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吴金苗

作品数:9 被引量:31H指数:3
供职机构:河南中医药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河南省科技攻关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9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9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篇穴位
  • 2篇针刺
  • 1篇丹参
  • 1篇丹参注射液
  • 1篇蛋白
  • 1篇蛋白抗体
  • 1篇眩晕
  • 1篇眩晕患者
  • 1篇眩晕症
  • 1篇眩晕症状
  • 1篇穴位埋线
  • 1篇穴位贴敷
  • 1篇穴位自血疗法
  • 1篇血海
  • 1篇血海穴
  • 1篇血疗
  • 1篇盐酸氨溴索
  • 1篇炎性
  • 1篇炎性因子
  • 1篇抑制基因

机构

  • 7篇河南中医药大...
  • 2篇河南省中医药...
  • 2篇河南中医学院...
  • 1篇武警河南总队...

作者

  • 9篇吴金苗
  • 2篇陈建辉
  • 1篇陈建辉
  • 1篇周子静
  • 1篇周艳丽
  • 1篇杨勇
  • 1篇冯素枝
  • 1篇吴春亚
  • 1篇张君
  • 1篇庞智文
  • 1篇林国平
  • 1篇苏兆贤
  • 1篇王东阳
  • 1篇乔敏
  • 1篇周子静

传媒

  • 2篇河南中医
  • 1篇哈尔滨医药
  • 1篇中医研究
  • 1篇实用中医药杂...
  • 1篇光明中医
  • 1篇亚太传统医药
  • 1篇中医学报
  • 1篇系统医学

年份

  • 1篇2024
  • 2篇2022
  • 1篇2021
  • 1篇2019
  • 2篇2017
  • 1篇2014
  • 1篇2008
9 条 记 录,以下是 1-9
排序方式:
邵氏组方配突三针治疗甲状腺良性结节被引量:2
2022年
目的:观察邵氏组方配突三针治疗甲状腺良性结节的临床疗效。方法:180例甲状腺良性结节患者随机平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给予邵氏组方配突三针,对照组给予左甲状腺素钠,两组患者均治疗两个月。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中医证候评分、自身抗体水平、甲状腺情况及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中医证候评分均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低于同期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血清甲状腺微粒体抗体(thyroid microsomal antibody,TMAb)及甲状腺球蛋白抗体(thyroglobulin antibodies,TGAb)水平显著低于治疗前,观察组以上指标低于同期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甲状腺结节体积、数量及直径均显著低于治疗前,观察组以上指标低于同期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结节大小疗效和中医证候疗效分别为91.11%、86.67%,对照组分别为46.67%、41.11%,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邵氏组方配突三针治疗甲状腺良性结节疗效显著,可明显降低患者中医证候积分,TGAb、TMAb抗体水平及甲状腺结节体积、数量。
吴金苗张君陈建辉
关键词:甲状腺良性结节甲状腺球蛋白抗体
理气补肾活血化瘀法辨治瘀胀病体会
2022年
瘀胀病常见于中老年女性,目前发病机制并不明确,与西医特发性水肿在临床症状上相似,西医治疗多采用利尿、激素、改善血管通透性等对症治疗,疗效不理想,症状易反复。中医药遵循辨证施治原则,认为此病主要病机在气滞血瘀、脾肾亏虚,以理气开郁、化瘀利水、补益脾肾组方,往往能收到良效。
吴金苗
关键词:活血化瘀法
百令胶囊结合盐酸氨溴索对COPD合并肺部感染ICU患者肺功能及炎性因子的影响被引量:3
2019年
目的:探讨百令胶囊结合盐酸氨溴索对COPD合并肺部感染ICU患者肺功能及血清NF-κB、TNF-α、IL-8等因子的影响。方法:选择COPD合并肺部感染ICU患者12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0例。所有患者视病情给予常规对症治疗,在此基础上,对照组患者给予盐酸氨溴索治疗,观察组患者给予百令胶囊结合盐酸氨溴索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肺功能指标,血清NF-κB、TNF-α、IL-8变化及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FEV1、FEV1/FVC、FEV1%Pre肺功能指标,血清NF-κB、TNF-α、IL-8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FEV1、FEV1/FVC、FEV1%Pre指标均升高,血清NF-κB、TNF-α、IL-8水平降低(P<0.05);观察组治疗后FEV1、FEV1/FVC、FEV1%Pre均高于对照组,血清NF-κB、TNF-α、IL-8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为95.00%,高于对照组的8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百令胶囊结合盐酸氨溴索可显著改善COPD合并肺部感染的ICU患者肺功能,降低气道炎症反应状态,疗效确切,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和应用。
苏兆贤冯素枝吴金苗
关键词:肺部感染肺功能百令胶囊盐酸氨溴索
针刺加TDP照射联合臭氧注射治疗退行性膝关节炎48例被引量:4
2014年
目的:观察针刺加TDP照射联合臭氧治疗退行性膝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6例退行性膝关节炎患者按1∶1的比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48例给予针刺(血海、梁丘、内外膝眼、足三里、阳陵泉、三阴交,阿是穴),留针30 min,10 min行针1次,留针期间TDP灯关节局部照射。治疗组48例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给予臭氧关节腔内注射治疗。结果:治疗组痊愈15例,显效18例,有效14例,无效1例,有效率为97.9%;对照组痊愈10例,显效14例,有效17例,无效7例,有效率为85.4%。两组疗效对比,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刺加TDP联合臭氧注射治疗退行性膝关节炎疗效确切。
陈建辉吴春亚吴金苗
关键词:退行性膝关节炎针刺疗法臭氧注射TDP灯
穴位自血疗法配合复方丹参注射液治疗青年痤疮48例被引量:12
2008年
吴金苗周子静
关键词:痤疮穴位自血疗法复方丹参注射液肺俞穴足三里穴血海穴
陈氏“颈三穴”神经根针刺辅治神经根型颈椎病临床观察
2024年
目的:观察陈氏“颈三穴”神经根针刺辅治神经根型颈椎病的效果。方法:100例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50例。两组接受规范化推拿正脊、艾灸治疗,观察组加用陈氏“颈三穴”神经根针刺治疗。结果:总有效率观察组较对照组高(P<0.05)。两组治疗后血清IL-6、TNF-α水平、VAS评分均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YT20分法评分均升高,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陈氏“颈三穴”神经根针刺辅治神经根型颈椎病可增强疗效。
陈建辉王东阳林国平杨勇庞智文吴金苗
关键词:神经根型颈椎病
针灸配合整脊治疗颈性眩晕患者眩晕症状的改善作用被引量:6
2017年
目的研讨颈性眩晕患者接受中医针灸与整脊手法治疗对眩晕症状的改善作用。方法从该院2014年12月—2016年8月选取62例颈性眩晕患者参与研究试验,并随机划分组别,Ⅰ组31例接受单纯整脊手法治疗,Ⅱ组31例接受中医针灸配合整脊手法方案治疗,对该两种方案的临床应用效果、眩晕症状及体征改善情做评估。结果Ⅱ组在接受方案治疗后,取得了96.77%的总有效率,相比Ⅰ组的总有效率(77.42%)显著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接受症状及体征评测,评测结果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Ⅱ组的眩晕、头痛、恶心/呕吐及耳鸣评测结果均显著降低,优于Ⅰ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医针灸配合整脊手法对颈性眩晕患者的治疗具有确切、安全的效果,对促进患者眩晕症状及相关体征的恢复更有利,值得加强推广。
吴金苗周子静
关键词:颈性眩晕中医针灸整脊手法眩晕症状
“治癌灵”穴位贴敷联合针刺对H22肝癌小鼠Nm23-H1表达的影响被引量:3
2017年
目的:观察"治癌灵"穴位贴敷联合针刺对H22移植性肝癌小鼠肿瘤转移抑制基因Nm23-H1蛋白水平表达的调节作用,探讨该疗法对肿瘤的抑制作用是否与提高Nm23-H1的表达有关。方法:选取健康雄性昆明种小鼠50只,采取完全随机分组法,依照随机数字表法选取10只小鼠,设为正常组,余者造模,经正常饲养7天后,随机分为模型组、穴位贴敷组、针刺组、综合组,每组10只。于雄性昆明种小鼠前肢右腋皮下接种0.2 m L H22肿瘤细胞悬液进行造模。计算瘤重和小鼠肿瘤生长抑制率,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瘤细胞中Nm23-H1的含量。结果:与模型组比较,各组均能抑制瘤体生长(P<0.05),明显改善小鼠的生存质量,且综合组优于穴位贴敷组和针刺组(P<0.05);与模型组比较,各组均能明显提高Nm23-H1蛋白表达水平(P<0.01),综合组优于穴位贴敷组和针刺组(P<0.05)。结论:"治癌灵"穴位贴敷及针刺均可提高H22移植性肝癌小鼠Nm23-H1蛋白表达水平,进而抑制癌细胞的生长及肿瘤侵袭转移,改善生存质量,且穴位贴敷联合针刺疗法疗效更佳。
吴金苗周艳丽
关键词:穴位贴敷肿瘤转移抑制基因NM23-H1
复方利多卡因乳膏减轻穴位埋线进针时疼痛感120例临床观察被引量:1
2021年
目的探讨复方利多卡因乳膏对穴位埋线进针时疼痛感的影响。方法选择穴位埋线治疗的患者12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60例)和对照组(60例)。其中对照组患者在术前30 min给予涂抹护手霜,观察组患者在术前30 min给予涂抹复方利多卡因乳膏,之后分别进行穴位埋线。比较两组患者进针前后平均动脉压、心率、疼痛以及炎症反应情况变化,观察两组不良反应情况。结果与进针前相比,对照组患者进针后平均动脉压、心率以及VAS评分均明显升高(P<0.05)。观察组患者进针前后平均动脉压、心率以及VA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疼痛缓解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与进针前相比,对照组患者进针后血清白细胞介素-6(IL-6)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均明显升高,与观察组相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期间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复方利多卡因乳膏涂抹进针部位,可以有效减轻患者进针时的疼痛感,提高临床穴位埋线疗法的依从性,安全性可靠,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吴金苗乔敏苏兆贤马战胜
关键词:复方利多卡因乳膏穴位埋线进针疼痛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