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6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6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篇幽门螺
  • 2篇内镜
  • 1篇胆道
  • 1篇胆道引流
  • 1篇胆管
  • 1篇胆管炎
  • 1篇胆管造影
  • 1篇胆囊
  • 1篇胆囊结石
  • 1篇胆囊结石病
  • 1篇胆囊结石合并
  • 1篇胆囊结石合并...
  • 1篇胆总管
  • 1篇胆总管结石
  • 1篇阳性
  • 1篇叶酸
  • 1篇叶酸治疗
  • 1篇胰胆管
  • 1篇胰胆管造影
  • 1篇引流

机构

  • 6篇南京大学医学...

作者

  • 6篇刘加宁
  • 4篇朱美玲
  • 4篇苑彩云
  • 2篇张子久
  • 2篇苏峰
  • 2篇唐春丽
  • 1篇冯伟
  • 1篇陈焰
  • 1篇江小玲
  • 1篇汤娜娜
  • 1篇李元元
  • 1篇刘德仁
  • 1篇侯静
  • 1篇林斌

传媒

  • 2篇中国医药指南
  • 1篇临床肝胆病杂...
  • 1篇临床内科杂志
  • 1篇安徽医药
  • 1篇中国实用医药

年份

  • 1篇2021
  • 2篇2017
  • 2篇2016
  • 1篇2011
7 条 记 录,以下是 1-6
排序方式:
双镜联合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的效果观察被引量:16
2017年
随着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内镜下十二指肠乳头括约肌切开术(endoscopic sphincterotomy,EST)以及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LC)的应用和发展,双镜联合(腹腔镜+胆道镜)已成为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的主要手段。
刘加宁冯伟朱美玲林斌
关键词:胆囊结石病胆总管结石
胃间质瘤患者内镜及病理免疫组化分析被引量:1
2011年
目的 总结胃间质瘤患者的内镜、病理和免疫组化特征,探讨胃间质瘤的诊治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6年1月~2009年12月经手术病理证实的31例胃间质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好发部位、电子胃镜及超声胃镜表现、生物学危险程度及组织学特点.结果 31例胃间质瘤患者均为术后病例,术前完善电子胃镜、超声内镜检查提示胃间质瘤诊断,术后免疫组化检查CD117^+,31例(100%)、CD34^+ 28例(90.3%).根据肿瘤大小、核分裂相、有无破裂确定肿瘤生物侵袭危险程度:极低度侵袭危险性6例(19.4%),低度侵袭危险性11例(35.5%),中度侵袭危险性10例(32.3%),高度侵袭危险性4例(13%).结论 胃间质瘤患者临床表现无特异性,电子胃镜及超声内镜检查有助于提高术前诊断率,术后病理及免疫组化检查可明确诊断,生物学特性的分析有利于更好地指导临床.
张子久刘加宁陈焰江小玲
关键词:胃肠道间质瘤内镜病理免疫组化
血清PGE_2及幽门螺杆菌治疗对胃癌的早期诊断应用研究被引量:5
2017年
目的了解胃癌患者及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外周血中前列腺素E_2(PGE_2)的表达水平以及根除幽门螺杆菌后PGE_2的水平。方法收集50例胃癌患者及5_2例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采用ELISA法检测外周血中PGE_2的水平,对感染幽门螺杆菌的患者给予阿莫西林、雷贝拉唑、呋喃唑酮及胶体果胶铋抗HP治疗,检测根除幽门螺杆菌后患者外周血中PGE_2的水平,两两比较是否有统计学差异。结果胃癌患者外周血中PGE_2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分层分析,胃癌患者中,有幽门螺杆菌感染的患者外周血中PGE_2高于未感染者,根除幽门螺杆菌后外周血中PGE_2较根除治疗前明显降低,差异有显著性。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中,根除幽门螺杆菌后,患者外周血中PGE_2水平也明显降低,较根除前有统计学差异。结论 HP感染可能促进PGE_2的表达,引起炎性反应。胃癌患者的PGE_2水平高于慢性萎缩性胃炎,为胃癌的早期筛查提供一定的依据。
唐春丽刘加宁苏峰陶生苑彩云汤娜娜刘德仁钟瑞妹侯静朱美玲张子久
关键词:胃癌前列腺素E2幽门螺杆菌萎缩性胃炎
ERCP治疗急性梗阻性化脓性胆管炎的疗效观察被引量:5
2016年
目的探讨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下胆道引流治疗急性化脓性胆管炎(AOSC)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53例急性梗阻性化脓性胆管炎患者,行ERCP下胆道引流治疗,观察患者术前、术后的腹痛、体温(T)异常、白细胞计数(WBC)异常、肝功能变化情况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与术前比较,术后患者T全部恢复正常,WBC异常减少,总胆红素(TBIL)及谷氨酸转肽酶(GGT)水平明显下降(P<0.01);术后出现急性胰腺炎1例,高淀粉酶血症2例,无出血、穿孔及死亡患者。结论 ERCP下胆道引流治疗急性梗阻性化脓性胆管炎安全有效,创伤小,能迅速缓解胆道梗阻,应为首选治疗方法。
苑彩云刘加宁朱美玲张聿凤
关键词:逆行胰胆管造影急性梗阻性化脓性胆管炎
枳术颗粒联合叶酸治疗幽门螺旋杆菌阳性慢性萎缩性胃炎46例被引量:7
2021年
目的探讨枳术颗粒联合叶酸对幽门螺旋杆菌(Hp)阳性慢性萎缩性胃炎病人的治疗作用。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18年12月宿迁市人民医院收治的92例Hp阳性慢性萎缩性胃炎病人,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46例。对照组在四联疗法的基础上给予叶酸治疗,10毫克/次,3次/天,治疗2周;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枳术颗粒治疗,6克/次,3次/天,治疗2周。比较两组病人的临床疗效、临床症状积分、胃黏膜病理积分、血清中炎性因子含量、胃泌素与胃蛋白酶原(PG)含量、Hp清除率、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的总有效率(86.96%)高于对照组(67.39%)(P<0.05)。治疗后,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的临床症状(胃痛、胃中嘈杂、胃脘胀满、嗳气反酸、乏力)积分、胃黏膜病理积分(炎症、病变活动度、腺体萎缩、肠上皮化生)、血清炎性因子[白细胞介素-1β(IL-1β)、白细胞介素-8(IL-8)、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含量、血清胃蛋白酶原Ⅱ(PGⅡ)含量均降低(P<0.05),血清胃泌素、胃蛋白酶原Ⅰ(PGⅠ)含量均升高(P<0.05)。观察组的Hp清除率(95.65%)高于对照组(78.26%)(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四联疗法的基础上给予枳术颗粒和叶酸联合治疗,可以增强Hp阳性慢性萎缩性胃炎病人的治疗效果,改善临床症状和胃黏膜病变程度,降低炎症水平,调节胃泌素和胃蛋白酶原表达,提高Hp清除率,具有较好的药物安全性。
苑彩云苏峰刘加宁唐春丽
关键词:枳术颗粒叶酸四联疗法胃泌素类
尼龙圈套扎术在消化道粗蒂息肉治疗中的应用价值被引量:2
2016年
目的探讨尼龙圈套扎术在消化道粗蒂息肉内镜治疗中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取65例消化道粗蒂息肉随机分为两组,研究组(33例)应用尼龙圈套扎联合电凝电切,对照组(32例)单纯进行电凝电切。结果两组均在内镜下成功切除息肉,无穿孔发生,研究组未发生早期出血,对照组有5例并发早期出血,两组的早期出血率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尼龙圈套扎术能有效预防消化道粗蒂息肉内镜切除后早期出血,在粗蒂息肉内镜治疗中安全有效。
苑彩云刘加宁朱美玲李元元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