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煜
- 作品数:55 被引量:244H指数:7
- 供职机构:第四军医大学唐都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陕西省教育厅科研计划项目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更多>>
- 不宁腿综合征23例临床分析被引量:5
- 2008年
- 目的探讨不宁腿综合征(RLS)的临床表现及可能的发病机制,观察多巴丝肼对RLS的治疗效果。方法对符合原发性RLS诊断标准的23例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23例患者均为中老年人,平均年龄56岁,平均发病年龄52岁。常以失眠和白日嗜睡为主诉,根据国际不宁腿综合征研究组(IRLSSG)的诊断标准,平均得分为25分,其中16例(69%)的患者为重度(21~30分)。多导睡眠图(polysomnography,PSG)检查发现18例(78%)合并有周期性肢动,其中11例(61%)的患者周期性肢动指数为中度(25~49次);所有患者微觉醒指数均增高,其中16例(67%)的患者为中度。经多巴丝肼125mg每晚睡前服用,治疗4周后,多数患者主观症状明显改善,IRLSSG评分明显减少(平均得分13分),其中5例恢复正常;合并周期性肢动的患者中,5例周期性肢动指数恢复正常,其余患者均为轻度;微觉醒指数明显减少,其中11例降为正常;19例患者睡眠潜伏期转为正常。6例(26%)患者出现一过性头痛、恶心、嗜睡。结论对下肢不适感觉、活动后减轻、合并睡眠中腿动的患者,应尽早检查;多巴丝肼对治疗RLS有一定疗效。
- 宿长军刘煜苗建廷李柱一林宏李宏增雷革胜刘睿
- 关键词:不宁腿综合征多道睡眠描记术左旋多巴
- 黛力新与多塞平联合治疗原发性失眠被引量:18
- 2005年
- 目的:观察黛力新和多塞平联合应用治疗原发性失眠的疗效.方法:采用随机、单盲、安慰剂、对照方法,将180例原发性失眠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阿普唑仑组和安慰剂组各60例,治疗12wk.采用多导睡眠图描记技术评价疗效.结果:①治疗组:治疗后较治疗前睡眠潜伏期明显缩短[(28.33±3.48)和(14.84±5.31)min,P<0.01],觉醒次数和时间明显减少[分别为(8.89±1.46)和(4.25±2.25)次;(56.33±6.92)和(22.45±8.15)min,P<0.01],总睡眠时间及睡眠效率明显提高(分别为340.44±20.58和412.02±28.42;70.22±10.47和91.49±12.47,P<0.01);睡眠结构分析,浅睡较前减少,尤其Ⅰ期睡眠明显[(19.38±2.34)和(10.37±3.92)%,P<0.01],而深睡(Ⅲ,Ⅳ期)明显增加[(10.33±1.26)和(18.96±2.88)%,P<0.01],快速眼动睡眼相(REM)睡眠比例有所增加[(14.67±2.14)和(20.96±3.28)%,P<0.01].②阿普唑仑组:治疗后较治疗前睡眠潜伏期缩短[(29.13±4.36)和(12.45±3.17)min,P<0.05],总睡眠时间延长[(356.90±22.09)和(425.86±26.57)min,P<0.01],觉醒时间减少[(54.39±5.17)和(38.79±9.45)min,P<0.01],而睡眠效率没有明显变化;睡眠结构分析,浅睡(Ⅱ期睡眠)增加[(58.29±9.67)和(71.18±6.58)%,P<0.01],而深睡减少[(12.04±1.22)和(6.72±2.32)%,P<0.01],REM参数无变化;安慰剂组除睡眠潜伏期减少外,其余参数均无变化.结论:黛力新和多塞平联合应用治疗原发性失眠的疗效确切.
- 宿长军刘煜李柱一林宏李宏增苗建亭
- 关键词:黛力新多塞平原发性失眠多导睡眠描记术
- 光剥夺导致大鼠抑郁样改变及其机制研究
- 2011年
- 目的探讨长时间光剥夺是否导致大鼠的抑郁样改变,并从中枢甘丙肽水平和神经元凋亡角度探讨可能的病理机制。方法随机选取实验组及对照组大鼠各12只,分别经持续避光及正常光照条件下饲养6周后,以强迫游泳实验中的静止时间判定大鼠的抑郁表现,以免疫荧光染色法检测大鼠脑部的甘丙肽水平及神经元凋亡情况。结果光剥夺组大鼠体重增加量及日均摄食量均低于光照组[(239.23±30.88)g vs(310.85±30.59)g,P<0.01;(31.25±2.10)g vs(39.55±1.51)g,P<0.01],在强迫游泳实验中的静止不动时间较光照组延长[(135.81±8.84)s vs(56.33±7.26)s,P<0.05],而中缝背核和蓝斑处的甘丙肽水平(以积分光密度表示)降低[(37.23±3.77)vs(29.25±2.95),P<0.05;(19.52±0.72)vs(5.13±2.68),P<0.01],但并未观察到神经元凋亡。结论长时间光剥夺可导致大鼠出现抑郁样表现,中枢甘丙肽水平的降低可能参与了这一过程。
- 王为赵广宇刘煜李柱一宿长军
- 关键词:抑郁甘丙肽
- 睡眠剥夺和睡眠恢复后大鼠下丘脑Orexin A和Orexin B的表达
- Orexins (hypocretins)参与正常睡眠-觉醒节律的调节和其它的内环境稳定。本研究观察大鼠睡眠剥夺和睡眠恢复后下丘脑Orexins的表达。大鼠不同睡眠剥夺时间及24小时睡眠剥夺后恢复睡眠3小时后处死,结果显...
- 宿长军惠雪枫刘煜李柱一林宏
- 关键词:睡眠剥夺免疫组织化学REM睡眠
- 文献传递
- 脑血管病患者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的特点及防治对策
- 2006年
- 目的观察脑血管病患者发病前后睡眠呼吸暂停的状况,并提出防治措施。方法50例不同类型脑血管病住院患者,复习病史和临床观察患病后的状况,分别采取不同措施。结果70%患者有打鼾、憋气病史,89%有白日瞌睡现象。入院后41例(82%)患者1~7d内睡眠中出现不同程度的低通气或呼吸暂停,平均69s,每夜平均发作次数85次。分别采用不同措施均得到有效的治疗。结论积极预防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OSAS),对脑血管病发病后OSAS应积极采取处理措施。
- 孟春静宿长军刘煜
- 关键词:脑血管病睡眠呼吸暂停阻塞性
- 半夏白术天麻汤加减联合眩晕宁片治疗后循环缺血性眩晕42例被引量:12
- 2013年
- 目的观察半夏白术天麻汤加减联合眩晕宁片治疗后循环缺血性眩晕的临床疗效。方法治疗组42例口服半夏白术天麻汤联合眩晕宁片;对照组38例口服盐酸氟桂利嗪。两组疗程均为4周,用中医症状量表、经多普勒超声检查及眩晕发作频率评估两组疗效。结果治疗4周后中医症状量表评分、经多普勒超声检查均较前有明显改善,治疗组总有效率88.0%,对照组81.5%,差异有显著性;眩晕发作频率明显减少。结论半夏白术天麻汤加减联合眩晕宁片治疗后循环缺血性眩晕疗效优于盐酸氟桂利嗪,对眩晕症状改善的维持高于盐酸氟桂利嗪,显著降低眩晕发作频率。
- 李菡刘煜
- 关键词:后循环缺血眩晕肝肾阴虚痰瘀交阻
- 肌萎缩侧索硬化患者脑脊液中相关因子含量对脊髓运动神经元损害的意义被引量:4
- 2002年
- 目的测定肌萎缩侧索硬化(ALS)患者脑脊液(CSF)中天门冬氨酸(Asp)、谷氨酸(Glu)和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水平,并对其临床意义作初步探讨。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仪和酶联免疫测定法分别测定36例ALS患者脑脊液中Asp、Glu和NSE水平,并对测定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36例ALS患者CSF中Asp、Glu和NSE水平与对照组比较水平明显增高。且NSE水平与Asp、Glu分别存在相关。结论Asp、Glu可能参与了ALS的发病过程,NSE可能作为脊髓运动神经元损害的指标。ALS患者CSF中NSE增高可能与Asp、Glu对脊髓运动神经元的损害有关。
- 雷革胜苗建亭孟晓梅刘煜
- 关键词:肌萎缩侧索硬化天门冬氨酸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
- 丘脑梗塞后腿部运动:自发性病理征还是周期性肢动?
- 前言周期性肢体运动(Periodic Limb Movements,PLMs)主要表现为周期性出现的反复、高度刻板的肢体运动。PLMs常发生在下肢远端,典型的表现是大踇趾背伸,常伴有踝关节、膝关节和髋关节部分性屈曲,上肢...
- 程金湘胡晓辉雷革胜刘煜杨婷宿长军
- 文献传递
- 重复性磁刺激对原代培养大鼠海马神经元的保护作用(英文)被引量:2
- 2005年
- 背景:重复性经颅磁刺激的神经保护作用已有许多研究。目的:观察重复性经颅磁刺激仪刺激后,体外培养的大鼠海马神经元的形态、活力的变化,以验证对其神经元的保护作用。设计:完全随机对照动物实验。单位:一所军医大学的神经生物研究所。材料:实验于2004-04/06在解放军第四军医大学神经生物研究所完成。取新生SD大鼠的海马做神经元原代培养,将培养细胞随机分为对照组、重复性经颅磁刺激组、过氧化氢组和重复性经颅磁刺激-过氧化氢组,每组10孔。方法:取新生SD大鼠的海马做神经元原代培养,接种48h后重复性经颅磁刺激组和重复性经颅磁刺激-过氧化氢组细胞予1Hz100mT的磁刺激1000次,对照组和过氧化氢组不予磁刺激,重复性经颅磁刺激-过氧化氢组和过氧化氢组均在接种56h后于培养液中添加过氧化氢。接种72h后,倒置相差显微镜下观察重复性经颅磁刺激组和对照组海马神经元的形态并用四甲基偶氮唑盐方法检测各组海马神经元的活力。主要观察指标:重复性经颅磁刺激组和对照组海马神经元的形态及各组海马神经元活力。结果:细胞接种72h后,重复性经颅磁刺激组和对照组细胞均呈团簇样聚和,折光性良好;胞体饱满,呈圆形、梭形、锥形,周围有光晕;细胞突起明显,多为20~30μm,形成较密集的神经网络,两组细胞形态无明显差异。
- 魏莉林宏李柱一刘煜
- 关键词:磁力学神经元电刺激
- 肌萎缩侧索硬化的神经电生理改变的临床意义被引量:9
- 2002年
- 目的观察肌萎缩侧索硬化(ALS)的电生理改变,并对其临床意义作初步评价。方法已确诊的36例ALS患者常规进行针极肌电图、神经传导速度、重复频率刺激试验检查,并对其结果进行分析。结果ALS的EMG表现为广泛的神经源性损害,如运动时限延长、波幅增高、纤颤电位、巨大电位等。小部分患者可出现感觉传导速度和运动传导速度减慢。部分患者存在重复频率刺激试验异常。结论神经电生理检查是辅助诊断的重要手段,并对了解其病生理机制有一定帮助。
- 雷革胜杨鸿顺苗建亭刘煜井晓蓉
- 关键词:肌萎缩侧索硬化神经传导速度电生理改变AL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