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东华 作品数:46 被引量:64 H指数:5 供职机构: 杭州师范大学 更多>> 发文基金: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 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 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 更多>> 相关领域: 历史地理 医药卫生 文化科学 政治法律 更多>>
全面抗战初期日军对沦陷区的佛教“宣抚”研究——以杭州日华佛教会为个案 2020年 抗日战争时期,侵华日军利用佛教对沦陷区民众进行“宣抚”的问题,从20世纪80年代以来就为学者们所关注。杭州被誉为东南佛国,自古以来佛教昌盛。与其他地区的日军随军僧广开宗派进行佛教“宣抚”不同,侵杭日军随军僧虽然也办有分宗,但规模较小,而真正充当“宣抚班”之一的是主动附逆的杭州日华佛教会。该会由不良僧人成元、隆定担任会长,逼迫杭城各寺庙入会,接受日军管理;办理日语学校、难民收容所,假行慈善活动;改造大乘佛教教义,为侵略者招魂,对杭城民众进行佛教“宣抚”。杭州日华佛教会这一个案表明,侵华日军对沦陷区佛教“宣抚”的真相是利用大乘佛教教义和措施消弭沦陷区民众的民族认同和抵抗思想。 周东华关键词:沦陷区 大乘佛教 晚清书报检查制度的现代化趋向——评《晚清书报检查制度研究》 2012年 在中国经历过的两千多年专制主义社会里,统治阶层从未放松过对舆论宣传的控制。到了晚清时期,国门洞开,西方新事物、新思想不断冲击着专制主义国家的旧壁垒,清政府在专制主义政策推行上较之以前也稍有松动,特别是清政府推行新政以后,对出版舆论的监督有所放松,但这并不意味着完全的放开,统治阶层在书报检查制度上通过各种手段力求维护其正统地位,只是相对以前而言,晚清时期的书报检查制度现代性已渐露端倪,对后世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张运军学者在《晚清书报检查制度研究》一书中针对这一时期的书报检查制度给予了详细的分析解释,并从一般书籍、报纸、教科书三个方面进行了细化论述,读后深受启发,也提出了一些个人的看法以供商榷。 刘家兴 周东华关键词:书籍 报纸 教科书 查禁 民国浙江基督教机构的慈幼公益教育初探 被引量:4 2009年 近年来,基督教等非政府组织在历史上曾经举办过的社会公益活动,正在成为史学界关注的热点。本文在梳理各类原始资料的基础上,以民国时期浙江省基督教机构的慈幼公益教育为个案,探讨基督教社会公益事业的核心问题——慈幼公益教育。文章认为,基督教机构的慈幼公益教育,有主日学校、暑期学校和慈善小学三种形式;其创办初衷是作为福音传播的媒介,培养教徒、扩散基督福音;民国肇始后,随着中国国族重建任务的提出,其教育宗旨亦发生变化,将培养为国家社会服务的"新国民"和传播基督福音的"新教徒"联系起来,专门培养"国民教徒"。慈幼公益教育目标的转变,也从一个侧面展示了基督教社会公益事业的本土化问题。 周东华另一种"宣抚":杭州沦陷初期外侨对日交涉与日军因应 被引量:3 2022年 全面抗战爆发后,有不少欧美外侨留在旅居城市,成为抗日战争的亲历者.杭州沦陷之初,在杭城的部分外侨也遭遇了日军暴行,其财产被抢劫,人身遭受伤害.面对这些暴行,杭州外侨以美侨为首,试图通过外交途径,予以抗议,并谋求解决.日方派遣调查团来杭进行一场"形式主义"调查,以"误会"搪塞了事.随着"维持会"等傀儡组织的成立,杭城秩序开始恢复,但日军仍然肆无忌惮地对城中中外难民实施暴行.外侨们筹建红十字会杭州分会等开展自救和救济,凭借条约特权,利用宗教信仰,向日军谋求正常活动的权利,在争取日军中基督徒的同情、获取外出通行证、交涉伤兵难民救济等方面,取得一定成效.对于这些"成效",不应评价过高.日军的"形式主义"调查和对外侨的宽容与许可,本质是日军统治沦陷区的隐蔽"宣抚"手段.杭州沦陷初期外侨对日交涉与日军的因应,折射出沦陷史书写应当剖析"大写"或"小写"的民族国家叙事问题. 周东华 黄梦迪关键词:外侨 交涉 董景安《六百字编通俗教育读本》考 被引量:2 2009年 周东华关键词:通俗教育 扫盲运动 奠基作用 扫盲教育 扫盲教材 文盲 补正史之阙与寓意劝惩:清代麻风的伦理叙事研究——以陈徽言《南越游记》卷2《疠疡传染》为文本 2021年 游记因其具有亲历、亲闻和亲睹特性而成为社会史研究的重要题材。晚清时期,陈徽言《南越游记》卷2《疠疡传染》记录了麻风病的地域分布和发病缘由、病理特征与危害、广州和潮州旧有麻风院、麻风病患的婚姻生活、岭南特有之麻风女"过癞"习俗等。以《南越游记》所载麻风史料为代表的游记非但有效补充了地方志等正史之阙,更重要的是,"尽代其疯"这种"在地化"的麻风叙述"寓意劝惩",通过讲述麻风女恪守善道而痊愈、夫妻同德共患难而痊愈、麻风男患者因善行痊愈和正常男子勾引麻风女而受惩得病等故事,彰显了中国古代规劝和重塑"行善治癞"的伦理体系。 周东华关键词:麻风病 伦理叙事 讲述内源型现代化源起的故事——评《现代工业的起源》 2010年 已故北京大学历史学系罗荣渠先生在其代表作《现代化新论》中,就世界各国现代化的类型学有过相当精辟的划分。他说:世界各国通向现代化的道路大致可概括为内源的现代化(modernization from within)和外源或外诱的现代化(modernization from without)两类,前者指由社会自身力量产生的内部创新经历漫长过程的社会变革的道路;后者指在国际环境影响下,社会受外部冲击而引起内部的思想和政治变革并进而推动经济变革的道路。 周东华关键词:故事 社会变革 汤寿潜与清末杭州江墅铁路兴建 2023年 江墅铁路是浙江第一段商办铁路。1905年,在浙江绅民的斗争下,清政府被迫收回全浙铁路路权,交由商民自办,由汤寿潜总理全浙铁路事宜。浙江全省铁路公司成立后,汤寿潜率先修建杭州段江墅铁路。在线路规划过程中,公司围绕铁路穿城绕城、站点选择进行了仔细的勘测与分析,最终决议铁路穿城,沿城内墙根走线,并设置闸口、南星、清泰、艮山、拱宸五个站点。1906年,汤寿潜又提议将清泰站移入城内,设为中心站,以“揽全城客货之利”。经过购地、拆将台、调整轨道,1910年城站最终落成,成为杭州最早的城内火车站。 周东华 陈子涵关键词:汤寿潜 全面抗战初期国民党高层对“焦土抗战”之认知与分歧——以朱家骅为中心 2023年 全面抗战爆发后,国民党高层就是否采用及如何采取“焦土抗战”,在认知和实践上发生了相当严重的分歧。1937年11月底至12月初从浙江省主席职位调离前后的朱家骅,在其“离浙声明”中首次提出以“爱惜民力物力”为前提的“焦土抗战”观点,且认为这样的认识是符合蒋介石意旨的,但被以桂系为代表的主张“自我焦土”的“焦土抗战”论者曲解和误解。为此,他在浙江省政府撤出杭州时作了保全杭州城的安排,也在从浙江路经江西、湖南抵达湖北之履新途中,一路解释他的“焦土抗战”观点,但效果寥寥,呼应者仅汪精卫等极少数国民党高层。待到1938年“长沙大火”,被保全的杭州城和被焚毁的长沙城形成强烈对比之时,无论是蒋介石本人还是陈诚等国民党高层,对“焦土抗战”作了一些反思;知识界、舆论界也主张慎用“莫斯科公式”。此后,中国社会有关“焦土抗战”的讨论与实践都趋向理性与慎重,应该说是对朱家骅“焦土抗战”认知和实践的最大肯定。 周东华关键词:全面抗战 台湾地区乐生疗养院的建立演变与影响 2021年 乐生院是日本殖民台湾后于1930年设立的公立麻风防治机构,长期承担着麻风患者隔离治疗、康复疗养及社会防治等任务,日据时期依托警察公医体系和保甲制度,有效实施患者强制隔离制度;战后引进治疗麻风药物DDS,推广门诊治疗,开展巡回医疗;1984年联合化疗推广以后,其依靠公立医院和教会医院体系的特别皮肤科门诊,顺利完成麻风门诊及住院治疗任务;1999年归属台湾地区行政管理机构卫生事务主管部门管理,医院逐渐转型为社区综合医院。乐生院在不同历史时期,顺应台湾地区卫生防疫体系和麻风科学的发展变化要求,采取不同防治策略,实现了麻风防治的目标,为了解台湾地区卫生防疫和公共卫生变迁提供了典型范例。 王思齐 周东华 王鹏 王景权关键词:麻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