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何方耀

作品数:37 被引量:38H指数:3
供职机构:华南农业大学人文与法学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广东省哲学社会科学“十二五”规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哲学宗教政治法律文化科学历史地理更多>>

文献类型

  • 32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17篇哲学宗教
  • 10篇政治法律
  • 5篇文化科学
  • 4篇历史地理
  • 2篇经济管理
  • 2篇社会学
  • 1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0篇佛教
  • 9篇民族
  • 8篇宗教
  • 5篇中华民族
  • 5篇凝聚力
  • 4篇中华民族凝聚...
  • 4篇社会
  • 4篇民族凝聚力
  • 3篇都市
  • 3篇信仰
  • 3篇寺院
  • 2篇社会服务
  • 2篇事务
  • 2篇寺庙
  • 2篇主义
  • 2篇宗教活动
  • 2篇宗教活动场所
  • 2篇宗教事务
  • 2篇宗教团体
  • 2篇宗教组织

机构

  • 23篇华南农业大学
  • 10篇广东省社会主...
  • 3篇中山大学
  • 1篇广州大学
  • 1篇华南师范大学
  • 1篇广东省社会科...
  • 1篇中国社会科学...
  • 1篇广东第二师范...
  • 1篇广州市地方志
  • 1篇广东省粮食科...
  • 1篇广东省政协
  • 1篇广东省民族宗...
  • 1篇广东省民族宗...

作者

  • 35篇何方耀
  • 1篇贺璋瑢
  • 1篇王丽英
  • 1篇李文辉
  • 1篇胡巧利
  • 1篇朱嫦巧
  • 1篇纪华传
  • 1篇刘玲娣
  • 1篇冯颖红
  • 1篇陈小山
  • 1篇陈晓毅
  • 1篇殷丽萍
  • 1篇刘国贤
  • 1篇陈忠烈
  • 1篇吴伯卿
  • 1篇江泓
  • 1篇章晓丹
  • 1篇黄雯婷
  • 1篇孙建宏

传媒

  • 10篇广东省社会主...
  • 3篇中国宗教
  • 2篇法音
  • 2篇学术研究
  • 2篇广州社会主义...
  • 1篇世界宗教文化
  • 1篇哲学动态
  • 1篇广东社会科学
  • 1篇新华月报
  • 1篇中华儿女
  • 1篇中山大学学报...
  • 1篇西域研究
  • 1篇中央社会主义...
  • 1篇高等学校文科...
  • 1篇海交史研究
  • 1篇韶关学院学报
  • 1篇科教导刊
  • 1篇江苏师范大学...

年份

  • 1篇2021
  • 2篇2019
  • 1篇2018
  • 2篇2017
  • 2篇2015
  • 3篇2014
  • 4篇2013
  • 4篇2012
  • 3篇2011
  • 1篇2008
  • 2篇2006
  • 3篇2005
  • 2篇2004
  • 2篇2002
  • 1篇2001
  • 1篇1994
  • 1篇1993
37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佛教心灵和谐的理论与实践——以“依正不二”理论为中心
<正>和谐社会理论的提出是对现实社会深入考察和深刻反思的结果,之所以强调建设和谐社会的必要性和紧迫性,是因为我们这个社会还有一些不和谐因素。而一个和谐的社会至少应包括三个方面或三个层次的和谐:其一,人与自然的和谐;其二,...
何方耀
文献传递
它山之石 典范之作——玛丽·博伊斯《伊朗琐罗亚斯德教村落》汉译本评介
2006年
何方耀
关键词:琐罗亚斯德教汉译本国际学术界书评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
2011年
如果要用一句话来概括作为三民主义核心的“民权主义”对中华民族凝聚力的影响和作用,那就是从臣民意识到公民意识的转变。
何方耀
关键词:天下为公中华民族凝聚力大道民权主义三民主义臣民意识
明末清初的岭南佛寺与中外交通——以广州光孝寺和韶州南华寺为中心
2012年
明末清初的近百年间,即16—17世纪,乃西方所称的"大航海时代",葡萄牙、荷兰等早期殖民势力抵达中国南部沿海,紧随其后的传教士也接踵而来,从而拉开了中国与西方交往与冲突的序幕。明季伊始,"西洋"逐渐代替"西域"成为中西交通的主体,南海道上,来自欧罗巴的"西洋"人逐渐取代来自印度、阿拉伯的"西域"人而成为中西交流的主要对手,维持了千余年的朝贡贸易体系开始遭到西方契约贸易体系的不断撞击。岭南佛教寺院在这场"西风变换"的转折时期,扮演了某种微妙的角色:最初来华的传教士被广东地方官员视为出家僧人而安置于寺院之中;而来穗贸易、朝贡的西方商贾和使臣,虽与宗教或僧人无涉,也往往被安置于佛寺之中。这一有趣现象,反映了岭南海峤之地在中外交通中的特殊地位、朝廷对外交通政策的不确定性以及地方官员对外国人的恐惧心理。种种因缘巧合,遂使唐宋以后本已淡出中西交通主流的岭南佛寺再次成为对外交往的前沿,成为广东地方官员与来华洋人交往、周旋的中介和缓冲,见证了一系列中西交通的历史事件,在中西文化交流史上写下了有案可稽却又不太引人注目的精彩一笔。
何方耀
关键词:佛寺中西交通佛郎机传教士
营造发挥宗教组织社会公益积极作用的法制环境——以广州的宗教团体为例
2012年
2011-2012年是中国的民间组织蓬勃发展的一年,从2011年起广东出台了一系列带有突破性的法规和法律,给民间社团组织松绑铺路,民间组织参与社会公益服务和购买政府服务的门槛不断降低。但在这一系列利好消息不断传出的同时,宗教组织参与社会公益事业依然面临诸多法律困境。例如《宗教事务条例》规定:宗教活动只能在宗教场所内进行,宗教人士能否走出寺观教堂,参与社会服务?如何从法律角度化解这一矛盾,本文提出了相关的解决思路。
何方耀
关键词:宗教组织社会服务公益事业法制环境
新时期广东宗教和宗教工作的特点
1993年
广东是祖国的南大门,在我国与国外的经济文化交往中一直起着门户和枢纽的作用。在改革开放的今天,广东省的宗教工作也成为内引外联的窗口之一,出现了许多新情况和新特点。
何方耀
关键词:宗教工作宗教事务宗教活动场所宗教界人士宗教组织宗教人士
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的层次、内容和核心被引量:4
2005年
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是一个提出颇久、研讨颇多,而许多核心问题尚待进一步探索的课题。本文通过分析这一课题的内涵和外延,认为"相适应",至少包含着共性和个性两个层次:即宗教与社会相适应和宗教与中国的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两个层次;相适应的内容包括宗教对社会的适应和社会对宗教的能动反应两个方面;对中国五大宗教来说,相适应的核心就是传统宗教(佛、道、伊)的"现代化"和现代宗教(天主、基督)的"本土化",而这"两化"都包括了理论和实践,即宗教活动和宗教教义两个方面,此"两化"的进程直接影响着"相适应"的结果。
何方耀
关键词:宗教社会主义社会
岭南古代民间信仰初探被引量:5
2002年
民间信仰支撑着古代岭南社会的绝大部分信仰空间 ,是支配人们风俗习惯、行为禁忌的重要思想基础。本文通过对大量资料的分析 ,勾勒、归纳了古代岭南民间信仰的发展轨迹和主要形式 ,并探讨了水 (海 )神成为最流行神灵的原因。
何方耀胡巧利
关键词:岭南民间信仰
东晋至两宋中国与印尼佛教文化交流互动考述被引量:1
2021年
古代印度尼西亚诸岛国如陆上丝路之于阗、龟兹诸国一样,乃佛法东传华夏之中转站和集散地,从东晋开始,中国东南沿海地区便与印度尼西亚古代诸岛国展开了密切的佛教文化交流。就印度尼西亚诸岛国而言,它是海路西来梵僧之中转站和瞭望所,西行求法华僧之梵语训练场所和中国佛典译场之海外延伸;中国东南沿海诸口岸则是梵僧入华的登岸地和迎送站,西行求法僧人的始发港和集散地,同时又是政府网罗域外高僧的情报搜集所和中外僧人北上弘法的主要通道。东晋至宋末,佛教文化逐渐成为中国与印度尼西亚诸岛国间朝贡贸易之纽带,外交活动之媒介,两地之间人员信息往来互通,留下了众多有待发掘的历史文化遗产。
何方耀
关键词:佛教文化朝贡贸易
宗教对民族文化素质的影响
1994年
宗教对民族文化素质的影响何方耀所谓民族素质也就是组成该民族的人的素质。人,既是自然的、生物学意义上的人,又是社会的抽象意义上的人。人的素质就是这两大结构合而为一的整体。宗教作为一种社会意识形态,一种社会文化现象,一种社会群体活动,对人的素质的两个方面...
何方耀
关键词:民族文化素质宗教哲学民族素质宗教道德社会道德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