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12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2篇医药卫生

主题

  • 3篇血性
  • 3篇缺血
  • 3篇缺血性脑卒中
  • 3篇卒中
  • 3篇脑卒中
  • 2篇血清
  • 2篇脑脊液
  • 2篇急性
  • 2篇病因
  • 2篇病因分析
  • 1篇低分
  • 1篇低分子
  • 1篇低分子肝素
  • 1篇低颅压
  • 1篇低颅压综合征
  • 1篇第五脑室
  • 1篇电图
  • 1篇毒性
  • 1篇性发育
  • 1篇性发育异常

机构

  • 12篇南华大学
  • 1篇中南大学
  • 1篇廊坊市人民医...

作者

  • 12篇单桂珍
  • 7篇邹伟
  • 5篇刘淑云
  • 4篇刘小军
  • 3篇陈勇军
  • 2篇陈涛
  • 1篇刘贵香
  • 1篇蒋福生
  • 1篇张新华
  • 1篇户文娟
  • 1篇裴少保

传媒

  • 3篇中西医结合心...
  • 2篇实用心脑肺血...
  • 1篇中国乡村医药
  • 1篇临床误诊误治
  • 1篇中国医师杂志
  • 1篇南华大学学报...
  • 1篇中国血液流变...
  • 1篇实用临床医学...
  • 1篇神经病学与神...

年份

  • 3篇2007
  • 4篇2006
  • 3篇2005
  • 1篇2004
  • 1篇2003
1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非酮症性高血糖性癫痫16例临床分析被引量:7
2007年
陈勇军邹伟单桂珍刘小军裴少保
关键词:糖尿病并发症
血清与脑脊液中病原抗体检测对病毒性脑炎的诊断价值被引量:2
2007年
目的研究病毒性脑炎患者血清与脑脊液标本中病毒特异性抗体IgM阳性率的差异,并探讨其诊断意义。方法回顾同期进行了血清与脑脊液检测病毒特异性抗体IgM的89例病毒性脑炎住院患者资料,统计抗体阳性率,比较:(1)两种标本中病毒特异性抗体阳性率的差异;(2)一种标本检测与两种标本同时检测病毒特异性抗体阳性率的差异。结果(1)血清标本病毒特异性抗体的阳性率为53.93%,脑脊液标本病毒特异性抗体的阳性率为34.83%,两者比较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0.025)。(2)两种标本同时检测病毒特异性抗体阳性率为71.91%,与任何一种标本检测的阳性率比较,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0.02)。结论(1)检测血清中病毒特异性抗体可获得较脑脊液高的阳性率;(2)两种标本同时检测病毒特异性抗体是一种提高病毒性脑炎病原学诊断阳性率的有效方法。
刘贵香邹伟刘淑云单桂珍
关键词:病毒性脑炎抗体病原学诊断血清脑脊液
多发性脑神经损害68例病因分析被引量:1
2006年
目的探讨多发性脑神经损害的病因。方法对多发性脑神经损害68例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病因依次是:鼻咽癌脑神经侵害19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12例,多发性脑神经炎10例,颅内动脉瘤6例,海绵窦动静脉瘘4例,海绵窦血栓形成、脑干脑炎各3例,结核性脑膜炎、痛性眼肌麻痹、脑干梗死、格林-巴利综合征各2例,多发性硬化、新型隐球菌性脑膜炎、脑干肿瘤各1例。结论主要病因:鼻咽癌脑神经侵害、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多发性脑神经炎、颅内动脉瘤。
邹伟单桂珍刘淑云
关键词:病因
超早期应用紫外线辐射充氧自血回输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
2003年
目的 观察超早期应用紫外线辐射充氧自血回输(UBIO)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60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随机平分为两组,在发病6 h内即开始治疗,对照组30例,常规药物治疗,治疗组30例,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UBIO,隔天1次,5次为1个疗程,共2个疗程,观察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情况及血液流变学改变。结果 治疗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神经功能缺损、血液流变学各项指标均改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超早期应用UBIO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安全、方便、有效,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刘小军陈涛单桂珍陈勇军
关键词:UBIO安全性
缺血性脑卒中青年病人82例临床分析被引量:1
2005年
目的分析青年人缺血性脑卒中的病因、危险因素、临床特点及预后.方法回顾调查82例18岁~45岁年龄段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病人(青年组)的临床资料,并与80例45岁以上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病人(对照组)的临床资料进行对照分析.结果青年病人缺血性脑卒中有明确病因者71例(86.58%),不太清楚的11列(12.42%).其中动脉硬化46例(56.09%),栓塞性疾病8例(9.75%),血液病和凝血性疾病5例(6.09%),围生期3例(3.65%),烟雾病2例(2.43%).主要危险因素为高血压、吸烟、高脂血症、糖尿病,多为男性,临床表现以偏瘫,偏身感觉障碍为主,预后较好.治愈64例(78.05%),显著进步15例(18.29%),死亡3例(3.36%).结论青年人缺血性脑卒中主要危险因素有高血压、吸烟、高脂血症、糖尿病,男性为多,预后好,治愈率高,病死率低.
刘小军单桂珍
关键词:青年病人脑卒中
YL-1型一次性颅内血肿穿刺针微创治疗自发性脑出血60例疗效分析被引量:11
2005年
探讨应用YL—1型一次性颅内血肿穿刺针微创(简称微创术)治疗自发性脑出血的手术时机、首次血肿抽吸及清除量与疗效之间的关系。结果说明,该微创术是一种简便的治疗脑出血的有效方法,适时进行微创术治疗自发性大量脑出血能早期稳定病情,降低死亡率,有利于急性期神经功能的恢复。
张新华单桂珍刘淑云刘小军
关键词:一次性颅内血肿穿刺针自发性脑出血YL-1型疗效分析微创治疗血肿抽吸
左旋咪唑致脱髓鞘脑病11例误诊分析
2006年
左旋咪唑(levamisole,LMS)是目前农村较常用的驱虫药物,左旋眯唑引起脱髓鞘脑病的临床报道逐渐增多,在基层医院由于缺乏对此病的认识以及缺少磁共振成像(MRI)设备常导致误诊。我院1995年11月至2004年9月共收治左旋咪唑所致脱髓鞘脑病33例,其中11例在基层医院被误诊,误诊率33.3%,现就误诊原因分析如下:
邹伟单桂珍刘淑云
关键词:脱髓鞘脑病左旋咪唑误诊分析误诊原因分析驱虫药物误诊率
72例透明隔发育畸形脑电图及CT资料分析
2006年
邹伟单桂珍蒋福生
关键词:CT资料脑电图先天性发育异常透明隔囊肿特征性症状第五脑室
低分子肝素对急性脑梗死血液流变性的影响
2005年
目的 观察低分子肝素对急性脑梗死血液流变学的影响。方法 将8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低分子肝素治疗组(40例)和常规治疗对照组(40例) ,在治疗前及治疗后14d观察血液流变学的变化。结果 治疗后血液流变学各项指标均明显降低,治疗期间无明显不良反应。结论 低分子肝素可降低脑梗死患者的血液粘度,改善脑部微循环。
单桂珍陈涛
关键词:低分子肝素急性脑梗死血液流变学
80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水平的临床分析被引量:1
2007年
目的:探讨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与缺血性脑卒中的关系及干预的方法。方法:应用美国雅培FPIA方法测定80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入院后血清同型半胱氨酸(以下简称hcy)含量,与同期50例健康体检人员进行对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中高hcy者随机分为两组,非治疗组(21例)进行常规治疗,治疗组(24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接受叶酸、维生素B6及维生素B12治疗;4周之后复查hcy水平,进行治疗前后hcy值对照。结果:缺血性脑卒中患者hcy水平与对照组间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治疗组与非治疗组治疗前hcy水平无显著性差异(t=0.2301,P>0.05),而治疗后具有显著性差异(t=-3.222,P<0.01)。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中hcy含量显著高于健康人群,是缺血性脑卒中的危险因素,叶酸、维生素B6及维生素B12联合应用可明显降低增高的血同型半胱氨酸水平。
陈勇军侯友文单桂珍邹伟
关键词:同型半胱氨酸病例报告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