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仲维功

作品数:204 被引量:1,417H指数:21
供职机构:江苏省农业科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江苏省农业科技自主创新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环境科学与工程经济管理更多>>

文献类型

  • 157篇期刊文章
  • 24篇专利
  • 22篇会议论文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166篇农业科学
  • 13篇生物学
  • 4篇环境科学与工...
  • 2篇经济管理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 1篇轻工技术与工...

主题

  • 114篇水稻
  • 55篇基因
  • 42篇粳稻
  • 30篇栽培
  • 25篇育种
  • 20篇抗性
  • 19篇分子标记
  • 19篇高产
  • 16篇稻瘟
  • 16篇稻瘟病
  • 16篇选育
  • 16篇杂交
  • 16篇栽培技术
  • 16篇瘟病
  • 16篇抗病
  • 15篇杂草
  • 15篇杂草稻
  • 14篇性状
  • 13篇水稻品种
  • 12篇代换系

机构

  • 204篇江苏省农业科...
  • 26篇扬州大学
  • 17篇南京农业大学
  • 7篇安徽农业大学
  • 3篇广东省农业科...
  • 3篇中国农业科学...
  • 3篇东海县农业技...
  • 2篇南通大学
  • 2篇江苏油田
  • 2篇江苏省农林厅
  • 2篇日本大学
  • 2篇南京市江宁区...
  • 2篇南京市种子站
  • 1篇河海大学
  • 1篇江苏省环境监...
  • 1篇江苏农林职业...
  • 1篇教育部
  • 1篇中国科学院
  • 1篇上海市农业科...
  • 1篇苏州农业职业...

作者

  • 204篇仲维功
  • 167篇杨杰
  • 124篇王军
  • 97篇范方军
  • 81篇陈志德
  • 76篇朱金燕
  • 63篇李文奇
  • 50篇王芳权
  • 22篇王才林
  • 16篇曹卿
  • 15篇黄转运
  • 14篇杨金欢
  • 10篇李传国
  • 10篇周勇
  • 10篇梁国华
  • 10篇王军
  • 9篇宋小禄
  • 7篇张红生
  • 7篇邹江石
  • 6篇汤陵华

传媒

  • 42篇江苏农业科学
  • 14篇华北农学报
  • 14篇江苏农业学报
  • 12篇中国水稻科学
  • 9篇南京农专学报
  • 9篇分子植物育种
  • 8篇作物学报
  • 7篇金陵科技学院...
  • 4篇中国稻米
  • 4篇中国农学通报
  • 4篇现代分子植物...
  • 3篇中国农业科学
  • 3篇作物研究
  • 3篇Agricu...
  • 2篇中国种业
  • 2篇江西农业学报
  • 2篇植物遗传资源...
  • 2篇植物学报
  • 2篇2010中国...
  • 2篇江苏省遗传学...

年份

  • 3篇2020
  • 3篇2019
  • 6篇2018
  • 7篇2017
  • 12篇2016
  • 10篇2015
  • 17篇2014
  • 12篇2013
  • 10篇2012
  • 19篇2011
  • 11篇2010
  • 14篇2009
  • 7篇2008
  • 12篇2007
  • 10篇2006
  • 2篇2005
  • 6篇2004
  • 9篇2003
  • 2篇2002
  • 4篇2001
20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水稻咪草烟抗性的遗传分析及其紧密连锁分子标记的筛选与应用被引量:6
2018年
抗除草剂水稻的培育及推广能够提高除草效率,取得巨大经济效益。本研究中金粳818为抗咪草烟资源,以其与常规粳稻苏垦118杂交产生的F2群体对抗性基因进行遗传分析与分子定位表明,其抗性表型受1对显性核基因控制,位于水稻第2染色体SSR分子标记RM7413和RM7426之间。对该区间候选基因预测和测序发现,咪草烟靶基因-乙酰乳酸合酶基因(ALS)在重要功能位点发生1个碱基的突变(G变为A),导致一个氨基酸由丝氨酸(S)突变为天冬酰胺(N),初步确定ALS是抗性表型的重要候选基因。标记RM7413、RM7426与ALS的物理距离分别为165 kb、1612 kb。以金粳818与南粳9108为亲本,检测标记RM7413在辅助育种实践中的应用潜力,对杂交种及其自交后代进行连续表型及标记选择,F_7群体能够稳定遗传抗咪草烟性状,表明RM7413在粳稻抗咪草烟辅助育种中具有巨大应用潜力。本研究结果为粳稻抗除草剂分子标记辅助改良奠定了基础。
费云燕杨杰范方军范方军李文奇王芳权朱金燕李文奇
关键词:粳稻分子标记辅助育种咪草烟
稻瘟病抗病基因Pi-kh功能标记的开发及江苏粳稻品种中Pi-kh的变异
稻瘟病是危害江苏省水稻最严重的病害之一,选育抗病品种是防治该病害最有效的方法。稻瘟病抗病基因Pi-k是对稻瘟病菌具有广谱抗性的一个重要基因。本研究根据Pi-k感病基因和抗病基因序列存在143bp插入的特征,设计了In D...
王军杨杰朱金燕范方军李文奇王芳权黄转运仲维功
关键词:水稻稻瘟病
文献传递
不同氮效率粳稻生育后期产量形成的生理基础被引量:13
2013年
为明确不同施氮量下高产粳稻在产量形成的关键时期光合生理特性的差异,在盆栽条件下,选取3个中粳(武育粳3号、南粳45、02102)和4个晚粳(武运粳7号、南粳44、南粳46、南粳5055),在开花后不同天数,研究了不同施氮量下(150.0 kg/hm2:LN、300.0 kg/hm2:MN、450.0 kg/hm2:HN)剑叶光合作用对光强和二氧化碳(CO2)响应曲线,氮代谢关键酶如硝酸还原酶(NR)、谷氨酰胺合成酶(GS)、谷氨酸合酶(GOGAT)谷氨酸脱氢酶(GDH),抗氧化酶和非酶系统的抗氧化能力以及耐光氧化表现等,并在收获期考察其产量构成因子。结果表明:超级稻中粳南粳45和晚粳南粳44在LN、MN和HN的单株产量分别比对照武育粳3号和武运粳7号有所提高;随着施氮量的增加,水稻对高光强的利用能力增强,并可缓解开花后35 d剑叶的最大净光合速率(Maximum net photosynthetic rate,P nmax)的下降;而供试材料在LN或者MN下,在高CO2浓度下可通过提高表观羧化效率(Apparent carboxylation efficiency,ACE),达到与HN的P nmax,提高CO2浓度有利于减氮;开花前期氮代谢相关酶活性诱导增加,后期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的活性诱导增加以缓解后期光氧化,其中超级稻南粳44和南粳45在不同的氮素处理下,均具有中等耐光氧化和耐荫的特性。相关性分析表明,花后7 d的叶片的光合能力与千粒质量有关,而花后35 d,功能叶片的抗氧化能力则影响其结实率。可见,超级粳稻南粳44和南粳45在中等氮素下,可通过开花前期诱导NR和开花后期抗氧化能力增强,最大限度地发挥其叶片的光合功能,从而表现稳产高产。今后兼顾选择具有高光合特性的水稻品种,将是实现水稻高产和减氮统一的有效途径。
金磊李霞魏晓东刘小龙王才林仲维功
关键词:氮素抗氧化酶
优质弱筋小麦宁麦9号的栽培
2003年
仲维功
关键词:小麦栽培丰产性施肥播种
江苏水稻黑条矮缩病病毒的RT-PCR检测
为了明确江苏新发生的矮缩病害为水稻黑条矮缩病毒病,采用 RT-PCR 和序列测定方去对其病原进行了精确鉴定。根据水稻黑条矮缩病病毒基因组序列的信息,设计扩增 RNA 聚合酶基因、外壳蛋白基因和 RNA 沉默抑制子基因以及...
杨杰王军陈志德仲维功
关键词:水稻黑条矮缩病RT-PCR病毒检测
文献传递
利用染色体单片段代换系定位水稻株高QTL被引量:5
2011年
株高是典型的数量性状,易受遗传背景的干扰和环境因素的影响,利用单片段代换系(single segment substitution lines,SSSLs)能减少遗传背景的干扰。以85个单片段代换系为材料,其受体亲本为籼稻广陆矮4号(Oryzasativassp.in-dica),供体亲本为粳稻日本晴(Oryza sativa ssp.japonica)。通过单因素方差分析和Dunnett’s多重比较,分析单片段代换系与受体亲本之间株高的差异,对代换片段上的株高QTL进行鉴定。以P≤0.001为阈值共检测到24个株高QTLs,分别分布于除第10染色体外的其它11条染色体上,其中3个QTLs的加性效应表现为减效作用,另外21个株高QTLs的加性效应表现为增效作用。QTLs加性效应变化范围为-6.5-31.74,加性效应百分率的变化范围为-8.81%-41.96%。该研究对进一步发掘和利用新的矮秆或半矮秆基因资源具有重要意义。
朱金燕嵇朝球周勇王军王中德杨杰范方军梁国华仲维功
关键词:株高数量性状位点水稻单片段代换系
一种简便快速制备水稻PCR模板的方法及其应用被引量:6
2005年
杨杰仲维功王才林陈志德赵凌朱镇张亚东
关键词:水稻基因组PCR模板分子标记辅助选择育种DNA提取方法种子纯度鉴定生物学实验
Mapping of QTLs Related to Grain Weight Using Chromosome Single Segment Substitution Lines in Rice被引量:1
2014年
Grain weight, one of the major factors determining rice yield, is a typical quantitative trait control ed by multiple genes. With Guangluai 4 as recipient and Nipponbare as donor, a population of 119 chromosome single segment substitution lines had been developed. Correlation analysis between grain weight and grain shape by SPSS revealed that 1 000-grain weight shared extremely significant posi-tive correlation with grain length and length-width ratio, but no significant correlation with grain width and thickness. The QTL analysis of grain weight was carried out using one-way analysis of variance and Dunnett's test. Nineteen stable QTLs re-sponsible for grain weight were identified over two years. Al 19 QTLs were identi-fied on al chromosomes except for chromosome 10 and 12 at a significance level of P≤0.001. Among them, 10 QTLs had a positive effect and were derived from the Nipponbare al ele, the additive effect of these QTLs ranged from 0.49 to 2.74 g, and the contributions of the additive effects ranged from 2.00% to 11.05%. Another 9 QTLs had a negative effect and were al derived from Guangluai 4 al ele, the ad-ditive effect of these QTLs ranged from 0.60 to 2.35 g, and the contributions of the additive effects ranged from 2.40% to 9.84%. The results provide a basis for the fine mapping and gene cloning of novel locus associated with rice grain weight.
王军周勇杨杰朱金燕范方军李文奇梁国华仲维功
关键词:RICE
强光下籼稻叶片色素光漂白及其组分变化被引量:3
1993年
在光氧化条件下(强光、低CO_2、低O_2)调查了54个籼稻品种叶绿素(Ch1)和类胡萝卜素(Car)的光漂白差异,并根据这些特点划分为4类:Ⅰ.Chl和Car含量都较高的耐光氧化类型(6个):Ⅱ.两者都较低的不耐光氧化类型(13个);Ⅲ.Chl含量较产高而Car含量较低的特殊类型(3个):Ⅳ.两者含量介于中间的中间类型(32个)。在正常条件下,耐光氧化类型的Chl、Car含量以及Chl/b、Car/Chl值都较不耐的低。各类型中的Chl与Car、Chla与Chlb之间都呈线性关系。但经光氧化处理后,各类型的Chl、Car含量,Chla/b值和SOD活性都下降,只有Car/Chl值上升。耐的类型除SOD活性变化较大外,其他参数变化较少。这似乎说明色素组分的相对稳定是耐光氧化的一个特性,且与SOD清除活性氧功能有关。
傅春霞谭秀云芮仁廉陈以峰仲维功
关键词:籼稻叶片色素光合作用
不同温光条件下水稻抽穗期QTL的定位与分析被引量:3
2016年
以广陆矮4号为受体,日本晴为供体的85个染色体单片段代换系群体为试验材料,通过单因素方差分析和Dunnett多重比较,测验单片段代换系与广陆矮4号之间抽穗期的差异,对代换片段上抽穗期相关的QTL进行了定位。以P≤0.001为阈值,在南京和海南不同温光条件下共定位到40个抽穗期相关的QTL。其中,21个QTL在2个环境中均被检测到;15个QTL只在南京环境中被检测到;4个QTL只在海南环境中被检测到。南京环境中定位到的36个抽穗期相关QTL,其加性效应值变化范围为2.8d^15.7d,加性效应百分率变化范围为3.8%~21.1%;海南环境中定位到的25个抽穗期相关QTL,加性效应值变化范围为1.8d^12.1d,加性效应百分率变化范围为1.7%~11.3%。这些QTL的定位,为进一步精细定位并克隆相应主效QTL和优异品种特定环境下的生育期改良奠定了基础。
王军朱金燕周勇杨杰范方军李文奇王芳权仲维功梁国华
关键词:数量性状基因座抽穗期
共21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