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18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 1篇专著

领域

  • 11篇哲学宗教
  • 4篇政治法律
  • 3篇艺术
  • 1篇经济管理
  • 1篇医药卫生
  • 1篇社会学
  • 1篇文化科学
  • 1篇文学

主题

  • 6篇宗教
  • 5篇天主
  • 5篇天主教
  • 5篇主教
  • 4篇教宗
  • 4篇教会
  • 3篇艺术
  • 3篇天主教会
  • 2篇哲学
  • 2篇政府
  • 2篇自然观
  • 2篇文化
  • 2篇教会法
  • 1篇大选
  • 1篇道德
  • 1篇道德状况
  • 1篇新石器
  • 1篇新石器文化
  • 1篇信仰
  • 1篇兴隆洼文化

机构

  • 20篇中国社会科学...
  • 3篇中国社会科学...

作者

  • 20篇刘国鹏
  • 1篇黄奎
  • 1篇石衡潭
  • 1篇吕其俊
  • 1篇王晓朝
  • 1篇卓新平
  • 1篇安伦
  • 1篇晏琼英

传媒

  • 7篇基督宗教研究
  • 4篇世界宗教文化
  • 2篇艺术评论
  • 1篇东方艺术
  • 1篇宗教学研究
  • 1篇诗歌月刊
  • 1篇原道
  • 1篇宗教人类学

年份

  • 2篇2021
  • 2篇2020
  • 2篇2019
  • 1篇2017
  • 2篇2016
  • 2篇2015
  • 2篇2014
  • 3篇2012
  • 2篇2011
  • 1篇2010
  • 1篇2009
27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于斌被任命为首任南京本土代牧的经过、结果及影响
2019年
本文尝试梳理1933年-1936年期间法籍上海代牧惠济良兼任南京代牧区宗座署理期间,第二任驻华宗座代表蔡宁如何进一步推动该代牧区的本地化进程,从提议任命张四维为本土宗座署理、于斌为本土宗座署理顾问,到提议保定本土代牧周济世兼任南京代牧区宗座署理,再到刚恒毅提议陆征祥担任南京本土代牧,进而到蔡宁建议于斌担任陆征祥的助理,最终落实为由于斌担任南京第一任本土代牧。通过详细呈现层层展开、颇费周章的人事任命与调适过程,笔者试图从微观视野上考察中国天主教本地会进程中所折射出的种种复合情景,以及与此进程交织在一起的在华天主教会所面临的内外挑战和当时中国国内、国际环境以及中梵交往等的错综关系。
刘国鹏
关键词:陆征祥
耶胡达·阿米亥诗选
2016年
而谁将纪念纪念者? 1 献给纪念日的诗行,一曲为寿终正寝的战争 谱写的诗篇。
耶胡达·阿米亥刘国鹏
关键词:诗选纪念日诗行
中西“自然观”的差异及其对艺术的影响被引量:1
2011年
就今天普遍使用的意义而言,“自然”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前者是指存在者之整体,即自然物的总和,在此意义上,它与“自然界”、“大自然”同义,后者则是指与人类活动和人工创造相对立的世界。事实上,当我们这样去定义“自然”的时候,我们其实是在谈论有关“自然”的观念,即“自然观”。从古至今,在中西哲学当中,有关自然的认识,即“自然观”从来都是有差异的,这也随之影响其各自的艺术态度和艺术表现形式。
刘国鹏
关键词:艺术表现形式中西哲学自然观艺术态度存在者自然物
教宗使节的历史源流及当代形式被引量:1
2020年
教宗使节(Legatus Pontificis)的历史起源,涉及三种不同的形式:教宗派驻大公会议和主教会议之代表,罗马主教派驻特定传教地区的宗座代牧(Vicario Apostolico),以及教宗派驻东罗马帝国宫廷的代表(Apocrisiarius)。早期教宗使节多涉足纯宗教或教会内部事务,而随着16世纪派驻各个世俗国家政权的代表的逐渐出现,之前的教宗代表逐渐向宗座大使(Nunzio Apostolico)过渡。到了20世纪,尤其是"梵二"大公之后,教宗使节的职能所具有的双重维度(教会职能和外交职能)得到了日益清晰和明确的界定。从教会法角度而言,"梵二"大公会议将罗马主教在世界主教团的首席职务放在了主教共融的中心地位,从而为教宗使节在地方教会主教面前的作用和职责确定了新的标准。从外交关系角度而言,圣座对现代组织制度和国家关系的接纳和融入,使得圣座的外交事务也重新涉足国际关系的公共领域,但是,圣座始终强调教宗使节与其他国家外交使节在角色和职能上的基本差异。
刘国鹏
中国天主教的本地化:历史视野、现实境遇及其困境被引量:1
2016年
'本地化'(indigenization)是自宗徒时代,尤其是自圣保禄以来所始终一贯的基督宗教的传教路线。而对于在华天主教的传播状况而言,孟高维诺、利玛窦、刚恒毅既代表着在华天主教的三个截然有别的历史阶段,也代表着三个不同的'本地化'面向。如果说前两个阶段还仅仅是有限度的文化适应和融合,那么,自刚恒毅以来,天主教在华'本地化'则构成了一个真正有效的进程,为日后天主教在华建立圣统制提供了坚实的基点,并深刻地影响了今日中国天主教的面貌。
刘国鹏
关键词:中国天主教本地化利玛窦
自然观、艺术与中西差异
2012年
本文探讨了中国传统哲学中之"自然观"及其对艺术的影响,西方哲学与宗教中之"自然观"及其对艺术的影响,从而比较了解当代中西方对自然态度的差异和在艺术上的新变化。
刘国鹏
关键词:自然观艺术中西差异中国传统哲学西方哲学自然态度
思源探新:论宗教与中国传统文化
卓新平王晓朝安伦刘国鹏
论“Motu Proprio”的释义及汉语译名被引量:1
2014年
2013年7月11日,教宗方济各一世(Francesco I)签发了一项新的'Motu Proprio',即《梵蒂冈城国各司法机构的刑事审判'》(Sulla giurisdizione degli organi giudizioari dello Stato della Citta’del Vaticano in material penale),内中既涉及废除无期徒刑,规定最长刑期为30-35年的决定,亦明令对神职人员性侵儿童予以严惩。随着该'Motu Proprio'的发布,汉语世界对如何理解和表述'Motu Proprio'这一教宗文件的问题再次浮出书面,因为。
刘国鹏
关键词:明令书面译名教宗
“信仰飞地”的历史原罪、现实困境和价值植入——论赵文词的China’s Catholics:Tragedy and Hope in an Emerging Civil Society
2015年
作为美国加州大学圣迭戈分校的著名社会学教授,赵文词(Richard Madsen)的名字对于中国的社会学同行和天主教、民间宗教领域的研究者而言并不陌生。事实上,自硕士阶段起,赵文词就开始致力于对中国社会的研究,并于1977年以其论文《共产主义中国的革命禁欲主义:
刘国鹏
关键词:文词原罪飞地信仰
人类基因编辑的基督宗教视角
2021年
基因编辑技术(CRISPR)技术的出现标志着一个历史节点。人类第一次有能力通过技术改变其生物进化的过程。通过对人类基因进行编辑导致遗传性的变化,这种能力——仍在开发当中但尚未完全掌握——提出了三个相关的伦理和政策问题。我们应当充分允许这种做法吗?是否应当允许使用这种手段用于治疗目的,例如预防疾病?是否应当允许它用于改良基因,例如提高智力、强壮身体或延长寿命?鉴于世界伦理传统和政治制度的多样性,从美国、欧洲到中国以及亚洲其他地区,这些问题必将在全球范围内以不同的方式得到回答。本文探讨了在这场新兴的全球讨论中的基督宗教观点。作为世界性的宗教之一,基督宗教一直对生物伦理方面的辩论有着重大的影响,尤其是在美国和欧洲。本文探讨了基督宗教对人类基因编辑的观点,含括三个相关问题:胚胎的道德状况,儿童安康以及全球的共同利益。
刘国鹏
关键词:基督宗教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