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刘斌

作品数:11 被引量:86H指数:5
供职机构:扬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轻工技术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6篇期刊文章
  • 5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1篇医药卫生
  • 1篇轻工技术与工...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5篇眩晕
  • 5篇头晕
  • 5篇位置性
  • 5篇位置性眩晕
  • 5篇良性发作性位...
  • 5篇发作性
  • 4篇康复
  • 3篇康复治疗
  • 2篇动功
  • 2篇治愈
  • 2篇治愈后
  • 2篇上肢
  • 2篇帕金森
  • 2篇帕金森病
  • 2篇情绪
  • 2篇情绪分析
  • 2篇卒中
  • 2篇纤维束
  • 2篇纤维束成像
  • 2篇疗效

机构

  • 11篇扬州市第一人...
  • 1篇南京大学医学...

作者

  • 11篇张新江
  • 11篇刘斌
  • 5篇李华东
  • 3篇王兆霞
  • 3篇郑艳宇
  • 2篇周龙江
  • 2篇赵义
  • 2篇王苇
  • 1篇张梅娟
  • 1篇段作伟
  • 1篇徐运
  • 1篇李澄
  • 1篇邵渊
  • 1篇陈斌
  • 1篇符长标
  • 1篇李姗姗

传媒

  • 2篇中华物理医学...
  • 2篇2009江苏...
  • 1篇中华神经科杂...
  • 1篇现代医药卫生
  • 1篇中华老年医学...
  • 1篇中国卒中杂志

年份

  • 1篇2017
  • 4篇2016
  • 1篇2015
  • 2篇2013
  • 1篇2010
  • 2篇2009
1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持续康复训练治疗良性发作性位置性眩晕患者手法复位后残余头晕的疗效观察
刘斌张新江
帕金森病的康复治疗方法的探讨
目的:探讨改善帕金森病运动功能障碍和日常生活能力的有效治疗方法。 方法:46例患者分为康复组(24例)和常规组(22例),2组常规服用美多巴等药物,康复组综合应用神经生理与神经发育等疗法进行康复训练。治疗前后对...
刘斌郑艳宇张新江
关键词:帕金森病医学康复康复训练
文献传递
脑血管病恢复及后遗症期的康复治疗
强调以功能障碍为核心,通过功能恢复,再训练,以提高生活质量,回归社会为最终目标。康复治疗不等于推拿,按摩康复治疗采用Brannstrom技术,food技术,Bobath技术,PNF技术,以及运动再学习等方法,促使患者的恢...
刘斌郑艳宇张新江
关键词:脑血管病康复医学神经康复
文献传递
良性发作性位置性眩晕患者残余头晕的危险因素分析被引量:29
2013年
目的研究良性发作性位置性眩晕(benignparoxysmalpositionalvertigo,BPPV)患者治愈后残余头晕的发生率和持续时间以及残余头晕的危险因素。方法连续性前瞻性收集确诊的284例BPPV患者,在颗粒复位后随访3个月,统计患者残余头晕的发生率和持续时间;应用Logistic回归分析其残余头晕的危险因素。结果(1)284例被确诊的BPPV患者纳入研究,其中55.63%(158/284)在治愈后有残留头晕症状。245例患者完成了3个月的随访,30d残余头晕率为13.67%(38/278),60d残余头晕率为9.29%(25/269),90d残余头晕率为7.75%(19/245)。残余头晕组的平均年龄(岁)明显大于无头晕组(61.46±9.38与56.93±7.62,t=2.121,P=0.015)。此外,女性残余头晕的发生率稍高于男性[62.41%(88/141)与37.59%(53/141),X2=7.984,P=0.005]。(2)对残余头晕患者危险因素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治疗前眩晕的持续时间是残余头晕的独立危险因素(OR=2.988,95%C/1.688~5.292,P=0.000)。结论(1)BPPV颗粒复位后一半以上的患者残留有头晕症状,多在1个月内自然消失。(2)手法复位治疗前眩晕的持续时间是眩晕后头晕的独立危险因素。
王兆霞张新江刘斌李华东
关键词:眩晕头晕
银杏酮酯对缺血性卒中患者血浆促炎因子及认知功能的作用研究被引量:9
2016年
目的研究银杏酮酯分散片对缺血性卒中后炎症反应及认知功能的影响及临床意义。方法本研究为前瞻性临床随机对照试验,选取2012年10月-2014年6月在南京鼓楼医院和扬州市第一人民医院神经内科住院的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并随机分为试验组[银杏酮酯分散片(0.15 g,tid)联合阿司匹林治疗(0.1 g qd)]和对照组[阿司匹林(0.1 g qd)治疗],用药180 d。比较两组血清炎症因子白细胞介素(interleukin,IL)-1β、IL-6、IL-15、IL-17A、IL-23、肿瘤坏死因子(tumor necrosis factor,TNF-α)水平。使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 Stroke Scale,NIHSS)、改良Rankin量表、简易精神状态量表(Mini-Mental State Examination,MMSE)、蒙特利尔认知量表(Montreal Cognitive Assessment,MOCA)评分评估两组治疗前及治疗后(13±1)d、(30±7)d、(90±7)d、(180±7)d的神经功能缺损和卒中后认知功能的改变,比较两组治疗前后量表评分的变化情况。结果研究纳入60例患者,因血液标本不合格脱落8例,纳入统计分析的有试验组27例,对照组25例。治疗(13±1)d时,试验组血清IL-1β([1.55±0.43)pg/ml vs(2.05±0.74)pg/ml,P<0.001],IL-15([1.88±0.82)pg/ml vs(3.17±1.93)pg/ml,P<0.001],IL-6([5.57±4.96)pg/ml vs(8.81±8.00)pg/ml,P=0.042],IL-17A([5.11±1.51)pg/ml vs(6.67±2.24)pg/ml,P<0.001],IL-23([0.42±0.88)pg/ml vs(0.67±0.98)pg/ml,P<0.001],TNF-alpha([15.12±6.97)pg/ml vs(18.31±6.61)pg/ml,P=0.009]水平较用药前有显著下降;而在对照组中仅IL-15([2.01±0.72)pg/ml vs(2.53±1.20)pg/ml,P=0.036]较用药前有显著下降。两组各随访点MMSE和MOCA评分虽无显著差异,但试验组用药后(30±7)d、(90±7)d、(180±7)d与用药前MMSE相比,比对照组改善更显著(P分别为0.036、0.012和0.048)。结论银杏酮酯分散片联合阿司匹林比单用阿司匹林能更显著降低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血清炎症因子水平,改善其认知功能。
程弘禹张新江李姗姗刘斌邵渊徐运张梅娟
关键词:银杏酮酯阿司匹林缺血性卒中炎症因子
Bold-fMRI联合DTT技术对缺血性脑卒中后偏瘫上肢运动功能恢复的纵向磁共振研究
目的:联合Bold-fMRI及DTT技术研究皮质脊髓束(CST)不同损伤情况下脑皮层功能重组的模式及其与偏瘫上肢运动功能恢复的关联性. 方法:共选取15例初次发病的急性脑梗死伴单侧严重上肢瘫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于发病一周内...
周龙江王苇张新江赵义李华东刘斌
关键词:脑卒中纤维束成像
Bold—fMRI联合DTT技术在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上肢功能恢复磁共振研究中的应用被引量:10
2016年
目的联合Bold—fMRI及DTT技术研究皮质脊髓束(CST)在不同损伤情况下脑皮质功能重组模式及其与偏瘫上肢运动功能恢复的关联性。方法共选取15例初次发病的急性脑梗死伴单侧严重上肢瘫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于发病1周内对患者执行偏瘫侧手指被动伸展任务(FE)下fMRI及DTT联合成像,通过Dtv.11.R2软件计算患侧及健侧CST条目数。并于发病后1个月及3个月时行偏瘫侧手指被动FE任务下fMRI成像,通过SPM8软件观察不同时程患者脑功能区激活情况。采用简化Fugl—Meyer评分(FMA)上肢部分对入选患者患侧上肢运动功能进行跟踪评定。结果根据重建的患侧CST条目数与健侧CST条目数的比值分为3型,I型患者患侧纤维束根数大于健侧2/3,Ⅱ型患者患侧纤维束根数大于健侧1/3但小于2/3,Ⅲ型患者患侧纤维束根数小于健侧1/3。I型患者Bold—fMRI初期显示双侧初级感觉运动区(SMC)及患侧为主辅助运动区(SMA)激活,1个月及3个月时健侧SMC区激活逐渐减弱,患侧SMC区激活强度逐渐增强。Ⅱ型患者Bold.fMRI初期表现为患侧SMC区及SMA区激活,1个月时表现为以健侧为主双侧SMC区及SMA区明显激活,3个月时患者SMC区激活增强,患侧激活减弱。Ⅲ型患者Bold-fMRI初期表现为SMA区及后顶叶皮质区(PPC)轻度激活,1个月时健侧SMl区有轻度激活,3个月时双侧SMC区及SMA区均无激活。发病1周内I型、Ⅱ型及Ⅲ型患者上肢FM评分分别为(5.6±4.3)分、(4.8±5.0)分及(6.5±4.5)分,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O.05);发病1个月时I型、Ⅱ型及Ⅲ型患者上肢FM评分分别为(48.5±5.6)分、(36.5±6.8)分及(12.3±3.4)分,组间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O.05);发病3个月时I型与Ⅱ型患者上肢FM评分分别为(62.8±3.2)分、(60.2±5.2)分,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周龙江王苇张新江赵义陈斌李华东刘斌李澄
关键词:功能磁共振成像纤维束成像
前庭康复训练治疗良性发作性位置性眩晕患者残余头晕的疗效观察被引量:28
2017年
良性发作性位置性眩晕(benign paroxysmal positional verti-go,BPPV)是一种常见的内耳机械性疾病,其病理生理学基础为耳石脱落,因此又被称为“耳石症”,该病患者约占所有眩晕患者总数的20%左右。
刘斌段作伟张海峰张新江符长标
关键词:良性发作性位置性眩晕
良性发作性位置性眩晕治愈后残余头晕患者的情绪分析
目的:动态分析良性发作性位置性眩晕(BPPV)治愈后残余头晕患者的残余症状和情绪变化之间的相互关系.方法:284名BPPV患者在颗粒手法复位治愈后的第1-2d、14-15d和29-30d 3次随访,根据患者随访情况分为残...
王兆霞张新江刘斌李华东
良性发作性位置性眩晕治愈后残余头晕患者的情绪分析被引量:7
2015年
良性发作性位置性眩晕(BPPV)约占所有眩晕患者的17%~22%,根据短暂位置性眩晕病史和位置试验阳性易于确立诊断,通过手法复位达到治愈目的。然而眩晕消失后部分患者仍有一些非特异性症状,如头晕、行走不稳感、漂浮感、昏昏沉沉感等,对其形成机制尚无定论。
王兆霞张新江刘斌李华东
关键词:眩晕头晕情绪障碍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