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正
- 作品数:27 被引量:218H指数:9
- 供职机构:中国预防医学科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九五”国家科技攻关计划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我国食物源性寄生虫病的流行形势与对策被引量:51
- 1999年
- 从首次全国人体寄生虫分布调查[1]以来,我国主要食物源性寄生虫病防治研究已取得了长足的进展。但近几年来,由于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而引起的膳食结构改变和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商业活动的兴旺而带来的鲜水产品、活畜、畜产品易地贸易频繁以及众多人...
- 许隆祺方悦怡许景田常江常江冯正张雪强周长海庞颜坤张雪强
- 关键词:寄生虫病流行病学
- 磷酸咯萘啶普通片与肠溶片对恶性疟疗效的比较被引量:2
- 1989年
- 根据药物动力学研究结果及推荐的理论剂量,应用咯萘啶普通片0.8g,2天疗法(d_(1)0.5g,d_(?)0.3g)与现用方案肠溶片1.2g,2天疗法(d_(1)0.4g×2,d_(2)0.4g)治疗现症恶性疟病例各32例,其退热时间分别为27.0±14.1和30.2±13.8h(P>0.05),原虫转阴时间分别为57.2士10.2和57.9±8.7h,前者治愈率为100%,后者有2例复燃,副反应率各为18.8和28.1%,程度均较轻,无需特殊处理。结果表明,普通片的药量降低1/3,同样可达到现用方案的疗效,同时,副反应亦轻,值得进一步探讨。
- 黄在松冯正蒙锋曾林海林秀郑燕邢启芬郭仁能
- 关键词:磷酸咯萘啶肠溶片疟疾
- 恶性疟原虫11.1基因3个重复片段的克隆及表达(英文)
- 2001年
- 目的 克隆和表达恶性疟原虫 (Pf) 11 1基因产物中的 3个重复片段 3R、6R和 9R。方法 利用设计的引物从培养的恶性疟原虫 3D7株的基因组DNA中扩增出 3个重复片段。PCR产物被克隆入pT7载体中以进双向测序。测序结果用GENETYX MAC软件进行分析。扩增的片段亚克隆入pET32a(+ )或pET32b(+ ) ,并由IPTG诱导在大肠杆菌BL2 1中表达重组蛋白。结果 用PCR方法成功地扩增出 3R、6R和 9R片段 ,大小分别为 5 5 2、630和44 4bp。测序结果显示 ,3D7株的Pf11 1基因比PaloAlto株的Pf11 1基因多 4个 3AA和 1个 6AA重复单元 ,两原虫株的 3R和 6R片段的同源性分别 92 8%和 95 1%。扩增出的 9R片段含有 13个 9AA重复单元。在BL2 1菌株中表达出三个重组蛋白 ,分子量分别为 45、60和 42kDa。结论 用PCR方法分别获得 3R、6R和 9R重复片段并在大肠杆菌中成功表达。 3D7株的Pf11
- 胡薇山崎浩冯正杨柏林许学年王聚君
- 关键词:恶性疟原虫聚合酶链反应基因片段克隆基因表达
- 血吸虫基因组研究进展被引量:9
- 2000年
- 高馨冯正
- 关键词:血吸虫基因测序
- 湖北省庙河地区钉螺细胞色素C氧化酶1基因差异的研究被引量:31
- 2001年
- 目的 比较湖北省庙河沿岸地区钉螺CO1基因序列的差异 ,探讨光壳螺与肋壳螺差异的原因。方法 在该地区选 7个点 (上游 4个点 ,下游 3个点 )采集钉螺 ,用CTAB法提取钉螺基因组DNA ,PCR方法扩增CO1基因 ,纯化后测序 ,运用ESEE软件排序并比较变异位点 ,观察各点钉螺的CO1基因单倍体型 ,运用PHYLIP软件计算遗传距离 ,绘制基因进化树。结果 获得CO1基因大小为 638bp ,上游和下游累积变异位点数分别为 2 9和 46,两者差异具有显著性 ;各采集点内钉螺按变异位点多少可分为两组 ;各采集点间存在有相同的基因单倍体型 ;上游和下游螺群之间的遗传距离为 0 0 2 2 1± 0 0 10 5 ;在FITCH绘制的基因进化树上 ,上游和下游地区钉螺交错分布在同一亚种不同的两个分支中。结论 在不同的生态环境下 ,下游地区钉螺CO1基因的变异强度比上游大 ;庙河各采集点螺群间存在一定的基因流动 ;庙河地区螺群属湖北钉螺湖北亚种 (O h hupensis) ,可能存在着两种不同进化速率的螺群。
- 石朝辉邱持平夏明仪冯正George M.Davis
- 关键词:细胞色素C氧化酶湖北钉螺基因差异日本血吸虫
- 抗恶性疟原虫有性期单克隆抗体的制备和鉴定
- 1998年
- 以培养的恶性疟原虫NF54(3D7)株配子体蛋白抽提液及我国云南现场采集的恶性疟原虫细胞骨架分别免疫BALB/c小鼠。取免疫小鼠脾细胞与SP2/0骨髓瘤细胞融合,以IFA法筛选出8株抗恶性疟原虫有性期McAb杂交瘤细胞株。经免疫球蛋白类别鉴定,6株为IgG1(M2A10C9、M2C1B8、M4C7B10、M4G12C1、M5B7E6和M6E1G11),2株为IgM(M4D7F7和M6F4D6)。其中3株McAbs(M4C7B10、M4D7F7和M6E1G11)的靶抗原定位于配子体以及大滋养体和裂殖体期无性体原虫;其余5株仅定位于配子体。经Western印迹试验,McAb所识别的蛋白区带各异(16-120kD),与已发现的有性期特异性抗原相比较,32kD抗原国内外尚未报道。各株McAb与猴疟(P.cynomolgi)红内期、鸡疟(P.galinaceum)子孢子和杜氏利什曼原虫前鞭毛体均无交叉反应。
- 许学年冯正杨柏林瞿靖琦包意芳许永湘王聚君胡薇
- 关键词:恶性疟原虫单克隆抗体
- 并殖吸虫分类学研究进展被引量:14
- 2001年
- 崔爱利常正山冯正
- 关键词:并殖吸虫分类学肺吸虫
- 我国寄生虫病防治现状
- 1995年
- 我国寄生虫病防治现状冯正中国预防医学科学院寄生虫病研究所所长上海2000251寄生虫病防治辉煌而艰难的历程寄生虫病历来就是危害严重、影响经济发展的重要疾病。建国初期,疟疾在全国70%—80%的县、市,丝虫病在中部和南部的15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8...
- 冯正
- 关键词:寄生虫病防治包虫病华支睾吸虫感染疟疾消灭丝虫病
- 一例并殖吸虫病患者的虫卵DNA序列分析鉴定(英文)被引量:5
- 2000年
- [目的 ]运用分子生物学技术分析虫卵基因序列鉴定并殖吸虫病类型。 [方法 ]先从并殖吸虫病患者痰中分离出虫卵 ,然后PCR扩增出虫卵中完整的核糖体DNA第二间隔区基因 (ITS2 ) ,并直接用于测序从而获得该基因的核苷酸序列。同时 ,亦用同法分别从动物宿主粪便中分离出的卫氏并殖吸虫和斯氏狸殖吸虫虫卵中获得ITS2基因序列作为DNA参照分析。此外 ,本文也对从患者痰中分离出的虫卵进行详细的形态学特征描述分析。 [结果 ]来自患者的虫卵ITS2基因序列与参照的卫氏并殖吸虫虫卵的基因序列 10 0 %一致 ,而与来自斯氏狸殖吸虫虫卵的基因序列只有 92 %核苷酸相同。此外 ,从形态学上讲 ,来自患者的虫卵形态特征更与卫氏并殖吸虫虫卵相似。 [结论 ]通过基因序列分析 ,可确诊患者所患的是卫氏并殖吸虫病。
- 常正山吴波David Blair张永年胡玲陈韶红陈名刚GeorgeM.Davis冯正
- 关键词:卫氏并殖吸虫病虫卵DNA序列分析ITS2
- 美洲钩虫第三期幼虫cDNA库的构建及分析(英文)
- 2000年
- [目的 ]构建美洲钩虫cDNA库从而获得该钩虫的基因结构信息以便从中寻找目的基因。 [方法 ]从美洲钩虫第三期幼虫中提取mRNA ,以mRNA为模板合成cDNA并连接入载体λZAPII以构建cDNA库 ,随机从该cDNA库中挑选单克隆进行测序获得EST并与基因库中现有基因进行比较推导其编码蛋白。 [结果 ]成功地构建了美洲钩虫cDNA库 ,未扩增库的滴度为 1× 10 7,插入基因片断的大小为 75 0~ 30 0 0bp .,库的重组率高 ,并从库中获得 11个EST序列 ,其中 7个与现有基因库中的某些功能蛋白有同源性。 [结论 ]首次构建了代表性较高的美洲钩虫cDNA库并从中鉴定出某些功能基因。
- 詹斌JohnHawdon单强任海南强慧琴肖树华李铁华冯正PeterHotez
- 关键词:美洲钩虫幼虫ES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