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建平
- 作品数:20 被引量:17H指数:2
- 供职机构:九江学院政法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江西省教育科学“十五”规划课题江西省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课题江西省高等学校教学改革研究课题更多>>
- 相关领域:文化科学文学历史地理经济管理更多>>
- 以史为鉴:中共执政的精神法宝
- 2011年
- 我党执政几十年来的历史经验证明,我党继承和发扬以史为鉴的优秀传统,大大丰富了中国共产党执政治国的经验,提高掌握执政规律并按执政规律办事的自觉意识,增强把握时局、判断时势的主观能动性,是保证党和国家事业兴旺发达的重要因素,是党在执政道路上不断取得成功和胜利的精神法宝。
- 姚建平龚连英
- 关键词:以史为鉴中国共产党执政
- 从典型个案看林纾的文化归属被引量:1
- 2011年
- 《巢香》是林纾晚年所写的一篇富有典型意义和考察价值的传记小说,其中折射了一些富有时代特征的文化信息,渗透了林纾内在的文化观。此文展现了辛亥革命爆发后、满清覆亡前夕满人巢香和其父亲多前锋生死之间的义举,宣传了儒家文化的"节义"观。以之为典型个案,可以探究和了解林纾的文化归属。
- 龚连英姚建平
- 关键词:典型个案文化归属
- 论林纾的儒者人格被引量:1
- 2010年
- 林纾的人格特征是儒、道、侠三者兼具,而以儒为主。林纾儒者人格的形成与其成长的地域文化氛围、家庭环境以及治学经历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其儒者人格主要体现在人格修养的"内圣"境界、坚持义利之辨、砥砺"浩然"之气、言行举止恪守"礼"的规范、怀抱社会关怀精神等。
- 龚连英姚建平
- 关键词:儒者品格
- 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非均衡发展对大学生的影响及对策分析被引量:1
- 2009年
- 高等教育中科学教育和人文教育存在一定程度的非均衡发展,造成大学生知识结构不合理和人文素质下降,影响了大学生的全面成才。本文认为,必须积极探索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融合发展的对策,适应当前社会对高素质人才的需求。
- 姚建平龚连英洪厚情
- 关键词:科学教育人文教育非均衡发展
- 文化学视角下农村教育早期社会化困境及其出路
- 2011年
- 本文在结合社会学、心理学、教育学等研究手段的基础上,着重从文化学角度出发,分析农村文化软环境的基本状况,并考察在其制约下农村教育早期社会化的困境,最后给出合理性建议。
- 龚连英姚建平吕龙菊
- 关键词:文化学农村教育
- WTO与我国外贸政策性金融体系建设被引量:3
- 2004年
- 外贸政策性金融体系建设是我国加入WTO后建立适应WTO要求的外贸政策体系建设的关键部分。本文在说明国际相关通行规则的基础上,阐述了我国建设外贸政策性金融体系的重要性、必要性和紧迫性,并针对我国的实情,提出了切合我国实际的建设外贸政策性金融体系的对策。
- 姚建平龚连英
- 关键词:WTO金融体系建设行规
- 屯田·水系·运输——三国时期曹魏军粮保障略论被引量:1
- 2007年
- 曹魏屯田区的分布与水系关系密切,各个屯田区基本上分布在水路沿线,这既是农田水利的统一,也是军粮运输的要求。为了最大限度地充分利用水路运输军粮,曹魏政府在前人的基础上大力兴修河渠,专设官职加强对河渠的管理,力图建立一个比较完善的水路运输系统,以加强军粮的后勤保障,满足战争的需要。
- 姚建平龚连英
- 关键词:屯田水系
- 论林纾的士人品格
- 2005年
- 林纾在晚清学界以“狂”名著称,与林述庵及另一林某并称福建“三狂生”。林纾性格狂荡不羁,表现出不与世俗合作的态度,因此屡遭世俗的诽谤。林纾对此虽有所觉察,但狂傲之气至老仍未收敛。林纾青年时期走的是一条传统的科举之路,有着很强的功名观念。但由于性格的孤傲、家庭环境的熏陶和清朝官场的黑暗,林纾追求功名之心逐渐淡薄,最终从“仕进”走向“隐退”。
- 龚连英姚建平
- 关键词:世俗功名士人仕进人品
- 关于大学生思想理论学习自主性的若干思考被引量:1
- 2012年
- 在"以人为本"的时代,高校应充分发挥大学生思想理论学习的自主性,变过去"要我学"的传统教育理念为"我要学"的新型教育理念。大学生思想理论学习自主性具有丰富的内涵,同时需具备一般的条件。基于目前的现状,高校应从内、外两方面努力增强大学生学习思想理论的自主性。
- 姚建平
- 关键词:大学生自主性
- 高等教育中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融合的方法和途径被引量:3
- 2009年
- 中国的高等教育应将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完美融合,使学生在接受科学教育的同时,提升自己的人文素质,并努力提高自己的社会素质。人文教育与科学教育的融合是全方位的,是教育思想、教育价值观与功能观、教育制度和课程编制等方面的根本改变。从各个方面提高我国高等教育的质量,培养出更多更好的人文与科学相结合的复合型人才。
- 洪厚情姚建平龚连英
- 关键词:高等教育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