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俞海燕

作品数:47 被引量:148H指数:7
供职机构:江阴市人民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江苏省科技支撑计划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经济管理更多>>

文献类型

  • 43篇期刊文章
  • 2篇学位论文

领域

  • 44篇医药卫生
  • 1篇经济管理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主题

  • 35篇糖尿
  • 35篇糖尿病
  • 29篇2型糖尿
  • 29篇2型糖尿病
  • 18篇糖尿病患者
  • 18篇病患
  • 13篇血糖
  • 13篇2型糖尿病患...
  • 11篇动脉
  • 11篇胰岛
  • 10篇动脉硬化
  • 10篇胰岛素
  • 9篇颈动脉
  • 9篇颈动脉硬化
  • 8篇罗格列酮
  • 8篇格列酮
  • 7篇血糖监测
  • 6篇血糖波动
  • 6篇血压
  • 6篇疗效

机构

  • 38篇江阴市人民医...
  • 12篇东南大学
  • 1篇南京大学医学...
  • 1篇南京市第一医...

作者

  • 45篇俞海燕
  • 36篇郭晓珍
  • 15篇施广德
  • 15篇黄文龙
  • 11篇张晓兰
  • 10篇孙军卫
  • 10篇吴心池
  • 9篇方铭
  • 7篇高远
  • 7篇唐伟
  • 5篇黄文龙
  • 4篇孔亚娟
  • 4篇陈华
  • 3篇王尧
  • 3篇胥娟
  • 3篇郁卫刚
  • 2篇偶静
  • 2篇方铭
  • 2篇沈玉琪
  • 2篇孙子林

传媒

  • 5篇江苏医药
  • 5篇现代医学
  • 4篇中国骨质疏松...
  • 4篇临床内科杂志
  • 2篇中国糖尿病杂...
  • 2篇职业与健康
  • 2篇现代中西医结...
  • 2篇右江民族医学...
  • 2篇南通大学学报...
  • 2篇实用糖尿病杂...
  • 1篇中国卫生检验...
  • 1篇医学信息(医...
  • 1篇南通医学院学...
  • 1篇实用老年医学
  • 1篇交通医学
  • 1篇黑龙江医学
  • 1篇中国社区医师
  • 1篇实用临床医药...
  • 1篇糖尿病新世界
  • 1篇中国实用医刊

年份

  • 1篇2022
  • 3篇2020
  • 2篇2019
  • 1篇2018
  • 2篇2017
  • 1篇2016
  • 6篇2015
  • 2篇2014
  • 2篇2013
  • 3篇2012
  • 2篇2011
  • 4篇2010
  • 4篇2009
  • 5篇2008
  • 2篇2007
  • 1篇2006
  • 1篇2005
  • 2篇2003
  • 1篇2001
47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2型糖尿病合并代谢综合征患者颈动脉硬化的影响因素分析被引量:2
2009年
目的分析2型糖尿病合并代谢综合征(MS)患者颈动脉硬化的影响因素。方法用超声多普勒检查205例2型糖尿病合并MS患者双侧颈动脉。根据超声特征分为内膜正常组、内膜增厚组、稳定性斑块组、不稳定性斑块组,测定空腹血糖(FPG)、空腹胰岛素(FINS)、餐后两小时血糖(2hPG)、餐后两小时胰岛素(2hINS)、糖化血红蛋白(HbA1c)、血清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和尿酸(UA)等指标。分析以上因素与颈动脉硬化程度的相关关系。结果四组间FPG、HbA1c、FINS、2hINS和舒张压(DBP)均无明显差异;而颈动脉内膜增厚组、稳定斑块组、不稳定斑块组的年龄、2hPG、TG、TC、LDL-C、UA、收缩压和脉压明显高于颈动脉正常组,而HDL-C明显低于颈动脉正常组,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不稳定斑块组的年龄、2hPG、TG、LDL-C及UA均高于其他组;不稳定斑块组的HDL-C均低于稳定斑块组,内膜增厚组及颈动脉正常组。多元逐步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患者的年龄、TG、LDL—C、2hPG进入回归方程,与颈动脉粥样硬化评分呈正相关。结论2型糖尿病合并MS患者颈动脉硬化程度与年龄、血压、血脂及餐后血糖等多种因素有关,提示2型糖尿病合并MS患者在降低空腹血糖的同时,也应控制餐后血糖,更应重视血压、血脂的干预。
郭晓珍俞海燕孙军卫施广德黄文龙
关键词:2型糖尿病代谢综合征颈动脉粥样硬化
在中老年人群中2型糖尿病病程和FRAX评分之间相关性分析被引量:2
2019年
目的 探讨FRAX评分在与糖尿病病程之间的关系。 方法 选取278例糖尿病人群,并收集相关临床指标。通过FRAX公式计算2型糖尿病患者10年髋部骨折发生概率(PHF)和10年主要骨质疏松性骨折发生概率(PMOF)。研究2型糖尿病患者中FRAX与糖尿病病程之间的关系。 结果 发现随着糖尿病病程的延长,L 1-4 、股骨颈骨密度均无明显改变( P >0.05),而随着病程的增长,PMOF、PHF水平之间有区别,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且随着病程的延长两者呈逐渐增大的趋势( P <0.05)。 结论 糖尿病病程与10年骨质疏松性骨折发生概率之间有密切相关性。
高远俞海燕郭晓珍张晓兰黄文龙
关键词:骨质疏松FRAX2型糖尿病
西格列汀片联合二甲双胍片治疗2型糖尿病合并动脉粥样硬化的临床疗效被引量:2
2020年
目的分析2型糖尿病(T2DM)合并动脉粥样硬化(AS)采用西格列汀片联合二甲双胍片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该院2017年9月—2019年10月收治的159例T2DM合并AS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患者仅采用西格列汀片治疗,观察组采用二甲双胍片联合西格列汀片治疗,对比两组治疗前后血糖、血脂指标变化情况、cIMT(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结果对比对照组,观察组治疗后2 h PG、FPG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比对照组,观察组治疗后HDL-C更高,LDL-C、TG、TC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比对照组,观察组治疗后cIMT值更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T2DM合并AS采用西格列汀片联合二甲双胍片治疗利于改善血糖、血脂,同时具有抗动脉粥样硬化作用。
陈华郭晓珍方铭俞海燕李燕云
关键词:2型糖尿病动脉粥样硬化二甲双胍片疗效
应用自我血糖监测评估血脂正常的2型糖尿病患者下肢动脉硬化与血糖波动的关系
2014年
目的:应用自我血糖监测(SMBG)的方法评估下分析血脂正常的2型糖尿病(T2DM)患者下肢动脉硬化与血糖波动的关系。方法174例入选患者根据下肢动脉超声结果分为三组院内膜正常组61例;内膜增厚组55例;斑块组58例。进行1次/w自我血糖监测,观察3月,收集数据。结果下肢动脉内膜增厚组和斑块组驻MMBG、MPMG明显高于内膜正常组(P<0.01);斑块组驻MMBG、MPMG也明显高于内膜增厚组(P<0.05);内膜增厚组和斑块组下肢动脉内中膜厚度(IMT)与驻MMBG、MPMG均呈正相关(=0.382、0.353;0.437、0.396,<0.05)。结论血脂正常的T2DM患者下肢动脉硬化与血糖波动相关,血糖波动可能促进下肢动脉硬化的发生与发展。 SMBG能及时准确地反映T2DM患者的血糖波动,提示SMBG是评估血糖波动的实用方法。
俞海燕郭晓珍张晓兰唐伟
关键词:2型糖尿病下肢动脉硬化血糖波动自我血糖监测
2型糖尿病人群中应用FRAX评价骨折风险的研究被引量:11
2015年
目的探讨骨折风险预测简易工具(fracture risk assessment tool,FRAX)评分在2型糖尿病患者中骨折风险评估的应用。方法选取278例糖尿病人群(糖尿病组)以及正常对照人群(对照组)504例,并收集相关临床指标。研究2型糖尿病患者中FRAX与糖尿病相关临床危险因素及其并发症之间的关系。结果糖尿病组股骨颈、L1、3、4的骨密度高于对照组,而糖尿病组中10年主要骨质疏松性骨折发生概率和10年髋部骨折发生概率低于对照组。多重线性回归中提示糖尿病患者中FRAX评分与糖化血红蛋白、低血糖发生有相关性。结论糖尿病应作为FRAX评分工具中的独立危险因素,以便建立更加精确预测糖尿病人群骨折发生风险的评分模型公式。
俞海燕王尧唐伟高远
关键词:骨质疏松糖尿病
前列地尔联合甲钴胺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疗效观察被引量:3
2009年
目的观察前列地尔联合甲钴胺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的疗效。方法将100例DPN患者随机分成2组,各50例,对照组采用甲钴胺肌内注射,治疗组在对照组用药基础上加用前列地尔静脉滴注,2周后对比2组疗效。结果治疗组改善DPN患者临床症状的总有效率为90%,对照组为6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周围神经传导速度均有明显改善,但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前列地尔联合甲钴胺治疗DPN可明显提高治疗效果。
胥娟施广德俞海燕偶静
关键词: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前列地尔甲钴胺
骨质疏松性骨折风险预测方法的研究进展被引量:12
2015年
骨质疏松性骨折(Osteoporosis fracture,OF)是一种随着年龄增加而增加的疾病,其预后不佳。因此,及早进行骨质疏松骨折风险预测显得至关重要。骨质疏松骨折预测方法有以下几种:骨密度检查、FRAX工具、Garvan nomogram评估法、ORAI、OSTA、定量骨超声、骨代谢标志物等。研究表明,FRAX工具可预测个体10年内发生髋部骨折及任何重要的OF的概率,优于其他方法。
俞海燕唐伟王尧
关键词:骨质疏松症骨质疏松性骨折FRAX
1型糖尿病和2型糖尿病在治疗期间发生低血糖频率的比较被引量:5
2001年
通过对 1型糖尿病和 2型糖尿病在治疗期间发生低血糖频率的比较 ,发现 1型糖尿病和 2型糖尿病病人在常规应用胰岛素治疗期间发生低血糖的频率相似 ,而上述病人与 2型糖尿病人口服降糖药的治疗期间发生低血糖差异有显著性(P <0 .0 5 )。
俞海燕郭晓珍
关键词:低血糖糖尿病降糖药
不同疗程胰岛素泵治疗对口服降糖药失效的糖尿病患者胰岛β细胞功能的保护作用被引量:9
2008年
目的评价不同疗程持续皮下胰岛素注射(CSII)治疗对口服降糖药(OHA)治疗失效的2型糖尿病(T2DM)患者胰岛β细胞功能改善的作用。方法48例OHA治疗失败的T2DM患者按CSII疗程分成三组,7天组10例、14天组18例、28天组20例。结果14天组和28天组在疗程结束时,血糖达标的胰岛素基础用量和餐前日追加量均较治疗第一天减少;28天组平均胰岛素日用总量显著低于7天组;14和28天组第一时相胰岛素和C肽分泌显著改善;三组HbA1c均下降,以28天组最明显。P均<0.05。1年后28天组60%单用口服降糖药即可有效控制血糖。结论CSII治疗4周更有利于OHA失效的T2DM患者胰岛β细胞功能的改善。
施广德许玉芳黄文龙郭晓珍方铭俞海燕吴心池刘淑华沈玉琪孙子林杨兵全
关键词:持续皮下胰岛素注射口服降糖药胰岛Β细胞
失效后短期应用胰岛素泵强化治疗的疗效观察被引量:3
2005年
方法:采用持续皮下胰岛素输注(CSⅡ)前后对照并随访一年,观察48例口服降糖药(OHA)治疗失败的2-DM患者血糖控制达标时间,IVGTT、C肽、胰岛素(P)、胰岛素原(PI)以及PI/P比值,HomaB、HomaIR等变化,血糖检测的远期疗效以及对HbA1c、体重、血脂等代谢的影响.结果:不同时程CSⅡ治疗血糖均能3~5天内达标,停止CSII后25%的病人需联合胰岛素补充治疗,15%的病人仍需依靠胰岛素治疗,60%的病人恢复OHA有效,CSⅡ治疗前后对照及随访一年,部分病人胰岛素、C肽峰值、第一时相分泌尖峰,HomaB值均有提高,PI/P比值、HbA1c、血脂均有下降,以CSⅡ28天时程更为明显.结论:对OHA失效的2-DM患者,短期CSⅡ强化治疗具有快速稳定检测血糖和改善胰岛B细胞功能的作用.
施广德许玉芳黄文龙郭晓珍方铭俞海燕吴心池刘淑华沈玉琪孙子林杨兵全朱大龙
关键词:2-DM胰岛素胰腺B细胞葡萄糖耐量试验胰岛素泵强化治疗持续皮下胰岛素输注胰岛B细胞功能
共5页<12345>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