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刘翠翠

作品数:2 被引量:21H指数:1
供职机构:宁波大学教师教育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哲学宗教社会学经济管理自然科学总论更多>>

文献类型

  • 2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篇经济管理
  • 1篇哲学宗教
  • 1篇社会学
  • 1篇自然科学总论

主题

  • 1篇意志
  • 1篇有意
  • 1篇有意识
  • 1篇旁观
  • 1篇旁观者
  • 1篇偏好
  • 1篇自我
  • 1篇无意
  • 1篇无意识
  • 1篇风险偏好

机构

  • 2篇宁波大学

作者

  • 2篇汪祚军
  • 2篇原献学
  • 2篇刘翠翠
  • 2篇陈彬
  • 2篇刘磊鑫

传媒

  • 1篇宁波大学学报...
  • 1篇心理科学进展

年份

  • 2篇2013
2 条 记 录,以下是 1-2
排序方式:
意志研究新进展:无意识目标追求
2013年
意志行为能在无意识条件下自动发起和执行,此种无意识意志行为被称为无意识目标追求。无意识目标追求具有类似于意识目标追求的某些特征和功能,但却有着相对独特的产生机制:其发生依赖于目标表征的可及性和目标状态的渴求性。无意识目标追求与意识目标追求可能产生相互作用:当两者兼容时,效果相互增强,呈叠加效应;两者冲突时,呈相减效应。
原献学陈彬刘磊鑫刘翠翠汪祚军
关键词:意志
当局者迷,旁观者清? 自我-他人决策的理性差异及其机制被引量:21
2013年
生活充满抉择,由于知识经验的局限,人们常需寻求他人建议,抑或直接请他人代己决策。诸多研究探讨了自我决策、向他人建议,以及代他人决策之间的差异。探究这种差异的动因之一在于考察何种条件下的决策更优或更"理性"。以往研究表明,自我决策或他人决策(向他人建议或代他人决策)均有可能更易违背理性决策原则,隐含着他人决策优于自我决策的"当局者迷,旁观者清"这一传统智慧有一定的边界条件。研究者一般从认知(建构水平理论)、情绪(类型和卷入度),以及动机(调节聚焦理论)三种视角对自我-他人决策差异进行解释。本文作者提出基于理由的决策(reason-based account)假设来解释自我-他人决策在理性程度上的差异。未来研究可从决策过程及脑机制上深入考察自我-他人决策差异及其机制。
刘翠翠陈彬刘磊鑫原献学汪祚军
关键词:风险偏好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