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思邈
- 作品数:27 被引量:178H指数:8
- 供职机构:天津市南开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天津市卫生局科技基金中西医结合科研计划课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更多>>
- 改良酸反流性食管炎动物模型建立及比较研究被引量:11
- 2011年
- 反流性食管炎(reflux esophagitis,RE)是消化系统常见疾病,动物模型的成功制备对该病基础与临床研究具有重要意义。目前获公认的酸相关RE动物模型多行贲门肌部分切开联合幽门半缝扎术。
- 唐艳萍弓艳霞李淑红王瑞刘思邈崔莉红李方儒
- 关键词:动物模型建立常见疾病缝扎术
- 辛开苦降法对反流性食管炎模型大鼠食管黏膜细胞间隙的影响被引量:13
- 2014年
- 目的观察辛开苦降法对反流性食管炎(reflux esophagitis,RE)模型大鼠食管黏膜细胞间隙的影响。方法 100只Wistar大鼠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模型组、西药组、中药组,每组25只,共4组。对照组只行腹腔开关术,其余3组均采用改良部分贲门肌切开加外置幽门部分结扎术,制备RE大鼠模型。术后第3天西药组灌胃混合剂:吗丁啉片(3.2 mg/kg)+奥美拉唑胶囊(4.3 mg/kg)+铝碳酸镁片(161.4mg/kg),中药组灌胃半夏泻心汤加减汤剂(5.7 g/kg),1次约2.5 m L,1天2次,连续14天;同时对照组和模型组大鼠每天给予灌胃等量生理盐水。观察实验第7、14天各组模型食管下段p H值、黏膜大体标本、病理组织学变化,并测量各组食管黏膜上皮细胞间隙进行对照研究。结果与本组治疗第7天比较,西药组和中药组在第14天大鼠食管下段p H值均升高(P<0.01),食管黏膜肉眼积分均降低,上皮细胞间隙亦降低(P<0.05)。与对照组同期比较,模型组大鼠食管下段p H值均降低(P<0.01),模型组大鼠食管黏膜肉眼积分升高,上皮细胞间隙亦升高(P<0.01)。与模型组同期比较,中药组和西药组第7、14天大鼠食管下段p H值升高,食管黏膜肉眼积分降低(P<0.01),中药组和西药组第14天大鼠食管黏膜上皮细胞间隙亦降低(P<0.01)。与西药组同期比较,中药组第7天大鼠食管下段p H值降低(P<0.05),中药组第14天大鼠食管黏膜肉眼积分和上皮细胞间隙均降低(P<0.05)。结论辛开苦降法对RE动物模型有良好的治疗作用,并随疗程增加效果更加明显,其机制可能是通过对损伤黏膜良好的修复作用、增加下食管括约肌的压力及抑制胃酸实现的。
- 唐艳萍刘思邈魏玮魏晓东弓艳霞王瑞李淑红刘继威
- 关键词:反流性食管炎辛开苦降病理组织学
- 中药对湿热型溃疡性结肠炎小鼠NFκB p65及免疫功能的影响被引量:16
- 2017年
- 目的:探讨清热利湿方对湿热型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小鼠不同时段结肠黏膜核转录因子κB(NFκB)p65蛋白表达及相关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选用80只SPF级雄性Balb/c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造模组、西药组、中药组,每组20只,除对照组外,其余3组采用2,4,6-三硝基苯磺酸(TNBS)/乙醇溶液灌肠法配合饮食加环境复合法建立小鼠湿热型UC模型,术后西药组予以美沙拉嗪灌肠,中药组予以清热利湿方灌肠;第3 d、7 d每组各取10只小鼠观察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IgA、黏膜sIgA水平,结肠黏膜NFκB p65蛋白表达情况。结果:造模组TNF-α、IgA、黏膜sIgA水平升高,NFκB p65蛋白表达增加,与对照组有显著差异(P<0.01);与造模组相比,中药组、西药组TNF-α、IgA、黏膜sIgA、NFκB p65蛋白表达下降(P<0.01);中药组与西药组相比,给药3 d,上述各指标无明显差异(P>0.05)。给药7 d,中药组TNF-α为(240.16±16.24)pg/mL、IgA为(161.46±28.75)ng/mL、黏膜sIgA为(18.25±2.20)μg/mL、NFκB p65蛋白表达阳性率为33.3%,较西药组TNF-α(290.58±18.33)pg/mL、IgA(184.90±33.23)ng/mL、黏膜sIgA(20.86±1.84)μg/mL、NFκB p65蛋白表达阳性率(55.6%)明显降低(P<0.05)。结论:湿热型UC动物模型造模成功,清热利湿方治疗湿热型UC疗效肯定,作用机制可能与抑制NFκB p65蛋白表达、降低TNF-α、IgA、黏膜sIgA水平等相关免疫指标有关,随疗程增加,中药疗效优于西药。
- 刘思邈唐艳萍武文静弓艳霞
- 关键词:溃疡性结肠炎清热利湿核转录因子ΚBP65IG
- 溃疡性结肠炎模型设计与应用研究
- [目的]总结归纳现有溃疡性结肠炎(UC)动物模型的种类、设计原理及优缺点;优化改进2,4,6-三硝基苯磺酸(TNBS)灌肠诱导制备小鼠溃疡性结肠炎方法,探索造模的适宜剂量和时间;选用西药美沙拉嗪治疗溃疡性结肠炎Balb/...
- 徐阳弓艳霞康丽丽魏晓东刘思邈郭洁丽王骁唐艳萍
- 关键词:溃疡性结肠炎动物模型
- 益肾乌发口服液致肝损害1例被引量:2
- 2012年
- 患者,女,56岁,主因恶心、纳差1月,皮肤、巩膜黄染1周入院。既往体健,否认肝病等其他病史,否认饮酒史。发病时伴小便深黄,大便正常,否认陶土样大便及发热、乏力、消瘦等。入院后体检:生命体征平稳,心肺无异常,皮肤及巩膜深度黄染,未见肝病体征,腹水征(-)。实验室检查示:肝功能:
- 刘思邈唐艳萍弓艳霞
- 关键词:肝损伤益肾乌发口服液
- 应激对反流性食管炎模型大鼠食管粘膜及血流的影响
- 目的:察应激对反流性食管炎模型大鼠食管粘膜及血流的影响,探讨心理因素在反流性食管炎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及可能的发病机制。方法: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应激组、模型组、模型+应激组,每组15只。采用改良部分贲门...
- 王瑞唐艳萍弓艳霞刘思邈康丽丽
- 关键词:反流性食管炎粘膜血流
- 文献传递
- 清热利湿法治疗大肠湿热证溃疡性结肠炎30例被引量:19
- 2012年
- 目的:对比观察清热利湿法及柳氮磺胺吡啶(SASP)治疗大肠湿热证溃疡性结肠炎(UC)临床疗效,并探讨其相关机制。方法:60例大肠湿热证UC患者随机分为两组,中药组给予清热利湿方治疗,与SASP治疗30例进行对照(西药组),观察两组治疗前后临床症状、黏膜镜下表现、免疫球蛋白(IgA、IgG、IgM)、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白细胞介素-6(IL-6)的变化。结果:中药组总有效率为93%,西药组为77%(P<0.05);中药及西药均可显著降低Ig、TNF-α和IL-6水平,但中药组作用优于西药组(P<0.01或P<0.05),且中药组毒副反应发生率低于西药组。结论:清热利湿法治疗大肠湿热证UC疗效明显,中药调节免疫、抑制炎症反应的作用优于单纯应用SASP,且毒副作用更低。
- 刘思邈唐艳萍
- 关键词:溃疡性结肠炎清热利湿法中药疗法
- 以酸反流为主的食管溃疡临床研究现状被引量:1
- 2020年
- 食管溃疡在消化道溃疡中发病率较低,本病主要由于不同病因所引起的、发生于食管各段的炎性坏死性病变,表现为食管黏膜层、黏膜下层直至肌层被破坏。因为近年来人们对疾病重视程度的提升,以及胃镜检查的普及,该病检出率呈上升趋势。食管溃疡临床症状多样、缺乏特异性表现,主要表现为胸骨后剧痛,溃疡多发或病变严重者可出现中、重度上消化道出血等。现对于食管溃疡的流行病学、病因、临床和内镜下表现,以及一般治疗和并发症治疗综述如下。
- 刘思邈唐艳萍
- 关键词:食管溃疡流行病学病因镜下表现
- 溃疡性结肠炎发病机制及治疗研究进展被引量:66
- 2018年
- 溃疡性结肠炎发病机制尚未完全阐明,西医涉及遗传、免疫、环境、微生态、感染、心理应激等诸多因素。中医认为其多为素体正气不足、外感邪寒、饮食不节(洁)、情志内伤所致,本于脾胃,与肺肝肾关系密切,表现为脾肾本虚、邪滞肠道、气血不调、肠络受损、血肉腐败等。本文总结归纳溃疡性结肠炎中西医发病机制,并阐述相应的内外科治疗研究进展,以期指导临床。
- 弓艳霞唐艳萍牛薇刘思邈徐阳
- 关键词:溃疡性结肠炎发病机制
- 应激对反流性食管炎模型大鼠免疫功能的影响
- 目的:通过观察应激对反流性食管炎(RE)模型大鼠食管粘膜及免疫功能的影响,探讨应激对RE的作用及可能机制.方法:健康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甲组(正常对照组)、乙组(单纯应激组)、丙组(单纯造模组)和丁组(造模+应激...
- 康丽丽唐艳萍王瑞刘思邈弓艳霞
- 关键词:反流性食管炎肥大细胞免疫球蛋白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