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世宾
- 作品数:44 被引量:160H指数:8
- 供职机构:第四军医大学第三附属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陕西省社会发展科技攻关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生物学更多>>
- 关于《口腔解剖生理学》网络课程应用的调查与思考
- 通过对本校2005级口腔医学专业学员的问卷调查,了解《口腔解剖生理学》网络课程的应用情况,并在此基础上分析网络课程下一步的优化方案。
- 于世宾王美青张俊华陈霜
- 关键词:口腔解剖生理学网络课程
- 文献传递
- 不同预备程序对基牙表面粗糙度的影响被引量:5
- 2001年
- 目的 :阐明不同基牙预备程序对基牙表面粗糙度的影响。方法 :用粗砂轮在 2 0个离体人磨牙邻面打磨出一平面 ,随机选择 10个依次使用粗砂、标准砂、细砂、超细砂进口金刚砂车针打磨 ,其余 10个分别使用国产车针和碳化硅砂石依次打磨 ,测定每个牙齿每次打磨后的表面粗糙度值 (Ra、Ry值 ) ,对其结果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 :使用进口的粗砂车针、标准砂车针与国产车针组间以及碳化硅砂石与进口超细砂车针间的牙面 Ra、Ry平均值均无显著统计学差异 (P>0 .0 5 ) ,其余处理组间的 Ra、Ry平均值均有非常显著的统计学差异 (P=0 .0 0 0 0 )。结论 :随着所用车针砂粒变细 (从粗砂车针或标准车针到超细砂车针 )牙齿表面粗糙度显著变小。普通国产车针与进口粗砂车针或标准车针预备后的牙齿表面粗糙度无显著差别 ;碳化硅砂石可以达到与进口超细砂车针同样的磨光效果。
- 程静涛郭天文肖惠军刘鹏于世宾轩东英
- 关键词:基牙预备表面粗糙度
- 咬合紊乱与去除咬合紊乱对大鼠髁突软骨中骨形成蛋白-2表达的影响被引量:5
- 2008年
- 目的探讨咬合紊乱与去除咬合紊乱大鼠髁突软骨内骨形成蛋白-2(BMP-2)的变化。方法幼年和成年雌性大鼠各9只,等分为咬合紊乱组、去除咬合紊乱组和对照组。咬合紊乱组在建立咬合紊乱8周后处死,去除咬合紊乱组在建立咬合紊乱6周时拔除造成紊乱的双侧第一磨牙,2周后处死。对照组不作任何处理,同环境饲养、同期处死。测量各组髁突组织切片上软骨前、中、后部的厚度,SABC法检测软骨前、中、后部BMP-2的表达。结果成年咬合紊乱组髁突软骨中部变薄,后部增厚;去除咬合紊乱后后部恢复正常,中部仍薄于对照组(P<0.05)。幼年髁突软骨的前、中、后部厚度三组间未见显著性差异(P>0.05)。幼年髁突软骨前、中、后部咬合紊乱组BMP-2表达高于去除咬合紊乱组和对照组(P<0.05),成年髁突软骨中部咬合紊乱组和去除咬合紊乱组均高于对照组(P<0.05),后部咬合紊乱组高于和去除咬合紊乱组,后者高于对照组(P<0.05),前部无差异。结论咬合紊乱可导致幼年和成年大鼠髁突软骨BMP-2高表达,成年大鼠髁突软骨对咬合紊乱的适应能力较幼年大鼠差,中部尤为明显。
- 李晓峰王美青储岚岚于世宾
- 关键词:下颌骨髁突关节软骨骨形成蛋白-2咬合
- 牙移动致大鼠牙周鲁菲尼小体超微结构改变的透射电镜观察被引量:1
- 2014年
- 目的 比较不同类型牙移动所致牙周鲁菲尼小体超微结构的变化,探讨力学环境改变对牙周机械感受器的影响.方法 28只8周龄SD大鼠用随机数字表分为空白对照组(4只)、非拔牙组(12只)和拔牙组(12只),后两组再细分为3、14、28 d亚组(每亚组4只).非拔牙组:移左上和右下第三磨牙向远中,其中上颌左侧第三磨牙为有对(牙合)牙的移动牙,上颌右侧第三磨牙为移动牙的对(牙合)牙;拔牙组:拔除下颌双侧第三磨牙并移左上第三磨牙向远中,其中上颌左侧第三磨牙为无对(牙合)牙的移动牙,上颌右侧第三磨牙为无对(牙合)牙的牙齿;空白对照亚组不拔牙,不进行任何处理.实验各时间点透射电镜观察大鼠上颌双侧第三磨牙远中根牙周鲁菲尼小体的超微结构.结果 非拔牙组主要改变为轴质内线粒体退变和分布异常,28 d可恢复,移动牙的对(牙合)牙(上颌右侧第三磨牙)的超微结构表现较有对(牙合)牙的移动牙(上颌左侧第三磨牙)变化轻;拔牙组主要为施万细胞鞘缺失或异常突起,28 d仍未恢复,无对(牙合)牙的牙齿(上颌右侧第三磨牙)的超微结构与无对(牙合)牙的移动牙变化类似(上颌左侧第三磨牙),但略轻.结论 牙移动及咬合改变均可致鲁菲尼小体超微结构变化,说明牙周力学环境改变可能影响鲁菲尼小体的机械感受功能.
- 鹿蕾刘晓东张旭于世宾黄晓峰王美青
- 关键词:机械感受器牙移动显微镜检查
- 渐进性咬合紊乱对幼、成年雌性大鼠髁突软骨中VEGFR-1,2表达的影响被引量:1
- 2009年
- 目的:探讨渐进性咬合紊乱对幼年和成年雌性大鼠髁突软骨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VEGFR)1,2表达情况的影响。方法:建立大鼠渐进性咬合紊乱模型,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髁突软骨中VEGFRs的表达情况,通过计算阳性细胞数的方法,分析大鼠髁突软骨适应性改建过程中VEGFRs的表达变化规律。结果:VEGFR-1,VEGFR-2在大鼠髁突软骨中的分布趋势基本相同,均主要分布在大鼠髁突软骨的肥大层和过渡层,在增殖层少量表达,在纤维层未见到其阳性细胞表达;正常雌性大鼠髁突软骨从7~11周龄VEGFRs表达逐渐增强,11周龄后降低,并保持在一个稳定水平;幼年及成年实验2周组、幼年实验8周组、成年实验6周组VEGFRs阳性细胞数与其同龄对照组相比均无显著差异;幼年实验4周组及6周组,成年实验4周组VEGFRs阳性细胞数分别明显低于其同龄对照组(P〈0.05),而成年实验8周组则明显高于其同龄对照组(P〈0.05)。结论:VEGFRs参与了大鼠渐进性咬合紊乱所致髁突软骨的改建活动。
- 任青杰安佰利焦凯刘晓东于世宾花翠文军李齐宏王美青
- 关键词:渐进性咬合紊乱髁突软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1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2
- 咬合垂直距离降低后大鼠咬肌的酶组织化学定量研究被引量:5
- 2010年
- 目的:观察咬合垂直距离降低后大鼠咬肌酶组织化学特征的改变。方法:将4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平均分为实验组与操作对照组,采用人为降低牙冠高度的方法降低实验组大鼠咬合垂直距离,实验开始3、10、30、60d时处死动物,取深层咬肌行辅酶Ⅰ-四氮唑还原酶(NADH-TR)染色,借助显微图像分析系统计算分析各型肌纤维的平均横截面积及百分构成比变化。结果:(1)大鼠深层咬肌由Ⅱa与Ⅱb两种肌纤维构成;(2)实验60天组大鼠Ⅱa型肌纤维平均截面积(mCAS-2a)明显小于实验3天组和同期操作对照组(P<0.05);(3)实验60天组Ⅱb型肌纤维平均截面积(mCAS-2b)明显大于实验3天组和同期操作对照组(P<0.05);(4)实验60天组Ⅱb型肌纤维所占百分构成比明显高于实验3天组与同期操作对照组(P<0.05)。结论:咬合垂直距离降低后大鼠咬肌发生了形态结构的功能适应性改建。
- 聂嘉于世宾何惠明
- 关键词:咬肌酶组织化学染色
- 渐进性咬合紊乱对髁突软骨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受体1表达的影响被引量:8
- 2007年
- 目的:探讨渐进性咬合紊乱对大鼠髁突软骨中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受体1(Fibroblast growth factor receptor1,FGFR1)表达的影响。方法:建立大鼠渐进性咬合紊乱模型,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髁突软骨中FGFR1的表达,并通过比较阳性细胞密度,分析FGFR1的表达变化规律。采用SPSS11.0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FGFR1主要表达在大鼠髁突软骨过渡层和肥大层,增殖层很少;正常组大鼠髁突软骨从6周龄到10周龄FGFR1表达逐渐增强,10周龄后降低,并保持在一个稳定水平;成年组和幼年组实验4、6周时FGFR1的表达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实验8周时的表达高于对照组(P<0.05),幼年组尤为明显,实验2周组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异。结论:FGFR1参与了大鼠渐进性咬合紊乱所致髁突软骨的改建活动。
- 储岚岚王美青李晓峰于世宾
- 关键词:咬合髁突软骨
- 关于《石膏牙雕刻方法》课程的调查和思考被引量:9
- 2008年
- 通过对本校77名2005级口腔医学本科学员的问卷调查,了解《石膏牙雕刻方法》课程的授课情况及效果,并在此基础上分析这门新兴课程的下一步优化方案。
- 于世宾王美青邢向辉王新文张俊华
- 关键词:口腔医学
- 牙齿磨片制作方法的改进被引量:5
- 2003年
- 于世宾王美青蒋维中蔡淑静张俊华
- 关键词:制作方法
- 网络课件在口腔颌面部局部麻醉教学中的应用分析被引量:4
- 2008年
- 以《口腔颌面外科学》局部麻醉部分为主要内容,自行开发制作了《口腔颌面部局部麻醉》网络课件,并应用于教学活动中。通过课后考试和调查问卷的方式,对课件特色及应用进行了探讨。
- 于世宾杨耀武宋蔚罗辉雷德林
- 关键词:口腔颌面外科学麻醉网络课件