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希江
- 作品数:22 被引量:47H指数:4
- 供职机构:山东大学附属省立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教育部博士点基金贝朗麻醉科学研究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更多>>
- β-arrestin2抗基因RNA慢病毒载体体外基因沉默效应研究被引量:1
- 2011年
- 目的:探讨β-arrestin2抗基因RNA慢病毒载体在体外工具细胞中的基因沉默效应及其携带的用于活体核磁共振成像监测的铁蛋白报告基因的表达。方法:用构建的β-arrestin2抗基因RNA慢病毒感染NG108-15细胞,实时荧光定量PCR和Western Blot方法检测β-arrestin2抗基因RNA慢病毒对工具细胞的β-arrestin2 mRNA和蛋白表达的下调作用,以及该病毒所携带的用于活体核磁共振成像监测的铁蛋白报告基因的表达。结果:构建的β-arrestin2抗基因RNA慢病毒能显著降低工具细胞中β-arrestin2 mRNA和蛋白的表达,与对照组相比实时荧光定量PCR和Western Blot方法检测的沉默效率分别为79%和82%(P<0.05)。感染病毒组的NG108-15细胞的铁蛋白表达量显著升高,是对照组细胞的2.29倍(P<0.05)。结论:构建的β-arrestin2抗基因RNA慢病毒在工具细胞中对β-arrestin2基因具有显著的沉默效应,该病毒携带的铁蛋白报告基因在工具细胞中表达。成功验证了β-arrestin2抗基因RNA慢病毒在体外的基因沉默效应和铁蛋白报告基因的表达,为该病毒的在体研究奠定了基础。
- 刘希江高峰卜慧莲徐懋曹菲田学愎杨辉田玉科
- 关键词:基因沉默慢病毒载体铁蛋白
- 脊髓CX_3CR_1在骨癌痛大鼠吗啡耐受形成中的作用被引量:2
- 2011年
- 目的观察骨癌痛-吗啡耐受大鼠脊髓背角CX3C趋化因子受体1(CX3CR1)蛋白表达的变化,探讨CX3CR1在骨癌痛大鼠吗啡耐受形成中的作用及其与小胶质细胞之间的关系。方法成年雌性SD大鼠48只,随机分为4组(n=12):对照组(C组)、假手术组(S组)、骨癌痛-吗啡耐受组(BM组)、BM+米诺环素组(BM+m组)。C组不作任何处理;S组大鼠仅手术暴露右侧胫骨上段;BM组大鼠右侧胫骨上段骨髓腔注入Walker 256乳腺癌细胞10μL(4×105个细胞/mL)制作骨癌痛模型,第9天开始鞘内给予20μg/kg吗啡,2次/d,连续7 d;BM+m组在BM组处理方法的基础上,手术后第16天再连续3 d鞘内注射米诺环素250μg/kg。分别于术前,术后第3、6、9、12、15、18天测定大鼠机械缩足阈值(MWT)和机械缩足持续时间(MWD),各组于术后18 d处死大鼠,取脊髓L4~6节段组织,采用Western blot法测定CX3CR1蛋白表达,免疫组化法检测小胶质细胞标记物OX-42水平。结果 BM组大鼠在鞘内给予吗啡第7天(即术后第15天)形成较稳定的吗啡耐受,表现为MWT值下降,明显低于C组和S组(均P〈0.01),而MWD上升,明显高于C组和S组(均P〈0.01),术后第18天两指标与BM+m组比较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BM组大鼠吗啡耐受形成后脊髓背角CX3CR1蛋白和OX-42表达明显高于C组和S组(均P〈0.01),而BM+m组注射米诺环素后脊髓CX3CR1蛋白和OX-42表达低于BM组(均P〈0.05)。结论脊髓CX3CR1可能在骨癌痛大鼠慢性吗啡耐受的形成中发挥重要作用,小胶质细胞活化使脊髓CX3CR1蛋白表达上调。
- 张亚军田玉科杨承祥王汉兵刘希江张涛
- 关键词:骨癌痛吗啡耐受
- 骨癌痛大鼠延髓胶质细胞活化标志物表达的变化及意义被引量:3
- 2015年
- 目的:研究延髓头端腹内侧核团胶质细胞活化标志物在骨癌痛大鼠中表达的变化及意义。方法:雌性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N组)、假手术组(S组)和骨癌痛组(BCP组)。癌细胞接种前后不同时点对各组大鼠进行痛阈检测和胫骨X线检查,并于相应时点取延髓组织,定量PCR检测小胶质细胞活化标志物整联蛋白alpha M(ITGAM)、分化抗原簇14(CD14)和Toll样受体4(TLR4)及星形胶质细胞活化标志物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m RNA表达。结果:与N组和S组比较,BCP组机械痛阈显著降低,ITGAM、CD14和TLR4及GFAP m RNA从接种后第7天开始表达增加,并持续至接种后21 d(P<0.05)。X线片显示BCP组术后胫骨注射部位可见逐渐加重的骨质破坏。结论 :骨癌痛大鼠延髓头端腹内侧核团胶质细胞活化标志物表达上调,该核团胶质细胞活化可能参与了骨癌痛发病机制。
- 刘希江茅金宝刘光杰王红王岩王公明张孟元
- 关键词:胶质细胞延髓
- rAd5/NR2B镇痛疫苗对神经病理性痛大鼠认知功能的影响被引量:1
- 2010年
- 目的评价N-甲基-D天冬氨酸受体2B亚基(NR2B)基因重组腺病毒(rAd5/NR2B)对神经病理性痛大鼠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雌性SD大鼠40只,体重180~200g,随机分为4组(n=10):对照组(C组)、rAd5/NR2B镇痛免疫组(rAd5/NR2B组)、神经病理性痛组(SP组)和rAd5/NR2B镇痛疫苗+神经病理性痛组(rAd5/NR2B+SP组)。C组和rAd5/NR2B组分别胃内灌注生理盐水0.1ml和rAd5/NR2B镇痛疫苗1×10^8 PFU,2周后重复灌注。SP组制备神经病理性痛模型,1周后腹腔注射生理盐水0.1ml。rAd5/NR2B+SP组胃内灌注rAd5/NR2B镇痛疫苗1×10^8 PFU,2周后重复灌注,再1周后制备神经病理性痛模型。测定大鼠机械缩爪阈值(MWT)。行Morris水迷宫实验测定大鼠认知功能,记录潜伏期和游泳速度。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大鼠海马NR2B的表达水平。结果(1)与C组比较,rAd5/NR2B组MWT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SP组和rAd5/NR2B+sP组MWT降低(P〈0.05);与SP组比较,rAd5/NR2B+SP组MWT升高(P〈0.05)。(2)各组游泳速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C组比较,rAd5/NR2B组潜伏期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SP组和rAd5/NR2B+SP组潜伏期延长(P〈0.05);与SP组比较,rAd5/NR2B+SP组潜伏期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与C组比较,rAd5/NR2B组和rAd5/NR2B+SP组海马NR2B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SP组海马NR2B表达上调(P〈0.05);与SP组比较,rAd5/NR2B+SP组海马NR2B表达下调(P〈0.05)。结论rAd5/NR2B疼痛疫苗对神经病理性痛大鼠认知功能无明显影响。
- 杨少兵王公明杨辉高峰田学愎刘希江罗婷田玉科
- 关键词:腺病毒科神经痛
- 大鼠δ阿片受体基因小发卡RNA及人前脑啡肽原基因双表达慢病毒载体的构建与鉴定被引量:1
- 2012年
- 目的构建大鼠δ阿片受体(delta opioid receptor,DOR)基因小发卡RNA(shRNA)及人前脑啡肽原基因(hu-man preproenkephalin gene,hPPE)双表达慢病毒载体并鉴定。方法根据大鼠DOR mRNA序列设计shRNA并合成包含正、反义靶序列的互补DNA链,退火后插入至shRNA表达载体pENTR/U6vector中,构建shRNA表达质粒,并转化至感受态细胞DH5α,抽提质粒后进行测序。合成hPPE基因序列并插入到表达载体pcDNA3.1(+)中,转化至感受态细胞DH5α,挑取多个单克隆进行测序验证。将hPPE插入已构建成功的pENTR/U6-shRNA载体中,再与慢病毒载体pLenti7.3/V5-DEST重组,构建慢病毒载体pLenti-CMV-hPPE-U6-shRNA并转化DH5α感受态细胞,筛选阳性克隆并测序验证,保留测序验证正确的LR重组质粒。用构建的慢病毒表达载体pLenti-CMV-hPPE-U6-shRNA和包装质粒共转染293T细胞,包装病毒,并测定滴度。结果经测序验证重组质粒pENTR/U6-shRNA、pcDNA3.1(+)-hPPE和慢病毒载体pLenti-CMV-hPPE-U6-shRNA均构建成功。大鼠δ阿片受体基因小发卡RNA及人前脑啡肽原基因双表达慢病毒包装成功,病毒滴度为1×107 TU/mL。结论大鼠DOR基因小发卡RNA及人前脑啡肽原基因双表达慢病毒载体构建成功,为研究DOR和hPPE在吗啡耐受中的作用机制及探求更加合理的镇痛方式奠定了基础。
- 逄坤芳陈鹤翔杨辉卜慧莲刘希江
- 关键词:Δ阿片受体RNA干扰慢病毒吗啡耐受
- 靶向抑制脊髓5-羟色胺能通路对大鼠骨癌痛的影响被引量:3
- 2016年
- 目的:探讨靶向抑制脊髓5-羟色胺能通路对大鼠骨癌痛的影响。方法:雌性SD大鼠70只,体重160~180 g,随机分组。骨癌痛组大鼠于胫骨骨髓腔注射Walker 256大鼠乳腺癌细胞悬液10μl制备癌痛模型。假手术组于骨髓腔注射D-hank's液10μl。大鼠造模后第10天行鞘内置管,第14天鞘内注射生理盐水或5-羟色胺选择性神经毒素5,7-DHT。鞘内给药前1天和给药后5天每天测定机械痛阈。鞘内给药后第3天取脊髓背角组织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5-羟色胺含量。大鼠测痛结束后行胫骨X线摄片,观察肿瘤导致的骨破坏程度。结果:X线片显示骨癌痛大鼠术侧胫骨可见肿瘤生长导致的骨皮质大片缺损。与鞘内给予生理盐水的骨癌痛组大鼠相比,骨癌痛组大鼠鞘内给予5,7-DHT后机械性痛觉超敏显著缓解(P〈0.05),缩爪持续时间明显缩短(P〈0.05)。与鞘内给予等体积生理盐水的大鼠相比,鞘内给予60μg的5,7-DHT可以显著的降低脊髓背角中5-羟色胺含量。结论:本实验证实了鞘内注射5,7-DHT选择性消除脊髓5-羟色胺可显著缓解骨癌痛大鼠的疼痛,说明脊髓背角中5-羟色胺含量的增加参与了大鼠骨癌痛的维持。
- 刘希江王公明王岩牛新环张孟元
- 关键词:5-羟色胺骨肿瘤脊髓
- CX3C趋化因子受体1对骨癌痛大鼠吗啡耐受时脊髓背角μ受体和辣椒素受体表达的影响被引量:2
- 2012年
- 目的评价CX3C趋化因子受体1(CX3CR1)对骨癌痛大鼠吗啡耐受时脊髓背角μ受体和辣椒素受体(TRPVI)表达的影响。方法清洁级成年雌性SD大鼠,体重180~200g,月龄3月,经k。棘突间隙行鞘内置管,取鞘内置管成功的大鼠48只,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大鼠随机分为4组(n=12):对照组(A组)、鞘内注射生理盐水组(AM组)、鞘内注射IgG组(GM组)和鞘内注射CX3CR1中和抗体组(BM组)。A组仅手术暴露右侧胫骨上段;其余3组右侧胫骨上段骨髓腔注入Walker256乳腺癌细胞10μl(400个/μl)建立骨癌痛模型,术后第10天开始鞘内注射吗啡20μg/kg,2次/d,连续7d,建立骨癌痛一吗啡耐受模型,注射吗啡第8天分别经鞘内注射相应溶液10μl,1次/d,连续3d。分别于接种Walker256乳腺癌细胞前(T0)、接种后第3、6、9天、注射吗啡第3、7天、鞘内注射抗体第3天(T1~T6)时测定机械缩足阈值(MWT)和机械缩足持续时间(MWD),于T6时测定痛阈后处死大鼠,取脊髓L4-6节段组织,采用Westernblot法检测脊髓背角小胶质细胞CX3CR1蛋白的表达,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神经元μ受体和TRPV1的表达。结果与A组比较,BM组T2,3,5时、AM组和GM组T2,3.5.6时MWT下降,MWD升高,L时CX3CR1蛋白和TRPV1表达上调,μ受体表达下调(P〈0.01);与AM组和GM组比较,BM组T6时MWT上升,MWD降低,CX3CR1蛋白和TRPV1表达下调,肛受体表达上调(P〈0.01)。AM组和GM组上述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X3CR1可通过下调大鼠脊髓背角μ受体和上调TRPV1参与骨癌痛大鼠吗啡耐受的形成。
- 张亚军杨承祥王汉兵张涛刘希江田玉科
- 关键词:骨肿瘤吗啡药物耐受性
- 骨癌疼痛机制与相关药物治疗研究进展被引量:9
- 2009年
- 随着癌症诊疗技术的进步,癌症患者的生存时间明显延长,如何提高癌症患者的生活质量成为日益突出的问题。有75%~95%的晚期癌和转移癌患者都有癌症疼痛。癌症诱导的骨疼痛(简称骨癌痛)是癌症疼痛的典型代表,是一种独特的疼痛状态,严重影响癌症患者的生活质量,目前尚缺乏有效的治疗手段。随着骨癌痛动物模型的出现,骨癌痛机制研究取得了很大进展。外周因素如肿瘤生长和溶骨作用等以及中枢神经系统的相关变化都可能参与了骨癌痛的形成机制。骨癌痛的治疗药物包括非类固醇类抗炎药、阿片类药物、二膦酸盐类药物和其他尚在开发中的药物等。本文综述骨癌痛的基础研究和相关药物治疗方面的研究进展。
- 刘希江田玉科
- 关键词:癌症转移骨癌疼痛药物治疗
- β-arrestin 2抗基因RNA慢病毒表达载体的构建与鉴定被引量:4
- 2011年
- 目的构建携带β-arrestin 2抗基因RNA的慢病毒表达载体并对其进行鉴定。方法将线性化的慢病毒载体pGC-FU与抗基因RNA在In-Fusion交换酶作用下构建目的质粒pGC-agRNA,转化感受态细胞,对长出的克隆应用菌落PCR鉴定,再对PCR鉴定阳性的克隆进行测序和比对分析。重组病毒质粒与另外两种辅助包装原件载体质粒通过LipofectamineTM2000共转染293T细胞,培养48 h后,收集细胞培养上清液,将病毒浓缩后在293T细胞中测定病毒滴度,并检测慢病毒载体在工具细胞NG108-15细胞的转染效率。结果抗基因RNA被成功构建入慢病毒表达载体pGC-FU,病毒滴度为2×109TU/mL。用该慢病毒感染NG108-15细胞,当感染复数(MOI)为100时,感染效率大于95%。结论成功构建了携带β-arrestin 2抗基因RNA的慢病毒表达载体,为研究β-arrestin 2在μ阿片受体调控机制中的作用提供了有效的研究工具,而且为抗基因RNA技术应用于体内外实验研究奠定了基础。
- 卜慧莲温晓岩刘希江徐懋曹菲田学愎杨辉高峰田玉科
- 关键词:基因沉默慢病毒
- 紫杉醇诱导神经病理性疼痛大鼠脊髓背角5-羟色胺含量变化被引量:2
- 2012年
- 目的观察紫杉醇诱导神经病理性疼痛大鼠脊髓背角5-羟色胺(5-HT)含量变化。方法雄性SD大鼠54只,体重约300 g,随机均分为正常对照组(A组)、紫杉醇溶媒组(B组)和紫杉醇组(C组)。分别于腹腔注药前1 d、注药后3、5、7、9、11、14、18、21 d检测大鼠机械缩爪阈值。腹腔注药前1 d、注药后7、14、21 d每组各处死大鼠4只,取脊髓腰膨大背角组织,用高效液相色谱荧光法测定5-HT含量。腹腔注药后14 d取大鼠右侧坐骨神经,透射电镜观察神经病变情况。结果与注药前1 d比较,C组机械缩爪阈值从紫杉醇注射后7 d开始显著降低,并持续至注药后21 d达最低值(P<0.05),且显著低于A、B组(P<0.05)。坐骨神经超微结构C组纤维髓鞘板层结构松散,排列紊乱、肿胀变形、厚薄不均,A和B组大鼠坐骨神经未见异常。C组脊髓背角5-HT含量注药后7 d开始显著升高,并持续至注射后21 d达最高值(P<0.05),且显著高于A、B组(P<0.05)。C组大鼠脊髓背角5-HT含量与机械缩爪阈值呈显著线性负相关(r=-0.981,P<0.05)。结论紫杉醇诱导的神经病理性疼痛大鼠脊髓背角组织中5-HT含量表达上调,该变化可能参与了紫杉醇所致神经病理性疼痛的发病机制。
- 刘希江曹菲卜慧莲高峰杨辉田玉科
- 关键词:紫杉醇神经病理性疼痛脊髓背角5-羟色胺高效液相色谱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