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由军
- 作品数:25 被引量:73H指数:5
- 供职机构:南昌大学第四附属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江西省自然科学基金江西省教育厅科学技术研究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64排螺旋CT血管成像诊断颅内动脉瘤影像学特点及其价值分析被引量:3
- 2020年
- 目的探讨64排螺旋CT血管成像(64-SCTA)诊断颅内动脉瘤影像学特点及其价值。方法选择2017年1月~2019年12月南昌大学第四附属医院接诊的经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确诊的60例颅内动脉瘤患者(63个动脉瘤)作为研究对象,均接受64-SCTA检查。以DSA检查结果为金标准,分析64-SCTA诊断颅内动脉瘤价值。结果64-SCTA诊断颅内动脉瘤检出率、瘤体短轴、瘤体长轴、瘤颈宽度与瘤体定位质量评分与DSA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64-SCTA诊断颅内动脉瘤三维关系、瘤体形态质量评分高于DSA[(2.34±0.21)分vs.(2.01±0.12)分、(2.23±0.31)分vs.(1.96±0.17)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64-SCTA平扫病灶为高密度影且呈类圆形,增强扫描病灶显著强化,均匀高密度影,对比剂填充;容积再现(VR)重建动脉瘤瘤体与周围结构关系、三维关系和瘤体形态显示清晰;最大密度投影(MIP)可准确定位动脉瘤,但图像清晰度较VR欠佳;多平面重建(MPR)重建可准确定位动脉瘤,瘤体光滑度优良且形态清晰,三维空间关系显示欠佳。结论64-SCTA诊断颅内动脉瘤准确性较高,配合强大后处理技术,能准确定位瘤体,清晰显示瘤体大小、形态与空间关系,为临床手术方案的制订提供参考依据。
- 金凤彬刘由军尹生江
- 关键词:颅内动脉瘤64排螺旋CT血管成像影像学特点数字减影血管造影
- 脑颜面部血管瘤病的影像诊断
- 2012年
- 目的探讨脑颜面血管瘤病CT及MRI的影像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2012年收集的5例经CT及MRI证实脑颜面血管瘤病患者的影像资料,其中3例行CT检查,2例行MRI常规扫描及增强检查,1例行CTA检查。结果 5例脑颜面血管瘤病患者均有特征性影像学表现,额、颞、顶部脑回样钙化、脑萎缩及发育不全等影像表现。结论脑回状钙化及脑萎缩是脑颜面血管瘤病特征性改变,CT对此病的诊断有一定的优势,为首选的检查方法。MRI与CT联合应用更有利于诊断此病。
- 李静尹生江刘妍姝闫智杰刘由军
- 关键词:CTMRI
- 后路经皮内窥镜下颈椎椎间盘切除术的解剖学研究及临床意义被引量:8
- 2020年
- 目的探讨后路经皮内窥镜下颈椎椎间盘切除术的安全范围。方法选取20具成人颈椎标本,分别测量C3/C4至C6/C7各节段左右两侧V点与硬脊膜外侧距离、V点与椎动脉水平及垂直距离、小关节面宽度,并进行统计学比较。结果 V点与硬脊膜外侧距离为:左(1.31±0.32)^(2.46±0.60)mm,右(1.29±0.35)^(2.75±0.45)mm,各节段间差别有统计学意义,同一水平左右差别无统计学意义;V点与椎动脉水平距离为:左(2.17±0.42)^(5.10±0.93)mm,右(1.99±0.39)^(5.00±0.71)mm,各节段间差别有统计学意义,同一水平左右差别无统计学意义;V点与椎动脉垂直距离为:左(11.05±1.06)^(13.47±1.12)mm,右(11.33±1.20)^(13.61±1.01)mm,同一水平左右侧差别有统计学意义,节段间比较C3/C4与C4/C5无明显差异,其余节段间差别均有统计学意义;小关节面宽度为:左(10.79±0.93)^(12.66±0.88)mm,右(10.86±0.68)^(12.54±0.70)mm。结论后路经皮内窥镜下颈椎椎间盘切除术的安全范围宜控制在距V点内侧C3/C4至C6/C7各水平1.20~2.00 mm;磨除范围距V点外侧C3/C4至C6/C7各水平超过2.00~5.00 mm时可能到达椎动脉体表投影处,因此需注意此时的手术进入深度宜控制在:C3/C4~C6/C7各节段距V点11.00~14.00 mm。
- 曹禹文刘由军袁佳江凯燕徐聪
- 关键词:颈椎后路内窥镜
- 穿透性主动脉粥样硬化性溃疡1例报告并文献复习被引量:6
- 2011年
- 目的:了解穿透性动脉粥样硬化性溃疡的临床特征、诊断和治疗。方法:对1例穿透性动脉粥样硬化性溃疡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1例患者临床表现为晕厥起病,其后出现低血压、胸闷、浆膜腔积液及胸痛,64排CT主动脉血管成像及三维重建图像示升主动脉穿透性动脉粥样硬化性溃疡伴壁内血肿形成,手术放置血管内支架后症状消失。结论:穿透性动脉粥样硬化性溃疡的临床表现多样,CT血管成像是有效的诊断手段,临床表现明显者应尽早手术治疗。
- 韩飚贾宝辉陈军喜潘毅夏芝辉闫智杰刘由军
- 关键词:主动脉夹层急性主动脉综合征主动脉硬化
- 头颈部小涎腺腺样囊性癌的病理和影像分析被引量:3
- 2010年
- 目的分析头颈部小涎腺腺样囊性癌的病理和影像征象,为临床治疗和判断预后提供依据。方法结合文献并回顾性分析头颈部小涎腺腺样囊性癌20例病理特点和影像改变,其中男12例,女8例。结果筛孔型10例,管状型6例,实体型4例;CT表现不规则形的肿块12例,伴有或部分伴有小囊性低密度区15例,均匀软组织块影4例。结论小涎腺腺样囊性癌虽然缺乏特异性的影像改变,但筛孔样的影像表现和沿神经侵袭性的生长方式,对诊断腺样囊腺癌和预后的判断有一定价值。
- 刘由军王红茹李静
- 关键词:头颈部小涎腺腺样囊性癌
- 双侧巨大肾上腺髓性脂肪瘤影像诊断(附二例报告)
- 2006年
- 目的:提高对双侧巨大肾上腺髓性脂肪瘤影像学表现的认识。方法:报告2例双侧巨大肾上腺髓性脂肪瘤,患者均行B超、大剂量静脉肾盂造影、CT、MRI检查并经手术病理证实,对其影像学表现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B超探及3个块影,静脉肾盂造影提示肾外占位病变,CT和MRI明确了肿块性质。结论:CT和MRI对肾上腺髓性脂肪瘤的诊断有决定性作用。
- 刘由军冉隆萍姜聪明
- 关键词:肾上腺髓性脂肪瘤影像诊断
- 膀胱血肿的CT诊断与鉴别诊断被引量:1
- 2015年
- 目的探讨膀胱内血肿的CT特征性表现。方法收集我院2009-2012年5例膀胱内血肿的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5位病人分别通过CT平扫、CT增强检查,检查时应用变换体位的方法进行扫描,观察血肿在膀胱内活动情况,个别病例延长了扫描时间,观察血肿强化与否。结果 5例病例均通过CT检查做出准确的诊断,并通过膀胱镜检查得以证实。结论膀胱内血肿具有一定的特征性CT表现,CT能够明确进行术前诊断。
- 李静闫智杰尹生江刘妍姝刘由军
- 关键词:CT
- 急性冠脉综合征诊断中运用冠脉CTA和冠脉造影的效果比较被引量:13
- 2020年
- 目的对比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应用冠脉CTA、冠脉造影诊断的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2月至2019年2月本院接收的51例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进行观察,均先后接受冠脉CTA、冠脉造影检查,对比两种检查方法的诊断效果。结果冠脉CTA、冠脉造影检出病变血管各152、150支;以静脉造影检出结果为对照,冠脉CTA检查的灵敏度为97.40%、特异度为96.00%、准确度为97.06%,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冠脉CTA检出不同部位冠脉病变支数、狭窄病变程度与静脉造影检出结果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与静脉造影检查相比,冠脉CTA可有效显示冠脉病变部位、狭窄程度,具有较显著的诊断价值。
- 徐敏刘由军尹生江
- 关键词:急性冠脉综合征冠脉CTA冠脉造影
- 64排CT全脑低采样灌注及血管成像对早期脑梗死临床研究被引量:4
- 2011年
- 目的探讨64排CT全脑低采样灌注及血管成像在早期脑梗死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2010年2月-2011年2月急诊科诊治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36例采用64排CT(Philips Brilliance 64)行头部血管成像(CTA)及Jog模式CT灌注扫描。于工作站对图像数据行后处理,观察血管狭窄情况,比较各感兴趣区CBF、CBV及MTT。结果 (1)CTA共发现30例患者存在血管狭窄,占83.3%。(2)CT灌注图像中,脑梗死区及半暗带区与对侧正常对照区相比,CBF及MTT均有显著性改变(P<0.05)。脑梗死区CBV及CBF低于半暗带区,MTT长于半暗带区,其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64排CT全脑低采样灌注及血管成像可以为早期脑梗死提供有价值的诊断信息,有利于患者及时、准确的治疗。
- 刘由军尹生江范子晟黄华福楼小亮尹敬璧
- 关键词:灌注血管成像脑梗死
- 甲状旁腺功能减退症致颅内多发钙化1例
- 2012年
- 患者,男,71岁。因行动迟缓伴,反复手足抽搐6年,头痛1d来我院就诊。实验室检查:血钙1.21mmol/L(正常参考值2.02~2.60mmol/L),血磷2.61mmol/L(正常参考值0.83~1.45mmol/L),肾功能正常。查体:BP120/68mmHg。意识较清楚,反应稍迟钝,口齿欠清晰,患者双侧肌体肌力、
- 李韡刘由军
- 关键词:甲状腺功能减退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