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庆昆
- 作品数:16 被引量:81H指数:6
- 供职机构:佛山市第二人民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佛山市卫生局科研基金佛山市医学科学技术研究计划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综合护理对尿激酶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患者疗效的影响被引量:3
- 2011年
- 目的探讨综合护理对尿激酶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患者疗效的影响。方法将6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利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综合护理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对照组应用尿激酶溶栓治疗后,采用严密观察生命体征、意识、瞳孔、肢体活动及言语变化,注意监测凝血机制等进行常规护理;而综合护理组则在溶栓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在溶栓前、溶栓中、溶栓后采用综合护理流程进行心理护理、健康教育、康复护理等系统综合护理,观察比较两组溶栓后的效果。结果综合护理组基本痊愈18例、显著进步10例、无变化2例、恶化0例、死亡0例;而对照组基本痊愈10例、显著进步14例、无变化6例、恶化0例、死亡0例,两组溶栓疗效比较经Ridit分析,综合护理组明显优于对照组(U=2.0274,P<0.05)。结论综合护理能明显提高急性脑梗死患者的溶栓治疗效果,其溶栓疗效与护理配合密切相关,提示严密观察病情变化,精心护理是保证溶栓成功的关键。
- 王鲁霞周庆昆
- 关键词:急性脑梗死静脉溶栓护理
- 脑血管意外伴发心理障碍的研究被引量:1
- 2006年
- 目的探讨脑血管意外心理障碍相关因素和治疗对策。方法采用汉密顿焦虑量表(HAMA)对132例首次发病住院的脑血管意外患者进行心理障碍评定,主要使用支持性心理治疗和常规药物治疗。结果132例中,63·6%的患者有心理障碍,女性发病率较男性高,年龄越小越易出现心理障碍,进行心理治疗前后各项症状均有不同程度地改善。结论脑血管意外患者心理障碍的发生率较高,采取有效的心理康复措施,对脑血管意外患者的整体康复有一定的帮助。
- 周庆昆赵延红
- 关键词:脑血管意外心理障碍
- 老年人偏身颤搐—舞蹈症28例临床特点被引量:9
- 2000年
- 目的 :探讨老年人偏身颤搐—舞蹈症的临床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近年收治的 2 8例 6 0岁以上老年人偏身颤搐—舞蹈症的临床资料。结果 :2 0例原发病为脑梗死 ,6例为脑出血 ,2例为钙化。病变部位为基底节、尾状核、壳核、内囊前肢、放射冠等 ,病灶范围在 0 8cm× 1cm× 1cm~ 1 5cm× 1 5cm× 2cm之间。经病因及对症治疗 ,2 0例症状很快消失 ,8例明显减轻。结论 :老年偏身颤搐—舞蹈症患者多系脑血管病变所致 ,治疗效果与致病原因有密切关系。
- 周庆昆
- 关键词:舞蹈病老年人病因
- 脑室外引流及加尿激酶灌注治疗自发性脑室出血被引量:4
- 2000年
- 目的 对脑室外引流和脑室外引流加脑室内灌注尿激酶治疗自发性脑室出血的疗效进行对比。方法 将5 3例自发性脑出血患者随机分成甲乙两组 ,甲组 3 0例 ,行脑室外引流治疗 ,乙组 2 3例 ,行脑室外引流加脑室内灌注尿激酶治疗。结果 甲组恢复良好 2例 ,生活自理 9例 ,不能自理 8例 ,植物生存 1例 ,死亡 10例 ( 3 3 % ) ;乙组恢复良好 6例 ,生活自理 8例 ,不能自理 5例 ,死亡 2例 ( 9% )。两组脑室内积血吸收时间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5 )。结论 脑室外引流加脑室内灌注尿激酶治疗可以早期清除脑室内积血 ,打通脑脊液循环通路 ,间接引流脑实质内血肿 ,减轻血肿对周围脑组织压迫 ,降低颅内压 ,降低病死率 ,减少致残率 ,疗效优于脑室外引流组。
- 周庆昆
- 关键词:自发性脑室出血尿激酶脑室外引流灌注疗法
- 腔隙性脑梗死197例临床分析被引量:4
- 2005年
- 目的:探讨腔隙性脑梗死病因、临床表现、脑CT及MRI特点及治疗中应注意的问题。方法:对197例腔隙性脑梗死作回顾性分析。结果:197例患者有高血压史155例(78.7%),糖尿病124例(62.9%),冠心病102例(51.8%),高脂血症110例(55.8%),短暂性脑缺血发作35例(17.8%),烟酒嗜好89例(45.2%)。按Fisher分型标准进行分型:单纯运动性轻偏瘫(PMH)98例,PMH变异型12例,感觉运动性卒中(SMS)9例,单纯感觉性卒中(PSS)6例,构音-手笨拙综合征(DHS)3例,腔隙状态(LS)23例,无症状腔隙性梗塞(ALI)35例,丘脑内囊综合征(TICS)11例。病灶基底节区最多见121例(占61.4%),其次为内囊、侧脑室、侧脑室旁及放射冠,少见部位有丘脑、额叶、顶叶及脑干。结论:治疗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等合并症乃是防治本病的关键。CT扫描或MRI是最佳的诊断手段,MRI对腔隙性脑梗死的显示明显优于CT。
- 李永鸿周庆昆卢颖瑜
- 关键词:腔隙性脑梗死纯感觉性卒中MRI特点腔隙性梗塞烟酒嗜好腔隙状态
- 急性脑梗死与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变化的相关性被引量:11
- 2009年
-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治疗前后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omocysteine,Hcy)水平变化的临床意义。方法动态监测97例急性脑梗死病例在临床治疗前后血浆同型半胱氨酸变化情况并与正常对照组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脑梗3组病人入院时血Hcy水平比对照组有明显升高,差异有显著性意义,治疗后1周及2周后血Hcy有降低趋势,但3组间差异无显著性意义,8例因病情加重出院患者,第1周血Hcy有明显增高。结论高Hcy血症与急性脑梗死关系密切,经有效治疗后血清Hcy有降低趋势,提示血清Hcy水平变化可为急性脑梗死的疗效观察及其预后的判断提供新的依据。
- 李永鸿周庆昆谭淑英
- 关键词:急性脑梗死同型半胱氨酸
- 脑卒中继发癫痫被引量:4
- 2006年
- 周庆昆赵延红
- 关键词:脑卒中癫痫继发性
- 佛山地区老年症状性癫痫患者的病因构成分析
- 2014年
- 目的:回顾性收集佛山地区老年症状性癫痫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患者的病因并了解病因构成。方法:收集2004年7月1日-2014年7月1日在本院就诊的老年症状性癫痫病例526例,将症状性癫痫病因按脑外伤、围产期损伤、中枢神经系统感染、脑血管疾病、脑肿瘤、脑皮质发育畸形、神经皮肤综合征和其他病因进行分类。采用非参数分析的多样本秩和检验比较癫痫家族史和热性惊厥在癫痫病因中的作用及诊断价值。结果:526例老年症状性癫痫患者中,脑血管病158例(30.0%),脑外伤95例(18.1%),中枢神经系统感染63例(12.0%),脑肿瘤56例(10.6%),围产期损伤36例(6.8%),脑皮质发育异常30例(5.7%),神经皮肤综合征12例(2.3%),其他76例(14.5%)。癫痫家族史在神经皮肤综合征比例最高,而热性惊厥在脑皮质发育畸形中最高。结论:在本研究中发现,脑血管病、脑外伤、中枢神经系统感染、脑肿瘤、围产期损伤为老年症状性癫痫最主要的病因。
- 卢颖瑜王金良周庆昆巫碧佳黄秉文
- 关键词:老年症状性癫痫病因
- 急性脑卒中患者早期外周血白细胞变化对预后的影响
- 2000年
- 目的:探讨外周血白细胞变化对急性脑卒中患者预后的临床意义。方法;测定73例急性脑卒中 患者早期外周血白细胞,并对脑出血及脑缺血组患者分别进行分析。结果:73例患者中白细胞增高共27例, 正常46例。脑出血组28例中有20例(71%)白细胞升高,脑缺血组45例中有6例(13%)白细胞升高,两组相 比差异有显著意义(P<0.01)。白细胞增高组病死率29.63%,白细胞正常组病死率2.17%,两组比较差异有 显著性意义(P<0.01),肢瘫及神经改变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P<0.01)。结论:白细胞增高与病情和预 后密切相关,因此观察急性脑卒中患者发病早期白细胞水平对判断病情及估计预后都具有一定参考价值。
- 周庆昆
- 关键词:脑血管意外急性脑卒中外周血白细胞变化预后
- 进展性脑梗死的相关危险因素被引量:17
- 2014年
- 脑梗死(CI)是由颅内动脉血流异常引起的一类组织缺血性病变,是中老年人群的常见病和多发病,也是临床上一类危害性较大的脑血管疾病,具有起病快速、进展迅猛、死亡率和致残率较高的特点,中国人群的CI发病率近年来呈现持续上升的趋势。与CI发病相关的危险因素的种类较多,主要包括LDL-C水平偏高、颈动脉斑块或狭窄、合并高血压、合并糖尿病等[1]。CI 患者的典型临床症状为脑组织缺血导致的中枢神经功能损害,对患者机体的各项功能都造成严重的损害,同时患者还可并发感染、心脏不良事件、应激性溃疡等严重并发症,甚至出现心源性猝死,即使是经过有效临床救治的患者,也可出现梗死复发、梗死后出血等不良结局[2],给患者、家属乃至整个社会都带了沉重的负担。进展性脑梗死(PCI )是指在CI发病后6 h~1周内,患者的神经损害症状在医疗干预的情况下仍然呈现进行性加重的临床过程。PCI是一类难治性脑血管疾病,患者的死亡率和致残率要显著高于一般的CI患者,其病例数量约占CI总病例数的30%[3],已成为广受关注的临床问题。本研究针对PCI 的相关危险因素进行了研究和分析,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 区腾飞杨洁廖龙光李永鸿李荣周庆昆
- 关键词:进展性脑梗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