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夏远望

作品数:4 被引量:1H指数:1
供职机构:河南日报社更多>>
相关领域:文化科学语言文字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4篇文化科学
  • 1篇语言文字

主题

  • 3篇新闻
  • 1篇大众
  • 1篇大众传媒
  • 1篇党报
  • 1篇调查性
  • 1篇调查性报道
  • 1篇新闻体裁
  • 1篇新闻文本
  • 1篇新闻学
  • 1篇虚假新闻
  • 1篇引导舆论
  • 1篇舆论
  • 1篇原创
  • 1篇原创性
  • 1篇时代媒介
  • 1篇手法
  • 1篇思维
  • 1篇思维习惯
  • 1篇体裁
  • 1篇评论员

机构

  • 4篇河南日报社
  • 1篇江西师范大学

作者

  • 4篇夏远望
  • 1篇李铁锤

传媒

  • 3篇决策探索
  • 1篇传媒观察

年份

  • 3篇2013
  • 1篇2009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论“微时代”媒介批评特征被引量:1
2013年
媒介批评,即批评媒介,它是一种对媒体在发展过程中种种失范行为进行制约的机制。20世纪90年代,国内大众传媒进入快速发展时期,但与此同时,也出现了虚假新闻、有偿新闻以及庸俗新闻等不良现象,引发社会反思,媒介批评的概念就在这一时期被引入中国。多年来国内学者对媒介批评的理解及概念定义并未达成共识,但普遍认为媒介批评非常重要。
夏远望
关键词:媒介批评大众传媒虚假新闻
论新闻文本群的内在张力
2013年
王树人在《象思维与原创性论纲》中,把我国传统思维习惯与方式,称“象思维”,即主要是提供一个具象,让读者靠自己的悟性来理解,如马致远的《天净沙》就是由一个个具象组成,但读者从这些具象组成的一首小曲中,能领悟出无穷的意味,这就是文言文本的优雅张力与想象的空间。张力体现在文学中,主要是指我们一直讲的味外之旨、意蕴深远。好的文学作品,绝不是简单的没有内在张力的文本,它能够让人在意味上进行无穷无尽的挖掘。
夏远望
关键词:新闻文本《天净沙》思维习惯味外之旨原创性
新时期党报评论员素养刍议
2013年
作为引导舆论和指导实践的有力武器,党报评论历来是我们党宣传工作的强项,在不同历史阶段均发挥过重要作用。当前,一个媒体多元化、舆论多元化的时代迅猛到来,主流媒体舆论场与民间舆论场共存,媒体间评论的竞争更趋激烈,党报评论要掌握话语主导权,面临一些现实新问题。一。
夏远望
关键词:评论员党报媒体多元化引导舆论话语主导权历史阶段
调查性报道文本的写作特征
2009年
不同的新闻体裁在写作手法上具有其各自不同的特性。正如美国新闻学教授麦尔文·曼切尔指出:“每一个事件都有自己的基调、结构和节奏,好记者就要努力使自己的报道反映这种情况。”对于调查性报道而言,这类文本在写作上具有如下特征:
李铁锤夏远望
关键词:调查性报道写作特征写作手法新闻体裁新闻学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