数的66.42%。亚区级区系分析表明保护区的鸟类以西南山地亚区的种类为主。结合该区鸟类生境分布的特点,提出云南松高山松林、针阔混交林和寒温性暗针叶林的保护是保护工作的重点。
- 刘鲁明董锋和荣华吴飞王凯孔德军杨婷杨晓君
- 关键词:鸟类玉龙雪山区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