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冯兆庆

作品数:35 被引量:40H指数:4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中国科学院“百人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理学更多>>

文献类型

  • 20篇期刊文章
  • 13篇会议论文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33篇理学

主题

  • 14篇重离子
  • 9篇重离子碰撞
  • 9篇离子碰撞
  • 7篇同位旋
  • 7篇重核
  • 7篇量子
  • 7篇超重核
  • 6篇量子分子动力...
  • 4篇同位旋效应
  • 4篇中能重离子碰...
  • 4篇量子分子动力...
  • 3篇动力学
  • 3篇新核素
  • 3篇新同位素
  • 3篇有限核
  • 3篇衰变
  • 3篇双核
  • 3篇双核系统
  • 3篇重离子反应
  • 3篇核系统

机构

  • 33篇中国科学院近...
  • 8篇中国科学院
  • 6篇南京大学
  • 1篇复旦大学
  • 1篇北京师范大学
  • 1篇兰州大学
  • 1篇南京师范大学
  • 1篇湖州师范学院
  • 1篇华南理工大学
  • 1篇中国科学院研...

作者

  • 34篇冯兆庆
  • 24篇靳根明
  • 8篇张丰收
  • 7篇付芬
  • 7篇徐瑚珊
  • 6篇周小红
  • 5篇秦芝
  • 5篇肖志刚
  • 5篇吴晓蕾
  • 5篇谢成营
  • 5篇骆鹏
  • 5篇刘洪业
  • 5篇李君清
  • 5篇王华磊
  • 5篇郭俊盛
  • 5篇任中洲
  • 5篇陈若富
  • 5篇范红梅
  • 5篇宋立涛
  • 5篇郑勇

传媒

  • 11篇高能物理与核...
  • 7篇原子核物理评...
  • 3篇2005年全...
  • 2篇第五届“超重...
  • 2篇第十二届全国...
  • 1篇科学通报
  • 1篇中国科学:物...
  • 1篇二O一一年全...
  • 1篇2007年全...

年份

  • 1篇2019
  • 1篇2018
  • 1篇2017
  • 1篇2016
  • 1篇2015
  • 1篇2014
  • 2篇2011
  • 1篇2009
  • 4篇2007
  • 6篇2006
  • 9篇2005
  • 5篇2004
  • 1篇2003
3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有限核多重碎裂的同位旋效应和临界现象的分析被引量:1
2005年
利用非对称核物质状态方程及同位旋相关的量子分子动力学模型对有限核112Sn和132Sn在不同温度下多重碎裂的同位旋效应进行了研究,发现随着温度的升高同位旋效应逐渐消失,并给出了在一定温度下不同密度对产生中等质量碎片的影响.通过碎片的关联分析,对中高能重离子碰撞中的临界现象做了初步研究.
冯兆庆张丰收黄熙靳根明李文飞
关键词:量子分子动力学同位旋效应重离子碰撞
研究重元素原子谱学性质的可能性
论述了重元素, 特别是超重元素原子谱学的重要意义. 指出了对这些元素原子谱学进行研究的必要性. 探讨了通过核反应产生重元素的几率和产额, 以及可能的收集方法, 表明了这可为重元素原子谱学研究提供必要的条件. 同时也简单描...
靳根明冯兆庆付芬赵旭林
关键词:重元素重离子反应
文献传递
中能重离子碰撞中中等质量碎片发射时标的同位旋效应
用13单元望远镜探测器阵列测量了35MeV/u36Ar+112,124Sn反应中的小角关联粒子,提取了两个不同同位旋反应系统中的中等质量碎片IMF(3≤z≤5)的约化速度关联函数。用三体弹道理论模型MENEKA计算了两个...
胡荣江肖志刚吴和宇段利敏王宏伟袁小华李松林李祖玉王素芳冯兆庆张保国魏志勇靳根明诸永泰徐瑚珊
关键词:中能重离子碰撞同位旋效应IMF
文献传递
反质子引起的核反应中碎裂机制和粒子产生
基于兰州量子分子动力学(LQMD)模型,系统研究了低能反质子引起的核反应中原子核碎裂机制和粒子产生。在LQMD输运模型中,考虑了反重子-重子、重子-重子和介子-重子碰撞可能产生的弹性散射、湮灭反应、电荷交换和非弹性散射。...
冯兆庆
近垒熔合机制的动力学研究被引量:2
2005年
通过考虑动力学中的壳效应,对同位旋相关的量子分子动力学模型做了进一步改进,并利用改进的量子分子动力学模型对近垒熔合机制做了动力学研究.对轻系统的熔合反应,改进的模型能够给出与实验结果一致的熔合激发函数,同时,对重系统的俘获截面也能给出与实验测量值基本一致的计算结果,尤其是对近垒或垒下区域也能作出很好的描述.作为对模型的进一步检验,对核一核相互作用势做了静态研究,并与亲近势的结果做了比较.
冯兆庆靳根明张丰收付芬黄熙
关键词:壳效应
Probing the high-density symmetry energy from particle production in heavy-ion collisions
Outline Introduction Model description:Lanzhou Quantum Molecular Dynamics (LQMD) transport model Isospin,densi...
冯兆庆
30MeV/u^(40)Ar+^(112,124)Sn反应中态布居核温度的同位旋效应被引量:2
2004年
用 13单元望远镜探测器阵列测量了 30MeV u40 Ar +112 ,12 4Sn反应中小角关联粒子 ,由两体符合事件提取了α α关联函数 .用三体弹道理论模型MENEKA计算本底关联函数 ,用Monte Carlo方法计算探测效率函数 ,在扣除本底产额并考虑探测效率的修正后 ,对不同同位旋反应系统 40 Ar +112 Sn和 40 Ar+12 4Sn提取的相对态布居核温度分别是 4 .18±0 .2 50 .2 1MeV和 4 .10±0 .2 20 .2 0 MeV ;考察态布居核温度和粒子能量的关系时 ,观察到两个系统的发射温度均随着粒子能量的增加而降低 ,缺中子系统40 Ar +112 Sn中由低能时的 5 .13±0 .3 00 .2 6MeV降低到高能时的 3.87±0 .3 70 .2 9MeV ,丰中子系统 40 Ar +12 4Sn中由低能时的 5 .39±0 .3 00 .2 6MeV降低到高能时的 3.32±0 .2 80 .2 3 MeV .
胡荣江吴和宇诸永泰靳根明段利敏肖志刚王宏伟李祖玉王素芳张保国魏志勇卢朝晖朱海东冯兆庆袁小华
关键词:同位旋效应关联函数蒙特卡罗模拟重离子加速器
35MeV/u^(36)Ar+^(112,124)Sn反应中中等质量碎片关联函数的入射道依赖
2007年
测量了35MeV/u36Ar+112,124Sn反应中小角关联出射的中等质量碎片(IMF)约化速度关联函数.结果表明36Ar+124Sn反应系统中的约化速度关联函数在小约化速度处的反关联程度比36Ar+112Sn反应系统中的强,表现出明显的入射道依赖性.考察出射粒子对的单核子总动量时,发现这种差异主要来自于高动量粒子对的贡献.用三体弹道理论模型MENEKA分别计算了两个系统的IMF发射时标,在36Ar+112Sn反应系统中约为150fm/c,而在36Ar+124Sn反应系统中,约为120fm/c.同位旋相关的量子分子动力学计算表明,36Ar+124Sn系统中IMF的发射时间谱比36Ar+112Sn系统略有前移,相应地,其中心密度从最高点随时间的下降亦比36Ar+112Sn系统略快.
胡荣江肖志刚吴和宇段利敏王宏伟袁小华靳根明诸永泰李祖玉王素芳徐瑚珊张保国魏志勇冯兆庆付芬
关键词:中等质量碎片关联函数同位旋
低能重离子碰撞产生超重核动力学机制(英文)被引量:3
2011年
总结了描述重系统碰撞形成超重核的主要理论模型进展。基于两类反应机制,即熔合蒸发反应和大质量阻尼反应,对产生超重核的物理过程进行了讨论。分析了超重核形成过程中碰撞系统的俘获、复合核的形成及蒸发退激描述存在的问题。基于双核模型分析了合成冷熔合反应和48Ca诱发全熔合反应之间的超重新核素的可能性。利用锕系核碰撞的转移反应产生子壳N=162附件丰中子重核的可行性,研究了壳效应对丰中子核素产生的影响。进一步讨论了将来基于丰中子强流放射性束合成超重核的可行性。
冯兆庆靳根明李君清
关键词:超重核熔合蒸发反应
超重元素合成机制的动力学研究
随着113和115号元素的鉴别和合成,进一步在实验上掀起了人们对超重元素合成研究的高潮.理论上,用于描述超重元素合成机制的模型大部分基于唯象或半唯象的处理方法,在模型中也较少地考虑了超重元素合成过程中的动力学因素,从而难...
冯兆庆靳根明张丰收
关键词:动力学研究
文献传递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