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俞敏俊

作品数:2 被引量:15H指数:2
供职机构:北京大学基础医学院干细胞研究中心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北京市科技计划项目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2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篇细胞
  • 2篇间充质
  • 2篇间充质干细胞
  • 2篇干细胞
  • 2篇充质干细胞
  • 1篇蛋白
  • 1篇诱导性
  • 1篇原纤维
  • 1篇人间充质干细...
  • 1篇受体
  • 1篇四氯化碳
  • 1篇髓内
  • 1篇铁蛋白
  • 1篇转铁蛋白
  • 1篇转铁蛋白受体
  • 1篇脊髓
  • 1篇脊髓内
  • 1篇脊髓内移植
  • 1篇胶原纤维
  • 1篇肝硬化

机构

  • 2篇北京大学
  • 1篇北京大学第三...
  • 1篇中国人民解放...

作者

  • 2篇沈丽
  • 2篇俞敏俊
  • 1篇刘忠军
  • 1篇杜进
  • 1篇李凌松
  • 1篇张卫光
  • 1篇白金柱
  • 1篇张小燕
  • 1篇田嘉禾
  • 1篇张书永
  • 1篇王凡
  • 1篇马瑞琼
  • 1篇田珑
  • 1篇丁为民

传媒

  • 1篇解剖学报
  • 1篇北京大学学报...

年份

  • 1篇2006
  • 1篇2004
2 条 记 录,以下是 1-2
排序方式:
人间充质干细胞移植改善四氯化碳诱导性肝硬化大鼠的肝纤维化被引量:12
2006年
目的研究人间充质干细胞(MSCs)移植对四氯化碳诱导性肝硬化大鼠肝纤维化的影响。方法实验动物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肝硬化组,肝硬化组采用60%的四氯化碳植物油皮下注射7周制成肝硬化大鼠模型,再随机分成肝硬化7周组、MSC对照组和MSC移植组。在MSC移植组,人胚胎脐带血源的MSCs鉴定后,经肠系膜上静脉注射移植入大鼠体内,3周后处死所有大鼠,行肝组织冰冻切片,抗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的免疫组织化学显色和天狼猩红染色。结果肝硬化7周组、MSC对照组和MSC移植组大鼠的血清碱性磷酸酶白蛋白(ALP)(、ALB)和胆固醇(CHO)含量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异常。肝硬化7周组大鼠肝组织中有大量的胶原纤维增生并形成假小叶;MSC对白蛋白照组与肝硬化7周组相似;仅在MSC移植组的大鼠肝中观察到散在的棕黄色的抗人EGF-R阳性细胞,肝组织中胶原纤维的量明显小于MSC对照组。结论经肠系膜上静脉移植人MSC,可明显改善四氯化碳诱导性肝硬化大鼠的肝纤维化程度,为肝硬化的治疗提供实验依据。
张卫光俞敏俊田珑马瑞琼张书永沈丽
关键词:肝硬化间充质干细胞胶原纤维
放射性碘标记转铁蛋白体外示踪脊髓内移植的间充质干细胞被引量:3
2004年
目的 :检测间充质干细胞转铁蛋白受体 (TfR)在体外培养及移植入脊髓后的表达 ,进行体外放射性核素示踪研究。方法 :从胎儿血分离培养人间充质干细胞 ,应用流式细胞分析、免疫荧光染色和受体放射性分析鉴定转铁蛋白受体的表达 ,用放射性碘 (12 5I)标记的铁饱和转铁蛋白 [12 5I Tf(Fe) 2 ]作为示踪剂 ,进行体外放射自显影 ,示踪移植于兔正常脊髓内的间充质干细胞 ,并对12 5I Tf(Fe) 2 在脊髓实质的弥散动力学进行研究。结果 :流式细胞分析、免疫荧光染色证实体外培养的人间充质干细胞表达转铁蛋白受体 ,受体放射性分析表明12 5I Tf(Fe) 2 与其受体结合的平衡解离常数 (KD)为 (0 .98± 0 .12 )nmol/L ,最大结合位点 (Bmax)为每个细胞 (10 770 2± 6 2 2 6 )个。免疫荧光染色结果表明间充质干细胞移植于脊髓 2d后转铁蛋白受体表达 ,10d后不表达 ,移植 2d后以12 5I Tf(Fe) 2 为示踪剂进行脊髓切片体外放射自显影 ,获得移植细胞阳性影像。离体脊髓在12 5I Tf(Fe) 2 溶液中体外孵育 ,16h后12 5I Tf(Fe) 2 弥散入全部脊髓实质。结论 :12 5I Tf(Fe) 2 作为示踪剂可以在体外示踪到脊髓内移植 2d后的间充质干细胞 ,TfR和12 5I Tf(Fe) 2 是应用核医学影像进行间充质干细胞移植初期活体示踪可能的生物学标志和示踪剂?
白金柱丁为民刘忠军俞敏俊田嘉禾王凡杜进张小燕李凌松沈丽
关键词:转铁蛋白受体TFR脊髓内移植间充质干细胞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