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祥胜
- 作品数:23 被引量:42H指数:4
- 供职机构:淮安市水产技术指导站更多>>
- 发文基金:江苏省水产三项工程项目江苏省高校自然科学研究项目博士科研启动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环境科学与工程经济管理更多>>
- 黄颡鱼人工繁殖技术被引量:1
- 2009年
- 黄颡鱼隶属鲇形目、鳞科、黄颡鱼属,广泛分布于我国内陆水域中,营底栖生活,是我国主要的小型野生经济鱼类。由于雄鱼精巢的特殊结构,又挤不出精液,故人工授精困难,受精率和出苗率低,严重影响该鱼的苗种数量。根据近年来的实践向大家介绍一种简易半人工繁殖技术。
- 余祥胜周明华
- 关键词:人工繁殖技术黄颡鱼内陆水域特殊结构苗种数量鲇形目
- 泥鳅苗种培育方法
- 本发明公开了泥鳅苗种培育方法,在泥鳅开口饵料培育池、乌仔培育设施化池塘和苗种培育池塘的协作下完成泥鳅苗种的两级培育;一级培育是将泥鳅水花培育成乌仔,培育时间为1周,泥鳅苗种长至1‑1.2厘米,培育设施为设施化池塘;二级培...
- 强晓刚周凤建余祥胜
- 红螯螯虾池塘养殖技术试验与经济效益分析被引量:3
- 2018年
- 虾类产品蛋白质含量高,脂肪含量低,营养结构较好,是重要的渔业产品之一,约占国际渔业产品贸易总值的20%([1])。近年来,随着虾类产品市场和消费群体的不断扩大,虾类养殖尤其是虾类的淡水养殖发展更为迅猛。虾类养殖品种较多,规模化程度不断提高的同时,制约该产业发展的病害问题也越发突出,淡水龙虾成为发展态势良好的虾类养殖品种之一([2])。
- 丁娜余祥胜徐敏
- 关键词:池塘养殖红螯螯虾虾类产品养殖品种淡水龙虾蛋白质含量
- 黄颡鱼大规格苗种培育被引量:1
- 2016年
- 黄颡鱼(Pelteobagrus fulvidraco)属鲇形目,鲿科,黄颡鱼属,在我国各大水系均有分布,尤其在长江中下游的湖泊、池塘、溪流中广泛分布。其体长123~143 mm,杂食,主食底栖无脊椎动物,食物多为小鱼、水生昆虫等小型水生动物。每年4—5月产卵,亲鱼有掘坑筑巢和保护后代的习性。在生殖时期,雄鱼有筑巢习性。
- 余祥胜邱丛芳周明华
- 关键词:苗种培育雄鱼鲿科鲇形目分塘
- 乌苏里拟鲿与黄颡鱼杂交效果的研究被引量:1
- 2016年
- 本文以乌苏里拟鲿(Pseudobagrusussuriensis)与黄颡鱼(Pelteobagrusfulvidraco)为亲本,采用完全双列杂交方法建立了乌苏里拟鲿、黄颡鱼种内互交组合、乌苏里拟鲿♂×黄颡鱼♀、黄颡鱼♂×乌苏里拟鲿♀四个试验组合,以考察是否存在杂种优势。基于加–显性遗传分析模型分别计算了60d、400d、700d时存活率、体重、特定生长率以及肥满度的正交及反交杂种优势率。结果表明,两个种间的杂交不同性状在不同时间存在程度不同的杂种优势率,其中乌♂×黄♀存活率的平均优势率、超亲优势率均为最高,分别为17.03(±2.21)%和10.85(±2.11)%;在体重方面,黄♂×乌♀组合的平均优势率最高为24.11(±2.01)%,乌♂×黄♀体重的超亲优势率最高为18.36(±2.15)%;肥满度的平均优势率与超亲优势率变化不显著;平均优势率与超亲优势率都随时间逐渐降低。本研究结果可为养殖生长提供参考。
- 史文竞陈弈帆朱传坤余祥胜王辉
- 关键词:乌苏里拟鲿黄颡鱼双列杂交
- 苏北地区加州鲈控温育苗与养成实践被引量:1
- 2021年
- 苏北地处长江以北,加州鲈养殖产业起步晚,发展缓慢。该地区春季池塘水温较低,自然水温条件下不适宜进行春季鲈鱼水花培育,养殖户须从5月中下旬开始在池塘进行苗种培育或6月中旬从苏州、湖州等地引进大规格苗种。因鱼种放养日期较晚,往往养殖到第2年7-8月才能上市销售,养殖周期长、成本投入高、养殖风险大,严重制约本地区鲈鱼产业发展。
- 徐敏强晓刚强晓刚潘正军余祥胜常国亮常国亮
- 关键词:养殖周期鱼种放养水温条件养殖风险加州鲈
- 分级培育对红螯螯虾养殖水质和生长的影响
- 2018年
- 分级培育是指对同一养殖条件下的一个或多个养殖池中的苗种,通过多次捕捞,按不同规格分级分池再进行培育的一种养殖模式。该种养殖模式多用于鱼种培育,利用减少放养密度,从而不断使同一养殖池内的养殖规格保持一致,避免大小不均造成的相互残杀和竞食行为,达到提高养殖成活率和质量的目的。作者通过从台湾引进红螯螯虾苗种,对红螯螯虾分级培育与传统一级培育养殖效果进行对比养殖试验,现将试验情况介绍如下。
- 丁娜余祥胜徐敏
- 关键词:红螯螯虾养殖水质养殖模式养殖规格养殖试验养殖成活率
- 基于线粒体DNA标记对3个华鳈群体的遗传结构分析被引量:3
- 2020年
- 华鳈(Sarcocheilichthys sinensis)是一种兼具食用和观赏价值的小型鲤科鱼类。采用Cytb和D-loop 2个线粒体DNA序列对洪泽湖、千岛湖和西湖3个群体的45尾华鳈样本进行了遗传变异与遗传结构分析。结果显示,在长度为404 bp的Cytb序列中,共检测出变异位点22个(5.4%),定义了10种单倍型;在998 bp的D-loop序列中,变异位点有40个(4.0%),构成了7种单倍型。2个标记在华鳈群体中的平均单倍型多样性、核苷酸多样性和平均核苷酸差异数分别为0.840±0.033、0.012±0.002、4.759±1.660(Cytb)和0.755±0.036、0.006±0.002、6.430±2.241(D-loop),表现了较高的遗传多态性。遗传多样性大小顺序为洪泽湖>西湖>千岛湖,3个群体间基因交流较少,表现出极大的遗传分化,此外,分子变异分析结果表明华鳈变异的主要来源为群体内变异。本研究结果将为了解我国东部地区华鳈的遗传多样性现状提供基础资料,同时为华鳈种质资源保护与合理利用提供参考。
- 朱传坤潘正军常国亮吴楠王辉丁怀宇强晓刚余祥胜
- 关键词:线粒体DNACYTBD-LOOP遗传分化
- 池塘工业化生态养殖斑点叉尾鮰效果分析
- 2022年
- 斑点叉尾鮰(Ictalurus Punetaus)于20世纪80年代从美国引种至我国推广养殖。截至目前,我国斑点叉尾鮰养殖总量已经超过美国,主养区集中在广东、河南、湖北、四川、江苏等地。由于江苏地区传统养殖品种病害频发,斑点叉尾鮰逐渐成为主养品种,目前池塘成鱼养殖面积约1.04×10^(5)hm^(2),工业化水槽养殖面积约1.03×10^(5)m^(2),产量约占全国总产量1/4^([1-2])。
- 管天宇王辉徐敏强晓刚余祥胜
- 关键词:养殖总量成鱼养殖生态养殖工业化池塘
- 泥鳅人工繁殖技术研究被引量:4
- 2017年
- 为解决泥鳅产业迅猛发展带来的人工苗种短缺难题,江苏省淮安市水产技术指导站自2012年始开展泥鳅人工繁殖技术研究,取得了4项试验成果:一是采用深井水调控,使得泥鳅繁殖用水温度稳定在24~28℃,将泥鳅繁殖时间延续至7月份,取得了受精率达93.3%、亲本病死率为2.6%的试验结果;二是在亲本雌雄配比1∶1.15~1∶2.49范围内,提高雄性亲本比例,显著增加单条雌鳅产卵量.
- 强晓刚周凤建余祥胜杨玉松
- 关键词:人工繁殖技术泥鳅水产技术试验成果人工苗种繁殖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