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喻栋平

作品数:5 被引量:30H指数:2
供职机构: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5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5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篇低氧
  • 1篇低氧血
  • 1篇低氧血症
  • 1篇心肺
  • 1篇心肺复苏
  • 1篇心脏
  • 1篇心脏按压
  • 1篇血管
  • 1篇血管内皮
  • 1篇血管内皮细胞
  • 1篇血压
  • 1篇血症
  • 1篇血肿
  • 1篇右旋美托咪啶
  • 1篇治疗高血压
  • 1篇治疗高血压患...
  • 1篇上皮细胞损伤
  • 1篇手术
  • 1篇手术治疗
  • 1篇受体激动剂

机构

  • 4篇大连医科大学...
  • 1篇解放军第21...

作者

  • 5篇喻栋平
  • 3篇孙树杰
  • 1篇隋韶光
  • 1篇尚冰冰
  • 1篇崔明
  • 1篇王靳
  • 1篇刘宇鹏

传媒

  • 3篇中华医学杂志
  • 1篇中华老年心脑...
  • 1篇中国实用医药

年份

  • 1篇2018
  • 1篇2012
  • 1篇2010
  • 2篇2009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一项关于危重患者右旋美托咪啶与咪达唑仑镇静作用比较的随机对照试验被引量:1
2009年
γ氨基丁酸受体激动剂类药物是重症监护病房(ICU)患者最常使用的镇静药物,但有证据显示仪:受体激动剂有更明显的优点。Richer等进行一项研究比较了机械通气患者长期应用右旋美托咪啶与咪达唑仑镇静的有效性与安全性,结果发表于JAMA杂志(JAMA,2009,301:489-499)。
刘宇鹏喻栋平
关键词:右旋美托咪啶咪达唑仑随机对照试验危重患者受体激动剂机械通气患者
腹腔镜手术和开腹手术治疗妇科急腹症的临床效果分析被引量:4
2018年
目的探讨腹腔镜手术和开腹手术治疗妇科急腹症的临床效果。方法 90例妇科急腹症患者,按急诊收治时间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45例。观察组患者采取腹腔镜手术治疗,对照组则给予开腹手术治疗。对比两组的临床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手术时间为(58.3±5.0)min、术中出血量为(30.8±4.8)ml,均明显少于对照组的(82.5±5.2)min、(66.7±5.0)ml,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术后肛门排气时间为(20.5±5.0)h、伤口愈合时间为(3.0±1.2)d、住院时间为(4.5±1.5)d,均明显短于对照组的(30.2±6.5)h、(9.2±2.8)d、(9.5±2.5)d,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17.8%,观察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4.4%,两组患者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妇科急腹症患者,临床可采取腹腔镜手术进行治疗,不仅效果显著,且安全性较高,值得临床进行推广、应用。
王靳喻栋平
关键词:腹腔镜手术开腹手术妇科急腹症
一项大型的院内老年患者心肺复苏的流行病学调查被引量:2
2009年
心肺复苏(CPR)即针对呼吸和循环骤停所采取的抢救措施,以人工呼吸替代患者的自主呼吸,以心脏按压形成暂时的人工循环并诱发心脏的自主搏动,目的是迅速建立有效的人工循环,给脑组织及其他重要脏器提供氧合血液,使其得到保护。其主要措施包括畅通气道、口对口人工呼吸和人工胸外按压。随着CPR的普及,院外CPR成功率逐渐提高,但院内CPR后的生存率是否提高,患者和医院有何种特征可预测生存率尚不清楚。
喻栋平孙树杰
关键词:心肺复苏流行病学调查老年患者口对口人工呼吸心脏按压CPR
俯卧位治疗并不能提高中度和重度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存活率被引量:1
2010年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是在严重感染、休克、创伤及烧伤等非心源性疾病过程中,肺毛细血管内皮细胞和肺泡上皮细胞损伤造成弥漫性间质及肺泡水肿,导致的急性低氧性呼吸功能不全或衰竭。以肺容积减少、肺顺应性降低、严重的通气和(或)血流比例失调为病理生理特征,临床表现为进行性低氧血症和呼吸窘迫,肺部影像学表现为非均一性的渗出性病变。
喻栋平孙树杰
关键词:存活率肺毛细血管内皮细胞进行性低氧血症上皮细胞损伤呼吸功能不全
方体定向血肿吸引术治疗高血压患者壳核出血被引量:22
2012年
目的初步探讨应用方体定向软管血肿吸引术治疗老年高血压患者壳核出血的临床效果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治疗的老年高血压壳核出血患者227例,根据治疗方法分为方体定向吸引术组(微创组)113例及内科保守治疗组(内科组)114例,比较2组治疗效果。结果微创组平均住院时间较内科组明显缩短(14 d vs 26 d),近期功能恢复良好率明显升高(50.0%vs 20.0%),病死率明显下降(6.2%vs 16.7%),并发症(肺内感染、电解质紊乱、急性肾功能不全、再出血)发生率明显下降(P<0.05)。治疗后6个月随访,微创组出血量<50 ml患者治愈率明显高于内科组(57.8%vs 12.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方体定向软管血肿吸引术治疗老年高血压壳核出血可明显缩短住院治疗时间,减少并发症发生,降低病死率,改善远期预后。
孙树杰崔明隋韶光喻栋平尚冰冰
关键词:高血压性壳核出血血肿微创性穿刺术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